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对计生人员退路的思考 -- 东东山
也就是道听途说,不过我所认识的教授们的确都没有违反计划生育条例的。有两个小孩的也都是外国户口。
"实际情况就是很多独生子女夫妇不愿多生一个,关键就在抚养成本越来越高。"
什么叫"抚养成本越来越高"? 其实就是生活艰难! 现在这样的就业状况,除了有钱人,谁愿意多生孩子? 谁敢多生孩子?
现在的育龄夫妇,即70-80一代,自己找不到工作,或者工作朝不保夕(我周围的亲戚,朋友,表兄弟们,20,30好几不生孩子的,生了孩子后,老婆工作就没了,或被人顶了.),怎么会指望他们生孩子? 这本身就是人口过剩,就业机会严重不足造成的.没想到经常被你拿来做"年轻人不想生孩子"的依据,真荒唐!
不是他们主观上不愿意生,是客观上,不敢生!
要是现在工作容易找,特别是妇女同志们,生完两个孩子,孩子长大后,再重新进入社会,还能轻松找到再就业的工作,你看人们还愿不愿意生?
主要是由于现在的劳动法对劳动者不利,且几乎是空法,劳动者又没有工会保护,资方随时可以毫无理由地解雇打工者,工作当然朝不保夕了.
中国的小学生入学率应该超过95%了,能够找到每年的注册人数的话,其7年前的出生数也基本准确了。而且,这个统计不需要通过计生委。如果能获得此项数据,讨论起来更方便一些。
韩国人不愿生育,很大程度上确是就业压力! 和我们一样,在韩国,男人过了35岁,特别是40岁,再就业非常困难!
炸是我在美国听好几个韩国留学生说的.
但我们中国,情况和日本,韩国显然不一样.中国的现在的年轻人,好多连自己都养不活,如何去养育下一代?
中国现在有多少"啃老族"? 不仅仅是指"年轻人"哈,连很多中年下岗工人,孩子都要吃老年父母的养老金.
日本,韩国有这中现象吗?
教育部2006年公告:全国小学生3年锐减1300万
http://education.163.com/06/0705/09/2L8OHV7400291MUF.html
我国的小学生在校生人数3年锐减了将近1300万,小学减少了9万所。昨天,教育部在其官方网站公布“200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05年全国小学在校生人数10864.07万人,比上一年减少381.04万人。
由于我国小学学龄人口的逐年减少,小学校数、招生数和在校生数连年减少。2002年,我国小学在校生人数是12156.71万人,小学校45.69万所。到2005年,在校生人数减少了1292.64万,3年时间降幅超过10%。2005年全国共有小学36.62万所,比上年减少2.8万所。
另外,儿童入学率是年年提高的!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1.小学生减少,地区发展不平衡
2.这是好事!如果还象1980年代那样,年年出生人口超过2000万,你就哭吧.
还"儿童入学率是年年提高的!".
我问过我的大学同学,他们乡下(我想你东山也知道吧),(县中学)五个初中班才能产生一个高中班;一个高中班平均才有几个人考上大学,教育资源太少了.
若不搞计划生育,真不知现在是什么样子.
钻字眼也没你这么钻的,学校因为没人都大量关闭了,还教育资源太少了?
小学生减少是总量减少,与地区发展不平衡和干?
小学生注册在校人数取自
http://www.talkcc.org/article/1062584
为表中注册在校项,2004年的由2005年的10864+381获得,2003年的为2004/2005*2004获得
年份与出生数取自: 中国人口趋势的曲线拟合 [胡一刀]
http://www.talkcc.org/article/990781
说明,简化估算,小数点后舍去,
2002年在校生可能由于提前或推迟入学引起的计算误差抵消,只计算90-95年出生的人口
应有出生=注册在校/0.95,即按小学入学率95%计算
年份 出生 注册在校 入学年龄 应该在校 应有出生 差值
1985 2227
1986 2411
1987 2550
1988 2484
1989 2432
1990 2408
1991 2279
1992 2137
1993 2143
1994 2121
1995 2074
1996 2078
1997 2078
1998 1951
1999 1842
2000 1778
2001 1708
2002 1652 12157 90-95 13162 12796 365
2003 1604 11638 91-96 12832 12250 581
2004 1596 11245 92-97 12631 11836 794
2005 1617 10864 93-98 12445 11435 1009
2006 1584 00000 94-99 12144
2007 0000 00000 95-00 11801
2008 0000 00000 96-01 11435
从表中看出,2005年计算出的93-98年龄段人口比统计的93-98年龄段人口少1009万,不知道少年死亡率多高,假定1%,
则12445*0.99-11435=885.55,计算人口比统计人口少885.55万,885.55/11435=7.74%,85到06的统计出生人口的合计数为44754万,如计算44754*0.99*0.0774=3429,则合计出生人口多报了3429万
表中可以看到,2008的应该在校11435碰巧等于2005的应有出生,如果假定注册人数是准确的,入学率>95的话,则可以认为93年开始,实际出生数都是3年以后的统计数,具体为:
93 2078,94 2078,95 1951,96 1842,97 1778,98 1708,99 1652,00 1604,01 1596,02 1617,03 1584,04 ?
如此计算,统计数(93-03)21029 比注册生计算数(93-03)19488多
21029-19488=1541,多1541万。
1541/21029=7.32%
如果小学入学率达到99%的话,上表计算数据如下:
2002 1652 12157 90-95 13162 12279 882
2003 1604 11638 91-96 12832 11755 1076
2004 1596 11245 92-97 12631 11358 1272
2005 1617 10864 93-98 12445 10973 1471
2006 1584 00000 94-99 12144
2007 0000 00000 95-00 11801
从表中看出,2005年计算出的93-98年龄段人口比统计的93-98年龄段人口少1471万,少年死亡率假定1%,
则12445*0.99-11435=1347.55,计算人口比统计人口少1347.55万,885.55/11435=12.28%,85到06的统计出生人口的合计数为44754万,如计算44754*0.99*0.1228=3429,则合计出生人口多报了5440万
最后,以不同方式估算,多报出生人口的比率分别为7.74%,7.32%,12.28%。
假定,20年后人均寿命达到香港当前寿命,如果有所有年份的小学生注册人数、入学率,以及六七十年代的出生人口的话,也许可以拟合出一条更准确的人口曲线。
设想格式如下:
年份:总人口、出生、死亡、20以下、20-60、60-70、70以上、人均负担
2000
2001
2002
2003
。
。
。
错误之处,请拍砖
2002的小学在校年龄段是不是该为:91-96?
这样你最后的多报出生人口的比率应该是偏高的
从保险的角度,还是按他们年底统计在校人数更妥当
其他细数据还没研究明白
计生委专家田雪原说的:人口漏报率是1.8%,当年统计人口都按这个加权了.
这个90年代计生副主任蒋正华对待学术界反映性别比例失调的意见是:
有很多漏报女婴,她们其实生下来了,但是没报户口,对这些说法不予理睬.
.21世纪的今天,国家在政协委员的提醒下开始关注生育性别比例问题.
蒋正华脑海里大大批漏报女婴,不知道在天上还是地下,反正凡间没有.
这个问题耽误了十年时间,但是没人追究他的责任.国家在问题爆发
的时候才知道追查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