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徐霞客的“隐身份” -- 同人于野

共:💬37 🌺4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徐霞客的“隐身份”

      一个人的成熟过程就是他心目中美好形象的破灭过程,对我来说这个过程主要出现在中学毕业到大学期间。在此过程中我发现原来那些农民起义英雄都曾经滥杀无辜,原来写那些清爽文字的宋代词人都喝花酒,苏东坡甚至用深爱自己的女人跟朋友换了一匹马。数年以前完成了这个思想成熟过程之后我变成了一个宽容的人。当我听说杨振宁翁帆老少恋我没有任何愤怒,甚至当我听说国家领导人子女贪污的传闻我都觉得这无所谓,我跟人说你看人得看大局,评价政治家要看他的政策而不是他的儿子。所以说我的确是个成熟的人。

      

      然而就好像传说中每个人都有个第二青春期一样,最近读书读到徐霞客的时候真实历史再一次激起了我的愤怒!这段文字见于吴思《血筹定律》书中《县官的隐身份》一章。顺便说一下,吴思在《潜规则》和《血筹定律》之后已经四五年没出新书了。这两本书最初都在网上看了个大概,没有看全。我手里买的这本叫做《隐蔽的秩序:拆解历史弈局》,实际上是前面两本书章节拆开打乱之后又补充几篇文章组合而成。难道他学歌星才出了两张新专辑第三张就出纪念专辑?有什么新思想赶紧写啊!

      

      《县官的隐身份》这一章的主题是说明代驿站的流弊,白吃白喝大吃大喝的来往官员和非官员太多老百姓不堪重负,以至于用海瑞的话说就是"县官真做了一个驿丞"。这些事情并不令我特别震惊,当官的本来就是吸血鬼,老百姓本来就是冤大头。令我愤怒的是古代知识分子中的精英人物,一个不当官我印象中应该超凡脱俗的人,徐霞客,居然也加入了这白吃白喝大吃大喝把老百姓往死里逼的行列。以下原文照抄吴思

       证明信泛滥,实质是敲诈勒索权的扩大。以大名鼎鼎的徐霞客为例。崇祯十年( 1637)秋,徐霞客在广西游历,他无权免费使用公家的驿传系统。但是,凭着地方官赠送的马牌(使用驿传的证明信),徐霞客却支使村民为他和仆人抬轿赶路。主仆加上行李,动辄要用七八个夫役。村里人手不够时,还用"二妇人代舆"——让妇女为他抬轿。此外还要供他吃喝,有鱼有肉,"煮蛋献浆"。

      在《粤西游日记三》中,徐霞客记载了崇祯十年十一月下旬的经历。这位有马牌的先生驱赶着夫役整天赶路,傍晚时分看到了下一站的村子,众夫役开始逃散,徐霞客赶紧抓住一个捆上,牵着进了村。村中男子已逃遁入山,徐霞客便领着仆人挨家挨户搜,搜出两位妇女,命令她们去找人搬行李做饭。被捆的人质和他的同伴们也大呼大叫,让村里人接班。过一会,负责驿传事务的老人来了,徐霞客说,老人怕我拿鞭子抽他的子孙,不得不来。这老人的儿子是个瘸子。

       吃过饭,上了老人和妇人为他铺好的床,"予叱令速觅夫,遂卧(我喝令快去给我找抬轿子扛行李的夫役,然后躺下)。"  

       徐霞客是我们的文化精英,但《徐霞客游记》也难免凝结着我们潜规则的文化传统。他旅游的许多费用,就是凭借捆绑和鞭挞的官府之威,违反中央规定,转嫁到了农民身上。在躲避逃亡的农民眼里,这等横吃横喝的过客无异于黑帮。

      明朝末年没有互联网,如果有的话《徐霞客游记》应该叫《老徐的博客》,我估计这段文字的网友评论不会比徐静蕾少。我看这段书的时候正在飞机上,脑子不太清醒,本能感觉徐霞客不是文化精英,也不是黑社会,是变态啊。

      在当时的社会有权有钱的人这么做都不奇怪,因为他们没文化么适当环境下很容易变成恶棍。会参加科举考试不叫有文化,文化是一种修养,是一种精神上的优越感,最起码不屑于去占小人物的便宜。比如说一个博士生就算再不堪,也不至于因为坐公共汽车人家忘了收他钱而高兴得不得了要把这件事写在日记上。徐霞客应该是个有文化的人啊。

      "兄弟去了一趟泰国!我靠那里人真他妈穷啊,结果我厉害,白吃白喝还差点打他们,那帮孙子连大气都不敢出!我太牛了!" -- 如果你在某人space上看到这样的话你马上可以断定这位最多初中毕业,可能仗着家里有点钱去了趟泰国。看了这一段"游记",我看徐霞客就是这样的人。

      

      我很想了解到底什么样的家庭和社会环境能够造就如此扭曲的人格,一个人可以在写出大好文字的同时居然象黑帮一样去压榨农民?

      结果网上搜索了一下,徐霞客出身于"缙绅富贵之家",曾经想科举做官而不成,改专攻游历。万历三十五年正式开始旅游生涯,上文中提到的崇祯十年他应该是五十二岁。这段时间国家内忧外患眼看要亡国了,但徐霞客游记主要是关于山水美景的介绍,根本没有去研究各地经济发展和政治形势,后人说他的游记有地理学和文学上的成就。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徐霞客是明朝末年的酒吧歌手。

      和当时社会上很多读书人一样,徐霞客对治国安邦可能不感兴趣,就算真的年轻时代能够如愿做官也不会是什么好官。他不是柳宗元苏东坡,没有什么政治见解,更多地追求是个人生活。

      

      明末清初的动荡年代,中国知识分子中"玩家"很多,比如与徐霞客差不多同时期的(可能小十岁左右)《夜航船》作者张岱。如果论学问的话张岱绝对远胜徐霞客,《夜航船》相当有技术含量。如果论人品人张岱是世家子弟出身,不管怎么说也不至于干拿着官方赠送的马牌勒索老百姓的下三滥事情。可是凭什么徐霞客就比张岱有名呢?

      

      我估计原因是徐霞客填补了国家空白。中国古人受腐儒教育都认为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李宗吾进一步推论到"妻子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其实我看"不远游"背后的真正原因是这件事有点不务正业的意思。如果你在家好好读书存在一个考功名的可能性,如果你种地也能有点收入,就算外出做买卖也是为了生意,穷人家的孩子谁会没事到处游玩呢?一般的富人出游也是为了好玩而以,苏杭才是好地方,险远的地方谁去啊?

      像徐霞客这种玩法光满足吃饱了没事干这个条件还不行,必须达到吃饱了撑的这个境界才可能,得从物质追求上升到"不俗"的精神追求。古代达到这个境界的大有人在,有的人选择看闲书写闲书,有的人选择花鸟鱼虫,徐霞客选择了旅游。你不能不说这是一个相当有档次的爱好。

      然而在几乎同时期的欧洲,在航海和海盗精神的带领下人家可能早就大量涌现了类似人物,如果中国没有旅游家的话是很没有面子的事情。抓典型就挖掘出来一个徐霞客。徐霞客在活着的时候很可能声望一般,没想到自己的行为居然暗合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数百年之后居然成了文化精英。

      

      现在再出一个徐霞客就完全不好使了,余纯顺去了西藏写了书(我很佩服余纯顺绝无讽刺之意),甚至死在途中,结果现在也几乎被人遗忘。

      时事才能造英雄啊!

      

      最后的题外话是随着一个人的成长并不是说发现历史人物的真实形象越来越差,实际上有很多人我越来越觉得他们了不起。比如说以前看《万历十五年》,觉得海瑞简直是个哗众取宠的怪人,然而看了吴思书之后越发觉得海瑞其实及其聪明,对中国社会有极其深刻的认识,他知道"应该"怎么做但他就是不愿意那么做,我觉得他是一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浪漫主义情怀,在此向他老人家致敬。

      

    关键词(Tags): #徐霞客#吴思#知识分子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好文

      别处读过。原来原创在这里。花

    • 家园
    • 家园 恐怕这段古文版本和吴思的翻译解读有出入的很

      二十五日凌晨,权州者复送二里,至北村,坐而促夫者竟日,下午始行。即从村东南上山一里,始东北逾岭,旋转东南,绕州后山脊行。六里,少庭脊,复上行岭畔者三里,又稍下。其处深茅没顶,舆人又妄指前山径中多贼阵,余辈遥望不见也。又前下一里,渡脊,始与前往陆廖时所登山径遇,遂东瞰山谷,得旧州村落。

        又东南下者半里,时及麓,舆夫遂哄然遁去。时日已薄暮,行李俱弃草莽中。余急趋旧州,又半里下山,又行田塍间一里,抵前发站老人家,己昏黑,各家男子俱遁入山谷,老人妇卧暗处作呻吟声。余恐行李为人所攫,遍呼人不得。久之,搜得两妇执之出,谕以无恐,为觅老人父子归,令取行李。既而顾仆先携二囊至,而舆担犹弃暗中。己而前舍有一客户客居该地的人家来询,谕令往取,其人复遁去。余追之执于前舍架上,强之下,同顾仆往取。久之,前所遣妇归,云:“老人旋至矣。”余令其速炊,而老人犹不至。盖不敢即来见余,亦随顾行后,往负行李也。半晌,乃得俱来。

        老人惧余鞭其子若孙,余谕以不责意。

        已晚餐,其子跛立,予叱令速觅夫,遂卧。

      此段是有所异哉兄,哦,不,是有何异哉兄,提供的你文中所引用的吴思的古文版本,虽然不知道另有何上下文,但若单单从此段文来判断,就对吴思的解读有好几点疑问。因为古文版本中可读出这样几个和他解读的不同意思。而且徐霞客的旅途恐怕也没你写的那么舒服。。。

      其一,第一段已经讲明山路难行,而且“其处深茅没顶,舆人又妄指前山径中多贼阵,余辈遥望不见也。”

      其二,还没完全下山找到住处呢,“舆夫遂哄然遁去。时日已薄暮,行李俱弃草莽中。”可怜徐霞客,恐怕是碰到了刁民。。挑夫都跑掉了,行李就扔在草丛中,还得自己去找人来帮忙,接着徐霞客说他“余急趋旧州,又半里下山,又行田塍间一里,抵前发站老人家,己昏黑,”, 找人找半天找不到不说,同时还要担心被抢,“余恐行李为人所攫,遍呼人不得”。不了解此地背景,只知道粤西山区不说在明代,就是现在,也还算是不那么发达的地区。从文字看,当时此处怕是人荒马乱,有官匪出没?抑或是非典时期?呵呵。。。

      其三,找到人后,也就是这句被吴思批评?“搜得两妇执之出”?徐霞客并没有恐吓老妇人,恰恰相反吧,文中所述,是“谕以无恐”,是叫老妇人不要害怕的。最后一句,不知道当时的山民见到官人是不是天然就会害怕或者此前被官吏折磨过,所以老人会害怕其子若孙受鞭打,但徐霞客此处“余谕以不责意”,意思恰恰是安慰老人,告诉老人不会责怪他。

      所以,看看古文版本,再看你引用的吴思的白话版本,觉得意思好像差满多的呢。。。

      顺便说一句,我对徐霞客还是很尊敬的。顾炎武的高徒潘耒在《徐霞客游记》序中有言“文人达士多喜尚游。游,未易言也,无去尘之胸襟,不能赏山会水;无济腾之躯体,不能搜异剔密;无闲广之岁月,不能纵性逍遥。近游不广、浅游不奇、便游不畅,群游不久”,“似此不如不游。。”(这句话是楼下看看同学要求我加上的,抱着人之初,性本善的目的我听了他的,结果证明我是错的。。。咳。。对我的科学精神自我批评一下。。。。。。这段潘耒的话包括看看同学的话我都深以为然。据说徐霞客游山是“先审视山脉如何来去,水脉如何分合,既得大势,然后一丘一壑,支搜节讨”,这个我还是很相信的, 因为家母的专业是水利工程,家父的专业是水文地理,他们对徐霞客游记,以及晚年所著的《江源考》都赞了一通不简单。另单是因他所记载的岩溶地形和考证其成因的过程,和普通的游山玩水,都已经大相径庭了。

      • 家园 小非侠的侠义精神到哪里去了

        菲薄古人,重读历史,是好多人的乐趣呢。。。

        不显出前人的烂,怎能显得出今人的高明。。。

        • 家园 重读历史也需分寸

          好象现在有种现象啊,很多写古人的文字,不以愤世嫉俗的方式说出来就不痛快,不以调侃的态度去描述就是失败,老实说,有些写的好的,确实是体现了作者的的奇思和幽默,我看的也很高兴,但可惜大多数,只是低劣的模仿和流俗。而且让人败尽胃口。

          没有古人的智慧和经验的积累,哪里有今人看谁都不顺眼的趾高气昂啊?

          不过,我是反对不顾当时的历史条件限制,而以今人的要求来妄自菲薄古人,抹煞他们贡献的。

      • 家园
      • 家园 真的“补全”了哎

        哈,骗到了

        玩笑玩笑,这个这个......还是放在引号外面的好

        • 家园 这个手头没有真本

          还以为你是好心呢,我说怎么网上遍寻不着,,不过,也不能怪你,是我自己学艺不精,枉读诗书,偏信河友,没有科学精神。呵呵。

          已经改了,请再审阅。

          • 家园 惭愧,本心只是玩笑,却没料到......

            不过话说回来,关键不在这句话是否真的出现在潘文中,而是这句话你是否也“深以为然”。若不然,即便真的在“群游不久”之后有“不如不游”,也大不必引入其中。

            再次拱手,抱歉

            • 家园 没事没事

              当然,我也深以为然的,不然不会那么快手就补进去了,hiahia

              只是向来认为引文不同于作文,我引得不当,就变成忽悠人了,是自己疏忽,没有怪责你的意思:),反而对我是个很好的提醒呢。

              就当是个玩笑罢。下次我会找出reference再补。

      • 家园 偶不叫“有所异哉”

        有何异哉和有所异哉的意思完全相反嘛,嘿嘿。

        徐霞客重点考察的黔、滇以及粤西等地区,不要说在明朝末年那种乱世,就是在所谓“盛世”都是充满民族矛盾,各种“山大王”、土匪、强盗四处横行的地方。徐霞客在西南游中屡屡被人盗窃、打劫,甚至由于土匪横行,没有办法从云南入川,可以说明他当时考察的艰辛。如果只是单纯的游山玩水,或者当什么“驴友”,根本不可能支撑他进行这样艰苦的考察。

        祖父是从事地理学研究的,他对徐霞客的评价很高,认为他堪称古代东方最伟大的地理学家。

        • 家园 这个这个,有所冒犯

          心里想着的是有何异哉,但这个何字犯了家父的名讳。。。。顺手就写了有所异哉。。。。

          赫赫,开个玩笑,开个玩笑,莫怪。

          这就改去。。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