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浙江是中国的希望,他们很超前,知道该干什么 -- kraft
报告里说环境支持能力主要根据区域环境水平、区域生态水平、区域抗逆水平3个指标体系科学设定。
现在浙江真正有钱的地方,并不是原本的富庶之地。
他们抓住了历史机遇,后来居上,现在已经成了富庶之地,后发已经变成先发,这个优势能保持多久,就要看各种因素的结果了。
93年兄弟我还在杭州读书,杭大校园里能闻到西湖的气息?杭大校园距西湖有好几公里哈,真能闻到臭味的话,来杭州休息住在西湖边的党国大佬岂不是熏晕过去?那时候我常去西湖划船,真没闻到西湖有腥臭味。有一年疏浚西湖,苏堤上堆满了西湖的淤泥倒是真的。
太湖百分之九十的水域都归江苏管,浙江沿岸的太湖地区倒是没怎么听说有蓝藻。九十年代太湖水域曾经整治过,不知道这次怎么又出来了。
顺便说说宁苏锡常通的苏南和杭嘉湖甬绍的浙北,论GDP,浙北浙东地区根本无法望苏南项背,论人均收入,苏南地区也就那样了。我找了2005年和06年的数据:
市均GDP(亿) 城镇人均收入(元) 农村人均收入
2005 2006 2005 2006 2005 2006
宁苏锡常通 2403 2842 14850 16993 7006 7869
杭嘉湖甬绍 1719 2017 16617 18703 7692 8653
再伟大的政府,再英明的政策,说一千道一万,老百姓不管你什么发展模式,收入多是王道。在藏富于民这点上,浙江无疑是做的比较好的,是不是最好不知道。
能做鱼米之乡的都是鱼米之乡,穷山恶水做不了鱼米之乡的一部分人留着穷山恶水做旅游资源,另外一部分人向外发展去做钱袋子了,所以现在要鱼米有鱼米要money有money还有煤都挖不出来只能留着看的穷山恶水,正是N手抓N手都很硬。
我曾经火车旅游去武义泡温泉,那里似乎在浙江算得上贫困县。从消费水平来看真的不富裕,可是熟溪桥下清且浅,真真廊桥如梦。从武义回来经金华义乌,一路隧道无数。刚刚去过千岛湖也钻了无数隧道。隧道都是新修的多,在以前这样交通不便的地方能发展到现在这样,真是很不容易。
安徽过来,思想更保守。
杭州毕竟是一个省会,所能动员的资源,包括受到的注意力,这些各方面确实造成了西湖的改善,应该说杭州的领导是有眼光的.
国家也没少花钱,但是成效很小。不是学这个的,不知道具体原因是什么。
滇池污染,印象中是85年后的事吧。小时后80年前后,昆明人吃鱼虾还靠滇池呢,水也还好,虽然不是很清澈,但游泳什么的没有问题。后来水质急剧恶化,螺蛳、水葫芦、水藻大量繁殖,鱼虾死了很多,剩下的也没有人敢吃,也就是喂喂猫、狗。
后来在99前后开始大规模的治理工程,花了很多钱,有一些成效。个人觉得,水质开始向好方面转变了。据说治理难度有几个:
一是滇池的水是雨水沉降来的,没有河流输入;而出口仅有一条小河(螳螂汌),而且该河与云南省地形走势相反,是有南往北流入金沙江。这些自然情况,造成滇池水体更新慢,据说水体自然循环一遍,需要12年。
二是滇池的水质污染,属于过营养类型的污染,主要来源是城市污水。因为从80年代后,昆明及环滇池市、镇的人口发展,造成生活污水大量排入滇池。污水里所带的物质,远远超过滇池自然降解的能力,这是主要原因。
不过,从近几年回家看的情况,政府花了不少力气,水质确实也在转好。不过还没有到达理想的状况。针对滇池,政府的对策、措施有:
(1)在滇池西面的西山脚下,打通“西苑隧道”,加快水体循环速度。
(2)全市强制实行无磷洗衣粉(昆明在全国可能是第一个强制全面使用的城市吧),印象中,这个规定从90年代早期就开始执行了,这几年不在家,就不知道还是不是这样了。
(3)建立污水处理厂,堵住污染的根源。
(4)植树造林,涵养水土(这个可能不是治理污染的配套工程,但个人认为对治理污染有帮助)。
也许还有其它的措施,不过我就不知道了。
国家“三河、三湖”治理是一齐上马的,不知道其它几处如何。昆明治理滇池一个有利的因素是云南省的工业基础薄弱,环滇池地带厂矿不多。另外,因为花卉、旅游作为云南省的新兴支柱产业,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配合,所以老百姓也比较能自觉注意,可能比其它地方的治理压力要小些。总体说来,治理污染还是很难的,也相当费钱。
记得那时 是很臭的,可能他误以为是西湖 了呵呵
水光潋滟,山色空朦,,跟古诗描述的一样。
你会发现,这个印象完全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