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差点成为药渣的历史 -- 破弓
共:💬31 🌺42
随着该同志后来古文方面水平的高涨,养成了一个和孙殿英大帅一样的爱好,一听说某地有古坟(比方说辛追女士的那个)被发现,立刻像屁股上着了把火一样坐着飞机赶来。周恩来同志的办公桌上时不时可以看到该同志的申请报告,要求把朱棣先生或武则天女士的长寝之所翻个底朝天。
就这么点好东西,非要藏着掖着埋到墓里,搞得考古工作者天天干刨人祖坟的勾当。不论站着的还是躺着的心里都不痛快。
还是现代人有觉悟,东西都摆到博物馆里。等下一拨用石头打第三次世界大战的人又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了,挖开大英博物馆一看,咱们这一拨的历史立刻就明白个七七八八了。
石头不容易做成片,也不容易烧裂。真要烧裂,估计就裂为齑粉啦。还是甲骨来得方便。
另外,也许最古老的文字就是用来通鬼神的,除了占卜别的地方就不怎么用了?
写得好啊,继续努力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返回] [关闭]
这个也能原创。
“我想最大的可能是像另一位甲骨文大家王国维几十年后那样投湖或投缳了”——王懿荣是在八国联军进北京的时候上吊的,也算有骨气的。
另外,偶也很不厚道的想到另一个“药渣”的故事,自我鄙视下。
罗振玉号雪堂,王国维号观堂,董作宾号彦堂,郭沫若号鼎堂。
这四位里面,出道最晚,辈份最低的是鼎堂。他实际是雪堂和观堂的学生辈,离开这两位的作品,他大约没有名列四堂的机会。
可是呢,郭同志曾经是中国文史行业的最高首长,也确实一手遮天。以至于大众一度不知有另外三堂。因为控制了前所未有的资源,郭门弟子队伍之庞大,古今中外学生难望其项背。今天在具体行业内,谈郭沫若也还要小心些——没事惹前辈不开心,不想混了?
没有藏否的意思。 俺只是叙述一段具体的历史和现实。
啊,好看。
花一下。
搜肠刮肚,还是没有想出来,解释一下?
复 写的很有趣
情况就有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