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闲谈GDP-前言. -- 老广

共:💬342 🌺259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3
下页 末页
    • 家园 老广刚说完,政府不要有钱就减税,香港就顶风作案

      财政盈余才500多亿就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

      香港现在是明白了,反正老子后面有中央撑着,好处会源源不断被中央扔过来,老子今后不用攒钱,有钱就花,这帮人,真是。。。。。。

      • 家园 有了大树好乘凉啊。

        香港人就是不长记性。现在减税, 过几年怎么办。香港的问题其实蛮大的, 和上海他是竞争不过的。

        几年前, 他那点储备看着还蛮大, 现在和大陆比毛毛雨了。 现在还没选举呐, 就开支票。 选举时怎么办。 港澳办也不敢说话。

        • 家园 这帮家伙也不能说就是傻子

          东南亚一帮傻奸傻奸的国家,一个个都打定主意趁中国和美国掐架的时候玩儿命搂便宜,心里就打着--你中国就算今后成事了也不会和我们这些小人物秋后算帐--这个主意,别说,他们想的还真没错,中国挨个顺下来,美国日本俄罗斯,等轮到东南亚这帮人的时候,还真可能没啥兴趣玩儿踩蚂蚁的游戏。

          香港更是撒泼耍赖,往地上一坐俩手一摊,中央现在还真没辙。一样,等有辙的时候,也没兴趣和他算帐了。

          还和上海比,香港人自己估计都不敢做这梦--如果上海和香港的政策一样的话。

    • 家园 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出来了

      外链出处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老广辛苦了。

      这个系列解答了我对GDP的很多疑问,个人的估计是中国的GDP在6---8万亿刀之间。

      我也挺辛苦,花了2天断断续续看完了所有的文章,逐篇送花,居然得到了3个通宝,我以前是难得拿到通宝的,老广这里挺富裕。另外,葡萄等大拿的跟贴也相当的精彩。

      最后,有个不情之请,老广有空的时候,能否整理一下,加上老广对跟贴的回答,再重新完整地贴一下,方便兄弟们转贴?

      • 家园 多谢鼓励

        俺是一点点写。 能写多少, 写多少。

        观点肯定有不对的地方, 可能因为观察角度不同, 有的东西大家可能以前没注意到, 老广看见了, 没敢藏着而已

    • 家园 今日才看好贴,不过关于gdp计算还有不明

      比如买二手房,如果一套房子在两个人手里来回倒100次,难道就算100倍的gdp吗(其实这根经济学家吃屎有点像阿。。。)?

      • 家园 yzxdc1请看

        首先回答不是。 中国的统计方法, 基本上统计不进去, 美国的可以计入, 但没有这么多。

        其次来解释一下。

        对于中国来说, 这块应该属于房地产服务业。 那么中国房地产服务业是这么统计的,

        下面是我在闲谈GDP(5)里写的。

        ---------------

        房地产增加值主要采用收入法计算.

        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十生产税净额十固定资产折旧十营业盈余

        劳动者报酬包括工资福利性收入, 实物性收入和其他收入. 房地产从业人数取自劳动统计的分行业职工人数, 工资收入数字按劳动统计中的相应资料,福利性收入去工资收入的14%. 实物收入按劳动统计中的相应资料和房地产业实际情况确定其他收入按一般利用投入产出调查资料计算出房地产业中的其他收入占工资总额的比例推算.

        公式中的生产税主要指房地产业的各种经营税金及附加. 利用房地产开发统计报表中的经营税金及附加资料计算. 或者利用三产普查数字推算得到.

        固定资产折旧分为房地产业经营, 房地产业管理和城乡居民自有住房折旧.

        ----------------

        具体解释一下, 就是我国会定期进行三产普查, 普查出来的数字作为以后n年的统计基础。 比如2005三产统计出房地产业的增加值是1000亿, 其中劳动者报酬是600亿, 生产税净额(就是税了)是100亿, 固定资产折旧是50亿, 商业赢余是250亿。 那么2006年的房地产是怎么得到的呐, 就是统计局会选一些典型企业, 收集他们的财务报表。 这些企业, 大中小都有, 各个区域都有。 比如全国有10000万家房地产企业, 这个样本可能是500家。

        2006年统计上来的数字, 汇总后, 如果其中的劳动者报酬增长10%, 那么全行业的劳动者报酬就是600×1.1=660亿。 生产税应该也是按照报表, 比如出来增长15%, 他们全行业就是100*1.15=115亿。 固定资产折旧是国家又规定的, 按照2005年三产统计计算出来, 比如说还是50亿, 那么商业赢余呐, 这500家企业统计出来是增长20%, 那么全行业就是也按20%算, 就是250×1.2=300.

        那么2006年房地产行业增加值就是

        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十生产税净额十固定资产折旧十营业盈余=600*1.1+100*1.15+50+250*1.2

        =660+115+50+300=1125亿。 增长12.5%。

        这个就是2006房地产增加值, 有可能统计局领导看了这个数字说去年房地产业房价涨这么厉害, 地产商赚大发了, 怎么可能是20%呐, 我看一半都不止, 房地产从业人员的奖金发毛了, 怎么可能只涨10%。 存在这种可能性回来修订数字, 把商业赢余增长改为30%, 把劳动者报酬改为20%。

        那么这个增加值就是

        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十生产税净额十固定资产折旧十营业盈余=600*1.2+100*1.15+50+250*1.3

        =720+115+50+325=1210亿。 增长21%。

        当然了统计局领导也可能不改, 特别是在现在全国上下要给经济降温的情况下。 老广要在这里强调, 这都是瞎猜的。 实际情况完全不是这样。 :)

        但是一点就是你说的这种情况, 基本在中国GDP统计里完全不能统计。 当然你可以说他的营业额多多少少都能统计进去一点。 比如难道1块钱都没统计进去?

        好了, 说完中国的, 再说美国的, 美国是能统计进去的。 首先, 美国买房算投资, 所以这个就是按投资计算, 但要刨除他去年的固定资产金额。 比如一栋房子, 去年估值是50万, 今年买了60万, 那么应该是增加10万, 不论你到手多少次, 按最后金额算, 你要炒到100万, 就按100-50=50万计算。 (老广需要说明的是, 我确实没查到美国具体是怎么统计旧房的, 新房是按固定资产投资算。 旧房统计方法是我合理想象, 但应该差不多, 我觉得旧房统计增值应该更合理, 就是买了60万, 按10万计入GDP, 但按60万也有可能, 我查了一天没查到。)

        同时美国还有一个就是你买卖时需要给房地产代理人费用,这些和其他收费都是统计入GDP的, 所以你交易100次, 那你付出的代理费用很多的, 比房子都应该贵了, 那也就养了很多人了。 美国要谢谢你了。 :)

        所以这就是我说的, 美国能统计进去的原因。

        至于吃屎那个笑话, 止于智者吧。 GDP是很好笑, 但还不至于那么可笑。

      • 家园 那这样说gdp特别是第三产业的gdp确实泡沫很大啊

        认为gdp做不得数的观点确实是有道理的。前面提的来回倒手不说,那种以某个时期的租房价格作为整体计算价格也不合理。比如某个时期也许因为供求关系,租房价格可能长了一倍。但是这其实只是少数人租少数房子而已。根本不代表全体人民都会以同样的价格租所有的房子,可是gdp就这么算了,财富完全是凭空多出来的阿。

        以前就很奇怪第三产业的gdp份额怎么可能会大大高于实际物质产出的第一二产业。现在才明白其中的泡沫真不少。。。

        • 家园 GDP还是有道理的, 毕竟是一个完整体系。

          第三产业也有道理, 租房价格确实是存在价格问题, 特别是房租上涨不算入通涨, 这样, 如果房租上涨快于通涨的话, 会夸大GDP增长。

          当然第三产业打起仗来就屁也不是, 所以中国实际上很早就是第二大国了。 基本苏联一垮, 就差不多是我们了。我们叫综合国力。 hehe.

          不过这个泡沫解决很多就业就是。

      • 家园 这个是正解

        del

        • 家园 既然退了税,就不算GDP了

          如果俩人吃屎,只要交得起税,当然算GDP.

    • 家园 【原创】闲谈GDP(17)-人民币汇率问题 (5)

      4 人民币升值会重蹈日本的覆辙。

      日本的例子几乎每次关于人民币的争论的必然被提起。 普遍的看法是广场协议导致的日元升值造成了日本经济衰退。 也因此中国对于人民币升值格外畏惧。

      我们先简单看一下日本经济当时的情况,

      首先是日本经济的增长速度。 日本经济在广场协议之前, 经济就已经开始衰退。日本经济增长的黄金年代是60年代,增长率是10.55%, 70年代经济已经下降到5%, 80年代平均增长速度更是下降到4%。从1975年到1984年,经济增长的平均速度是4.7%。 广场协议后到90年, 日本的经济增长是4.6%没有明显差别。日本从1973年-1991年18年中, 经济增长最快的是广场协议后的88年6.2% , 最慢的是74年的-1.4%。

      所以从这点看, 90年代的增长1.5%, 恐怕并不是一个突然出现的情况,更不能简单归咎于广场协议。 实质上是日本经济增长速度下滑趋势的一个延续而已。

      其次, 广场协议是西方一揽子货币的重估, 涉及到日元, 也涉及到马克, 法郎。 到1988年, 日元从250到120差不多升了一倍,马克也从3.173升到1.585, 也是差不多一倍, 但德国经济并没有陷入衰退。 法郎从9.712到5.363也没有导致衰退。 如果单独日元重估搞出问题来了, 那么科学的态度恐怕应该是个案分析一下日本, 而不是直接归到广场协议上, 便宜的解释并不总是对的。

      再次, 日本的贸易顺差并没有因为日元升值而减少, 请看下表。

      年 顺差 顺差/GDP 日元汇率 GDP增长

      80 -107亿美元 -1% 238.5 2.8

      84 350亿美元 2.8% 232.4 3.1

      85 510亿美元 3.7% 251.8 5.1

      86 860亿美元 4.3% 199.1 3.0

      87 840亿美元 3.5% 158.2 3.7

      88 790亿美元 2.7% 122.5 6.8

      89 630亿美元 2.1% 123.6 5.3

      90 430亿美元 1.4% 146.3 5.3

      95 1114亿美元 2.1% 100.5 2.0

      00 1190亿美元 2.5% 102.1 2.4

      05 1531亿美元 3.3% 102.4 2.0

      从这个表里可以看到, 广场协议后, 日本仍旧维持了很高的贸易顺差, 日元货币升值的后几年, 其贸易顺差是扩大了而不是缩小了。 日本贸易顺差占GDP的比例在广场协议前后也没有明显变化, 确实在86年有个高峰, 但那是特殊事件导致的, 那年日本刚刚升值, 而油价又大跌了一把。

      所以可见, 日本经济衰退的直接原因不能简单归结到广场协议上, 广场协议并没使日本经济显著下降, 也没有使日本的贸易黑字减少。 而且广场协议同时升值且升值幅度差不多的德国并没有陷入衰退, 所以日本衰退的原因恐怕要从别处查找。

      日本经济的衰退原因, 我想首先恐怕和其财政制度有很大关系, 是财政上的失败。 日本现在的国债是GDP的140%, 全球发达国家里第一位, 如果是中国人早愁死了。 日本战后成了民主国家, 民主国家里政客最大的过错就是加税, 除非政客脑袋有毛病, 否则加税永远是最后选项。 象老朱九十年代那样搞分税制, 在民主国家, 十个老朱都下台了。 不能加税, 又需要钱搞基础设施什么的, 就只好搞赤字财政了。 日本从50年代开始就实行赤字财政, 发行国债刺激景气。 73年石油危机之后, 对赤字的依赖变本加厉。 而90年代房地产泡沫破裂后,国债发行就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国债发到最后, 日本自己也心虚了, 毕竟这个国债超过GDP, 任是谁心里都发毛, 所以95年, 96年日本经济好转, 桥本96年实行财政重建, 减少了赤字预算, 结果日本经济又掉下去了, 97年又赶上亚洲经济危机。 这个也在事实上使日本的经济再次陷入衰退。 基本上日本丢掉的十年, 分两个阶段, 一个是90年代初那次经济衰退, 当时美国也很惨, WalMart里都看不到人, 当然那时候咱中国还没入伙呐。 :) 当时老布什打赢了伊拉克战争, 大选却因为经济问题输了, 可见当时经济危机之严重, 日本这次当然也赶上了, 到90年代中期, 95年, 96年刚刚好转, 桥本这时候, 减了赤字预算, 给日本经济撤了一道火, 本来要是没其他事, 可能桥本这个措施也不算坏, 毕竟那么大赤字早晚要完蛋, 但是97年就来了东南亚经济危机, 98年卢布危机, 日本又陷入90年代第二次危机。 10年内两次危机, 这个10年不丢也不行啊。

      日本的赤字严重到什么程度呐, 日本从70到80年代这十几, 二十年里,国债占财政预算的比例都是20%以上, 甚至1/3, 而且70年代发行的都是10年期的高利率国债, 80年代到期时又是一个高利率时期。 利滚利下来就是日本的国债放了气球。

      日本财政最良好的时候还就是广场协议过后, 房地产泡沫的时候, 到90年日本还摆脱了弥补赤字的特例公债, 但马上世界经济衰退,打赢了那么漂亮的海湾战争的老布什都要走人, 所以日本也不例外被波及。 在这期间的几次景气预算可以说是把日本经济拖入了深渊。 从92年到98年,日本的几次"紧急经济对策", 规模就在百万亿日元。

      老实说, 日本90年代经济的衰退,很大部分的板子要打在两个经济专家宫泽和桥本上。 宫泽的景气预算, 开了大规模赤字财政的口子。 这个其实也没什么不可以, 一直作下去,也可以把经济拉起来, 但作到95年, 96年, 日本经济梢有起色的时候, 另一个财政专家, 桥本开始重建财政, 减少财政支出,结果日本一下子又掉了下去, 加上97年的亚洲经济危机, 日本这个洞算是一时办会爬不上来了。

      日本的财政就是景气的时候, 不知道未雨绸缪, 没有解决债务问题, 甚至债务还继续扩大。 不景气的时候, 只能依赖赤字财政,日本因为是民主国家, 政府从来没有勇气来增加财政收入。 到困难时候, 老百姓又不掏腰包, 只能靠政府, 政府从50年代一直掏到90年代,终于掏不起了。 所以这也给中国提个醒, 中国这几年财政收入增长很快, 照这个架式, 过几年可能财政黑字都有可能。 在这个时候, 肯定有聪明人出来嚷嚷减税, 希望到时候能有胆量顶住。 减税是所谓仁政, 容易作, 但到时候需要加税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即使是在中国也是一样。 油改税, 两税合一搞了多久, 所以不能过几天宽裕日子, 就忘了到处找布头补鞋的时候了。

      日本另一个衰退原因我觉得就是日本对其庞大外汇资产运用不当, 日本在80年代以前, 日本的经常项目顺差并不大, 而且是顺差, 逆差交替出现, 因为日本要进口大量石油。 80年代以后, 日本贸易顺差扩大, 而且日本央行为了干预日元, 买入了不少外汇, 从而积累了庞大的外汇储备, 如果运用得到, 日本可以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资本收益。 但日本的外汇资产主要是购买美国国债和房地产。 从私人来讲, 因为日本的大量财富来自日本的房地产繁荣, 所以日本人在海外投资也偏重房地产, 而日本80年代开始投资时, 正值美国房地产泡沫的高潮。 所以大量的资产投入了美国房地产, 然后紧跟着就是美国房地产泡沫破裂, 日本人当了冤大头。 如果仅此而已, 那也有救。 日本在80年代在美国的压力下, 开放国内资本市场, 并有了离岸日元市场。 当时美国国债的利率有双位数字, 到90年还有10%, 日本国债的名义利率却很低, 所以日本大量资金就投到美国去了, 买了美国国债。 但是由于日元的不断升值, 所以名义收益很高的美元国债收益, 反而赶不上不断升值的日元收益。 结果沉不住气的日本人又卖掉美元国债回头来投资日本国内国债, 然后就是日元从高点又掉下来, 谁经得起这么几次折腾。 现在大家对抗日战争总有一个想法就是如果日本当时在东北发现了大庆油田, 那世界会变成怎样。同样, 如果日本在80年代投资时, 不是购买美国国债和房地产而是投资美国股市, 比如微软, GE这些公司, 那现在日本人还会讨论失去的十年吗? 谁知道呐。

      最后就是日本的衰退实际是日本的国内经济潜力到头了。 日本毕竟是一个小国。 日本的赤字财政在50,60年代实际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但日本是小国, 该修的铁路修了, 该造的桥造了。 到了90年, 宫泽景气的时候, 那就只能瞎造钱了。 再加上日本民主的特性, 自民党需要酬谢支持自己的各种势力, 于是可以花几百万美元为一两户人家建一条最高等级的公路。 所以日本90年代的景气投资效果并不好, 当然你不能说他全浪费了。 但浪费不少是肯定的。

      说了这么多, 还是要落实到中国头上。 中国是个大国, 还是个发展中国家,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新农村建设就能保证中国几十年的经济增长。 前面我也说过, 从一个国家的角度而眼, 中国有最好的金融体制。 因为中国总能找到钱来推动自己的项目。 印度有需求, 但印度的金融制度不能保证满足这些需求。 日本有钱, 但他没有需求。 从这点来说, 中国就不可能走日本的道路。 更何况中国的财政情况良好, 而且我们不至于蠢到作日本那种投资白痴。 那个难度很大的。

      关键词(Tags): #宏观经济#GDP#统计#人民币汇率#老广元宝推荐:铁手, 通宝推:河区分,
      • 家园 【整理】日本经济的衰退原因, 我想首先恐怕和其财政制度有

        日本经济的衰退原因, 我想首先恐怕和其财政制度有很大关系, 是财政上的失败。 日本现在的国债是GDP的140%, 全球发达国家里第一位, 如果是中国人早愁死了。 日本战后成了民主国家, 民主国家里政客最大的过错就是加税, 除非政客脑袋有毛病, 否则加税永远是最后选项。 象老朱九十年代那样搞分税制, 在民主国家, 十个老朱都下台了。 不能加税, 又需要钱搞基础设施什么的, 就只好搞赤字财政了。 日本从50年代开始就实行赤字财政, 发行国债刺激景气。 73年石油危机之后, 对赤字的依赖变本加厉。 而90年代房地产泡沫破裂后,国债发行就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国债发到最后, 日本自己也心虚了, 毕竟这个国债超过GDP, 任是谁心里都发毛, 所以95年, 96年日本经济好转, 桥本96年实行财政重建, 减少了赤字预算, 结果日本经济又掉下去了, 97年又赶上亚洲经济危机。 这个也在事实上使日本的经济再次陷入衰退。 基本上日本丢掉的十年, 分两个阶段, 一个是90年代初那次经济衰退, 当时美国也很惨, WalMart里都看不到人, 当然那时候咱中国还没入伙呐。 :) 当时老布什打赢了伊拉克战争, 大选却因为经济问题输了, 可见当时经济危机之严重, 日本这次当然也赶上了, 到90年代中期, 95年, 96年刚刚好转, 桥本这时候, 减了赤字预算, 给日本经济撤了一道火, 本来要是没其他事, 可能桥本这个措施也不算坏, 毕竟那么大赤字早晚要完蛋, 但是97年就来了东南亚经济危机, 98年卢布危机, 日本又陷入90年代第二次危机。 10年内两次危机, 这个10年不丢也不行啊。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