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一唵谈】唐人街 活生生的中国文化历史博物馆 -- 唵啊吽

共:💬31 🌺2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一唵谈】唐人街 活生生的中国文化历史博物馆

    蒙特利尔市是一个多文化城市。从老城区的旧码头往北延伸的圣劳伦斯大道把蒙特利尔划为东西两大区。西区以说英语为主,东区以说法语为主。圣劳伦斯大道最南端就是唐人街,一小块夹在英语区和法语区夹缝中的汉语区。在这段圣劳伦斯大道上,在五花八门的商店和超市丛中,有一个朝着东方的仅够两人错开对行的窄小门面。进了这门就是上楼的木板楼梯,二楼是洪门会馆,三楼是大慈佛堂。这个小小的楼上边,残留着华人古老的文化。

    洪门会是反清复明组织,建于1735年【1】,参加过孙中山的辛亥革命,至今有近三百年历史了。洪门虽然在海外漂泊近三百年,其爱中华民族之精神依然如故。洪门会至今主持唐人街公众事务。唐人街充满了中国文化,是中国的古文化的活化石。

    满清灭亡也近百年了,反清已无任何意义,复明更是不切实际。洪门会是清初中国文化的遗迹,一个活生生的遗迹,正如散布在世界各地的唐人街一样,无论中国国内变化成什么样子,你都能在唐人街找到中国近代史文化的遗迹。

    我去过的一个华人教会,布道分组使用不同的语言。对早期移民讲的是粤语,对马来西亚迫害华侨出来的华人讲英语,对越南船民出来的一批华侨讲法语,近年大陆出来的人多了,所以又开设了国语布道。

    国内文化不断变迁,而唐人街却把这些不同时期的文化都保留了一点。这种保留是被动的,当华乔与大陆主流文化脱节,又无法完全按照当地习俗生活,他们就只能按他们出国前的国内习惯生活。如果大陆今天发现有些海龟特别土,不是因为北美生活土,而是早期留学生保留了80年代的艰苦朴素作风。不要嘲笑土里土气的海龟,那是我们宝贵的中华价值和文化的一部分。

    【1】 http://www.gdwh.com.cn/modules/mjwh/showarticle.php?Article_Id=3147&Channel_Id=20

    【2】 http://www.fjzg.org/ssgc/2004/FJZG-hongmen.htm

    【3】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B4%AA%E9%97%A8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表示点异议

      土不见得是艰苦朴素

      关键是穿着举止要符合身份

      省钱也可以穿的适应环境, 不亢不卑

      如果明明收入不差,非要按照20年前国内打扮,

      还有常见的,用不看影响,不计羞耻的作法来占一些不值得占的小便宜, (例如在超市偷偷peel蔬菜的外叶之类)

      这不但是土,可以说是丢自己的人的同时还给海外中国人形象带来负面影响, 这样的完全符合"猥琐男/女""极品"之类的称呼

    • 家园 语言的发展是很正常的事情

      唐朝的官方用于是粤语,也就是当时的普通话,现在用换用北方语言来定为普通话,没有什么好奇怪的,语言的会随着时间和其他一系列的因素去变化,这就是为什么词典也要不断是新增条目的原因,粤语中常使用古语也是因为受了那个时代的影响。

    • 家园 挑点小刺

      圣劳伦斯大道,似乎不妥。这里有圣劳伦斯河,可是没有圣劳伦斯大道,叫圣劳伦特似乎较妥。

      圣劳伦特以西,确实有几个市讲英文为主,但是就总体而言,还是法语占统治地位。至于东面,除了St-leonard、RDP意大利人讲一些英文,其余均是法语区。

      • 家园 英语的圣劳伦斯河就是法语的圣劳伦特河,名异实同。

        路标当然是用的法语,不过意思和汉语翻译的英文名字是一样的。

    • 家园 !

      不要嘲笑土里土气的海龟,那是我们宝贵的中华价值和文化的一部分。

      • !
        家园 魁北克的法语就比法国法语土,那是古乡下法语

        贵州的屯堡文化也是深山土文化,但那是地地道道的明朝文化。特有味。

    • 家园 只能说是广东文化博物馆吧

      广东移民的老唐人街给人的感觉很陌生,不同的语言,不同的面孔,繁体字,陌生的庙宇,陌生的食物。还是大陆新移民的唐人街亲切,普通话,全国各地的小吃,简体字,这才是我熟悉的中国文化。

      • 家园 大慈佛堂讲法用的是普通话
      • 家园 粤语也是中原文化流到边远地区被保留下来的化石

        星言云语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php?blogID=4641:

        粤语 2006-12-30 14:33:33

        在全国七大方言中,粤方言是最古色古香的,大量原汁原味的古汉语词汇和用法,像“企”(站)、“食”(吃)、“行”(走)、“颈”(脖子)、“渠” (他、她)、“晏”(晚)、“悭”(节省)、“无”(没有)、“银子”(钱币)、“卒之”(最后)、“姑勿论”(且不说)、“于是乎”(于是)等等,读起来儒雅之至,白话文早就没人这样用了,可在粤方言里,还大行其道,成为市井坊间的日常口语,甚至连“嗟”、“噫”这些古汉语中的感叹词,广州的小孩子也常冲口而出----“嗟,怕乜?”(“嗟”白话读作“车”,含否定之意,“怕乜”即“怕什么”。)“噫,好肉酸!”(人们通常误把“噫”写作“咦”,其实在粤语中,两个字是不同的。“肉酸”意即“难看”。)使人不禁拍案惊奇。

        广东人里有不少中原世家,古风余韵,虽废犹存。在台山人的家庭里,媳妇把家婆称作“安人”。安人,从宋代开始就是正从六品官诰命夫人的封号。除了台山,据说在花都、从化一带,也有称家婆为安人的。听起来颇有点官宦人家的派头,也许,这就是“祖上也曾风光过”的遗痕吧。

        有人认为,粤语形成于晋代,所谓“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西晋时发生“八王之乱”,继而出现“五胡乱华”的局面,这是一个北人南迁的高潮。故广东人“至今能晋语”,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但清代广东著名学者陈沣认为,广州音最切合隋唐音,最方便阅读古文。他写过一本《广州音说》,专门解释其原因,“盖千余年来中原之人徙居广中,今之广音实隋唐时中原之音。”

        人们所说的“粤语”,主要是指广府话,尤其是指以广州西关(上下九、第十甫一带)口音为本的白话。如果你想验证自己的粤语说得准不准,有一个办法,念念这首歌谣吧:“阿四阿四,攞条锁匙,开个夹万,攞两毫子,买斤荔枝,唔爱黑叶,要爱槐枝。”这首歌谣取衣韵,必须上下齿咬合,舌面向上,才发得出衣音。如果你能咬字清晰准确,就算会说正宗的白话了。

        在粤语词汇中,据说有三分之一以上是方言。广州人日常口语中,方言出现的频率,竟高达五六成。最令北方人头痛的,也许是广州话中大量的古文倒装句。北方人说“你先走”,广州人说“你行先”;北方人说“很感谢”,广州人说“多谢晒”;北方人说“太饱了”,广州人说“饱得滞”;北方人说“给你一块钱”,广州人说“畀一文过你”;北方人说“找不到你”,广州人说“揾你唔到”。如此等等,真是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啊。

        在粤语文化圈里,常听到人们谈论起辛亥革命后的一段掌故。当年,帝制倾覆,共和初肇,在中华民国国会里,要求奉粤语为中国“国语”的呼声很高,支持的票数,已然过半。但孙中山逐一去说服粤籍议员,劝他们放弃粤语,改投北京话一票。最后,凭着孙中山的人望,粤语仅以3票之差,败给了北京话。

        粤语保存古“雅言”因素最多

        粤语源自于中国古“雅言”,广信(封开)是粤语的发祥地,粤语是我国古代普通话的活化石,对我国古代文化和语言研究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我国古代有一种民族共同语,先秦到两汉时期称为“雅言”,宋朝以后称为“官话”。今天汉语许多方言,都保存着雅言的一些元素,而保存雅言元素最多的是粤语。雅言的基础是原始华夏语,原来只通行于以黄帝为首的华夏部落联盟。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书同文”,雅言地位也就相应提高,成为当时的民族共同语。最早将雅言带入岭南的,是秦朝征服“百越之地”之后从各地征发到岭南的“垦卒”。这些“垦卒”多半是原六国的逃亡者以及赘婿、贾人,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互相交际必须使用雅言。

        广信是岭南文化和粤语发祥地

        潇贺古道和湘桂水道(即灵渠)是唐代以前中原汉人进入岭南的两条重要通道。广信地处桂江、贺江与西江汇合之处,扼西江之要冲。在岭南是个交通枢纽。汉武帝派使者从徐闻、合浦出发,远航至东南亚和印度半岛,打通了海上丝绸之路,而出口的通道,是经潇水和贺江到达广信,再经桂东和粤西两条走廊,也就是北流江----南流江和南江----鉴江两条贸易通道到徐闻、合浦,广信就成为岭南早期的商贸重镇。商贸活动离不开语言交际,中原传入的雅言正是通过商贸活动而融合当地百越土著语言,形成粤语。

        广信又是岭南最早传播中原文化的阵地。陈元、士燮等在这里办学,使百越土著逐步接受中原传入的儒家文化,汉族移民也从百越文化中吸收了一些成分,从而形成以汉族移民文化为主体的早期岭南文化。随着文化交流的开展,以雅言为主体吸收一些百越土著语言因素的粤语,也就逐步成为这一带人们的主要语言。广信是岭南文化的发祥地,也是粤语的发祥地。

        早期粤语中心不在广州在广信

        粤语在分布上的突出特点,是沿江分布。它以西江中部为中心,分四条渠道向东、西、南扩展。第一条渠道是西江----珠江,即沿西江向东至番禺(广州)一带。包括广西梧州和广东肇庆、佛山、广州、中山、珠海、东莞、深圳等市,以及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第二条渠道是西江----郁江,即溯西江、浔江、郁江直抵交趾郡。包括广西南宁、崇左、贵港三市及其所属大部分县。第三条渠道是北流江----南流江。包括广西玉林、北海、钦州、防城港等市及其所属各县。第四条渠道是南江----鉴江,即溯南江而上,越过云开山脉到鉴江流域。包括广东云浮、茂名两市及其所属郁南、罗定、信宜、高州、化州,湛江市及其所属吴川、廉江。

        除此之外,粤语还有两个次方言区:一是漠阳江流域。二是潭江流域,包括广东江门及其所属新会、台山、开平、恩平,这四个市(区)历史上称为“四邑”,其粤语次方言也就称为“四邑话”。通行四邑话的还有鹤山以及珠海市斗门区。四邑地区距广州并不远,四邑话却是粤语系统中跟广州话差异最大的一种次方言,其原因是潭江与珠江水路上并不相通。这一事实有力地证明,早期粤语的中心不在广州而在广信。

        粤语保持雅言音系长达数千年

        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 年)灭南越国后,设“交趾刺史部”监察各郡。交趾刺史部大部分时间设在广信;东汉撤交趾刺史部设置交州,州治也在广信,广信便成为岭南首府和政治中心。土著居民在学习汉文化和汉字之时,也就学习了雅言。这些土著居民的语言本来千差万别,互相无法通话,又没有文字,因此除了跟汉人交往时使用雅言之外,部落之间交往也不约而同地借助雅言。雅言便成为各土著部落的共同语。同时,古百越语言中一些元素,也就为汉族移民的语言所吸收,从而逐步形成为汉语的一支方言 ----粤语。在中原和北方长达数千年的战乱动荡岁月,从周朝以来一直作为中原汉语标准音的雅言逐步消失。而岭南地区保持较为稳定的局面,由中原雅言演变而成的粤语则一直保持着原来的音系。

        离开粤语岭南文化便不复存在

        广东的地方传统文化通常分为三大组成部分: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所依据的其实就是境内三大汉语方言。粤语不仅是广府地区人民的母语,而且是广东和整个珠江流域最大的方言,它不仅蕴藏着广府地区的传统文化,而且保存着大量在中原一带已经消失了的传统文化。离开了粤语,广府地区许多岭南文化品种便不复存在。在建设文化大省的过程中,有必要重新研究粤语的自身价值和保护问题。

        专家呼吁 建立粤语馆保存活化石

        粤语是古代雅言不可多得的活化石,对于我国古代文化和语言研究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近年来,不少学者呼吁建立一个国家语言文字博物馆,但一直没有实现。封开作为粤语发祥地,可以先行一步,在博物馆内建立一个粤语馆,收集、积累本地粤语的材料,包括语音记录、文献资料,以及粤语扩展和分布地图等等。特别是那些独特的语音现象,例如上面讲过的浊塞音等,正在消失过程中,及时将粤语这一不可多得的我国最古老的“普通话”的活化石,作为—个宝贵的历史遗存保存下去。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