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奔向复苏或者奔向危机的2007 -- 葡萄

共:💬1694 🌺196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3
下页 末页
    • 家园 【文摘】印度股市连续大涨公司业绩良好支撑大盘

      外链出处

      印度各主要媒体今天都报道了一个好消息:孟买主要股指sensex30种股票指数在6号一度突破15000点。收盘时,指数大涨102.23点,涨至14964.12点,距离15000点只有一步之遥。孟买证交所市值达1万一千多亿美元。

      sensex股指从14000点升到15000点,经过了145个交易日。是这轮大牛市中一个最长的周期。

      在美元贬值,卢比升值以及银行不断加息,还有通货膨胀德的经济背景下,印度股市一直能够稳步地攀升的主要原因是印度上市公司的业绩良好,政策面上没有不稳定的因素影响股市。在今年3月,上市公司年报前,印度股市也曾经历一次较大的调整,从14000多点一下子降到12500点,当时是因为印度中央储备银行想给过热的经济降降温,不过因为各上市公司随后纷纷出台成绩优良的年报,股民很快恢复了信心。

      专家:出口强劲推动亚洲股市向好注意汇率风险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结构经济室主任刘煜辉说:“美国消费的增长带动了亚洲经济的整体向好,因为亚洲,包括中国在内大多是以出口带动为主的经济结构。”

      不少分析人士都指出,美国经济今年的走势比预计的要好,亚洲各国出口的增加,使企业获利大幅增加,基本面的向好,最直接反应就是在股市上。此外,目前全球都面临流动性过剩的局面,不少热钱纷纷进入亚洲各国股市,进一步带动了股指的走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流动性过剩还会持续,亚洲各国股市还将被资金推高。但一些人士也提醒,资本市场的急剧膨胀,也将使各国经济面临一定的风险。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结构经济室主任刘煜辉说:“一旦美国突然大幅提高利率,很多热钱就会在短期内迅速出逃,一下子可能带来类似1997年危机的冲击,一下子把亚洲各国带到通货紧缩的泥潭中。”

      • 家园 【文摘】上半年全球资本市场资金流向揭秘:撤亚太杀拉美

        上半年全球资本市场资金流向揭秘:撤亚太杀拉丁美洲

        http://intl.ce.cn/sjjj/qy/200707/09/t20070709_12099704.shtml

        所谓资金如水,股市似船,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新兴市场组合基金研究公司(EPFR)上周发布的一份统计报告就向我们勾画了今年上半年国际资金的流动轨迹。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防御性及风险分散程度较高的全球股票基金稳居资金净流入榜冠军,而市场公认风险性较高的拉丁美洲基金摘得亚军。

        亚太市场资金严重流失

        上半年,亚太市场资金流失严重。由于今年五月底中国股市出现较大修正,市场普遍忧虑宏观调控政策持续,对该区市场持较为保守态度,所以在6月份的最后一周,日本及中国股票区域基金资金仍呈现净流出。EPFR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日本地区资金流入大幅减少247.77%,由去年上半年的33.11亿美元净流入转变为48.93净流出,去年上半年有101.72亿美元净流入的亚太新兴市场在今年上半年却是净流出13.28亿美元。

        富兰克林证券投资顾问指出,日本股票市场较发达国家涨幅相对落后,主要是因为日本与欧美各国利差过大,且日元套利交易盛行,对资金吸引力不足。日本日经225指数今年以来涨幅相对较小,仅为5.30%。东欧市场中第一季度受俄罗斯股市回调修正拖累,表现亦较为疲弱,期内涨幅3.26%。

        富兰克林投资顾问建议,担心下半年股市波动加剧的投资人,不妨以全球股市为投资主轴,并搭配目前价值仍然便宜,且资金动能充沛、购并机会层出不穷的欧美股市,作为稳健的防御性布局首选。较为积极的投资人可关注拉丁与东欧股市,并逢低布局政治利空逐渐出尽的泰国股市,以及具备科技股题材的韩国股市。

        全球股票基金稳居榜首

        EPFR的统计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球股票基金资金净流入同比增长72.05%,至274.5亿美元,拉丁美洲地区则同比大增220.58%,至49.35亿美元。全球基金市场上半年资金净流入量同比大幅缩减了60.99%,至190.53亿美元。

        业内人士指出,风险承受度较高投资人则是偏好拉丁美洲市场,享受一季度原材料价格飙升行情,及降息与企业获利强劲的题材。市场充裕的流动性自然给股市带来好消息,截至2007年6月30日,MSCI拉丁美洲股票指数上涨19.84%,涨幅居欧、美及新兴市场三大区域之首。

        富兰克林证券投资顾问表示,今年上半年EPFR追踪统计的全球各型基金净流入总金额较去年同期而言有所减缓,主要是因为2002年全球股市起涨至今,市场普遍累积涨幅不小,在投资人风险意识提升下,对资产配置多以分散风险为考量,此可从今年上半年绝对值净增加主要流往全球型基金可得知。拉美市场绝对净流入金额紧随其后,尽管过去数个月大盘已累积相当涨幅,但在内需增温、利率走低及基础建设投资增加的背景下,拉丁美洲长线走势依然可期。

        下半年基金投资主题

        就下半年海外基金投资主题,新鸿基优越理财销售及业务发展总监吴克贤表示,“二季度我曾用‘WATER’为主题,配合多个不同英文字母组成一个投资组合,今年下半年投资主题则仍可简单的概况为“WATER(II)”。

        吴克贤还提醒投资者,下半年应留意美国方面的利率决策,若美联储加息将影响美国的消费和投资信心,全球经济也将随之受打击。另外,油价及金属价格持续攀升,将对全球经济特别是中印两大新兴国家的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Weather(气候):全球暖化是不争的事实,气候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已日益显现。宝源资产管理公司在五月份推出了“环球气候变化策略基金”。基金经理SimonWebber此前介绍说,该基金选股主要是从全球五百只受惠于气候转变的股份中,精选50~100只股份,务求跑赢MSCI环球指数。

        Water(水资源):近年各国对水质处理日益重视,水资源相关行业开始展现升值潜力。今年3月,香港首款水资源基金———“领先动力水资源基金”正式亮相。该基金主要跟踪世界水资源总回报指数(WOWAXD),该指数由20只全球最大的水资源行业股份组成,其中的业务包括水务供应、供水系统和基建及水质处理。另外,投资者还可通过在美交所上市的ETF投资水资源,如PowerShares水资源指数基金(PHO)等。

        Alternative Energy(可替代能源):不少国家开发另类能源的应用,以减轻对石油的高度依赖。今年新推的主题基金有“领先动力新能源基金”,而“美林新能源基金”则是首只获香港证监会认可的新能源基金,今年以来的回报达到31.32%。

        Agriculture(农产品):随着人类对高蛋白质食品的需求日益增加,农产品价格将维持长期升势。今年以来,专门以农业投资为主题的基金开始崭露头角,例如“宝源农业基金”以及“DWS环球神农基金”。

        ASEAN(东协):今年上半年,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由年初至今已分别录得增长达37.4%、23.8%及17.4%。面对如此亮丽表现的亚洲新兴市场,投资者争相入市,然而,各市场自去年至今已累积了一定升幅,短期波动性亦无可避免.但中长线仍然看高。

        Trendy(时尚):随着经济增长理想,人们的财富升值加上对经济前景信心加强,消费品特别是高消费类需求大幅增加。

        除了高档消费品外,人们对基本物质生活亦开始有要求,并且乐意付出更高代价,以求取得更优质生活。

        Emerging Markets(新兴市场):如金砖四国(BRICS)中的巴西、印度,新钻十一国中的土耳其、越南等,外有欧美的外国直接投资,内有充沛的消费动力,预期快速的经济增长将可持续不衰。

        Private Equity(私募基金):以往仅为机构投资者专享的投资,在今年以来发生了显著变化。随着黑石的IPO,私募基金开始转向大众化。随着更多私募基金的上市,预期该项投资主题将成为下半年市场一大热点。

        REIT Related(房地产):特别是亚洲新兴市场的发展最值得留意,预期随着经济持续发展及城市化步伐加速,商住的房地产项目均有实质及大量的需求。

        QDII(合资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及QFII(合资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在此两大机制的推动下,香港投资者和在港上市的H股和红筹股将成为最受惠的全体和市场之一。

      • 家园 【文摘】日本股市:外资已经连续12个月保持超买

        日本股市:外资已经连续12个月保持超买

        http://intl.ce.cn/sjjj/gat/200707/09/t20070709_12099551.shtml

        日本东京证券交易所日前发表的投资主体买卖动向报告显示,6月份外国投资者在日本股市总买入额超过总卖出额约1.1456万亿日元(1美元约合123日元)。至此,外资在日本股市已经连续12个月保持超买,且超买额连续3个月保持在1万亿日元以上。

        东京证交所发表的买卖动向报告显示,今年1月至6月,外资累计超买额达到6.5662万亿日元。同期,外国投资者在日本主要市场股票交易中所占份额达到58.8%,比上年同期增长7.3个百分点,创历史同期最高纪录。

        报告还认为,外资的旺盛买入势头极大支撑了日本股市恢复和股价上升。今年2月全球范围内发生股市大滑坡之后,日本股市的恢复相对海外市场显得缓慢。6月份,东京市场日经平均股指终于攀升到约7年以来最高收盘水平。

    • 家园 【文摘】保护本国石油公司 印度想派战舰海外护油

      外链出处

      印度《金融快报》2日载文说,随着印度海外石油利益越来越大,政府正考虑派遣海军去海外保护石油利益,尤其是印度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海外投资油气开发的地方。印度官方认为,印度战舰在它国领海12海里外巡逻是合法的。

      印要保护本国石油公司

      目前,印度经济所需石油的76%来自进口,是世界第六大石油消费国,海外石油的开采和安全已成为印度政府发展经济的一块心病。印度外长慕克吉近日明确表示,海上外交已成为印度外交政策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海上利益已远远超过原来的范围。

      印度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是s世界有名的石油开采企业,它正在世界能源丰富的地区投资,范围覆盖全世界14个国家,拥有24个油气资源区,包括俄罗斯远东的萨哈林群岛、非洲的苏丹、尼日利亚和美洲的委内瑞拉等地。该公司最近在越南、古巴和尼日利亚相继获得开采权,海外石油开采规模正进一步扩大。

      英国《金融时报》2006年1月报道说,作为经济高速发展的国家,中国和印度均面临能源短缺的问题。其中,中国从2005年开始成为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进口国。

      海外护油已有先例

      慕克吉认为,它国战舰在另外一个国家领海12海里外活动是合法的。如果需要,印海军战舰可在它国12海里领海附近行驶,以确保印度海外油气利益。根据1994年11月生效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各濒海国可以拥有12海里领海、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和最多达350海里的大陆架。

      目前,包括中国和印度在内的许多国家的海外石油利益正面临许多不安全的因素:政治不稳、经济动荡、恐怖事件和军事冲突等。在尼日利亚,中国和印度的石油工人今年相继遭绑架劫持。此外,亚洲的马六甲海峡和非洲索马里海域等水域海盗经常出没,严重影响石油的海上运输。其中,马六甲海峡全长不到1000公里,最窄处不到600米,但世界石油运输一半左右经过这里,被称为“世界经济生命线”,但几乎每年都要发生几十起海盗事件,严重影响石油运输的安全。

      印度外长慕克吉透露,印度已与美国、俄罗斯、法国、英国和日本进行接触,讨论严峻的海上挑战问题。最近,印度与泰国和印尼就三国海军加强马六甲海峡北部联合巡逻问题达成了协议。

      其实,世界一些国家海军进行海外护油早有先例。1980年9月,两伊战争爆发。1984年3月,伊拉克对购买伊朗石油的国际油轮展开封锁战。在不到一年时间里,伊拉克袭击了70多艘外国油轮,伊朗石油出口减少一半。于是伊朗开始报复,整个海湾石油战升级。在海湾一些国家强烈要求下,苏联首先派出战舰为油轮护航。随后,美军在波斯湾展开护航行动。美苏战舰护油行动有效遏制了海湾地区石油战升级。

      印度有远洋护油能力吗?

      印度拥有航母舰队

      目前,印度海军拥有很强的海外护油能力。航母打击群应是印度海外护油的最重要海上力量,印度现有一艘轻型航母(“维拉特”号)。该航母如果停泊非洲大陆沿海地区,舰载机可以对沿岸地区几百公里范围内的目标施加压力。预计在未来10年里,印海军将新增加2艘先进的新型航母。印军航母一旦出航,可以配备其它战舰,形成航母作战群。目前,印海军拥有10多艘极为先进的导弹驱逐舰、10多艘导弹护卫舰和20艘潜艇。

      在空中力量方面,印度海军拥有由8架图-142飞机组成的海上巡逻机。图-142可在空中连续飞16个小时,航程达1.2万多公里,是印军飞得最远的作战飞机,也是印度洋所有沿岸国家飞得最远的作战飞机。该型机还可进行空中加油,能对整个印度洋以及非洲东部沿岸地区进行军事侦察。该型机载弹量多达20吨,犹如一架远程轰炸机,足以对大型海上目标展开猛烈攻击。

      近年来,美国曾多次提出向印度出售P-3海上远程巡逻机。P-3可以携带9吨武器,航程达8000公里左右,能够对大范围内的海上目标进行空中侦察和打击。一旦印度海军购买P-3,将极大提高印度的空中远程侦察能力。

      长期执行海外任务难

      然而印度海军如果进行海外护油,也将面临一系列难题。首先,印度海军目前战舰全是常规动力,主要在印度洋巡游,难以在大西洋和太平洋等遥远的海域进行活动。印度海军在海外没有基地,难以为海外长期执行任务的战舰提供补给。

      其次,印军战舰虽然可以在它国领海12海里外巡逻,但如此近的距离很可能引起它国反感,有“炮舰外交”之嫌。因此,印度将来即使派战舰海外护油,很可能是针对非洲等地区一些小国动乱而采取的临时措施。另外,如果海湾等个别地区发生军事冲突或战争影响印度石油利益,马六甲海峡之类的战略咽喉之地发生恐怖袭击事件等,印度也可能派出战舰进行护航。

      近年来,印度正试图通过与它国海军合作的方式,扩大自己在其它地区的海上影响。慕克吉说,每年大约10亿吨石油从西亚通过靠近印度海岸的印度洋国际运输通道运走,其中的绝大部分是运往美国、中国和日本。因此,印度希望其它国家与印度海军合作,协助维护印度的海外石油利益。

      美国动用军队护油

      通过军事手段保证石油的稳定供应,几乎是美国历届政府都秉持的政策,尤其是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达到了极致。从历史上来看,这项政策主要用于世界最重要的石油生产地区——波斯湾。但近年来,随着美国对石油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美国把军事化能源政策扩大到了其他主要产油地区,包括里海盆地、非洲和拉美等。

      墨西哥《千年报》曾在一篇《石油名单》的文章中披露,美国除了推出“流氓国家”名单外,还有一份25个“不稳定国家”名单。委内瑞拉、秘鲁、玻利维亚、尼日利亚、苏丹等重要产油国都在“不稳定国家”名单上,美国可能会对这些产油国进行军事干预。

      美国主要采取动用军队保护海外石油设施和海上运输线的方法,来保证能源“生命线”的安全。美军不仅派兵保护伊拉克、沙特、哥伦比亚和格鲁吉亚的石油管道和炼油厂,并监督当地军队执行保护任务。同时,美国海军负责巡逻波斯湾、阿拉伯海、南中国海以及前往美国及其盟国的油轮所经过的其他海上运输路线。

      美国如果对某个“不稳定国家”实施干预,其军事行动是多层次并逐步升级的。在初始阶段,美军一般会在目标国周边展开大规模的军事演习,以示警告;随着局势的升级,可能会采取建立禁飞区、陆海禁运区在内的手段,阻塞目标国石油的对外输送渠道,给该国政府造成巨大压力,并引起民众的强烈不满,促使政府自动倒台;同时,美国情报机构加强在目标国内的渗透,扶植反对派和代理人,通过其国内力量实现政权更迭;如以上措施均不能达成目标,美国最后只有采取武装入侵的手段,颠覆目标国现政权,建立亲美的政府。

      来源:世界新闻报

      -------------------------------------

      军事斗争是政治的继续,政治的基础是经济。期待印度迈出这决定性的一步,与其坐以待毙,不如铤而走险。但有个问题:北线就那么放心吗?也许印度也学会了毛泽东的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但是印度能有那种存人失地的勇气吗?

      ---------------------------------

      大牛市激发投资热情 印度迈向全民炒股阶段

      外链出处

      随着印度经济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印度人投资股市,跟踪股市走向在印度渐成全民风尚,覆盖程度直逼印度国民的两大娱乐活动——玩板球和看宝莱坞电影。

      2004年,孟买证交所敏感30指数刚刚突破4000点,3年后该指数跃过14800点。7月5日印度股市开盘后,连创历史新高的孟买证交所敏感30指数继续上行,盘中一度达到14963.26点,15000点关口可谓“近在咫尺”。

      时下,印度越来越多的媒体专门开辟了股评栏目,似乎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印度也正迈向“全民炒股”的新阶段。据报道,印度目前共有3个全国经济新闻频道,均辟出相当篇幅进行股市动态报道。另外,还有一个专门播报财经新闻的电视频道也在策划之中。此外,印度共有4份全国发行的财经报纸,还有10多份财经杂志。印度不少主流报纸也将财经报道视为重点内容。《印度斯坦时报》在印度国内的发行量达到1400万份,其财经版位置显著,甚至排在国际新闻版之前。

      越来越多的印度人将积蓄投入股市,资金规模也在增大。汇丰银行数据显示,印度股民时下投资于股票与基金的资金占家庭储蓄的5%,而2003年只有1%的家庭储蓄被用于股市投资。此外,随着投资增加,孟买证券交易所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共有3500家公司在孟买证交所上市,成交量可观。去年10月,孟买证交所市值一度达到7300亿美元。

      不过,有股市投资就有风险,印度股市也不例外。今年5月,孟买证交所挂牌企业最高市值达到1万亿美元,但进入6月之后又呈下跌状态,有时一天内就下跌1%。

      看涨印度市场的分析人士认为,印度消费者的财富积累与软件制造业等工业发展越来越息息相关,为股市繁荣奠定了良好基础。汇丰银行印度共同基金负责人桑贾伊·普拉卡什说,更多印度人通过投资股市致富。他说:“人们对待储蓄与投资的态度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不过,看跌的分析人士可没这么乐观。他们认为,投资者的盲目乐观与大量“T+0”交易导致印度股市出现泡沫。对市场持悲观预测的分析人士还警告说,几年前技术股上市时,印度股市也红火一时,但最终因为泡沫破裂而萧条。

      无论未来走向如何,印度股市当前红火的原因之一是印度经济的良好发展状态。在截至今年3月的2006年财年,印度国内生产总值以9.6%的速度增长,为18年来印度经济增长最快的一年。

      供职于印度一家银行的马拉霍特尔说:“这可不是一时狂热,市场肯定要上扬。”在他看来,印度全民跟踪股市动态并非简单的社会潮流,而是对印度经济增长前景有信心。《纽约时报》记者希瑟·蒂蒙斯说:“相信印度股市意味着相信印度,相信这个国家有能力从一个人口年轻、基础设施陈旧、街道混乱与盲目乐观的混合体转变为一个企业强国。”

      来源:经济参考报

      -----------------------------------

      兄弟我很愿意相信印度,但是资本相信吗?说实在的,资本连它妈都不信......

      • 家园 最近刚收到份投资报告

        注意到从去年11月到4月底,我买的international mutual fund(JAOSX)在减持印度股票(10% --> 4.5%),增持美国和英国股票。

        这也许意味着什么,因为资本是趋利避害的。如果其他的河友收到类似报告,不妨看一看有没有类似情况。

    • 家园 【文摘】经济观察:中印经济解读

      经济观察:中印经济解读

        ——中国试金石验出印度繁荣可能名不符实

         

        郑力今 译

        

        印度经济能与中国并驾齐驱,该国上下都对此十分乐观。近期,印度媒体《经济时报》在一篇文章中声称,其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增长得到了加快。而与此相反,由于受到重复投资的影响,中国的增幅却在放缓。这意味着,印度经济资源(劳动和资本)利用率的增长比中国更快。因此,该文便放言该国的生产率已达到了中国的高度,而生产率的提升正是经济长期增长的动力。不过事情果真如印度所说的那样吗?让我们再仔细解读各种数据,就能发现中国的经济依然遥遥领先于印度。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首先,虽然中国与印度有其相似之处,即都是人口众多,收入水平不高而且GDP增长迅猛的国家,但他们各自的增长结构有着极大的差异。华盛顿布鲁金斯研究所(Brookings Institution)的伯斯沃斯(Barry Bosworth)与柯林斯(Susan Collins)在最近的一篇论文中,通过分解两国GDP的总增量的方式,各自比较两国所投入的劳动、资本以及TFP的增幅,从而系统研究两国增长的根源。他们发现,在1993年至2004年间,中国GDP的年均增幅为9.7%,而印度为6.5%。其中,虽然印度劳动资源的增长要快于中国,但同时这也意味着每位劳工的平均产出增幅要低于中国。在这一时期,印度每位劳工产出的年均增幅仅为4.6%,而中国高达8.5%,因而印度仍得不偿失。此外,虽然数据反映出两国投资的增幅都要快于TFP,但中国要更胜一筹,其投资年增幅达到了4%,而印度仅为2.3%(见上图左)。这两位作者更与众不同的是,他们发现中国TFP的增长并非普遍认识那样有所减缓,反而要比1978-1993年间3.6%的年均增幅要快。  

        可以说,上图是对传统观念的挑战,因为传统认为与印度相比,中国经济增长对投资的依赖程度要比对效率提升的依赖程度要高。而事实上,在过去十年间,中国GDP增长中TFP所占的比重要比印度更大。例如,印度经济还未开放的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当时该国TFP的年增幅仅为微不足道的0.2%。虽然在实行经济改革之后,印度经济大有起色,但仍远不如中国。令人担忧的事还不止这些,上图还显示1999-2004年间印度TFP的增幅要低于1993-1999年间的增幅。此外,虽然自2004年起,虽然印度的TFP增长似乎出现了井喷(数据仍未得到证实),但很可能这也只是繁荣周期的反映罢了。

        其次,两国各部门的相关表现也各不相同(见上图右)。事实上,一方面中国的农业生产率快速提高;而另一方面,自1993年起印度在农业方面的TFP增长就一直在下降,因而也拖累的TFP的整体增长。这是由印度从事农业的人口比重仍然过大而造成的,在1978年,中印两国的从事农业的人口比重都是78%,而现在分别为47%与57%。但这也意味着,通过将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到生产率更高的工业和服务的岗位上,印度具有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巨大潜力。

        此外,传统观念还认为,中国的农民更多的是从农村转移到工厂;而与此相反,印度增长的动力更多来自于从呼叫中心到编写软件的服务业。然而事实上,中国服务业的扩张比印度要强劲得多。自1993年来,中国服务部门的就业增长率是工业部门的4倍,要胜过印度的情况。而且,中国服务业的实际产出增长率不仅几乎同其工业产出一样高,比印度服务业的增长也要更快。

        虽然从数量上来说,中国服务业从业人员的规模的确要比印度更为庞大。但从服务业占GDP比重的角度来看,中国仅有33%,要比印度的50%小得多。究其原因,就在于中国各产业的生产率更高。这能从印度的产业工人,也包括非正规部门中的小企业在内的增长中得出这一结论,印度在这一方面增长虽然比中国更快,自1993年来前者达到了年均3.6%的增长率,而后者仅为1.2%。但是印度的产出水平却仍然落后与中国,这就是因为印度的生产率增长滞缓。死板的劳工法是影响印度生产率增长的部分原因,该法案阻碍能最有效率的利用劳工。此外,缺乏现代化的基础建设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自1993年来,中国工业TFP的年均增长高达6.2%。而相比之下印度微不足道的1.1%,实在比经济改革之前快不了多少。

        快速增长的疑点

        使人感到奇怪的是,虽然印度在农业和工业领域的TFP增长远远低于中国,但其服务业的TFP增长却表现突出:自1993年来,印度在服务业中的增长达到了年均3.9%,而中国仅有0.9%。这真是吓人的数据,这表示印度也许创造了服务业增长最快的世界纪录。不过,这些数据的可靠性又有几分呢?

        早前的一篇由伯斯沃斯先生、柯林斯女士及印度计划委员会(India's Planning Commission)的顾问维尔马尼(Arvind Virmani)先生共同撰写的论文中,就明确质疑服务领域如此强劲的TFP增长。照理而言,金融、电信和商业服务领域应该会得到快速增长,然而这些领域产出仅占印度服务业产出的28%。而事实上,自1993年来,传统服务业(如零售、运输、公共服务和个人服务等)要比现代服务业对产值增长做出了更大的贡献。这便是印度的奇怪之处:多数国家传统服务领域的TFP增长并不会很快,而且这些国家服务业的产能增长普遍低于工业增长。

        因此,这几位作者初步认为印度服务业产出的增长可能言过其实,因此TFP的情况也应如此。他们推测是因为低估了服务领域的通胀,因此实际增长才会被高估。如果当真如此的话,那么印度整个的GDP增长还要比目前官方公布的数据落后于中国。

        无论如何,这项研究表明中印两国间经济增长表现最大的区别不在于印度的服务部门更强,而是其制造业更弱。在印度推行更有力的改革,以使得其产业生产率得到提升之前,任何表示其经济表现已达到了中国层次的言论,都不过是言之过早的吹嘘。

        * “Accounting for Growth: Comparing China and India”

        † “Sources of Growth in the Indian Economy”

        版权声明: 欢迎任何非商业应用的转载,但须注明来源“ecocn.org”,标明译者。原文版权归经济学人集团(The Economist Newspaper Limited)所有,译文版权归译者所有,媒体转载请先获得译者授权,谢谢!

    • 家园 【文摘】印度经济特别报道: 火山上的印度

      印度经济特别报道: 火山上的印度

        ——印度的经济增长率已经接近中国,但经济过热的迹象表明当前的增长步伐不可能持久。

      钱康 郑力今 译

        印度经济如火如荼!各国商人与投资者纷纷拥往班加罗尔与孟买,想分得一杯羹。2007年,印度经济年增长率达到两位数的日子指日可待,至少有一个季度的增速甚至可能超过中国。然而印度经济热得实在不正常,其中有个严重问题--当前的增速可能难以持续。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表面看来,经济数据很有说服力。去年年初至九月,印度的真实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为9.2%(现有最新数据)。过去四年中,印度的年均增长率超过8%,而1980年代与90年代则是6%,1980年之前的三十年内则仅为3.5%,那时印度政府奉行干预主义经济政策(interventionist policies),束缚了经济发展。现在的印度似乎正在收获1990年代早期推行的改革所带来的收益。当时的改革措施大幅度降低了贸易壁垒,解放了资本市场,结果,商品与服务业的总贸易量从1990年GDP的17%跃升至GDP的45%。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由于繁荣的投资与消费的推动,今年的经济增长很可能还会十分强劲。政府五年计划(到2011-12年止)制订得雄心勃勃--年均增长率目标为9%。大多数印度经济学家预计未来五年内的增长率至少能达到8%。有几个经济学家,象来自Oxus投资公司的索里杰特.芭拉(Surjit Bhalla),认为由于投资的急剧增长,10%的增长也有可能达到。

        未来十分乐观。印度人确实有理由为Infosys这样的公司在全世界的巨大成功感到自豪,还有塔塔钢铁公司本周斥资58亿美元并购英国的Corus 公司。他们还举出移动电话新增用户的数据(新用户月增长率已经超过中国)作为印度经济的活力与现代化的证据。但请再仔细看看,可能印度唯一比中国增长得快的只是媒体及民众的自我陶醉。

        

        最近到德里的游客都会注意到印度时代报(the Times of India)展开的海报宣传活动,上写:“时刻准备着,印度”(India poised)。可是准备干什么?印度经济正显现让人担心的过热迹象。这意味着需求增长的速度超过了供给增长的速度,当前的增长率不可能长久持续下去。尽管油价走低,批发价格通胀指数已升至6%,已超过印度储备银行(the Reserve Bank of India)所设的5.5%的上限。印度并未单列出消费价格通胀指数,但工业、非体力劳动及农业工人的平均消费价格增长指数已逾7%。 生产能力利用系数处于十年来最高位,与严重技工短缺一同导致工资水平骤升。

        印度储备银行还对信贷规模的急速扩展十分担心。企业与家庭贷款十年来增长了30%。用于商用物业的贷款增长84%,住房抵押贷款增长32%。资产价格看上去充满泡沫。印度股市在过去四十年中上涨逾四倍,市盈率超过20,已成为新兴经济体中价格最为高昂的股市。过去两年来大城市住宅价格也上涨逾两倍之多。

        印度经济热火朝天,在此情况下,印度储备银行在1月31日的利率决定却显得太过缩手缩脚了--上调隔夜拆借利率半个基点,升至7.5%,却维持6%的再回购利率(the reverse repo rate)(通常用来降低银行体系中的流动性过剩问题)不变。过去二十年来利率升幅已低于通胀率,所以实际利率是下跌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通胀数据可能还不足说明经济过热的程度。一个开放经济体的需要增速超过供给增速时,其表象更可能显现在经常帐户赤字方面,而非通胀水平方面。印度的经常帐户赤字在去年九月前三个月增至大于GDP3%的水平,而2004年上半年经常帐户有GDP4%的盈余,这是一项很大的改变。国内需求与供给的真实差距其实可能更大。印度储备银行行长Yaga Venugopal Reddy最近注意到,如果把海外印度人汇回国的钱款扣除,印度经常帐户赤字更大。这些汇款既不属于国内需求,也不属于国内供给,更象是流入资本。扣除汇款,印度的经常帐户赤字已近GDP的5%--已经大于1990年代早期印度的国际收支危机中赤字数额。

        

      跟上需求的步伐

        但现在发生金融危机的风险还是不大,因为印度有18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作后盾,相当于其11个月的进口额,同时印度的外债数额也不大。但这不是真正令人担心的问题。印度不断增长的经常帐户赤字让人担心,原因不在于它是金融危机的前兆,而在于它表明了面对呈白热化增长的需求,供给已难以为继。  

        还有,与中国及其它亚洲新兴经济体不同,印度十分依赖短期证券资本流入,而非长期性的外国直接投资。在过去三年半中,印度短期资本流入占总资本流入量的五分之四,(虽然去年的外国直接投资确有强劲增长,这很让印度人鼓舞)。这意味着如果国际金融市场上的风险偏好(the appetite for risk)出现一次急剧回挫的话,印度经济对提息的承受能力将会很差。

        印度的经济增长速度到底能达到多快?用大多数估计趋势增长率或增长潜力(指一个经济体保持增长而不引发通货膨胀的最大增长率)的标准方法推算,该数据约为7%。但商人、投资者与数量多得不大正常的一群经济学家都坚信,印度正经历一场“史无前例的转变”,所以要估计未来的经济增长,回顾历史数据是毫无意义的。

        由于早先的经济改革,近十年来印度的增长能力确实有所提高。尽管越来越多的迹象表面印度正在超速,然而如果印度经济持续以9%甚至更快的速度增长,印度经济很可能会变得更热。届时通胀率攀升,财政失衡更加严重,将会面临硬着陆的危险。印度没有能踩下刹车的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央行。当政者也不愿给需求降温,因为印度需要快速增长来促进就业增长、减少贫困,这也可以理解。

        减缓需求的另一面就是推动供给,具体措施是加速改革,解决由基础设施不足、公共服务水平低下、技工短缺及僵化的劳工法导致的诸多增长瓶颈。但改善基础设施与教育不但得花时间,还得花钱,印度目前的财政状况又完全称不上健康。

        表面看来,印度政府已为减少财政赤字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到今年三月止的这一财年,中央及各州政府的赤字将会降至GDP的6.2%,稍低于财政预算,而且与2001-02年的10%高位相对,已经呈下降趋势。这部分应归功于更为审慎的财政政策与漏税行为的减少,但另一原因也起了重要作用:由于全球流动性过剩,在经济繁荣及低利率的情况下,印度正处于税收收入的周期性上升阶段。如果由于外国投资者的风险偏好降低引起了利率上升,或经济发展减缓,财政赤字将会增加。

        严峻的风险已经隐现。查坦.阿牙(Chetan Ahya)是摩根.斯丹利在孟买的经济学家,他估计如石油或电力补贴之类的预算外项目又占去GDP的1.8%。总计使印度的赤字接近GDP的8%,是新兴经济体中最高的。同时印度的公债与GDP比例也是其中最高的,达80%。(见表三)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未来几年内财政赤字可能会有更多增长。政府对特别经济区的出口制造商实施的慷慨的免税政策会减少税收。第六届政府薪酬委员会(government's Sixth Pay Commission)也将在2008年4月发表报告,很可能大幅度提高公务员工资,导致公共领域的费用剧增。上届报告即标志着公共财政突然转入低迷的开始,新建议将于印度的大选年--2009年执行。

        与上文相同,印度公债让人担心的问题也不是财政危机。大部分公债的购买者来自国内,资本外流的控制措施也确保了国内储蓄者购买政府债券。真正的问题是印度困难的财政处境导致政府无力再举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从而抑制了未来的经济增长。

        

      离开农村

        对增长持乐观态度的人们认为印度的优势在于其人口结构。可以预见,该国劳动力人口在未来数十年内仍会保持增长态势,而中国的情况则与此相反。因此,这一情况将会增加印度劳动力供给,刺激储蓄与投资。更重要的是,低生产率的农村束缚了印度60%的劳动力。一旦劳动力资源从农业向生产力更好的服务业转移,会是印度经济的增长强劲动力。但这只是基于新增劳动力都能找到工作的假设。一旦这工作机会不存在,那么这所谓的人口红利就会演变成人口灾难。60%左右的人口膨胀将会降临印度5个贫穷而落后的邦。

        经济评论员们总是混淆印度经济增长率的长期增长潜力(只要实施最佳政策这是可能的)与当前增长潜力(如没有通胀压力),这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毋庸置疑印度具有巨大长期增长潜力,但缺乏改革,印度就不可能得到完全开发这些潜力。

        印度的基础设施很不完善,尤以糟糕的道路、港口的电力供应为甚。要说这是制约印度经济增长率达到或突破9%的障碍,不会有人会反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印度制造企业每年平均会因停电而损失8%的销量。虽然每年印度GDP的4%都会用于投资基础建设,但相比之下,中国的这一比例高达9%。而若换算成绝对美元数量来计算的话,中国的基础设施投资额是印度的7倍之多。

        对此,印度政府已制定了一系列雄心勃勃的计划,打算在今后5年中将基础建设的总投资额增加到GDP的8%。其中政府会增加一些这方面投入,而大部分的资金计划通过公私合作的方式来筹集,但这很难实施。

        私人投资家,尤其是外国投资家,仍然避免投资电力和交通这类领域,他们不确定是否能从投资中获取合理回报。在印度,仅有一半的电力得到了支付,其余的不是因偷电而损失了,就是被拖欠着。评级机构ICRA的经济顾问Saumitra Chaudhuri指出,要开展公私合作,首先要进行监管改革,以保护投资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就如世行去年的报告中所说,“一个体系出了问题,光修理那些起连接功能的“导管”是不够的,还要重新调整“导管”维修管理制度。”

        此外,印度的劳动法也是阻碍制造业发展的一个因素,全世界再也找不到比这限制还多的劳动法了。比如,该法案规定,雇员在100人以上的企业,未经政府许可不得擅自解雇员工,这样就防碍了企业规模的扩张。如今由于中央政府仍依赖共产党的支持,这些法案还难以被废除。理论上说,各州政府能制订更为灵活的法案,尤其是经济特区,但这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完成。

        第三个大问题是印度糟糕的公共服务,无论是教育、卫生,还是供水都是如此。一半的城市家庭缺乏室内饮用水,四分之一的家庭用不到抽水马桶,不论是指在公共厕所还是私人卫生间。而近年来,许多城市的公共服务甚至每况愈下。例如在Bangalore,现在每天供水的时间不超过3小时,而在1980年代能保证每天20小时的供水。这也许就是印度劳工从农村地区向城市转移的速度不如中国快的其中一个原因。

        年轻的印度人也没有具备从事城镇高生产力工作的能力。因为他们的受教育的程度很低,而且保健知识匮乏。2003年的一项调查发现,印度教师队伍中,仅有一半的受聘教师真正在授课时间里授课。另一项调查表明,德里贫民区的政府医疗中心为普通小病开出有害处方的几率超过了50%。

        奇怪的是,印度是世界上卫生系统私营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政府的卫生支出仅占总额的21%。同样的,在调查的18个州中,有8个州的城市儿童在私立学校的就读率超过了50%。但这并不能算是自由市场经济的典范,也非政策改革的结果。人们选择私营,正是因为公共服务是在是太糟糕了。因为有受过教育的中产阶级并不使用公共服务,所以要求改革公共服务的呼声其实比实际需要的程度低很多,另一评级机构CRISIL的经济学家Subir Gokarn对此表示忧虑。

        遗憾的是,印度的状况要在近期出现很大改观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但也有些例外,如印度零售业对外国投资者的部分开放,以及对国内两个最大机场的私有化,这些改革自2004年国大党组阁以来就已停顿。尽管印度总理Manmohan Singh是个天生的改革家,印度政坛各党派和平共处的要求还是压倒了改革的呼声。

      返回学校

        尽管供给限制了基础建设发展,劳动法和公共服务方面又显得难以应付,但大多数德里本地经济学家仍认为就算不继续深化改革,印度每年经济增长至少也能达到8%(如果改革,他们会预计能达到或突破9%)。当前在印度有个流行观点,亚洲其他经济体的长期增长率能有8%-9%,为什么印度就达不到呢?但东亚经济体过去对基础建设和教育的投资远大于印度今天在这方面的投入。

        最近印度媒体在大肆宣扬Goldman Sachs的一份研究报告,该研究预计印度能保持8%的增长率到2020年。然而,来自银行的报告则明确指出,要达到这个目标,印度需要更多更好的教育、劳动市场改革以及搞高政府效率。奇怪的是,大多数报纸对此只字不提。

        许多人认为现在印度有“权力”与中国的经济增长率相提并论,这确实可以理解。但其财长Palaniappan Chidambaram认为,有必要提醒国民认识到目前的增长率并不是某种“神的眷顾”。没有一个国家“应该享有”快速增长,除非该国实施正确的政策。而国家发展最大的危险在于大家会对经济状况的盲目乐观,这便会滋生出对改革的倦怠情绪。毫无疑问,紧随其后的将会是未来增速的放缓。

        为了给印度不断膨胀的人口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印度需要保持经济快速增长,并依此更易的解决贫困问题。但令人尴尬的事实摆在面前,虽然经济在快速冲刺,但大多数人民依然没得到什么改善。虽然受过教育的中产阶级享受着薪水的大幅提升以及房产、股票的大幅升值,但60%的印度人仍处于贫困线以下,没有从中得到一点实惠。

        虽然以通行的基尼系数来衡量,印度的收入分配比中国或美洲要平等些,但印度的贫困人口却更多。差不多有2.6亿的印度人的生活标准仍不足1美元一天。5岁以下的儿童有一半营养不良。ICRIER这所经济研究机构的主任Rajiv Kumar如是提醒道,印度需要快速增长,但这并不足以终结贫穷。印度需要更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教育体系,以使贫穷的农民更方便地离开边远的农村,走向城市。这样的话,更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更优质的公共服务,不仅能促进经济增长,还能让更多人享受到经济增长带来的回报。

        为了推动可持续增长,印度需要做的是扫除前进障碍,而不是冒着风险超速运行其经济。不难理解印度人迫切的希望其经济发展能如虎一般飞奔,而不是如象一般缓行。但很少有动物如象一般耐力持久,而且可以走一整天(如果它的前进之路没有障碍物的话)。

        版权声明: 欢迎任何非商业应用的转载,但须注明来源“ecocn.org”,标明译者。原文版权归经济学人集团(The Economist Newspaper Limited)所有,译文版权归译者所有,媒体转载请先获得译者授权,谢谢!

    • 家园 希拉里和奥巴马支持参议院报复中国法案

      http://www.ftchinese.com/sc/story.jsp?id=001012562&pos=MAIN_NEWS&pa1=0&loc=HOMEPAGE

      希拉里•克林顿(Hillary Clinton)和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在国会参议院的助手称,他们同意共同支持一项立法,该法案威胁对中国商品进行贸易报复,以敦促中国政府同意人民币升值。希拉里•克林顿和巴拉克•奥巴马在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中处于领先地位。

      分析人士表示,这种支持表明了一种迹象:在即将到来的大选中,美中贸易问题正日益成为一个政治热点;同时还加大了该项立法在获得“挡住否决权”(veto-proof)的多数票情况下,得到参议院通过的可能性。

      此项两党联合的法案由美国参议员马克斯•鲍卡斯(Max Baucus)、查尔斯•格拉斯利(Charles Grassley)、查尔斯•舒默(Charles Schumer)和林塞•格雷厄姆(Lindsey Graham)提出,旨在解决美国与中国之间每年规模高达2326亿美元的创纪录贸易赤字。做法是采取措施,解决该法案支持者所认为的、造成贸易流动扭曲的汇率失调问题。

      尽管这4位参议员针对的是中国,但他们表示,“明天可能出现另一个经济体的汇率问题,所产生的后果甚至更为严重”。

      他们表示:“两党联合立法的意义,并不是惩罚某个国家,而是鼓励所有国家遵循国际规则。”他们称,现行的(人民币)汇率政策已经过时,而且“违反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贸组织的原则,从而对全球贸易体系构成了严重威胁”。

      前民主党顾问布赖恩•博姆泊尔(Brian Pomper)表示,两位总统竞选人的认可,将鼓励各方对该法案予以支持,因为“人们认为希拉里和奥巴马既不是孤立主义者,也不是保护主义者”。

      博姆泊尔表示,美国对于全球化有政治方面的担忧,而中国正在成为这种担忧的代名词;对该项法案的支持表明,两位候选人对中国的态度变得更加强硬。

      • 家园 多说一句

        中国很多技术攻关卡就卡在不起眼甚至是多数人闻所未闻的细节上,印度的问题不仅仅是在大环节上有漏缺,而且在很多细节上的处理就是过不去的坎.否则满世界的原子弹制造原理示意,怎么伊斯兰教恐怖份子就是做不出呢.实际在西方掌握的技术身上重要的不是他们掌握了多少可以做的,而在于他们在每一个可以做后面至少知道一千个不可以做,那是他们真正的实力所在,是他们的今天称霸这个世界的秘密.其他的只是障眼法而已.

    • 家园 受卢比增值影响,印度本财年前两个月贸易逆差132.7亿美圆

      外链出处

      印度《经济时报》7月3日报道,由于卢比升值的影响,今年5月份印度货物出口118.6亿美元,增幅下降到18%;进口达到180.7亿美元,同比增长26.36%。印度商工部长纳特称,6月底以前的出口是基于卢比升值前的定单,受卢比升值的影响还不算大,卢比升值对出口的影响从6月底开始将更为严重。

        本财年头两个月(4-5月)印度货物出口224.3亿美元,同比增长20.37%。进口357.1亿美元,同比增长33.05%。外贸赤字达到132.7亿美元,同比增长61.83%。

      小评析:

      2006年印度全年纺织品出口近250亿美圆,其中对美国出口为120亿美圆,印度政府计划在5年里扩大纺织品出口,使印度纺织品规模达到500亿美圆.但是从2006年6月到2007年5月的近一年之间,印度卢比升值幅度达到12%.因此对印度的纺织产品出口产生负面影响.由于卢比上升过快,仅仅今年印度政府预计,印度对美国出口不但不会增长,反而会削减5%,预计到到2007-2008财年结束年会因此而减少近58万个工作岗位.

      2006年中国纺织品出口为1429.XX亿美圆,实现增长22.X%,中国商务部预计今年开始在欧盟取消对中国纺织品配额后,中国纺织品出口将稳步增长,今年中国纺织品增长将达到15%. 另:中国人民币自2006年汇改以来已经增值5%.

      现在还没有石油价格这个怪兽发作,而世界农产品价格已经通过33%的增长幅度拉开一轮全球通涨的狂潮.对中国而言,潮起依通涨攻城掠地,潮落挟外储跑马圈地,就在此时.

      • 家园 难道您说的就是“丰年坐地课租,荒年收田收屋”?

        现在还没有石油价格这个怪兽发作,而世界农产品价格已经通过33%的增长幅度拉开一轮全球通涨的狂潮.对中国而言,潮起依通涨攻城掠地,潮落挟外储跑马圈地,就在此时.

        但愿中国也能混到这个境界……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