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战国风流》之 白起(1) -- Bater
质疑史书记载是否确切,这个没问题;断言一定不对那就需要更有力的辩论了。我也只是说因为考古证据显示这么大规模的战役是可能的,所以数字一直为大家认可。
我自己的看法,《史记》的记载可信度还是很高的。有关《史记》中记载的悬案不止这一件,上述的商朝记载,秦始皇陵的记载等等,都曾是争论的焦点。但是随着考古证据的发现,整体越来越有利于《史记》,在目前考古能够验证的范围内都和《史记》记载相符,加上对长平古战场本身的考证也没有特别矛盾,所以我倾向于认可。如果是《后汉书》以后的记载,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呵呵,找不到话反驳我的说法了,就拿“听说是网络上给前面漏洞打补丁的常用语”这种毫无意义的东西搪塞啊?
《说文解字》“阬”字条为:“阬,阆也,从阜亢声”,之外就没了。话是不错的,问题是,你如果看到这儿就打住,这就是你所说的“学”么?我为什么不可以去看别人对他的注解?如果看了注解,你还是不知道“阬”是“低洼之地的意思”的话,只能用一句话形容你:“你太有才了” :)
再说如果真如你所说,“阬”是“凸起的田埂”,而当今的“坑”是“低洼之地”的意思,这意思几乎相反的两个字,居然一个是另一个的“俗体”,到底怎么从一个演变成另一个的,本身就是个大问题!你想过没有?流沙河说是你就说是?
“具体的观点都不谈了”,怎么看都象理屈词穷之下壮胆的托词呀?如果真的还有什么“具体的观点”,为什么不谈?
你怎么翻来覆去就是说我在用百度?难道就你胸中屯了百万诗书?再说了,就算我用了百度(其实我只用GOOGLE),又能说明什么问题?不可以用么?用了百度难道“阬”的古意就发生变化了?
“思而不学则罔”,很对呀,看《说文解字》及其注解算不算学?用了百度就不算学?一定要接受你的观点才叫学?
学而不思呢?那叫“学”么? :)
之后把尸体抛入深谷
我说:“我没找到原版《曹瞒传》,能找到的全是别人引述《曹瞒传》里的话,所以不敢断定。”您老先生就以为我真的找原版《曹瞒传》去了?呵呵,你很不懂幽默啊 :)
我要是说:我没吃过龙肉,您不会以为我真的去猎龙去了吧?哈哈哈
争论的目的是把事情搞清楚,不是要证明谁比谁强。奉劝老先生以后,这种自作聪明嘲笑别人的事情少来!
只懂这个词要强调一下,不是说不能用搜索引擎,而是说那些任何知识准备都没有就出来抬杠的一定要避开,这其实也是一个常识了。
就譬如一棵树到底是绿树还是枯树,对于事先看过这棵树有感性认识的人,这根本不存在疑问。而对于没见过这棵树,只在百度上找了一堆单片树叶资料来抬杠的人,那就很难搞。你说是绿树,他能提出一堆枯树叶来反驳。他不相信事先已经看过这棵树的专家的结论,而要你立刻证明给他看。怎么证明呢,大概只有把这棵树的每片树叶做一个统计,证明绿树叶总数远远超过枯树叶,这也是可行的思路,但是……有必要费这个精力么。
最近你的两次回复,都完全不涉及正题了,除了理屈词穷,也没别的解释了。当然你依然还可以煮熟的鸭子——嘴硬 :)
什么叫抬杠?把“埂”的本意解释成“凸起的田埂”叫不叫抬杠?非得违背《说文解字》的本意用“埂”来解释“阬”叫不叫抬杠?
我来教你吧,“埂”的古意就是小坑的意思。阁下能把它解释成“凸起的田埂”,呵呵,对于古汉字,到底谁在门槛外?
连最起码的该用哪个字解释哪个字都搞不清,强词夺理非用“埂”解释“阬”,还道貌岸然地劝“学”,你脸不脸红?
一件事情是对是错,到底什么是评判标准?原来阁下的评判标准就是“专家”。“专家”就是对的?你还长脑子干吗?既如此,那李斯算不算专家?许慎算不算专家?
我看你还是趁早闭嘴的好,说的越多,只会越证明你是个死要面子的门外汉!
俺措辞激烈了点,跟你学的。
错过了战国两大军神之战。其实赵国也挺产良将的,赵奢、廉颇、李牧。赵括不是碰上白起,也能算一员良将,不过没机会证明自己了。
李牧牛在不光打跑匈奴,还吓得他们再不敢来了,就象李广,作用是巨大的但成绩不好评定,心理阴暗点的没准觉得你那里太平是走了狗屎运呢。
况且按史书赵国是中计特意换赵括的,就算没中计,老廉是当时从军将领中号称最厉害的,如果换人显然不能按老思路选别的将领,而要找一特有潜力的业余人士
“只懂这个词要强调一下,不是说不能用搜索引擎,而是说那些任何知识准备都没有就出来抬杠的一定要避开,这其实也是一个常识了。”
阿Q被人打了,无还手之力,没办法,只好喃喃自语:儿子打老子 :)
要不这么自我安慰一下,还怎么活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