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有关八爷的鸡肋说 -- 黄河故人
面积率基本不考虑机翼部分,或者只考虑翼根的一点,所以没有明显的蜂腰。实际上,仔细看它们的进气道,起落架舱盖,背鳍,还是很讲究的,从一些模型的图纸上看的更明显,因为那些图纸上有机身各处的截面图样。
第一架面积率的飞机大概是F100,mig-21/F-104年代大概已经没有不用面积率设计的飞机了!
射程不会太大。如果需要中继修正,就要靠预警机跟踪已经发射的导弹,这个工作量就要大得多了。
不是讨论能不能用预警机代替机载雷达制导导弹吗,答案是能,而且不算是很新技术了。如果是半主动弹
,不能,因为缺乏惯型导航能力,需要载机不间断提供目标数据修正飞行路线,目前只是加搭载机在持续照射目标是得机动能力,不过再大也超不出机载雷达扫描范围,半主动主要优点就是抗干扰能力比较强,原因也简单,机载雷达的功率比导弹自身所带的小尺寸雷达功率要强,看得更清楚,更容易“烧”穿干扰。缺点:载机要开雷达,必须持续照射目标机动受限,一次只能打一个目标。
7换装昆仑2之后,夏季可以不开加力起飞,这是可也确定的。8装两台昆仑2之后,在合适的条件下实现超音速巡航也许可能。不过时间过短的话就没意义了。F22的超音速巡航是指可以实用的超音速巡航,否则应该有不少飞机可以做到。可以实用,首先要时间足够长。假如8飞出去700公里才能达到超音速也就没意义了,再飞100就得掉头回来了。其次是至少要达到1.2马赫以上。在0.8-1.2这个区间,飞机会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所以实用的超音速一定要在1.2以上。
另外,wp13a2的重量是1306公斤,中间推力41.2千牛,最大加力推力63.5千牛,昆仑2的对应数据分别是1115公斤,>53.9千牛,>76.4千牛。8装2台,质量会减少382公斤,推力增加25.4千牛,达到107.8千牛以上。从数值上看,超音速巡航是有可能的,因为幻影2000的M53p2的加力推力是98千牛,8-1的两台涡喷7的加力推力是118千牛,所以确实有希望。
米格21怎么就成了薄翼型飞机,那么歼八II该算什么?此乃一。
如果你去计算F104机身剖面的迎风面积变化情况,机翼部分明显是一个“鼓包”,此乃二。
超音速飞行的飞机未必就都需要按照面积律作气动修形,比如协和、图144、黑鸟就没有,要看机身结构,这几种飞机几乎没办法整,再比如大多数典型的三代机、面积律在气动设计中也居于次要的从属地位,因为设计的重点不在超音速飞行。
二代机所看重的高空高速性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重新回潮,因为这种速度和高度上的优势对提高中距弹的作战效能确实有相当正面的影响。
瞧这坑挖的,砖头瓦片横飞,浅坑砸成了无底洞,到了也没个说法。您这有点误导的嫌疑了.还不赶快找个高手,弄块箅子盖上?
讲对付F22,关键在于能拉长发现距离,所以提出老八加预警设备,伴随11和10截击F22。
难不成八爷也背个盘子?
但最大的问题是起码得双座,要不谁来操作预警雷达。这个变动就更大。所以说他BT。
太变了不好。
错的是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为了高空高速,低空低速性能太烂。在近距格斗仍为主流的情况下,得不偿失。所以三代机回归现实,满足最紧迫的需要。不过,至少F15的高速性仍然很好,在最优状态下可以达到2.5马赫,说明只要不影响首要性能,三代机也是会争取可以飞得更快更高的。
像米格25/31能飞双3,不是为了创纪录,而是假想敌的性能太变态。美国的曙光女神(现在只提到过这个名字)的速度可以保持6马赫以上,甚至可能更快,高度3万以上毫无问题。虽然是侦察机,但说明只要足够高足够快,就可以很嚣张。而且美国下一代轰炸机好像也是类似的指标,让你就算看到了也没办法。理论上战斗机可以继续跟风,6+3,只要继续牺牲低空低速性能,努努力,应该还能做到。不过这种战斗机太折磨飞行员了,所以,随着飞行器性能全面突破人体承受极限,无人机时代已经不得不到来了。未来飞行员的角色将跟他们的军衔更相称,是个指挥官,而不是士兵。而这对中国来说反而是有好处的。除了起点接近这个好处外,现在的机体寿命不佳,飞行训练时间短,综合航电水平低等缺点都不再那么明显,甚至根本不再需要考虑。比如空中训练时间就意义不大了,无人机有什么好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