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让人头痛的纪年换算 -- 和履虎尾兄 -- 任爱杰

共:💬30 🌺9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问个问题

      将阴历转换成公历时,1582年以前公历用的是凯撒历还是格里高里历?如果用凯撒历,计算时是不是也是1582年比平常少10天?

      • 家园 看哪国的历史

        格里高里历在 1582 年 10 月 15 日施行,但一些欧洲国家到很久后才实行,如英国在 1752 年实行、苏联在 1918 年施行、希腊在 1923 年实行。大部份的欧洲非天主教国家仍然使用儒略历很长一段时间才开始使用格里高里历。

        这样,即使是西元年表,碰到不同的国家,记载的日期也不一样,也需要换算。例如俄国的十月革命其实是在格历11月7日爆发的,但由于俄国当时实行儒略历,那一天是儒略历的10月25日。

        即使大家都用格历,由于时区不同,对日期的记载也会不同。例如珍珠港事件的爆发日期。美国记载的日期是1941年12月7日,但是日本和中国方面因为在国际日期分界线的另一侧,所以记载为1941年12月8日。

        现在的通例,一般是用事件爆发的当地时间。所以很多国际新闻中有“当地时间某日某时某分”的说法。也有统一采用格林威治时间的。这样不容易造成歧义。

        现在我们做对照表,从精确程度上来说,当然应该是格历和阴历的对照表。但是格里高里历在 1582 年 10 月 15 日施行。又加上很多国家当时并未采用,因此应当是将格历和儒略历的日子并列采用直到两者之间的误差消除或是该国家废除使用儒略历为止。也就是格里高里历,儒略历和阴历的对照。至于儒略历实行之前,例如陈胜起义的日期,由于当时连儒略历都没有实行,自然是只用格历了。

        不过格历的精度每3300年就要相差一天。好在3300年前,恐怕要精确到月的历史事件都不会很多,也就无所谓了。

    • 家园 看完头就晕了一半
    • 家园 确实很头疼啊

      多谢任兄指出问题

      公元前209年七月,陈胜领导九百戍卒在大泽乡起义;公元前208年“十”月,陈胜兵败下城父,被叛徒杀害,起义失败。由此可见,陈胜起义所经历的时间是( )。

      (A,半年;B,一年;C,一年半;D,两年。)

      一个会做的学生笑着开口了,曰:"呵呵,你们忘了,秦以十月为岁首啊。所以在秦代,每年的九月是年尾,到了十月则已经是下一年的年头了。过了九月,就是下一年------公元前208年了。从七月到“十二”月,不是正好半年吗?"

      更正一个笔误,引文问题里的“公元前208年十月,陈胜兵败下城父”,这里的“十月”,明显是“十二月”之误。这可以从后面学生“从七月到十二月,不是正好半年吗”的回答中看出来。这个错误俺过去审看了若干次都没有发现,直到今天才在任兄的帖子里,看出自己的错误。可惜过了更改的时限,无法更正了。

      • 家园 也不是没有更加精确的推算方法,只不过很烦琐就是了

        如果仅仅用《资治通鉴》之类的编年史来反推,的确很难确定中国史书上的某年某月某日到底是公元的某年某月某日。

        陈垣著《二十史朔闰表》所本无非宋刘羲叟《长历》、耶律俨《辽宋闰朔考》、钱侗《四史朔闰考》、明《长术》,清《万年书》、《时宪书》参以各史书加以校正罢了。

        但是这种方法最多只能精确到年,如果要精确到日就很困难了。那个关于陆九渊公元卒日例子就很让人怀疑。

        例如陆九渊之卒在宋绍熙三年,据普通年表为西历之1192年,然九渊之卒在十二月十四日,以西历计之,当为1193年1月18日……苟欲实事求是,非有精密之中西长历为工具不可。

        盖朔望之际可以相差一两天(月亮并不总是十五最圆,盖因月球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是完全相同的,即都是27.32166日,而阴历一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平均一个月大约29.53天是指日月会合周期,而不是月球公转周期。)用这样的朔望推算出来的九百年前的公历日能精确么?

        如果真要精确到日,也不是没有办法。但这就要求将天文学和历法统一起来考虑。一个常用的方法是寻找一个天文学上确定的固有周期。

        比如说,我们知道哈雷彗星每76年回归一次。这个周期就很有用。中国的闰月的通行插入规则是所谓的十九年七闰。即每十九年中有七年有闰年(并不是没有例外,但例外都可以查到。)而76年正好是四个十九年。这样哈雷彗星的回归周期正好等于四个闰月周期。阳历和阴历的长度相当。而哈雷彗星的回归日期都是有据可查,并可以反推的。虽然这也有误差,但误差比我上文讲的两千年的周期要小得多。

        每个哈雷周期中的干支日理论上都可以反推,并根据实际的月球周期加以校正。由于哈雷彗星的回归在史书中(包括外国史书)多有记载,也就很容易在阴历纪年中确定固定的坐标。这样就把误差范围限制在相对较短的一段时间内。也就很容易加以消除。这样,先反推离自己最近的一个周期,消除误差。在此基础上再反推下一个周期,依此类推。

        当然这个方法的数学运算相当复杂,在没有计算机的时代几乎无法推算很远。但在现代用家用计算机编好程序就可以算了。

        还有其他的断代方法,基本都是用了数学和天文学的知识。

        当然了,我们现在研究历史,一般只要知道史实如何,大致的年代就可以了。没有必要真的钻牛角尖研究陆九渊到底死于公元哪一天。

        • 家园 想提个问题啊:转换成公历,有没有那个必要呢?

          更何况,还是年转了月份不转,那不是人为增加难度嘛。要说历史事件,从公众的角度来说,就那么一些比较重要的,大家记记也不难。要是因为研究需要,那研究的人也应该把古代纪年弄的很清楚才行啊。

          个人觉得没必要转换,看上去有点怪:)

          • 家园 本来倒是没必要转的,全是汉武帝这小子坏了大事

            本来,中国人的纪年方式是以君主在位的年份来计算的。例如“秦昭襄王元年”、“齐桓公三年”、“秦始皇七年”,“汉元年”等等。

            这本来没什么问题。只要记住君主的前后顺序也就能够理出一条线索来了。可是汉武帝这家伙觉着自己的功劳太大,而且老是用自己在位的年份来算日子实在太单调了,于是开始颁布年号。

            他这么一搞,后来的皇帝们对于颁布年号这种事就特别上心。结果弄到最后谁也搞不清到底某个年号到底离现在多少年。举例来说,元 至元 元年 到 至元二年到底有多少年?答案是这个年号忽必烈和元顺帝都用过。所以既可以是一年,也可以是72年。

            这样年号就完全靠不住了。所以《资治通鉴》中虽然用年号,但记日期就用干支。问题是这个干支日期虽然号称从不间断。但是六十日一个循环正好比阴历的两个月多一天。这样积累下来,某个干支日到底在阴历哪一年的哪一个月就成了一门学问。而阴历的一个月是根据月相来定的。而皇帝们又喜欢动不动就改历法,结果就是每个月的朔望在不同的黄历里都不一样。再加上闰月。呵呵,所以《资治通鉴》中的干支日期可以反推出离现在多少天,但绝对推不出精确的阴历几月几日。连司马光也只好在书中用这样的格式“秋,七月,戊寅,吐蕃寇盐州。”也就是说,这大概是秋天七月里的事。具体日期是戊寅俺司马光是确定的。至于是不是在七月里,请您自己推算。

            而推算就要懂天文学,知道怎样计算朔望,闰月。

            但是这还是有问题。盖各代的历法都不同。例如唐朝历法里的七月戊寅和用清朝历法反推出来的七月戊寅可不一定相同。(可见那个格历高利历和儒略历的问题。格历精密,但是如果要反推到格历实行之前,那么推出的格历日期肯定和记载的儒略日期有误差。那么应该用那个历的日期呢?这个误差还是只有几天而已。而不同时代的阴历,误差可以是几个月。)

            另外,就算知道了是戊寅日发生的事,光有这个干支,您也推算不出到底离现在有多少天。盖六十天这个循环实在太小。好比有人告诉您说“在一个星期天,吐蕃攻打盐州”或者“在一个七月的某日,吐蕃攻打盐州”甚至告诉您“在唐朝的一个月的某日是星期天,吐蕃攻打盐州”,您能推算出这到底离现在有多少天,多少月,多少年吗?

            所以陈垣先生的《二十史朔闰表》是划时代的作品。在他之前虽然也有类似的日期表,也是他写书的蓝本。但是他凭一己之力能够勘定不少以前日期表中的错误。另外引入了公历来对照。这无疑给乱麻一团的传统纪年方法定下了一个明确的坐标。从此看史书,事件的先后次序一目了然。虽然仍然会有误差,但已经不是连年分都搞不清楚的问题了。我前面的文章中说《二十史朔闰表》不好,只不过是说其不够精确。这也难怪,毕竟这部书写于战乱中,当时也没有计算机,互联网之类的辅助工具。但是陈先生定下的格式确实是承前启后的。

    • 家园 有没有谁做出过一张表

      那些什么什么年对应的是公元多少多少年,一查就可以查出来?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