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中国政治,妙不可言(写到哪里就哪里) -- acton

共:💬324 🌺376 🌵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2
下页 末页
        • 家园 我对王的杂文评价很一般

          以前和间谍MM也提到过,不过谍MM对他的小说评价要高很多,可惜我却没读过。

          感觉他的杂文就是一个聪明的成功人士对年青人的箴言。

          • 家园 小说要好的多。

            小说从97年开始,到现在,俺估计看了有100遍。

            杂文,俺只看了一遍。可能是要在报纸上发表,赶的,所以觉得写的不厚实。

          • 家园 看过一两篇

            不多,有些印象是他对权力、强制特敏感,而对于苦难、民生的同情与理解相对没有那么深。但不敢以为这印象是正确的。

            • 家园 可以对一个做过知青、插过队的人可以这么评价的话

              而对于苦难、民生的同情与理解相对没有那么深。

              如果楼上楼下没有插过队,做过知青的话,两位一定特别有智慧。

              • 家园 因为农村出身的

                对幽默没有那么知趣。我只知道,在苦难面前,讲些轻飘飘的话,没有什么意思。

                举另一个事例,李白《宿五松山下荀媪家》谓: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好像也知道感恩的,但我最讨厌这种比较飘浮的谢语。看上去人家真是感恩,其实骨子里自命不凡的味道,实在太重。李白此诗尚且如此,王小波的文章(我只看过篇,便再也不想看)的味道更重,让人窒息。他最多不过是受了一点苦罢了,但虽则以庸人与大多数自命,其实别说一般意义上的市民他瞧不起,何遑农民!

                相较之下,老杜的诗深痛深及人心,岂是李二所可比。中国人的文字中一直重民生,可是真正的心到达那种层次,也只寥寥几人而已。想起老杜幼子饿已卒几句,想起聂鲁达刺进胸膛几句,这让我对王小波之流永远看不起。

                • 家园 所以我说您有智慧呢

                  王二不够沉痛,所以你“永远看不起”。

                  执政党的

                  腐败远没有那么重要
                  ,所以“妙不可言”。

                  注意,我这里断章取义了一点,可能有所偏差,因为我那点可怜的智慧向我报警,说我不会看懂这种文章。原文请见

                  中国政治,妙不可言,请好好学习。

            • 家园 我的感觉也是如此

              我倒是读完了。对他对于专制的反感很理解,但是对他的媚雅一文特别反感。

        • 家园 虽然对你的“妙不可言”不以为然,但支持这次发言,花
        • 家园 Hua

          Support you

      • 家园 人死后不能开口了,所以作为发言没有意思了。

        人死后不能开口了,所以作为发言没有意思了。

        王小坡的文笔不错。但他这篇文字反映了他的“文革思维”影子:以偏概全,用极端表述整体,他用文革思维反文革作法。人死不会作答了,无甚意思。

        • 家园 应该是算秀才吧。。。

          不能说他是脑袋清醒还是糊涂。。。是秀才就是了。。。。

        • 家园 您恐怕没看懂

          另外加一句,王小波先生我是非常崇敬的。他的思维如果算是文革思维,那中国人里面就没有头脑清醒的人了。

          • 家园 以前看到过王小坡的这篇文字,王还活着,

            以前看到过王小坡的这篇文字,王还活着,网上也是争论。争论的部分,恐怕已经丢失,凭回忆,把我认为“对的”部分,大致轮廓地写出来。

            ……

            王反对的一种极端,反文革作法也好,反文革后“海外学人”也好,都不是自己出于少数“反潮流”。在多数派中,要使自己声音要足够吸引,举出极端例子是能够理解的方法。

            他举了一个自身体验,插队时:『支书总要吆喝“地富到前排”,讲几句话,就叫他们起来”撅”著。那些地富有不少比我岁数还小。原来农村的规矩是地富的子女还叫地富,……』有多少农村是这样作法的?从支书“总”要吆喝的“总”字理解,这是惯常的作法,也就是说相当一段时期 都是这么干的。我相信这是极少部分地区,也许被王碰上了,也许他是听来的……多数地区,是“曾经”发生过(我是农村来的)而已。至于地富与他们子女混同对待的地区,我相信更少地区会出现这样作法了。

            王小坡语不惊人誓不休。

            没有那么极端,如果『支书曾经吆喝“地富到前排”……他们的子女都躲的远远的……』那样的情景,也是不堪回首的,至少我是这么看的,所以文革必须坚决、彻底否定掉,难道不是?

            王小坡选择性记忆,他插队以前,学校里“忆苦思甜”活动中,请来的老支书(也许不是同一人,是不是同一人无关紧要),曾经撩起裤脚,显示给同学们“腿上的疤痕”,告诉大家,这是当年奶奶病了,幼小的支书讨饭“救奶奶”,而被地主家恶少放狗咬的疤痕……谁敢说这不是发生过的史实呢?

            可又有谁说这样的事,这样的恶少是少数呢?当时不敢说是不是,王小坡小时候没有人敢说,当时的成年人不说。王小坡长大了,文革结束后,他还没想明白,还是一根筋?这回他来作“忆苦思甜的支书”了。

            ……

            全中国十几亿人都醉,唯独王小坡醒着,加上王小坡的FANS算是半醒吧。王小坡已经仙逝,就靠FANS唤醒十几亿同胞啦。

            • 家园 我还以为碰上了真了解王小波的了

              连王哪年死的都没搞清楚。。。那时候有几个人能上网的,王是97年心脏病突发死的,大家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还病得快不行了。。。

              最早是看三联生活周刊里他经常写一些杂文注意到的。

              做这些评论之前希望你把王的文章先看一遍,不要"选择性阅读",至少是杂文都看一遍。

              • 家园 是记错了。不久他死了,有人也是不知情说, 疑是早就有病云云。

                是记错了。不久他死了,有人也是不知情说, 疑是早就有病云云。

                王的杂文是看过一些的。这是看到过的争论。呵呵,97年西河是没有建立,老铁等都早就是网上活跃的网友啦。花儿谢谢你批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