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文摘】苏丹往事--马赫迪与马赫迪亚国 -- 西河伯

共:💬3 🌺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文摘】苏丹往事--马赫迪与马赫迪亚国

苏丹往事--马赫迪与马赫迪亚国

一百多年前,穆罕默德?艾哈迈德在苏丹建立了一个纯粹的伊斯兰政权。西方国家很少记起这个激进的伊斯兰教领袖,即使有人记起他时,通常也是由于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著名人物查尔斯?中国人?戈登1885年在苏丹喀土穆死在他的手下。1881年至1885年间,马赫迪为建立一个纯粹的伊斯兰国家激怒了英国人。但是直到今天,在苏丹、摩洛哥、索马里和其他一些地方的原教旨主义者心目中,马赫迪却是伊斯兰教的“净化者”和“独立之父”。

“先知穆罕默德的直系后裔”屡胜埃及统治者

1844年,穆罕默德?艾哈迈德-伊本-埃尔-赛义德(Mohammed Ahmed-Ibn-el-Sayed)出生于苏丹栋古拉的尼罗岛上。他是家中第三个孩子,父亲是木匠和造船工人,自称为“先知穆罕默德的直系后裔”。20岁刚出头,穆罕默德移居喀土穆尼罗河上游约150英里处的阿巴岛上。在那儿,他参加了一个主张通过极端禁食产生幻觉来达到与先知对话的组织,并声名大振,吸引了许多随从和门徒。他对伊斯兰教有一套新阐释:对那些卑微、贫穷的苏丹人许诺天堂,而这些人占了苏丹人口的大部分。

穆罕默德?艾哈迈德自封为马赫迪(Mahdi,伊斯兰教中的救世主,译注),这被受尽压迫的苏丹人民如饥似渴地加以接受。自1819年以来,苏丹就处于埃及的苛政统治之下,被一支四万人的极端残暴的二流士兵组成的军队控制着。而英国又通过其对埃及的影响和支配,引起了苏丹人的不满。

埃及政府十分清楚,这个马赫迪是埃及在苏丹统治的潜在威胁,于是派了一个由士兵和宗教领袖组成的代表团去和马赫迪会面。马赫迪的回复非常简要。他要求在喀土穆的埃及领导人皈依他的伊斯兰教。如果不同意,他就要发动讨伐异教的圣战。埃及方面对马赫迪的回答也同样直接:两只满载埃及军队的汽船沿尼罗河逆流而上,决心把他抓回喀土穆监禁起来。军队开到阿巴岛附近,于1881年8月12日晚遭到了300名手拿长剑的安萨尔组成的军队的袭击,无一生还。这些安萨尔是马赫迪的帮助者,也就是英国人熟知的苦修僧。

几乎一年后,1882年6月,双方第二个回合的较量开始了。由于国内动乱,埃及人只派了6000名三流士兵去镇压将近1.5万名苦修僧。马赫迪的手下夜袭了埃及人的军营。顷刻间,6000名埃及人横尸于沙漠之上。

很快,马赫迪的拥护者达5万人之众,马赫迪决定率领他们向科尔多凡省的首府欧拜伊德进军。这次马赫迪面对的是6000名骁勇善战的埃及士兵和一个志满意得的司令。马赫迪下令立即进行正面进攻。这次袭击遭到枪弹的猛烈还击,最终失败了。接着他决定用饥饿和消耗战术来攻占这座城市。这个计划奏效了。1883年1月17日,又一次大规模袭击开始了。城市很快沦陷,满城妇孺全被砍死,所有的埃及官员都被处死,幸存的埃及士兵被强行征募到马赫迪的军队里。一支多达3000人的援兵由于到得太晚而未能拯救守城部队,自己也同遭覆灭的命运,全部被杀死在巴蜡井(非洲地名中的“井”亦可译为“绿洲”,译注)旁。南部苏丹陷入叛乱的熊熊火光中。

埃及人立即决定再派遣一支远征军讨伐这些可恼的原教旨主义者。这次由一位身经百战的英国前陆军上校威廉?希克斯率领。但是希克斯的远征从一开始就注定要失败。9月9日,他的军队离开恩图曼,经过贫瘠荒芜的地带,步履艰难地进入科尔多凡省荆棘丛生的谢坎森林。在那里等待他们的却是致命的伏击,希克斯手握长剑绝命于此。

1884年,一支由另外一个英国人,瓦伦廷?贝克率领的埃及宪兵队到达红海沿岸的萨瓦金港。结果像预料的那样是灾难性的。2月4日,贝克的军队遭到袭击而溃败。许多埃及人干脆躺下来等待死亡早点降临。

苏丹人纷纷投奔马赫迪,科尔多凡变成他的私人封地――马赫迪亚国。即使以那时的标准来衡量,马赫迪的统治也是严厉的。诅咒或喝酒的人都要被处以极刑,所有的苦修僧都必须穿罩袍,一种缝缀起来的粗陋的长衫。

五万名苦修僧涌入喀士穆,戈登的头被砍下来沿街示众

不管怎样,科尔多凡形势不稳让英国感到恐慌。英国首相威廉?格拉斯顿为谨防卷入苏丹事件中,建议埃及政府让这个国家自行处理他们的事情算了。埃及方面被迫接受了这个建议,但是英国需要安全撤走自己的侨民,这留给英国政府一个极端棘手的难题。

媒界和公众直接要求委任查尔斯?中国人?戈登(1833~1885年,原名Charles George Gordon,清末来华参加对太平天国的镇压,在英国被称为Chinese Gordon,译注),但他是个有点自行其是的人,而大规模的撤侨工作又是一项极为微妙的任务。终于,戈登被派往苏丹,于1884年2月18日到达喀土穆。戈登立即致意马赫迪,并送去一件红色礼仪长袍和一顶高官毡帽。他许诺,如果暴动立即停止的话,他可让马赫迪做科尔多凡的君主。这些礼物与一件伊斯兰罩袍被送了回来,并且转来马赫迪的要求:戈登立即改信伊斯兰教。

看来戈登除了与他的7500名装备精良的军队留在喀土穆、面临不可避免的围攻之外,没有其他选择了。由于事关英国的荣誉问题,又抱有格拉斯顿会被迫派兵援救的希望,戈登开始疯狂地加固这座城市的防御。

马赫迪率军慢慢迫近喀土穆,他切断了电报线,并用3万名士兵包围了这座城市。到秋天,戈登只能在总督宅邸的楼顶花上几小时,通过望远镜眺望遥远的天际,以盼望那从未出现的援兵的到来。

由于格拉斯顿政府的拖延,直到公众的耐心濒临崩溃的边缘,关于给戈登增派援兵的议案才于1884年夏天被通过了。面临政治破产的危险,格拉斯顿终于在八月初开始行动。他迅速筹集资金、军队和装备,并选派沃尔斯利将军率领这支救援部队。英国军队于9月27日从开罗开拔,开始了前往喀土穆的长达1630英里的艰难行军。

到12月中旬,他们已经到达库尔提城。沃尔斯利把他的军队分为两个纵队:沙漠纵队和河流纵队。沙漠纵队的2500名士兵由老将赫伯特?斯图尔德率领,计划占领阿卜里井和贾克杜勒井之后,转向迈特迈挺进。河流纵队在威廉?厄尔的率领下,准备逆尼罗河而上,拿下沿途的主要城市,最终也到达迈特迈。两支队伍会合后一起向喀土穆进军,他们希望抵达时不会太晚。

12月30日,沙漠纵队的先锋部队从库尔提开拔。到1885年1月12日,斯图尔德的军队到达贾克杜勒井,并开始向阿卜里井进军。一支庞大的苦修僧军已埋伏在该纵队和水井地之间。1月17日上午10点,英国人排成了一个巨大方队缓慢推进,情形犹如赶赴地狱。突然,沿着英国人正前方的山顶冒出一大排苦修僧。鼓声震天,苦修僧高声呐喊着汹涌而至。英国士兵向旋风般的人群开枪射击,对其造成可怕的重创。但是苦修僧们仍然飞奔而来,最终冲进了方阵。在方阵里他们遇到了一道由英国人组织的驼队的障碍。这道屏障削弱了苦修僧的攻击力,从而给了英国人重组队形集中射击的时间。苦修僧退去了,留下约1100具尸首。整个事件持续了惊心动魄的15分钟。但是安萨尔们没有被制服。

英国人重组了他们的方队,慢慢向尼罗河进军。1月19日,斯图尔德在阿布鲁受到了苦修僧散兵的致命重创。查尔斯?威尔逊上校,一个经验不多却头脑冷静的工程师,代替了斯图尔德的职位。英国人继续缓慢推进,最终在迈特迈附近的贡巴抵达尼罗河河岸。

与此同时,戈登已花了大量时间来增强喀土穆人坚守的决心。1884年最后的几个月,喀土穆受到了炮火的狂轰猛炸。1885年1月,喀土穆的谷仓实际已经空了。儿童们死于营养不良,士兵因精疲力竭而崩溃。戈登知道末日就要到了。1月14日,他派了一艘汽船和三只较小的船,带着他的日志和请求迅速增兵救援的信件顺流向尼罗河下游驶去。

1月26日,五万名马赫迪的苦修僧涌入喀土穆。市民和士兵或被杀死,或被抓为奴隶;妇女们被送到伊斯兰教徒的后院充当妻妾。戈登的头被砍下来沿街游行示众。喀土穆坚持了令人心惊胆战的317天后终于沦陷了。

马赫迪看到戈登的头异常震怒。如果戈登活着,他会是一注极好的谈判筹码。现在只有捉住并处死马赫迪,才能满足英国民众复仇的欲望。但英国民众永远不可能满意了,他们不得不强咽苦果接受现实:马赫迪是赢家。

1月22日,当威尔逊上校的沙漠纵队遇到戈登派出的小舰队时,纵队仍滞留在贡巴。威尔逊没有选择,只有立即驰援。1月24日,200名士兵被塞入两只军舰向喀土穆进发。4天后,即1月28日,当他们能看到喀土穆的屋顶时,城市很明显已经可悲地沦陷了。3月22日,所有的英军拆掉帐篷卷包撤离了苏丹。

1885年6月20日,神圣的马赫迪死于人们所认为的斑疹伤寒。他被厚葬于一座气派的坟墓里,后来成了一处伊斯兰朝圣地。马赫迪死后,苏丹形势由于连年战火而持续恶化。1898年9月2日,英国军队在霍雷肖?赫伯特?基奇纳率领下,在恩图曼打败了苏丹军队。

死后的马赫迪也没逃脱英国人的报复。基奇纳立即下令将马赫迪的尸体挖出来,并把他的坟墓毁掉。他的尸体被砍掉头颅后抛入尼罗河。基奇纳原想把他的头颅做成一个嵌入桌子里的墨水瓶,但经人劝说,那样做会被认为没有品味,于是这位将军才下令把遗骸重埋。直到今天,马赫迪的最后一点遗骸还埋在瓦迪哈勒法附近的一处无名坟墓里。

马赫迪的成功确实靠了一点点的运气,他的胜利也显示了他的领导和作战的天赋。他的士兵们,虽然一直装备极差,但对英国军队造成了极度的恐慌和威胁。在某种程度上,他与他的马赫迪亚国是一场真正意义上反对殖民主义争取自由的战争。因此,苏丹人把他视为他们国家的第一个真正民族主义政府的创始人。但另一方面,史书上关于这场长达20年的战争中的惨烈记述仍让人心有余悸。

世界博览 2002年 第11期

家园 戈登本人不失为一个英雄

根据双方的文献,都对戈登其人给与了较高的评价。

此人多次轻骑入马赫迪的军营谈判,即便被围之后也如此,马赫迪曾经明确的表示,戈登不是他的敌人,他希望戈登离开。但是戈登深知自己是城中守卫者的精神支柱,而且喀土穆的陷落必然伴随着一场大屠杀。所以戈登选择了留下,直到城市的失守已成定局。

从马赫迪方面的看法,戈登的死,与其说是一个结果,不如说是一个意外。而一般民众的看法,“戈登帕夏”是他们能够避免屠杀和暴虐的一个希望,这家伙在非洲的名声不坏,而马赫迪则被认为代表了一种偏激的宗教狂热和杀戮。

家园 杀的是不是欧洲人?

市民和士兵或被杀死,或被抓为奴隶;妇女们被送到伊斯兰教徒的后院充当妻妾。

――――――

是不是英国人?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