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这些中国经济数字可靠吗? -- 晨枫

共:💬107 🌺15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家园 名义税率是差不多,但中国企业普通偷税漏税,西方国家却是全付

在西方法制国家,偷税漏税的后果是很严重的,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体会?但是中国却。。。。。。。。。。。。。

从这个层面来说,只比较名义税率远远不够。

家园 名义税率是差不多,但中国企业普通偷税漏税,西方国家却是全付

在西方法制国家,偷税漏税的后果是很严重的,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体会?但是中国却。。。。。。。。。。。。。

从这个层面来说,只比较名义税率远远不够。 所以中国企业其实只付了一部分收入的税,要要全部缴纳应交税率的负担,其实还是付不起。

家园 就事论事好不好?

怎么平白无故的把其他贴的事儿又扯出来呢?就算你跟副将记仇,也不用这么掐吧?找他单挑才对啊。

家园 我认为你这里有一个理解错误

新兴国家的货币升值,原因是其生产能力的强大和产业的升值,通货膨胀只是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生的,总不能说任何和货币升值伴生的东西都对货币的升值做出了贡献吧。

伤风感冒和病入膏肓当然不能相提并论,但非要说伤风感冒就是好来就是好,呵呵。

家园 我反复强调背景不同不能比较的。。。

所以应该没有误解。而且这个话题绕远了,你现在承认今天中国的3%的通胀可以算到“以美元计GDP”里去了吧。但是委员长那个就是不行。这不是我的偏见,而是本国人民和外国人基于对中国不同经济形势判断的势力眼的偏见,哈哈。

家园 昏特,我什么时候承认了

我说的很清楚,通货膨胀反映在以美元计算的GDP中,是降低而不是提高GDP,经济规律是不会因为我们和委员长不同就改变的。

家园 我回答的内容或许讲含糊了,我说直接点吧

我们的GDP实际被低估了

家园 这位还没分清不变币值和当年币值的区别

如果按不变美元币值计算,通胀率就不应该列入计算公式。

如果按当年币值计算,计算公式中列入的就不应该是中国的通胀率,而是中美通胀率之差。

有些基础概念不明确,就会浪费别人和自己的时间。

家园 每年联合国GDP排名用的什么币值,我们就用什么币值
家园 当年计算货币价值以纸币中的黄金含量来计算

今天的美圆都和黄金脱钩几十年了

家园 花有宝

可惜没您的

恭喜: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文摘】英国《金融时报》:G2崛起 中美孤立G7 :先转后说明

英国《金融时报》:G2崛起 中美孤立G7

http://intl.ce.cn/zgysj/200705/23/t20070523_11457228.shtml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如果说中国过去一直谋求在国际经济事务中的话语权,那么现在她的雄心达到了。

一个类似于G7的国际组织似乎正在崛起—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正在进行的中美战略对话,很有可能就是一个未来主导全球经济事务G2组织的雏形。

很不幸,长期被G7孤立的中国终于将G7孤立了,现在她只要不高兴,就无须再到G7会议上听其他国家对她的评头品脚,而可以直接和G7的实际控制人美国对话。或许这也是中国不愿参加四月份G7会议的原因,或者说是给G7提个醒:没有G7,中国照样可以影响全球经济事务话语权。

无论是从形式或规格上,周二晚上在华盛顿举行的第二次中美战略对话,远比G7规格要高。中方派出了国务院副总理吴仪领导的强大阵容,经济高官包括财长金人庆、央行行长周小川、证监会主席尚福林、银监会主席刘明康、保监会主席吴定富等,而美方除财长保尔森、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外,几乎所有的内阁经济高官也济济一堂。

双方对话的内容也更是具有针对性。其中包括服务业、投资与透明度、能源和环境、平衡增长和创新等议题,当然,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将会更加让人瞩目。而在第一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中,双方对话的议题覆盖了全球经济失衡和中美贸易差额、窗体顶端人民币汇率、金融服务业市场准入、知识产权保护、清洁能源、企业社会责任、疾病防控等众多领域。

表面上,中美两国的战略对话是两个国家内部经济事务的协调,但由于目前中美两国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两个重要引擎,其经济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让全球经济草木皆兵,因此,这个会议上的任何决定,全球金融市场都会竖耳聆听。

对于G7来说,由中美直接来决定影响全球经济的主要事务,或许让他们心里五味杂陈,但是,非常抱歉,现在主导全球经济事务的主角就是中国和美国。虽然目前中国还是全球第四大经济体,但是中国的贸易地位、中国商品、中国的外汇储备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力,已经非G7绝大多数国家可比。现在无论是中美任何一个国家,只要打个喷涕,全球经济都有可能染上感冒。

事实上,自2001年以来,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两个引擎就是中国的供给和美国的需求,而现在导致全球经济失衡的两个根源也在于中国的储蓄过剩和美国人的过度消费。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中国和美国不能根本上扭转这种经济格局,全球经济无疑于如覆薄冰,随时都有失足的可能。

很显然,如果G7到现在还没有从中国的强大中反醒过来,仍然在这个富国俱乐部中孤芳自赏,最后被孤立的并不是中国,而是被中国孤立,正在崛起的G2就是警钟。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中美邪恶轴心已现雏形,嘿嘿

照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第三次世界大战是经济战. 把某个国家的钱吸干了,我看你怎么买武器?

家园 对转贴的一点说明

一个数据一种政策还是一种现象,真或者假存在与否影响多大,不同事件数字与现象之间的关联性程度都在某种程度上反应了做判断的人基本价值观念.同样,不同国家的发展也是由做决策的人基于各自不同的价值判断结果.而作为服务于价值观念的各种政策决策还有技术性操作都是作为工具的一种可选项目.这些可选项构成了一种体系,也构成了具体的行为模式与基本逻辑.

作为国家,其考虑问题的着眼点尤其是中国这样国家的着眼点和一个社会组织一个企业社团乃至一个家庭一个个人的着眼点很明显是不同的.作为小国与大国其自身的组织体系又是在世界舞台这个组织体系下的有机组成.中国的治国基础理论很大程度是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这个理论在经济与政治关系上有一个经典判断: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无论是建国前三十年,还是改革以来的这三十年.中国执政党的决策都服务于这个基本价值判断,在具体行为上用一句话可以概括:抓主要矛盾.简而言之,就是在国防\经济\民生以及各种辅助于三者的选项之间不断的根据具体实际情况而调整.

在我看来,中国发展首要的是对自身在国际舞台或者说世界体系中的自身位置做现实与目标可能性可行性基本判断从而制定自身的国家体系下的发展方略与秩序.再具体点说,在我看来以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到1949年的经验教训来看.中国第一要解决的国家安全的问题,没有这个保障你发展再好的科技拥有再多的财富都是空中楼阁.建国前三十年不管发生什么,执政党为中国发展获得了国家安全这个基础中的基础功远大于过.再赢得安全发展空间后,是增加国家实力还是走藏富于民修生养息的路子实际都是国家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任务的一种选项.很明显,改革以来的三十年中国执政党的选项是坚持发展前者而兼顾后者.在马克思理论基础中说过:资本原始积累是血淋淋的.中国在改革以来面对的问题与社会矛盾都反应了资本原始积累的所谓原罪性与掠夺性质.既然我们要走市场经济的路,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就无可避免.

那么我们不妨来说说现在,毫无疑问我们都知道中国正面临转型.至于怎么改,大家都有自己的判断.仅仅就经济发展而言,在我看来经济的发展历史首先是一部能源的升级换代史其次是一部生活节奏逐渐越来越快节奏的交通与信息手段传递的升级换代史最后还是一部生存空间的争夺史.那么,在我看来只有解决好能源保障问题\交通与信息传递的效率问题以及作为世界体系一员在这个体系中所处食物链的位置问题是解决今后我们发展问题的关键.至于制度科学技术等问题,在我看来都是服务于最后一个问题也就是一个体系的有机组成.而中美战略对话所引起的英国金融时报的相关评论或者说一种忧虑恰恰是对这样一个组织体系的一种基本未来的价值判断.这个判断的准确与否,实际是作为中国能否在未来获得能源供应的优先地位,能否在高度竞争的全球化时代有着更有效的管理与组织手段一种很基础性的东西.做好了这些,我们的发展就是什么时候完成一个个发展目标的问题而不是什么可能不可能作到的问题更不会是很多宣传所预计的中国会不会崩溃的问题.

然后我们再回过头来看晨兄说的问题.其实那实际是中国执政党发展方略的一种一贯思维:抓主要矛盾.也许,晨兄还有一些对这些问题和现象表示出顾虑与不安的网友是在国外待久了.很习惯一种相对恒定的政策与发展思维.其实在中国,就执政党最大的优势而言其实就是政策的调整相对西方国家而言几乎不受政治架构领域的限制.这样的政治架构弊端无疑是滋生各种腐败,但是无可质疑的是这样的架构行政效率一旦服务于一种正确的方向其效能要比现有的任何政治体制都要有效.简短的说,无论什么数据都是一种选项的具体表现.而这样的表现会随实际面临情况的需要改变而改变,就我看来问题基本在于我们的发展思路到底正确与否也就是我们国家正在架构的未来发展的对内对外框架体系是否正确,而不是具体什么政策产生了什么后果与影响,毕竟那都是一种复杂博弈的一种选择项可以最终变更或者中止的选择项.不知晨兄以为如何.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矮化好,还是歪捧好?

我看还是矮化好。被矮化而不动声色,干些诸如拿下非洲、瞒报GDP之类暗渡陈仓的勾当,凭这个做派,其志必在不小;假以时日,又岂是池中之物?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