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项羽与韩信 (一) -- 知之后哀

共:💬131 🌺229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家园 有一句话说的好,“君子成名,小人成事”

然而,在这样恶劣得生存条件下。在短短几年的楚汉之争中,历史却留下了两位失败英雄的形象。西楚霸王项羽和淮阴侯韩信,他们得以留存,一方面是因为太史公史笔如铁的精神和努力;另一方面也因为其本身所具有的震撼时代的气概和魅力,即使致他们于死地的敌人也无法将他们抹除,也无法不被他们所感染。

别的俺就不多说啦

家园 再花,俺也是项饭说!
家园 其实我向项羽到底是哪里最打动我们呢?

真是奇怪呀

家园 很多很多捏

从容自刎,爱江山更爱美人……

家园 看来女同学看重的是后者

看来女同学看重的是后者

不过其实书里,只提到没几个字~~和乌骓马享受同等待遇。第一点,的确也很多女同学看重,以清照同学的诗为证: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家园 只是结局太过让人扼腕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家园 假如结局不是如此,可能在历史上只是一般暴君形象呢

看看最华彩的乐章,十面埋伏,四面楚歌,霸王别姬,垓下突围,乌江自刎,全都是在战败的前提下哦~~不过项羽这么骄傲的人,是不会学会忍辱负重,能屈能伸的,一个十几岁就能指着祖龙说“彼可取而代之”的人啊!

家园 项羽与韩信 (二)

当韩信在历史舞台上登场的时候,项羽已经是名震天下的“霸王”了。这两个同时期最出类拔萃的军事天才,却是截然不同的风格。两人的对立,可以说是宿命的。以两人最经典的战例来比较,项羽的“破釜沉舟”和韩信的“背水一战”,同样都是兵法中“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实践。但两人的做法却截然不同,项羽的可说是阳谋,士兵被告知将只有三日的食粮并且没有退路了,项羽用这样的行为来激励士兵的勇气和斗志,也营造决死一战的悲壮气氛和必胜的气势,以此来达到激发士兵潜力倍增战斗力的目的。而韩信的则是阴谋,士兵在背水而阵前并不知道自己会处于死地,当赵军大兵压来军心动摇时,韩信才点破“后无退路,不战只有死”的境况,使”人自为己战”。虽然最后的效果相近,但是其中高下立分。项羽的做法是以义理激之,韩信的做法是以利害迫之。士兵在项羽手下是子弟,是有血有肉,会为信念战斗的人;在韩信手下只是棋子,是知道趋利避害,行为可以预测和控制的机器。韩信是算无遗策的,他并不只依靠背水,后面还有着“拔旗易帜”的高招,在进入战场时他就已经知道胜利会属于他,可谓“先胜而后战”。而项羽在到达巨鹿时,心中也是充满必胜的信念的,但这信念却不是出自他对全局的计算和掌控,而是出自他对自己和子弟兵的信心,也可以说是一种盲目的信念。他的军队是他的人格和信念的外化,只要他必胜的信念还在,他们就始终是无敌的。在最后的垓下,当经过激战才艰难击退韩信的中军,而汉军的两翼却又潮水般的涌来时,我想,那一刻,项羽的心倦了吧,他第一次觉得失败将要降临,于是他的百战百胜的部队也和统帅的信心一起崩溃了。

可以说,项羽对军队和士兵的改造是全面的,是触及灵魂的改造,这样的改造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使一个人脱胎换骨。典型的例子是内战时期许多被俘虏的国民党士兵,在思想教育后反正,其战斗力成几何基数倍增。项羽的楚军也是这样,每个士兵的气质和意志都和统帅一致,部队的战斗力建立在对统帅无限信任与崇拜上。

而韩信对部队的改造只是技术性的,提高士兵的技能和服从度,用条令和纪律来约束他们,从而改善战斗力。

士兵们服从项羽是因为被他的人格和气质所征服,这种服从是盲目的,但也是全身心的。而服从韩信,却是服膺于他卓越的指挥能力和严格的纪律,战士们对他的信心是建立在以往的胜绩上的。

我们可以看到初出茅庐的项羽在夺了宋义的兵权后,与部队基本没有经过什么磨合,通过破釜沉舟的举动,很快赢得了军心士气,并在之后的“巨鹿之战”中重新铸造了楚军的魂魄。这一系列的天才的军事手段,在项羽手中施展起来,举重若轻了无痕迹。这些都是植根于他独有的精神气质,是别人不可能复制的辉煌。项羽那直指人心的精神力量是韩信所缺乏的,当然韩信所有的对战局的洞察力,对战场微妙变化的把握能力也是项羽所不具备的。项羽绝不可能达到“十面埋伏”的精密,韩信也绝不可能重现“破釜沉舟”的慷慨。

韩信与项羽的对立,极端化的说,是“智”与“勇”,“奇”与“正”的对立。当然,实际这两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割裂的,而是相辅相成的,项羽不乏智谋和战略眼光,韩信也能身先士卒,但是谁为主,谁为附,到底哪个因素才是最根本的,却是需要辨明的。楚汉之争的大幕落下时,历史似乎给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智”强于“勇”,“奇”胜过“正”。勇冠古今的项王倒下了,崇尚堂正之战的子弟兵覆灭了,消灭他们的是算计精密的智将,击溃他们的是不期而至的奇兵。

这样的例子给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光明正大的战斗成了笑柄,阴谋诡计成了主流。“兵者,诡道也。”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在绝大多数时候被认为是谋略,而非部队本身的战斗力和意志。如此经过余辉尚在的大汉帝国,如此经过奇谋百出的三国时代,当西晋末年,我们再一次面对强悍的游牧民族时,我们惊异的发现,才不过短短几十年而已,三国时那些奇谋妙计,那些战争艺术的杰作还历历在目。可这些在内战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智慧,在对抗异族入侵时竟然是这样的毫无作用,一次又一次的,汉族的人数众多装备精良的部队被游牧民族的少数部队所击溃。这些蛮族的军队正想当年的楚军一样,靠的是强悍,是勇猛,是全军一心。内战中,那些可以用来代替战斗的取巧手段,那些离间也好,攻心也好,那些四两拨千斤就能胜过千军万马的计谋,在面对不同文化的蛮族时,毫无用处,只有实实在在的战力,才是胜利的唯一保障。

当晋人扶老携幼,凄惨的渡过长江时,他们应该会怀念项羽和那只楚军,那只死也不过江东的楚军……没有了“智”的“勇”还是“勇”,而没有“勇”的“智”什么也不是,即使有平型关这样的神鬼之机,假如没有八路军战士敢于挺着刺刀向鬼子的机枪冲锋的必死勇气,又哪里会有辉煌的胜利!

千载之后,仍有多少男儿掩卷长啸,被项羽当年的气概所激励,渴望投身到他麾下,为之一战,哪怕是战死,也是何等的光荣!却不知有多少人会渴望加入韩信的军中。韩信似的良将常有,而项羽似的霸王却再不可复得了……

(二)完

关键词(Tags): #项羽#韩信#楚汉相争元宝推荐:铁手,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那时候汉军有很大的数量优势

不过楚军也算不得真正的强弩之末,只不过不巧得很,一次决战就全完了。之前刘邦召韩信等人参战,结果他们爽约了,还得刘邦有一次被项羽扁。等大家聚齐了,就爆发了最后的决战。汉军中军的退却属于败中求胜,这种战不利而后退显然是井然有序的,如果中军被击溃,项羽直接从中路突破,也就没法包围了。但汉军仍在战斗,楚军的推进使自己陷入两翼极易被包抄的境地,韩信也没辜负这个机会,立刻给围上了。这仗打得中规中矩,但并不好看。韩信也不给项羽一点翻盘的机会,力求一战就解决这个强敌。如果韩信没有那么大的兵力优势应该会打得精彩得多,不过也要死更多的人。

家园 总算完成第二段

看来有希望填上这个坑了~~

家园 这个对比实在是很有意思。可应用的面也很广啊

以前没注意到这一点,现在看了你的帖,受到很大的启发。按照你的分析,我的理解是,项羽是通过个人的魅力来作为一个领袖人物存在。韩信的做法,则是通过治军的规则。项羽的部队,离开了项羽可能就什么都不是了,而韩信的部队,离开了他,还是一只被规则约束的有战斗力的部队。

家园 喻世明言 第三十一卷 闹阴司司马貌断狱
家园 还有部份MM~~

[QUOTE]千载之后,仍有多少男儿掩卷长啸,被。。。。[QUOTE]

家园 大家总受太史公影响,把项羽理想化

其实,一个多数时间精力过剩的小青年,又不读书又不学剑,当一拨小混混的头,恶霸是也。

项羽的英雄气概毫无疑问,刘老三的狡诈也是板上钉钉,不过韩信最后也死在刘老三手上,兵法不及霸王术啊。

家园 所以,项羽的败亡是必然的。

如果从长期的角度来考察,任何一个大公司的成功,靠的是有合理规章制度约束的有战斗力的队伍,而不是少数包打天下的英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