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高考改卷回忆--1.被抓了壮丁 -- OldBadBug
各位都有过高考的经历吧?在黑7月的三天后,先是感觉如释重负,总算结束了。接着就是在焦急中等待。拿到成绩后不少人会失望:怎么会这样,我的分数不应该这么低呀!怎么改卷的,肯定是改错了。怎么改的?老虫这就讲讲自己的一些经历,让大家了解一下高考改卷的工作。
先说明一下,本人是最底层的负责改卷子的,所以没有什么高层内幕可透露。发在龙门只是博大家一笑而已。还有,老虫参加的是98年本省的高考物理改卷。故例子都是些物理方面的东西。再加上老虫的语文从来不好(写的作文如有幸在班上展览,肯定是作反面教材用),所以写的罗罗索索,不要看着头疼哦。最后,5年后写出来的回忆,有些具体的数字如一些题的答案(当初标答可是刻在脑海里的)不会准确,请不必太认真。
=========================================================================================
高考改卷回忆
1. 被抓了壮丁
老虫参加高考改卷也是碰巧。那时才参加工作,没太多教学任务,整天晃晃荡荡。一日,老虫路过系办公室,被里面的老大姐叫住,说是有好事要老虫过去看看。老虫的第一反应是,好心的老大姐又挂念老虫的婚姻大事,要给老虫介绍对象了。于是兴冲冲地凑上去,失望地发现不是照片,是一红头文件。文件大意是,今年高考的物理改卷几周后将在本校举行,要有关各系(都是与电子、力学等专业有关的系)积极配合。老虫所在的系要推荐两名讲师或副教授级别的,而且无子女、亲戚或家属参加当年高考的老师参加改卷。老大姐指着文件,说你就是一个了,正好暑假挣点钱,大好事。
能挣点钱固然好。老虫更感兴趣的是想知道这高考卷子咋改的。要知道,俺这个好学生当年是保送的,缺了高考这一人生中重要经历,如今有机会改高考卷子,判他人之生死,正好补一课。不过,文件要求的是讲师或副教授级别的,而老虫还没正式评职称呢。犹豫一下,问老大姐,这成么。老大姐连忙说,没事,暑假后开学你就转正了,按硕士学位套讲师,现在提前一点用没问题。然后手一挥,老虫的名字就写在文件上了。
至于另一位嘛,老大姐就扳着指头一个一个数了:某某老师年纪大了,某某老师的儿子今年参加考试,某某老师去年就不愿去…。老虫在一旁听着,就纳闷了:不是好事吗,咋还有人不愿去呢?!老虫立马有着了道的感觉。等到该完了卷,才体会到这改卷费的确挣得辛苦,难怪有人不愿去。这个在后面具体说。
等了些日子,通知就下来了:改卷老师在物理考试后一天的下午到学校后面的防空洞那儿报道,要带身份证和工作证。到系办领通知的时候,被党支书记老太太教育了一番。无非是高考改卷是很光荣的政治任务,要有责任心,要对考生负责等大道理,把老虫心目中的挣钱机会提高到了崇高的地位。
到了报道那天,老虫兴冲冲地就奔过去了。平常紧锁的防空洞前挺热闹的。一武警战士把关,验过身份证才能进入,然后在防空洞的前厅登记,领出入证。反正没人管,老虫先溜到防空洞里逛了一下,对以后10天的工作环境一睹为快。防空洞就一小段开放了。两边的小间里已经安排好了桌椅。照明不错。温度就更没话说了,真是凉快。外面是36,7度,里面恒定在18度左右(老虫后来在里面都要穿夹克以免着凉)。唯一的缺点就是虽然通风不错,还是总觉得有点味道。
出来后,老虫就碰到了熟人:老虫当年的物理老师A先生。打过招呼,A老师还记得老虫。随后聊了一通后,A老师问,这么兴奋是第一次参加改卷吧。接着问对这工作环境感觉如何。老虫当然是说不错。A老师笑道,咱们的条件是很不错的。语文卷子在W大学改,那儿可真惨。10几号人挤在一教室里,老楼(W大的不少楼都是解放前建的,有些历史建筑是属于文物保护范畴)没空调,只能靠“风扇+冰块”降温。接着聊,从A老师这儿大致知道整个改卷工作的组织情况:领导是改卷领导小组,由省考试院的,几位特级教师,还有学校物理教研室的老师组成,包括A老师。解答改卷中的疑问和有关决定的最后拍板都是他们的事。下面有9个(具体数字是10个还是9个有点记不清了)改卷小组平分全省的十多万份物理卷子。除去选择部分,卷子都在这儿改,要在10天内(后面可以看到,真正的工作时间只有8天半左右)完成。每人改一道大题,每天的工作量至少是1200份卷子。老虫忙问会安排自己改哪道题。A老师笑笑,没经验的年轻人一般都负责填空。老虫心里一下子安定多了,填空是死答案,好改。A老师则意味深长地说了句,那可是体力活哟。这话老虫是到后来才有深切体会。
等报道的都差不多来齐了。就开始分组。老虫在的小组大概17个人。一个组长,是学校附中的物理老师,负责每天和改卷领导小组开碰头会,属于机动部队:哪道题改得慢就加进去。一个调度,负责取还卷子,再就是平衡进度,不让卷子的流通因为某一题而停顿。3个是核分的,都是在行政部门工作的大姐们,只负责核查我们的算分是否正确。剩下的就是负责改卷的了,每道题是2或3个人负责。老虫果然被分到填空题,搭档是物理系的另一位年轻教师,老王(比老虫早工作一年,也才20多岁)。其他的则都是附近中学和县里来的老师。
分完组,大家到自己的改卷室碰头,相互介绍一下。然后组长讲话。接着就是无聊的干等。不久每人分了一份卷子和标答。要求回去后把自己负责的那道题好好看看,明早8:00准时到,开始讨论标准答案。第一天就这么结束了。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2.“非标准”正确答案
第二天早上负责各个考题的所有人聚在一起讨论答案。负责填空的人绝大多数是像俺这样的年轻人。由领导小组的一位老师组织讨论。其实,高考的试卷和标答都是公开的。考试结束第二天的报纸上都有。标答是不用讨论的。我们的工作是讨论并确定“非标准”的正确答案。举个例子,为计算方便,一道力学题中明确指出“计算取重力加速度g=10米每(平方秒)”。可偏偏有人就一定要按g=9.8米每(平方秒)来计算,当然只有算他对。
讨论结束就是回去开始练手。每个组给了10余套卷子练习,要求特别注意稀奇古怪或模棱两可的答案,要记录下来,以便进一步讨论答案。说起这练手的卷子,有经验的几位老油条都在猜测是那所学校的。只可能是本市的,因为下面县里的卷子大多还在运输途中。卷子不能来自太好的学校(没错误改可不行),也不能来自太差的学校(白卷太多也不行)。听几位老油条的议论,好像总是用某几所学校的(只是听说,老虫可不确定)。
讨论答案的时候,老虫还觉得这太多余,会有人没事干想些歪答案么?改起卷子来才发现低估了众多考生的创造力。比如,有一道题的计算过程中要用PI(圆周率),但其实不必管它,最后结果的分子和分母中都会有PI,可以消掉。但如果在中间过程中直接用了PI=3.14计算,四舍五入的误差就会使结果与标答有偏差。这情况当然算对喽。问题是,如果取PI=3来计算行不行呢?还是算对,因为题目中给的所有参数都只有一位有效数字,考生只取一位有效数字进行计算也当然可以。再进一步,计算过程如果取两位有效数字,并且把2*PI约等于6.3 (6.28的四舍五入)或6.2(3.14四舍五入后乘2)计算行不行呢?而且真的有考生这么做。为这问题吵成一片。一派认为6都对的,6.3或6.2更准确当然也算对。反对派则认为如此取近似值没道理,不能算对,否则取6.1或6.4都得算对了。最后交领导小组讨论,确定除标答外,补充PI=3.14, PI=3, 2*PI=6.3, 和2*PI=6.2相应的计算结果。其他答案就一律不算对。
除上面的近似计算可能产生模棱两可外,有些平常不注意的小节也会引起麻烦。有道题的结果是一个类似
-------
z
的表达式。结果,有考生写成x+y/z的形式。x+y 的位置略偏上,z的位置略偏下,而中间则用斜线分开。虽然填空看不出计算过程,但显然他已经做出正确答案了。问题是,x+y/z的表达形式也可以理解为x+(y/z)。最麻烦的是,有考生划的那斜线实在不长,仅勉强遮住y/z部分。这样的话,到底判他是对还是错呢。为这,老虫和搭档老王都认为应该算对,因为一来是不可能计算出x+(y/z)形式的答案的,二来在大多数的情况,从考生的写法可以看出他要表达的就是正确答案。但也不少人反对,认为这种有歧义的结果不能算对。有折衷的方案提出看实际情况而定:斜线很长,是要把x+y和z分开,就算对,如果斜线很短,只是对y和z操作,就算错。结果为斜线到底多长算足够长又吵一番。最后又是领导小组拍板,所有x+y/z形式的表达都算错。
为这答案闹腾了差不多一上午。然后散伙回家吃饭。下午继续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上午练手的卷子重新按讨论的标准改一遍。然后,整个改卷机器就正式开始运转了。
3. 改卷机器
因为每天要改至少1200份卷子,随后的日子就很枯燥和机械了。每天早上8:00准时开始工作,中间在10:00左右休息约20分钟左右,大伙都会离开防空洞到外面放风。12:00下班,然后下午2:00又开始,到5:30结束。一天就这么很“充实”地度过。当然,你是自由的。如果你烟瘾上来了,可以一个人溜出去“吸毒”。愿意休息一下,到外面活动一下也可以。但总的来说,大家都很自觉,不想因为自己把整个组的进度拉下来了。拿俺组来说,自觉在休息时间加班的人不少。老虫到后来跟不上进度时也基本放弃中间的休息了。记忆中最享受的休息是一次突然停电。防空洞有备用电源,灯灭了后应急灯一下就亮了,通风设备也照常工作。为安全起见,还是把我们赶出来,歇了约半个小时。紧张中突然多出来一次休息,感觉恢复特好,再回去接着干的效率也高。
开干后,老虫才体会到改填空的确是体力活。改填空的步骤是很死板的:改卷者要在每个空上划个勾或叉,写上得分。然后对每小题要算小分,全部完成后算填空部分的总分,并签上自己的名。待一册卷子改完,在封页上签名。最后是交给搭档核查。对每张卷子,每小题核查无误后,核查人要在对应的位置签名。总分核查无误后,在总分核查栏中签名。全部一册卷子改完,在封页上的核查人栏目中签名。这些是一步不能省的。即使是一张白卷也得照样在每个空上划个叉,画个圈(零分),在每小题得分处和总分处画圈。俺算过,一个填空部分有约13,14处要下笔。而这一切都必须在平均20秒内完成:3份卷子/分钟*7小时实际工作时间=1260份卷子。所以,一天下来,俺的手是基本不歇的,到后来胳膊都麻木了。
比较起来,改其他大题要轻松得多。后面的大题是拉距离用的,有难度,好多学生是作不出的。大题也不象填空部分这么死,改卷老师有一定的主观灵活性。再就是步骤不机械。对空白考卷只需画一个大圈就打发了,不象俺们要动十几次笔。所以,不奇怪最后拉在进度后面的肯定是填空部分。即使后来组长加过来,进度还是跟不上,往往需要再加人。所以,以前参加过改卷的老油条们都不愿意改填空。总是安排我们这些年轻人干这活。
不仅体力上有要求,精神上更是要高度集中。不说那些稀奇古怪的错误答案了,即使是唯一的正确答案也能被整出各种花样来。那年有一道光学题是先利用光线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关系求解媒体的折射率(答案好像是10的平方根除2吧)再算光波在该媒体中的速度(答案6*10的平方根*10的7次方(米每秒))。这后一个答案,有好多人在百忙之中愣是把10的平方根给解出来了,有的还精确到小数点后3,4位。实在佩服这些人在无计算器的情况下能做到这点,其实小数点后一位有效数字就可以了。还不少人把指数表达展开了,害得老虫得一个一个地数圈是不是有7个。记忆最深的是,才开始不久就碰这样的写法:6*10(右上角写着15/2)。第一反应是什么鬼玩意,一个叉就画了上去。但马上就回过神来,这答案是对的:(10的平方根*10的7次方)就是10的7.5次方!接下来就要在叉的旁边再打个勾,并签上名以示改正。随后就留了心,果然后来又碰到类似的如6*10的7.5次方的写法。
很难想象,填空是在20秒内被改出来的! 谁有这方面的经验,一定请写出来.我一定顶!谢谢OldBadBug君!!!
我当年物理满分,估计占用改卷老师的时间教少.呵呵,趁机现一把.
这理科改卷都这麽麻烦,那文科类的试题不更难吗?恐怕多数都要倚赖于改卷老师的心情喽?
4. “千无一错”
如果平均20秒改一份物理卷子的填空部分让你觉得吃惊的话,你肯定接受不了语文卷子的作文也只是90秒定生死(俺从那些改卷油条那儿听说的比这还少)。各位做一下简单的计算就能知道,毕竟每天要改完万余份卷子。(后来的作文改卷多采用“多人同判”的方法,客观多了。改卷时间应该也增加了吧。)
其实熟练的话,改物理卷子填空部分只要20多秒。那年的填空部分好像是5道题,6个空。第一天较慢,因为对答案还是不太熟悉。有时碰到稀奇古怪的回答还需要时间反应一下。所以,老王和俺特意找了张纸来记录所见到的正确答案的不同表达。后来就很快熟练了。各种答案在看过一遍又一遍后,刻在脑袋里了。只用飞快地瞟一眼卷面上的回答,一般能马上判断出对错,只需要不到2秒。时间倒多是花在动笔打勾叉和写得分上。再就是,只有一半的卷子要改,另一半只是复核。复核过程中动笔较少,速度快。要赶上差学生的 “白卷”(大部分的题都空着),改卷速度就又可以快些。所以,平均下来只要20多秒就够了。至于其他老师改大题,他们后来的速度就更快,因为正确回答都跑不掉几个常见的思路,而且题目是拉距离用的,不会做而空在那儿相当多。
说到这里,各位肯定要问,这么快的改卷,质量如何?这个是有要求的。记得教育部的标准好像是错误率<0.5%,省里则提出错误率要<0.2%。对物理改卷,领导小组的口号是“千无一错”:错误率<0.1%。而“千无一错”的重中之重是填空部分。那年高考在得到分数后,考生是可以核查分数(好像是交10元人民币让重新把各题的小分加一遍,以免加分有错误)和查卷的(交更多的钱后得到把卷子提出来由专家查卷的机会)。所以,死答案的填空最容易让人抓辫子。其他大题的改卷有灵活性。某个步骤给不给分,给多少分都由改卷老师说了算,为什么要这样给分总是可以找个理由来搪塞的。而填空部分的正确答案如果被判错,就是黑纸白字没有任何由头可找了。
“千无一错”可能还是让大家不满意,毕竟是影响别人一生的高考,应该做到万无一失。但大家要知道这“错”是怎样定义的。象明明正确的答案被扣分这样的硬错误当然不行。但“千无一错”还包括了“软”错误。举个例子,老王和俺都习惯一边改卷,一边计算得分。这样,虽然我们都犯过几次打完勾(或叉)后忘写得分的错误,但这个小题和整个填空部分的得分还是对的。不过,卷面上的小分加起来就不对了。这种“软”错误也不允许,要计算在“千无一错”的“错”之内。
怎样保证“千无一错”,先说整个改卷的程序,一个人改完后,一定有另一个人负责校核。这一过程中能基本上消除硬错误(百分之百地完全不犯错可真是做不到)。然后,有核分员专门负责算分。象忘写得分的软错误他们大都能发现。然后,本组有抽检的,是组长的活。交上去后,领导小组的人就专门抽检,统计错误,看是否符合“千无一错”的要求了。这样一路下来,能躲过检查的错误就真得非常少了。再说整个改卷的安排,也是为减少错误出发。先开始容易犯错,工作量就低一些,等熟练了,再渐渐加起来。
还有,整个流程的每一步都卡的很严,连鸡毛蒜皮的小事都管。就说签名吧,为求快,我们都是越签越草。拿老王来说,签名就是Z的中间加一横。Z的启笔还好。收笔是随手一带,于是越来越短,字迹也越来越浅。Z就看着像7了。为了防止误会,老王被要求重签当天的全部试卷。老王只好在休息时间加班签名,在试卷上认真地写三横一竖。老王不停抱怨,要是姓丁就好了,工作量降一半。
如果没做到“千无一错”怎么办?很简单,当天该组的试卷要在领导小组成员的监督下全部重来,而且为了不影响整个进度得在晚上“义务”加班(没钱的,白干)。有一个组就发生过。休息时听大家议论,是因为一个家伙糊里糊涂地在还未校核的一册卷子封页上签了名。没校核应该会被发现的,因为那道题目的核查人栏是空的。但他们的核分员没注意到这点。交到上面,被领导小组发现了。这样一来,每缺一个签名就是一个错,轻松突破了“千无一错”的标准。于是,整个小组 “义务”加班,还加上领导小组的几位,从当晚8:00开始,忙到快半夜,才重改完所有试卷(领导小组的情况不清楚,但肯定他们组的人是没有加班费的。不然变成鼓励大家多犯错,好多拿加班费了)。各位可以想象捅篓子那位以后几天的处境了:整个小组就他不是人。
计划再写罗嗦两篇,一篇是算改卷的经济帐。所以需要知道98年的高考报名费是多少,请那年高考的,或知道那年高考的报名费人告诉一声。各地方的报名费多少不一样,只是想有个大致概念。
另一篇是关于作弊的情况。这个大家可能会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