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读书笔记:China Shakes the World -- 同人于野

共:💬172 🌺40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 家园 老马丁您太狠了

          居然把我这篇文章给推荐了,你...你让我怎么做人啊?

          _0_

          马 []_ _0/

          丁 | [] 我

          -------- // ------------

          \ ...................../

          \.................../

          \~~~~~~~/

          \_______/

        • 家园 连续念几遍就知了,土鳖抗铁牛, 土鳖抗铁牛~~~
        • 家园 抗铁牛=continue
        • 家园 我在上面所说的羊绒,在标签上都是100%羊绒的

          但是,里面也有猫腻。美国也有骗人的标签,特别是一些网上小店出卖的,毫无保障。就算是大店里面的,比如Target卖的,手感就比较差了,应该是比较低档的羊绒。

          这里玩猫腻最常见的方式就是把定义上的羊绒织得很薄,如果颜色浅,看起来好像半透明似的。还有一些single ply,一般大品牌零售商不会卖。

          我自己的感觉,一件上衣,如果是大零售店,零售价200刀以上的手感明显比以下的好。这个还是要靠摸,摸多了就知道。美国这里对羊绒的规定是直径不超过18。5微米,长度不少于3.175厘米。

        • 家园 抛砖引玉,玉来了送花,也请斑竹加精
      • 家园 心痛啊...

        内蒙由于发展羊绒工业,养的山羊太多了,对环境破坏无比的大...:(((

        据说一开始是日本先到内蒙投资建羊绒基地的,后来中国人上赶着跟着毁啊,竭泽而渔,焚林而猎...

        中国华北地区的沙尘暴,很大原因就是内蒙的沙漠化...

      • 家园 羊绒衫打折的时候只要十几块吧?

        去年macys打折的时候我们家领导买了很多件,呵呵。

        • 家园 里面还是有一点档次的分别

          其实自己家常穿,分别不大,一般零售价200以上的比较好,减价的话只有50刀左右。平时家里穿的70-100左右的零售价特价可以找到十几刀,质量差一点,而且未必有合适的码。

          你家的领导别急着买,今年的羊绒价格还要全面下降。

    • 家园 欧美的出口企业有没有退税?

      零散的购物在机场有退税,那他们的工厂批量出口是否有退税?如果有,是多少?国内外的免税商店免的是什么税,为什么免税? 美国对农产品的补贴与出口退税有什么异同?看了第三节,想起这几个问题,望能有朋于予以解答。

      另外,据我所知,西班牙就在几年前也曾经对某个工厂予以补贴。工厂老板被中国产品逼的玩不下去了,想关门改做进口销售,当地政府为了保留工作岗位,让他不要关,愿意给他补贴。这是老外自己讲的,不是什么正式报道的消息。但是,撑了两年之后那个工厂还是关了,生产转移到了海外。

      关键词(Tags): #机场退税#补贴
    • 家园 这样比较靠谱的研究中国的书多了,对大家都有好处

      应该给加拿大的这个猪脑子总理看看。

    • 家园 3. The Population Paradox

        3. The Population Paradox:

        Innovation, Piracy, and the Grail of Market Share

        

        人口问题在中国其实是个悖论。中国人特别喜欢数字,中国政府官员的一个特点是经常能随口给出大串精确的统计数字,而官员们对外最喜欢谈论的数字就是中国这个大市场。跟十亿中国人做生意!然而外国商人来了之后很多发现不是这么回事。有购买力的中国人并不多,再加上保护主义,最后一旦真有一个市场,往往首先被本土企业占领。

        

        中国历史上把人口问题看作乘法的时候很少,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作除法,把有限资源分配到大量人口中去。在中国人是论"口"计算的,可见食物供给之难。历史上饥荒往往伴随造反。起义军得到天下以后最重要的决定就是怎么分配土地。分给农民的太多,就会失去精英的支持,分给农民的太少,农民可能再次起义。税收问题也是类似的矛盾。

        只有毛泽东的做法完全不同。他不怕得罪任何人,把地主土地全部没收分给农民。他甚至不在乎土地有限不怕人多了不够分,认为人不仅仅能吃饭,还能创造,认为一个人所能创造的一定超过他所能消费的,他鼓励多生。

        不堪重负情况下中国1980年代开始实行计划生育。人口问题是中国最大的悖论,既是中国的最大力量,也是中国的最可怕弱点。

        

        人多的好处:

        - 大量的,勤奋的,廉价的,工人;

        - 中国大学毕业生人数超过美国;

        - 巨大的国内消费市场,尽管中产阶级人数有限。近代历史证明,吸引外资的是大市场的"前景",而不是大市场的"存在"。

        

        人多的坏处:

        - 经济总量再大,一算人均就很小了;

        - 过去是食物分配困难,现在是人需要有工作。中国每年需要至少创造2400万个新的就业机会,即使是在经济增长9到10%的情况下仍然差几百万个。创造就业机会是中国政府最头疼的事情,为了这一点不知道要做多少牺牲。如果经济增长减缓,新的就业机会就会更少,很容易出现"群体性事件"。

        

        人口压力和其他原因,导致中国企业的最显著特征是即使在没有利润的情况下也要坚持生产,甚至还要扩大生产,最终目的就是占领这个"十亿消费者"的市场份额。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中国制造那么便宜。作者举了一个例子是重庆力帆公司的摩托车业务。我觉得可以把本土企业成长中跟外企竞争的经验总结如下:

        

        - 要模仿外国大公司,坚决模仿。比如说力帆摩托以前叫"Hongda",故意学本田。直接复制外国公司的设计,直接偷技术,比如力帆最初产品完全学雅马哈。

        - 模仿要大胆,因为中国政府一般不太管,而且政府对外资企业有三条限制:必须跟本土企业合资,必须转让技术,对其零部件供应商只能由松散控制。这么不友好的条件下为什么那些外国公司还要来呢?因为大市场啊!

        - 直接利用外企在国内的零部件供应厂商,买了部件自己组装,还能跟他们学点技术。根据上一条,外企对这些供应厂商没什么控制。

        - 这样一来你初期不用搞研发什么的,一定可以用低得多的价格来卖几乎类似的产品。

        

        这种"造假"之风是如此严重,以至于哈里波特第六集作者还没动手写的时候中国已经有人帮她出版了一本;等真的英文版刚刚出版,中国马上有好几个翻译本,有的译者觉得原著结尾不太好,干脆自己给写了一个。奇瑞汽车的早期经历非常类似,比如QQ抄通用什么的。中国一旦开始抄什么东西,这个东西的价格就会直线下降,因为门槛低了什么人都能做了。等到什么人都能作了,本土的竞争就更加激烈。这时候企业怎么办呢?

        

        - 继续压低价格,赔本也干,目的就是要留在市场;

        - 持续赔本干能支持么?能。因为不用担心银行催债,其实中国的银行因为储蓄率高(40%),一般都愿意借钱,不愿意逼债,毕竟企业真破产了导致当地经济萧条银行就更没指望了。中国企业因为银行债务破产的很少。

        - 与此同时要积极寻找新的项目,要多元化。作者采访两家紧挨着的公司,格兰仕微波炉和美的空调,当市场上的微波炉和空调都不好卖都赔本,两家公司同时决定多元化生产:于是格兰仕开始同时生产空调,美的开始同时生产微波炉!银行能支持这种多元化么?支持。银行关心的不是你的短期利润,而是你是否正在变大变强。生产规模扩大,产品价格下降,就是变大变强。你这么大银行别无选择有钱只能贷给你。

        - 但是你总得赚点钱啊,怎么赚呢?出口。日本企业是出口外国的产品比在本国卖的便宜,为了鼓励出口;而中国企业正好相反,力帆摩托在国内不赚钱,但是在越南,在非洲,都赚钱,卖得比国内贵。很多中国公司出口是为了能在国内市场生存下去。

        - 这时候要注意外国公司要开始学习中国公司控制成本的做法了。

        

        义乌小商品市场则是另一个例子。很多商品都是仿造外国名牌,比如当地旅馆叫"Hiyat",政府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最可怕的是产品质量很不错。商品价格低得惊人,如果是中国人帮忙讲价的话更低。这里边,

        - 中国制造商所追求的利润率只有2%到3%;

        - 出口代理商不追求从顾客身上赚钱,他们追求的是17%的增值税退税;

        - 真正从中赚钱的是把货物运到外边之后有销售渠道的人,30%到40%算少的,但是这个利润率在不断下降。

        

        (看来小商品的出口赚钱模式跟摩托车不太一样。)

        

        中国现在很象19世纪后期的美国。两个国家崛起的时候都赶上了一次技术跃进:美国当年是铁路,中国现在是互联网。美国当年也是把最便宜的商品销售到全世界,卡耐基也是从英国拿技术买钢铁厂回美国干,当年的美国总统自豪地评论道英国人用的都是美国货。现在轮到中国了。

        

      关键词(Tags): #人口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