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侃侃轰炸东京中的燃烧弹 一 前言 -- 龙骑兵

共:💬199 🌺852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侃侃轰炸东京中的燃烧弹 三 科技就是战斗力

      扯得太远了,赶快回正题。

      直到40年,美国人才制成第一个燃烧弹。 参考英国人提供的填充物配方,军火专家们使用了现成的化学炸弹的外壳(一般用于制造刺激性毒气),在里面加上胶状橡胶混合物,碱水,椰子油,再混和一些汽油,结果制成了M47燃烧弹,大约4英尺长,直径8英寸,100磅重。接着,1941年美国人从英国人拿到一个完整的4磅Mark II燃烧弹, 在此基础上发展为M50燃烧弹,主要成分是镁,以及粉状的铝和四氧化三铁作为混合填充物,大约2英尺长,4磅重。

      二者结构和成分的区别决定了不同的使用方式。 由于M47重量比较大,具有足够的穿透能力,适合攻击大型建筑物;而M50则适合轻型建筑,一般采用集束方式投掷- 34个M50燃烧弹用金属带固定在一起, 投掷一定高度后保险装置打开后释放开来,散布面积比较大。穿透目标落到地面后,引信启动使铝和氧化铁点燃,其热量会使所填充的镁燃烧起来,温度可达1300摄氏度以上。由于镁燃烧的特性,即使专门的灭火队一时也很难扑灭。二者在二战中都被大量使用,不过,在此基础上美国科学家研制发展了更具破坏力的M69燃烧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M47燃烧弹

      1941年夏, 罗斯福下令成立科学研究及开发办公室Offic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SRD), 以便在美国如果卷入欧战后能充分利用美国的科学技术。涉及范围非常广泛,曼哈顿项目就在其中,而其中所属的部分科学家就负责新型燃烧弹的研制。 罗斯福还是很有战略眼光的。Vannevar Bush, MIT工程系前系主任,被罗斯福任命来领导OSRD,负责全国范围内军事以及医药等方面的研究;而其中的一个分支,国家防卫研究委员会(National Defense Research Committee - NDRC),主要负责军事方面的研究,由哈佛大学的校长Dr J.B. Conant负责。

      在这两个人的率领下, NDRC委员会成效显著。至少一个原因是委员会下的各个研究分支的领导者均是当时这个领域的大牛,包括大量学术界以及工业界的顶级科学家和工程师,比如Karl Compton,MIT的校长, 负责雷达方面的研究,Richard C. Tolman, CIT的一系主任,负责坦克、轮式车辆及相关武器;Roger Adams,伊利诺斯大学化学系的教授,被誉为现代有机化学的奠基人之一,理所当然得负责爆炸物以及化工品的研究。 套用那句话应该是没问题的:‘科学技术就是战斗力’。

      1941年的9月, 阿诺德将军给Vannervar Bush写了封信, 强调战时镁短缺的可能性(用于M50燃烧弹),要求他们开发一种使用其他替代材料的燃烧弹。因为预见到远东橡胶的供应在战时也有可能被日本切断,NDRC委员会在哈佛大学的一些包括Arthur D. Little在内化学家小组以及在杜邦公司的另一个小组已经开始研制使用橡胶替代物作填充剂的燃烧弹,两个小组都发展了不需橡胶的汽油混合物作填充物的燃烧弹。而其中一个由哈佛大学小组负责研制的后来发展为标准的燃烧弹填充物,即后来大名鼎鼎的凝固汽油 napalm。 (napalm来源于naphtenic 和palmitic acid,一开始指二者反应所得到的化学物。这个化学物与汽油混合后得到一种胶冻状混合物,而后来这个汽油混合物就习惯称为凝固汽油-napalm。主要成分

      NDRC委员会的不懈努力并不仅仅是研制了一种新的填充剂, 同时还研制了新的燃烧弹。 1941年冬,标准石油公司的副总裁Richard . P. Russell,也是NDRC委员会燃烧弹项目的负责人,负责由其公司内的科学家及工程师组成的小组开发一种可以满足多种要求的燃烧弹。要求并不简单:不能使用任何稀有金属材料;要比较小,因为已经有了100磅级汽油胶填充的M47,而且小尺寸可以增加炸弹数目而大大增加火焰的散布面积和灭火的困难,但又要求具有足够的的重量以便能穿透房顶才燃烧。外壳要求薄且轻,但要具备足够的强度以免再穿过房顶时过早破裂影响燃烧效果。

      到1942年的初春,最初的产品终于拿了出来:重6.2磅,直径3英寸,长20英寸,没有一般炸弹所具有的尾翼,到更像是一个拉长的罐头。和M50一样, 也是采用集束方式投掷,到一定高度后分别释放。区别是M69采用了一根3英尺长的布条来控制下落中的稳性和速度。 在穿过房顶后大约3-5秒, 所内置的延迟引信启动后引爆内置的一个TNT药块,此时所填充的一些镁的颗粒会将易燃的填充物引燃,而TNT爆炸可以将燃烧的填充物像一个小加农炮一样喷射出去,可达100英尺远,如果遇到可燃结构就能够造成强烈而持久的火焰。这样一个小东西还是挺复杂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集束的M69结构示意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M69 的实物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集束M69 模型

      关键词(Tags): #燃烧弹#轰炸#东京#M69
      • 家园 看不到图片,国内ip,55555~~
      • 家园 布条?不会缠绕在一起么?
        • 家园 不会的

          俺少年时代玩火箭模型,是一种以一枚类似鞭炮的小火药弹为推进装置,将一个纸质火箭模型打上天后,火箭顶端弹出一个小降落伞缓缓降落,以滞空时间长者为优胜。俺的朋友们常因为降落伞在火箭内缠绕不好,弹出后缠成一团而败北,俺琢磨了几次后,不断模拟降落伞弹出后的形状来设计最佳折叠方式,终于在竞赛中一炮打响,拿了第三名……嗯,好汉不提当年勇

          俺的意思是类似问题俺这种小P孩都能想到办法,军工设计人员应该不在话下。不过困扰小型集束弹有效使用的最大问题——炸弹篮,在二战中实际并没有很好解决,德国人没有,美国人也没有,随着飞机技术的进步,集束炸弹篮的技术问题一直困扰着军方,英国人装备狂风的JP-233也是因为这个问题最后撤了。等技术上能解决的时候,战略战术观念都变了,JDAM这些东西也已经列装鸟~

          忽然又想起个问题:PLA似乎从来没有列装过VT引信。

          • 家园 JP233撤装不是因为禁止地雷公约么?

            炸弹篮是什么东东?麻烦给扫个盲先...

            • 家园 篮子就是JP-233。

              JP-233只不过是个容器,也就是篮子,里面可以装SG357小炸弹30颗或者HB876小地雷215颗,或者两者混装。说篮子不好搞,是因为现代飞机的速度太快,必须使用火药气体弹射方式,而弹射用的火药配方、装药量不好掌握。

              另外英国撤装的原因之一是禁止地雷公约,但更重要的是该弹的投放方式——必须由载机低空/超低空通场投放,这样必然陷入机场周围地面火力构成的大网之中。在第一次海湾战争中联军损失的狂风,基本上都是在使用这JP-233或者MK-82,在低空/超低空进行攻击时被地面火力击中的,而当联军提升投弹高度后,损失率立刻下降。正因为JP-233本身固有的缺点,所以英德意都研制了更安全的战区外投放型子母弹:英国是“风暴影子”,德国是“阿弗德斯”,意大利是“金牛座”。有了这些可以在远达100公里的地方投放的武器,加上这些年进行的各种改装,所以才放心地加入地雷公约。

              参考文章:外链出处

        • 家园 感觉一般没事

          往里装的时候如果仔细放好的话,空中展开以后估计问题不大,类似于降落伞。

      • 家园 我看不到图片,也许是ISP对网址的屏蔽

        能不能换个图片服务器?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