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接触印度系列(一)印度眼中的中国 -- 白起
嘿嘿,下河三个周,刚刚发现在新兵营发的混积分的帖子被转到了“文化百家“里面,大受鼓舞,俺这个从小文科的后进生居然也被河里的原创精神感染,拿起铁锨准备挖坑,文笔实在有限,再加上是小地方生人,没有党、政内线,也没有财经内幕,只好发挥一下地缘优势,写点异国他乡的简单介绍,混点积分,好在河里往上游游。
不过基本上由于传统学生生涯里面,作文成绩留下的阴影太深,怕提笔写错被河里大虾批评,第一铁锨就先挑个简单的写,暂时不写印度,说说印度人是咋看咱们的吧。
要说咱隔壁这个邻居也是不亚于咱的文明古国了,可惜的是似乎中印之间除了佛教留下了一段美好回忆之外,其他的就基本上没有多少甜蜜的东西了。要说从现代史上,印度对中国的敌视不亚于中国之于日本,可能因为国内和印度接触较少,感触不是很深,但是对印度来说中国可是印度建国史上对印度“伤害“最深的国家,这当然就得从62年的中印边境战争说起。
圣雄甘地在把印度和平从英国手中独立出来之后,尼赫鲁借助印度前英殖民地的领头羊优势,一跃把印度推上了第三世界国家的领头羊,“不结盟组织“的首脑位置,那时候跟苏美两大阵营比起来,虽然周围是一帮穷兄弟,但好歹也有丐帮帮主的江湖地位,一时间印度有了世界老三的良好自我感觉,那时候刚刚建国的中国在印度眼里不过是不结盟组织里面的一个小弟弟,而且还被小日本那种小瘪三国家侵略了那么长时间,才靠美鬼打赢了抗战,印度人普通人被印度政治家忽悠之后的思维就是日本侵略了中国,但是打到印度就不敢再打了,而是向下去打印尼,而最后印度团结在以美英为首的盟国中间打赢了日、德解放了第三世界人民(包括中国),所以印度比德日强,当然强过刚刚立国的穷小子中国了。至于什么孙立人、廖耀湘守缅因公路的事情,印度根本就连提都没提过。虽然之后,中国有了朝鲜战场的战绩,可惜印度人根本没当回事。
美国在朝鲜失败之后,以美英为首的西方阵营加强了怂恿印度扰乱中国西藏的力度,正好有历史上的“麦克马洪线“,印度更是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打算一举吃掉中国西藏,可惜太祖动手早,国军不敢进的西藏,土共毫不犹豫的就挥军直上了,印度失了先机,后来就借助达赖搞事,主要问题就和中国纠缠在中印边境问题上,太祖毫不犹豫的出兵,打了印度一个措手不及,所谓的“非洲战场王牌军队”给切瓜砍枣的收拾掉了,共军推进到据说距离首都德里300公里的位置,印度放下自尊开始在国际上大声呼救,最后美、苏的援助纷纷抵达印度,但那个时候太祖已经鸣金收兵,根本连回手的机会都没给印度,南线撤回喜马拉雅山一线的山地险要阵线,西线则回撤有限,基本上控制了西线的主要战略要道。
一个大国最惨的就是被人打回原型,就如同满清在和日本甲午海战之后,让全世界都知道了所谓亚洲第一强国只不过是个纸老虎,于是乎八国联军就都来挑软柿子了。中印边境战也有此一特点,牛逼哄哄的第三世界领袖,被第三世界的中国打的魂飞魄散,不顾尊严的满世界求助,要求外交调停,重演了满清当年的惨剧,而且大国尊严被中国一战击溃,从此全世界人民都知道印度是个什么货色,第三世界领袖没得当,还变成了美、苏在亚洲的救济户,一下子沦为两大阵营的马仔,很有点印度洋门童的形象(似乎印度留给国人最深印象的就是那个酒店门口带大头巾的印度门童)。
中印战争之后,虽然中国高姿态的撤军,但是对印度,那与其说是撤军不如说是羞辱,印度算是和中国结下了梁子,对咱恨之入骨,后来包庇藏独、声援台湾,政治上一直拿中国作为敌对国家。可惜印度找错了对手,中国是连美、苏的帐都不买的主,是印度这样三流国家能奈何的了得?于是还没等到美国的岛链建好,中国就在南亚和巴基斯坦、孟加拉、缅甸、泰国纷纷建立战略合作或者是友好合作关系,完成了对印度的战略遏制,印度周边的国家基本上没有除新加坡、马拉西亚外几乎没有跟印度友好的睦邻国家,印度被中国死死的压缩在南亚地区,大国梦遥遥无期,要不是近来暴了两颗蛋蛋,恐怕连非洲兄弟都懒得关注这头南亚大笨象。所以从战略利益上,印度对中国可是越看越痕。
因为不满,所以印度国内的宣传自然不会对中国有多少正面的宣传,如朝鲜核试验这样的事件,印度报纸的论调就是中国作为朝鲜的庇护国需要承担责任;如去年的中国导弹打卫星试验,印度媒体的舆论也是一致批评中国反太空和平,同时还挑拨一下说中国威慑美国利益。象文化上,印度进口的中国电影基本都是香港电影,而且电影背景都是以满清为主的70年代香港功夫片,除了对中国功夫有点良好印象外,普通老百姓对中国目前社会情况一无所知,差不多还以为中国是满清那副情况,到处是平房或者是木船。我有一个印度客户甚至问我是否中国人都没有存款,房子、车都是属于国家的。那人在印度也属于中产阶级了,学历也不低,但是对邻国陌生到这种程度,可见印度国家的主流媒体在丑化和淡化中国上有多下功夫。
举一个亲身经历的例子,有一次在印度影院看美国大片“碟中碟3”,其中阿汤哥有一段戏是在上海浦东拍的,而且拍的都是上海城市的高楼和宽大马路,当看到这些情节的时候,影院里的印度老百姓开始纷纷议论,俺听前面的印度佬惊讶的纷纷质疑好莱坞大片的质量“那是中国嘛?”,因为在印度俺还从来没有见到高于30层以上的建筑,高于15层以上的不超过20座,后来影片最后阿汤哥找了个类似于乌镇一类的江南小村子救他老婆,这个时候影院里的印度人终于释怀,然后自我安慰道:“哦,对啦,这才是中国,刚才那段肯定是在什么电影城里拍的,不是真的”,俺当场晕倒,阿三的YY水平真的不一般。
印度人里面只有那些到过中国的人才真正了解中国的发展和变化,也才会有些自卑的感慨中国的发展速度,并且意识到印度的落后,我有一个客户一次吃饭的时候对我说他十分佩服中国的邓,我问他原因,他告诉我说因为如果没有邓,现在就是我卖产品给你,而不是你卖产品给我,他对印度政府开放速度慢很有意见。我觉得有趣,问他对中国的毛怎么看,他说毛没什么,就是个杀人王,战争贩子跟谁都打,毛跟美国、苏联、韩国、越南、印度都打过;我又问他周怎么样?他说周是一个“very bad man”,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周到印度来访问拍着尼赫鲁的肩膀跟尼赫鲁说中印是兄弟,但是周回到北京,中国的军队就打到印度来了。我听后差点忍不住笑出来,可见60年代的中印战争让整整一代中国领导人在印度人眼中成了战争贩子,虽然现在中国经济强了,从经济上开始渐渐的影响印度对中国的心态,但是印度仍然是抱着一份防备,甚至有点敌意的眼光看中国的。
不过他们的时间也不多了。可能不会再有机会赶上中国了。
虽然对太祖的评价完全不对,但此人已经在印度人中算有点见识了,而且有些气度。有机会让他入中国国籍吧,,哈哈。
上学的时候认识俩老印,一个高一级,一个低一级。老生长的跟亚足联的维拉潘一模一样,背地里中国人都这么叫他。人聪明,帮俺做过不少有机题,家族是印度的上层社会,有农庄。最羡慕中国的计划生育,经常上网查中国的情况,顺便弄点盗版软件啥的,看不懂中文,不过对中国的发展相当认可。
后来一个新生,穷哥们没车,咱劳动人民出身,为人民服务了一把。带他买了一双30刀的鞋子要寄给老妈当礼物,自我兴奋了两天,仔细一琢磨,太贵!又要去换10刀以下的,真够孝顺的!偌大的walmart,问了好几个服务员,哪有10刀以下的鞋?汗啊,俺躲的远远的。折腾半天好不容易找到一便宜的,断码打折,呵呵。一看,made in china。挺高兴,对话如下:
你们中国也卖这么便宜吗? 是
你们中国有这种卖场吗? 有,上海北京有个几十家吧
really??!!! Yes, really. I am pretty sure!!!
那哥们当时看偶的表情,跟偶第一次看到一老美骑着耍杂技的独轮车上课的表情一样,相当的惊讶
承认是个大国--虽然残酷无情,却是千真万确。
据我所知印度希望西藏独立于中印之间。这是典型的西方思维 --- 在两个存在潜在竞争关系的大国之间设立一个缓冲地带。但毛不按西方牌理出牌,直接出兵拿下了西藏。这个举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印度,才有了印度暗中与达赖的那些事。
另外,中印开战之后,印度虽向西方求援,但并未要求外交调停。事实上印度高层急于反击以挽回惨败的耻辱和在国际上丧失的大国威严,但恰恰是在印度方面整装准备反击时土共忽然高姿态撤除,里子面子都挣了个足实,这才是最让印度尼赫鲁郁闷的。尼赫鲁旋即发病亡故,很难说与这个先惨败、整装后却无战可打的狼狈局面无关。
最后,中印之战后印度的国际政治资本和影响力的确是一落千丈,说它被打回原型完全不错。但说它沦为苏美马子,却不太符合实际情况。事实是,此后的印度在国际外交方面采取了务实和灵活的手法,于苏美两强之间飘逸从容,不仅从两边都有收益甚至苏美还将印度视作一个彼此进行沟通和弥合矛盾的渠道。自60年代初直至90年代印度在国际政坛上的处境都比中国要主动和有利。
英国人的政治智慧不是谁都能比的。
如果印度人能学到一半就不是今天的样子。
中印之战前,印度可是隐隐的世界第三级的地位。挑大旗是要比当小弟苦多了,但那可毕竟是层次之分。能够被对手视为对手的才是大国。
印度呢?我们在这里讨论来讨论去,也正是因为我们已经认可了印度在未来可能是我们的对手(经济上、政治上、军事上。。。)。经这一点就可说明印度的进步。
以前写过个小贴子
说西藏自古以来都是中国领土多少有点过分,文成公主那点事其实不提也罢,吐蕃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是唐的最大外敌。中国真正对西藏享有主权是从乾隆末年才开始的,当时清朝灭掉了准格尔部,正在窥视西藏。正巧西藏内乱,白教引尼泊尔人入侵西藏,黄教就投靠了清朝。康福安带兵入藏打败尼泊尔人后,中国才第一次控制了西藏。不过这种控制多半是名义上的和象征性的,具体事务还是由西藏地方政府把持。
到了清朝末年,英国人控制印度以后,不断向北入侵,这其中最重大的事件就是江孜之战,电影《红河谷》讲的就是这段故事。这战是藏兵打的,没清兵啥事。战败的西藏地方政府再次向清朝求援,清朝也就顺理成章的大举派兵进入西藏。清朝对边境少数民族政权的政策一向是改土归流,借着有驻军一切都很顺利,最终到了西康建省,把西藏一分为二再说。
西康建省刚刚筹划完毕,平地一声雷,武昌起义爆发了。于是清朝在西藏的百年经营付之东流,等到民国政府腾出手的时候,已经成了一个烂摊子。民国政府搞了个蒙藏委员会专门处理西藏和蒙古的事情,说来这两个地方还真像,都是一个汉化很深的内蒙(西康),一个分离倾向很严重的外蒙(西藏)。
咱们这里搞革命,英国人可没闲着,趁机会紧赶慢赶搞了那个西姆拉会议和那个著名的麦克马洪线。说这条线侵占了多少中国的权益倒也很难说,反正分的都是土皇帝们的地盘,说他们是中国的臣民也成,说他们是独立的也成,说他们是印度的臣民也不是没有道理。当然不同的土皇帝的也有不同的倾向。再说当时西藏算不算中国的一部分也还很难说呢。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英国人靠作弊搞到了一手好牌,居然没时间把牌打出来。正赶上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随后又是印度独立运动。(1911武昌起义、1913二次革命、1913西姆拉会议、1914一战爆发)这一拖就拖到了新中国的成立。
仗着太祖的英明和张国华的武勇,昌都一战,藏军主力被全歼。以后的解放军进藏,最大的阻力就是自然环境了,藏军的抵抗完全可以忽略不计。中国也第一次真正的拥有了西藏。接下来的的事情就是中国慢慢巩固对西藏的控制了,直到59~62的西藏平叛。
中国在西藏忙的焦头烂额的时候,独立的印度正在一个个的收拾那些土邦。印度的土邦有上百个,都是些半独立的小国,在殖民地时期臣属于英国,但独立后印度显然认为这些土邦都是他的固有领土。这些土邦中最有名的就是克什米尔,印巴为他狠狠地打了几仗。锡金也是其中一个,中国是最后一个承认他的国家。
中国从东向西,从北向南,印度由南向北扩张,两个大国的扩张终于在1962撞在了一起。结果自然大家都知道,印度被打了个稀里哗啦。不过中国也在没有力量再向南发展了,看看地图就知道,中国根本没有能力在那个地方维持一支军队长期驻守,而印度则越打越靠近自己的补给基地。英国人的划线确实是有道理的,喜马拉雅山脉是最合理的中印东段分界线(对比一下中印边境的西段,争议地区基本都被中国控制了)。说起来英国人干这些事情还真有些天才,二战后苏联和波兰的边界,大家扯来扯去,用的还是英国人在一战后划在纸上的寇松线。
估计将来麦克马洪线走向多半也会走寇松线的道路,中国人也不用太伤心。因为从历史上讲,西藏的历史确实很有可能走上外蒙的道路,但最终还是留在了中国的版图内,这已经是中国的幸运了。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蒙独的背后是崛起中的苏联,而藏独的背后是衰落中的英国。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应该单独成文贴出来
我觉得指标性的地区肯定是维持现在控制状况。不战而弃在政治上都是自杀行为,谈不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