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三国随章侃 第九十五章 街亭的角色错位 -- 沉睡的天空

共:💬59 🌺11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三国随章侃 第九十七章 后出师表

      三国随章侃 第九十七章 后出师表

      (演义第九十七回 讨魏国武侯再上表 破曹兵姜维诈献书)

      本回演义中说的是诸葛亮二出祁山的故事,但是实际上在历史中这次二出祁山很成问题,一来这次出征实际上是攻打陈仓,算不得出祁山。二来是这次出征没什么结果,围城打了几日,没粮了就回来了,不过回军途中斩杀了追击而来的王双,这只是一场小规模战役而已。不过演义中为了凑合六出祁山之数,硬将之改了一番,我们也就姑且看之吧,毕竟演义小说和正史不一样是正常。

      但是关于这二出之事,倒也颇有可说之处,其一则在他出征前写下了这个《后出师表》,文中就有日后出名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可是三国史学上的一大真伪问题,因为这《后出师表》没有在陈寿的《三国志》中出现,在《诸葛亮集》也没有记载,而是在《汉晋春秋》中出现,裴松之在注释中引用此段时称这是出自张俨默记。日后司马光资治通鉴将其收录于中,显然是认可此为诸葛亮所作,但是在清朝时代考据之风盛行,便有人提出此非诸葛亮所作,而之后新文化运动时期更是有人进一步对此进行了探究,并提出乃是诸葛亮侄子,也就是诸葛亮兄长诸葛谨之子诸葛恪借叔父之威名所伪作的说法,这具体原因在陶元珍先生等人的著作都有说明,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寻来一读,这里就不详细介绍了。

      不过在本人看来,虽然说辩伪者列出问题种种,但是除了赵云之死日期上有偏差这点外,其他大都是在文风与诸葛亮对后主的态度上找问题。但是这种已经建立在怀疑此表为伪的基础上寻找出来的文风态度等问题实在值得怀疑,以这样的方式辩伪只怕诸葛亮只有一文是真,其他文都是假冒的了。

      随便说一句,新文化运动以来对中国古籍兴起一种极强的辩伪之风,但是这一股风气并不是太好,往往建立在当时的社会思潮与新学学者对中国文化的偏见之上,甚至是全盘否认,这种建立在为证伪而辩的思潮在学术上价值尚不如清朝的考据学派,比之康有为的那种《孔子改制考》差不多,只是两者目的正好相反罢了,这种思潮在考古发现面前都一钱不值。

      而且,这种文稿出处之辩比起历史的真相更加复杂,尤其这论证出来制伪者还处于同一时代,便是有如孙子兵法那样的考古发现也很难证明,而且随着孙子兵法的出土,这当初的争论是没了,又出现了新的争论。所以我看这真伪之辩还会继续下去一段时间。

      不过,单纯从后出师表的内容看来,在下还是认为,这即便是伪作,也是成功把诸葛亮的思想体现出来,与《前出师表》一脉相承的“伪作”。

      其一者:忆先帝:刘备将诸葛亮一手提拔,并与其鱼水之情,临终托孤,惟以大权。诸葛亮无论是从感念旧日之恩,还是今日出师之名,都必须提到刘备之事之情,所以前后出师表总是提到先帝及其遗意,这是出师之大义。

      其二者:警后主:这也是在对后出师表辩伪中认为其辩的一点,认为里面的话不太恭谨,但是其实若看前出师表,其态度几乎无异,诸葛亮与一般的丞相毕竟不一样,他乃奉先帝之遗命,总揽大权,以他前后出师表的口气,算不得不恭谨,其实说臣子对皇帝的态度,远非我们在小说而且一般的理论中那么可怕,即便到了明代,敢说话的臣子也比比皆是。在奏章中说皇帝昏庸的也不乏其人,有些皇帝是会发脾气,有些则不一定,这完全看个人性格而定,这臣子把皇帝逼得怒火冲天又没办法的都有。三国时期曹魏中也有几位让皇帝害怕的大臣,如当年杀了马超全家的杨阜对魏明帝就颇不客气,杨阜之位如何可比诸葛亮,后主之权如何可比明帝,所以说诸葛亮这般话也算不得什么。尤其是在诸葛亮北伐之时,叮嘱这些也是未免后方出问题之故。

      其三者:征曹魏:这在后出师表中表现的更为明显,也更强调了难度,这应该是受到了第一次北伐的打击所故,但是有一点很明确的,便是一定要继续北伐,北定中原,光复汉室,或许也是因为之前北伐失败反对再次北伐的人众多的关系,后出师表对此进行了强有力的反驳。虽然这可能是伪作,但是充分的体现了诸葛亮的思想,北定中原,光复汉室,这是诸葛亮之所以日后成为千古名相的重要原因。

      不管后出师表是否是真,但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确实是诸葛亮一生之写照。

      • 家园 【原创】第九十七章之附一章 攻城与守城

        第九十七章之附一章 攻城与守城

        之前在《攻城与伏兵》一章中说过要仔细说说攻城守城的,但是本计划的这章因为有后出师表的故事,便让位与之,这攻城守城便放到了附章。

        那好,我们说说攻城,孙子兵法中称攻城为下,又称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这实在是因为面对坚固的城墙,人的血肉之躯实在有限,尤其当攻城器械还没有很大程度进步的春秋时代,攻城尤其是面对坚城往往是难以旷日持久也难以攻克。这在燕齐战争中的即墨守卫战与秦赵战争中的邯郸保卫战中就有体现,各国联军横扫齐军,之后乐毅带着百战燕军却面对即墨坚城数年不得进,秦军长平屠赵军四十万,却在邯郸城下受困。这都说明当时的攻城技术有限得很,日后秦始皇一面对外修长城,一面令原六国之城尽数削平,这也是日后陈胜起义之初颇为顺利的一大原因吧。

        因为坚城难下,所以往往采取的是围困的办法,采取耗粮的办法迫降,这在时间不急迫,自己粮草无忧之时是最好的办法,能有效的减少损失,而且围城也并非需要太大数量的部队,尤其在将敌人有生力量歼灭的情况下,只需要略超出城中部队便可,反倒是攻城需要大量的部队。考虑到城中积粮是固定的,还有大量的非战斗人员在消耗粮食,一般来说,城中的饥饿会先期到来。

        当然,围城损失是小,但是现实情况下往往需要从速破城,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攻城就成了必要,若想破城,有内应是最佳的办法,天下最坚固的城市往往是从内部被攻破的,这也是最快的办法,司马懿破孟达便是于此。

        但是,总不能指望每座城都有内应,而且内应还不被发觉,现实中的攻城还是需要的。

        在说到攻城之前,先说守城,其实这次回老家,顺道去了原严州府治看了一下他们那边的古城墙,虽然为了扩建城市已经拆了许多,但是还有很多保留下来,尤其是临江一段保持的颇为完整。从城内看去,这城墙并不太高,只有四五米而已,不过从江那边看去就高了许多,但是也受到江面变化的影响,当然内城这边也有原路面加厚的缘故。由台阶上城墙,城墙之上估算了一下,通一辆小轿车是没问题的,上面还有一小楼里面可以摆好几座麻将呢。但是想来古代也不太可能让马车上来守城,但是安排许多守卫是肯定没问题的。这种城墙厚度便是大炮也不是一炮就可以炸开的,但是高度上可能有麻烦。这个城墙据说是明初所建,可能是受到当时火药武器已经开始发达的影响,渐渐忽略了城墙的重要性。不过这也只是城墙的部分而已,真正的城墙全貌也不得见了。

        不过严州本就不是大州,也非处于前线,这类城墙也只需要防防一般的盗贼便可了,也不能指望抵抗大军。那些内部起义以薄弱的武装往往能一开始攻城掠地极速,就是因为这种内部城市也不太可能有太高厚的城墙。真正的城墙只有可能出现在大城市与前线城市之中,这种城墙不单高厚无比,而且不单是一座城墙,往往是一重接着一重,常常有记载攻入外城,却不得破最后退兵的情况,便是因为如此,此外古代城池对城门颇为看紧,城门之外往往立有墙,使外人看不见城门的情况,进得城门之中也是无用,夺得城门守城之兵可以在上方对敌军投掷武器,便是进得来,也要被歼灭。所以说一些演义中往往出现的伪装进城,砍死两三个兵士就夺得城门招呼大军进来也只有早期或者小城才会出现。城外还有壕沟,护城河,鹿角,吊桥,女头墙等种种设施,夺城并非只是对着光秃秃的一座城市而已。

        我们还是结合三国演义中的陈仓一战说说简单的攻城守城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所以要先看敌情,守方自不必说,在城内有了望楼塔之处。便是从城墙上往外看也可得其便,但是攻方却不容易,城之外并非全然无山,但是近的话早就依山而建了,大都偏远,便是上去在没有望远镜的情况下也看不清虚实,而且那上山下山的功夫敌情早变,所以需要巢车登高望得城内虚实,再行其事。这攻城之前还要把那些壕沟鹿角都填平去除,这有许多工具,如填壕车等等,不一一列举了。

        好了,正式开始攻城,演义中是按照正史记载,先是云梯攻城,这云梯历史悠久,乃是简单易用之物,尤其是以多战少,四面攻城,用云梯使其首尾不得顾最佳,诸葛亮一开始用云梯确实是正常之事。这云梯可不是我们平常家里的楼梯,那电视剧里拿长楼梯是制作费少的关系,要是现实中拿这些云梯一定得被笑死。这云梯多是下面有轮子,士兵在下推动云梯前进至城墙前,之上则是梯子,这梯子早期只有一梯,日后由固定的主梯与可以活动的副梯组成,士兵由梯子登城作战,因为这种方式是完全依靠士兵血肉冲锋,所以称之为“蚁附”,极其残酷血腥,不过在明朝火药发展之后基本上被淘汰了。

        对付云梯的办法很多,云梯很笨重,移动起来不便,还要靠近城墙,无论用演义中记载的火箭还是撞杆床弩甚至用飞钩都可以将之破坏,这也是被淘汰的一大原因。

        再就是冲车攻城,与云梯不同,冲车的目的是破坏城墙,但是与云梯相同,冲车也很笨重,移动不便,也是要靠近城墙,所以虽然有叫木牛车,尖头木驴等等称呼,外面的防护越来越厚,人数也越来越多,但是用重石檑木床弩都可以破坏,便是破了城墙还有塞门刀车等着。

        至于井阑种种,近了落得与云梯一般的下场,远了威力有限,倒是地道一术颇有效果,一般来说,地道多是挖至城墙之下,然后以木头为柱抵住城墙,再烧得木柱,城墙一塌,便立刻领兵进入,到得有火药时便用炸药炸墙而入。湘军对太平军在南京一战便是用此法得入。当然守城一方也可以挖坑道烟熏水灌之术应对。

        至于如投石车火炮这些武器,效果很好,自然守城一方也有各种办法减弱受到的打击。但是三国时期自然不可能出现了,要真是三国演义里有诸葛亮常用的火攻武器,这陈仓也早就破了。

        还有几种另类的攻法,比如水攻,但是这些受到地理条件限制。

        在古代时期,弩在攻城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床弩,这种远距离大杀伤对付云梯冲车投石车都有很好的效果,在攻城时也有一定效果。但是这所有的一切随着火药火炮的出现而告让位,在此之后,无论守城还是攻城,最好的武器只有一个,火炮。

        有了火炮,再坚固的城墙也会被轰开,依靠坚城固守几十年在火炮面前已经成为了神话,城墙渐渐失却了作用,时代在向热兵器时代进化,城墙不再是城市失陷与否的标志了。

        关于古代攻城守城的故事,有兴趣详细了解的朋友可以读《武经总要》,《守城录》这类古代书籍,这里面对于中国古代攻守之术记载的十分详细,还有插图在内。

      • 家园 迟来一步也潇洒,板凳那个花啊花!
      • 家园 难得的地板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