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读书笔记:China Shakes the World -- 同人于野

共:💬172 🌺40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读书笔记:China Shakes the World

  China Shakes the World 这本书获得了2006年高盛与金融时报最佳商业图书奖,2005年获奖的是 The World is Flat。据说当时评选的时候好几本参选者都是讲中国的,可见中国题材之热。"中国震撼世界"这个说法是引用了拿破仑的典故,说中国是睡狮,一旦醒来就会震撼世界。我查了一下亚马逊,早在1959年 Lack Belden 就写了一本 China Shakes the World, 在1970和1989年还出了两次新版,讲的是中国革命的事情(西西河踏翅吾德兄对此书已有读书笔记);后来又有几本书使用了类似标题。可见中国经常震撼世界,或者说世界早就知道早晚要被中国震撼。

  

  这本书的副标题是 A Titan's rise and troubled future - and the challenge of America,这一次对世界的震撼可能主要是经济上的。

  

  本书作者 James Kynge 曾经是金融时报中国局负责人,在亚洲呆过20来年,就住在北京,普通话流利,去过中国所有的省,如果说谈论中国崛起对世界的影响,甚至谈论中国本身的问题,我想他可能比大多数中国人更合适。假设现在要写一本书,《中国崛起之问题与机遇》,我想国内可能没有几个学者敢写这么大的题目。杨帆说中国机场卖的书都是厚黑学之类的庸俗读物,而美国机场很多人看讲全球战略的书。这种情况之下我们不妨研读一下这本大题目。

  

  [SIZE=3]Introduction[/SIZE]

  

  大国崛起迹象其实不容易看出来。比如波士顿倾茶事件发生时有谁知道这预示着美国独立?比如日本人收购洛克菲勒中心的时候谁能想到这并不代表日本崛起,反而预示着日本经济长期停滞?当年蒙古人横扫欧洲,最初的迹象是什么呢?居然是北海 Harwich港的鱼价上涨 - 因为海员们被征去跟蒙古人打仗了。

  

  作者眼光独特,认为站在世界的角度,中国崛起的标志不是加入 WTO,不是香港回归,甚至不是 GDP 年增长9.5%,不是四亿人脱贫。在世界看来,一直到90年代大家都在谈论世界怎么影响中国,但最近开始主要谈论中国怎么影响世界了。

  

  作者认为中国崛起的真正标志是2004年2月中旬,那个时候开始世界范围内发生了一件事情,就是各国都有人偷马葫芦盖。最初从台湾开始,然后是蒙古和吉尔吉斯斯坦,后来蔓延到美国(芝加哥市一个月之内丢了150个马葫芦盖)和欧洲城市。小偷偷马葫芦盖当然是为了卖钱,最终这些铁都卖给了中国。(以前我看报纸说蒙古又这么干的,没想到连美国都这样,看来还是中国早有经验马葫芦盖都换成防盗型的了)

  

  中国在世界上最大的转变是以前什么事都有点孤立,现在什么都参与。中国怎么震撼世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西方面对中国怎么反映。比如说中国的强大制造业,导致欧洲工厂外移,最终可能威胁社会福利体系。对美国来说中国崛起则意味着三件事情:一个"极权国家"居然能搞好资本主义;亚太地区的战略对手;世界范围内的资源竞争者。面对中国美国心态复杂,一方面是工作外包和盗版,另一方面是廉价的中国商品对美国的确有好处。

  

  中国自身的问题和危机也很严重。首先是环境问题,沙漠化等等,据说到2010中国每年会有38万人死于呼吸道疾病。SARS什么的也是威胁。

  社会方面的问题同样严重:

  - 个人之间,和商业往来的诚信危机

  - 腐败

  - 审计

  - 金融:国有商业银行不能自负盈亏,政府拿钱扶植;股市缺乏监管跟赌场差不多;社保基金丢失(本书出版时陈良宇还没有被捕!)

  

  对西方来说最大的问题是怎么跟中国崛起相容。

关键词(Tags): #中国震撼世界#读书笔记元宝推荐:铁手,
家园 花之,一般这样的文章在河里受花没那么多,不过甘地说

Be the change you want to see in the world

我喜欢看这样的,花之!!

家园 鲜花,这应该是个开头吧,希望兄台扛铁牛!
家园 马葫芦盖

呵呵。老兄是哪里人啊?这个叫法俺是第一次听哩。

俺那里叫下水道盖,或阴井盖。

花之,一般这样的文章在河里受花没那么多,

既然如此,俺就狠砸花。呵呵

家园 好像通常写成窨井盖
家园 我是哈尔滨人,我们那里叫马葫芦盖

应该是从 manhole 直接音译的吧。

家园 这是前言,正文还没开始。多谢鼓励!
家园 hehe 多谢!
家园 电视里听过这么叫的

《东北一家人》吧,记不清了

家园 1. Rags to Riches

1. Rags to Riches

这一章讲中国改革,私营企业致富的过程。与"常识"不同,作者认为邓小平并没有"设计"改革开放路线图,改革更像是一场自下而上的运动。这里还介绍了这一时期中从"个体户"到大企业的典型过程。

非虚构类书吸引读者的重要手段是讲精彩的故事,如果不是为了讲故事可能这本书用读书笔记的篇幅就足以把理论说明白了。这一章主要讲了沙钢收购德国多特蒙德一个大钢铁厂的故事。2001年之前国际钢铁价格一直走低,多特蒙德"凤凰"钢铁厂被沙钢,中国扬子江边的一个民营钢铁厂收购。做法是派一千多个工人到德国,把工厂整个拆迁,完全搬到中国去重建,建成之后一模一样。中国工人的工作强度,技术和效率令德国人十分吃惊。记者采访了两边的人和工厂。钢铁厂本来是多特蒙德当地经济支柱,卖了之后工人们没事可干,很多人很伤心。

中国这边沙岗老板沈文荣很酷不爱接受采访,他告诉作者,收购钢铁厂只花了2400万美元,运费1200万,在中国重建,包括买地,费用是12亿美元(相比之下买给德国人的钱只算个零头),全部费用只有买新厂的60%。他说2001年的时候德国人想不到中国有一天会如此需要钢铁从而提升世界钢铁价格,但是他想到了。他看中这个钢铁厂是因为它在德国就给大众汽车供货,现在中国也有大众汽车,市场有保证。

收购故事只是一个引子,作者真正想说的是中国一个私营企业何以有这么大的力量?

作者讲述了一个不同于官方版本的中国改革理论。最初邓小平并没有打算允许私有化或者联产承包责任制。70年代末邓小平有一个用120亿美元整体进口22家工业生产线,这么多钱从哪来呢?本来是打算发现新的石油卖石油,但是最终没发现。可是有些合同已经签了,得拿出钱来啊。于是找陈云商量,陈云的建议是解放农民生产积极性,做法就是农民种粮不必全上交,可以直接获益。

但当时的政策是以生产队(work groups,或者生产组?生产队不是大队么)为单位,强调不能允许单个家庭这么干。

然而政策下去之后一执行马上就变成家庭承包了,地方官也默许。结果粮食产量激增。

工业方面私营企业的出现也是类似情况。最初叫做 collective (集体所有制?合作?),这个词在毛泽东时代本意是说隶属国家不同部门联合办的企业,但在邓小平时代这个词代表名义上是国有社会主义实际上是私有资本主义的企业。地方官默许之下,这类企业发展迅速,这就是乡镇企业的起源。

因此邓小平的贡献并不是他发明了这些做法,而是他一旦发现这种做法可以解放生产力,他愿意通过这些做法来让国家经济发展。

中国先富起来的是一群什么样的人,怎么富起来的呢?80年代早期随着知青回城,城市就业是个大问题。这种情况下国家允许失业者作为"个体户"经商。因此在那个年代失业,绝对是个机会。作者举了很多人的例子,他们都是当年找不到工作,自己做小买卖,后来慢慢做大了。详细讲述了沙岗沈文荣的奋斗故事。

这些故事的共同点是最初因为生活很困难而决心干,干的过程中有很多风险,最后成功了。

邓小平的南巡讲话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作者提到最初保守派不想公开他的讲话,但还是出来了。

这些就是中国由穷变富的过程。但是南巡讲话之后那段时间中国取得的成就和2003年以后中国在世界上表现出来的力量相比微不足道!这种巨大的力量不但中国近几百年历史上没有过,世界范围内其他国家也从来没有过,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巨大力量,也是为什么说中国要震撼世界。

这种力量是从哪来的呢?作者将在下一章说明,它来自于中国的众多人口。

家园 每日定时送花!
家园 老兄真快啊!多谢!
家园 假花换真summary,大家谢你才对!

要说快,可能是这两天我们schedule差不多吧。

我和昨天一样,刚写完东西下河,就看见你的文章了,呵呵。

家园 人们总说第一批富裕起来的人洗脚上田, 素质不高. 能存活到今天的

是已经经过了几个轮回的沙场老将, 每个人都有过人之处呢. 素质不是光读书能读出来的.

家园 送花定时每日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