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砸了自己饭碗的中国工程师 -- 萨苏

共:💬78 🌺390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过几天,保证写。
家园 具体到管理上,从萨这个例子也许能够看到

这个企业没有持续改进和变更管理。

如果有的话,也没什么好争的,走流程就是了。

识人用人也是个问题。西方人喜欢在用人之前搞个心理测试,看看这个人是个什么性格脾气,适合什么样的职业和工作岗位。有很多人不理解这样的做法。拿林工这个例子说,林也许适合做一个规则制定者,而不是追随者。

这样的人比较极端的,从来不愿意做重复性的工作,给他的任务他一定要玩出以前没玩过的花样来,他才能有成就感。这是一根黄瓜要琢磨出n种吃法来的主。

在另一个极端的,就是十分稳定,从不出错。干什么活都能干得又快又好,教给他什么都能做得分毫不差,毫不走样。

这就好象千里马是好马,能负重的马也是好马一样。

中国人里面这两样人才都不缺。

缺的是伯乐。

家园 给老萨挑个错!

打4排半径为R的圆孔,两排圆心之间的距离为2R,材料宽度为8R。

把两排圆孔错开,五排半径为R的圆孔宽度是多少?我们简单计算一下:

显然,这个错开排列的办法,使得圆心成为正三角形的顶点,正三角形的边长为2R,两排圆心之间的距离略大于1.73R,打五排半径为R的圆孔需要的材料宽度约为R+(5-1)×1.73R+R=8.9R,所以,

宽度够打四排孔的材料,把两排圆孔错开,这个宽度的材料,就可以打五排孔

的结论并不正确。

那么,把两排半径为R圆孔错开,材料要多宽才能多打一排圆孔?计算表明,材料至少宽16R。

计算过程就不写了,简单验算一下结果。

宽16R的材料可以打8排半径为R的圆孔,把两排圆孔错开,9排半径为R的圆孔宽度是

R+(9-1)×1.73R+R=15.84R。

最终的结论就是:

宽度够打8排孔的材料,把两排圆孔错开,这个宽度的材料,就可以打9排孔。

家园 纯数学,而不是工艺学

实际上各个圆之间不是正好相切的,肯定有冗余量

家园 僵化的程序基本上是大公司的主要死亡因素
家园 同意,只是要加上冗余的话,萨大离现实就更远了。
家园 没有真正的正确答案的

管理这东西,“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岂有定规。

翻开一本管理学教材,用到案例分析的,很多在前言或是别的什么地方提到,没有标准答案,案例分析也不是一个寻求标准答案的过程。

这就是企业管理跟兵法相似的地方: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你生存下来,你就是对的。

在这个例子里,我告诉你一个你如何生存下来的“标准答案”:

装没看见

也许不符合工厂的利益,也许不符合工会的利益,只要规章没规定你必须怎样做,你也不是按规定必须在那个时间出现在现场(这点最重要),你就可以这样生存下来。

世上没有新鲜事,其实这些东西,退回去二三十年在国营企业里见得少了么?

家园 非常同意。

对大公司来说,尤其是部门间合作,程序确实非常重要。

任何大的组织机构,都必须确立分工合作的机制,才能够正常运行,尊重其他人和其他部门的职权,是让其他人和其他部门尊重你的职权的前提。实现分工合作机制的代价就是降低灵活性。

其实古代中国人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例如史记说,“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其中的“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就是确立分工合作机制,当然兵法里还有指挥服从的机制,没有用分工合作、指挥服从机制组织起来的人群,就是乌合之众了。

家园 惭愧惭愧

不敢有何指教,因为我自己也不是专业搞电路的,只是对新东西感兴趣而已。电路设计还是在大学学过,搞了一年的电路板,以后也很少用。

对于要用到的电路板就是看资料而已,有时候在机房不断测量来和资料比对,对经常会出问题的电路图比较熟悉罢了。

家园 用计划任务就可以了,犯不着做成Service
家园 其实你是跟一般的技术人员比,你没见过真正厉害的

这种人是可遇不可求的。我有幸遇到过一个。我随便跟他提个话题,我说一句,他可以说上十句,立马报出若个网站说你可以到这里那里找到资料,不管是软件硬件。

这个人的经历非常奇特,当时在公司他跟我们吹牛的时候(暴露了很多资本主义的黑暗面,很多比好莱坞电影还忽悠),边上一起听的美国人都傻眼了,说“靠,我们是住在同一个国家吗?”

顺便说一句,他好像是自学的。前两个月出差去深圳两个星期,回来还问了我一件事,说有个女孩说要嫁给他,他绕来绕去问我的看法。我告诉他这样的女孩最好不要碰,还拿邓文迪吓唬他。他最后还是专程去了趟深圳见了那个女孩。估计该发生的都发生了。。。

家园 萨大可能不熟悉机械制造行业

听萨大的意思,老林可能是机械制造行业的制造工程师之类,制造业,尤其是像汽车,飞机这样的现代制造业,对制造流程是很看重的。具体到工人每一步的动作,都是有程序文件规定的。车间里的任何东西,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放螺丝的料盒的摆放,都是有讲究的。你改动一个地方,这个工位的takt就可能变掉了,从而影响整个生产。而日本人恰恰就是这方面的鼻祖。

具体到林工的例子,我倒是觉得林工的做法欠妥。第一,一块原材料的布局是很有讲究的。不太可能一眼就看出来。密度增大的确可以省材料。考虑到工艺因素,绝对有可能对最终成品产生影响。而且这种布局很可能是得到客户认可的,如果擅自改动,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第二,如果林工觉得变更可行,那完全有正常渠道可以来提出更改,虽然可能会有延迟,但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河里方家不少,上述文字权当抛砖,请各位专家指正

家园 俺听一个参加过丰田汽车企业培训的人说过

日本企业对操作流程要求极严,一丝一毫都不能擅自变更。

举个例子:流水线的工作,一个工序需要在18秒完成5个动作,就是18秒,不能快更不能慢,否则其他工序就会乱套。当然,这18秒不是领导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将熟练工人的操作流程用摄像机拍摄下来,反复研究,去掉无效动作,最后保留下来的;剩下的任务就是培训工人严格按照此要求操作。

和我谈起这事的朋友说,一个操作电机按钮,从转身到步伐、步速,到电机前位置,再到按开关的从手臂到手指的动作,整整培训了三天,直到完全熟练掌握为止。

那是否可能碰到林先生遇到的关于技术或流程更新问题?可能,不过丰田的办法是,你可以提出合理化建议,领导会认真考察,如果发现的确可以提高效率或降低成本,会给你发有效建议奖。

等等,事还没完。例如,18秒5个动作的工序,你发现可以用14秒就能稳定有效(这点很重要,不是偶然,是)完成,OK,可以给你奖励,但记得,从确认开始,所有此道工序的标准时间已经更新为14秒,如果你再以16秒完成,虽然比原来的18秒有提高,但是也不符合新标准了,属于不合格。

咱们看着,总觉得有“请君入瓮”的意思,不过想想日本人的细致认真到近乎变态的程度,也就不奇怪了。

“这也就是丰田为什么能首创58秒完成一辆汽车的下线工作。”

这位朋友慨叹,中国人是很聪明,但是常常把聪明用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呵呵,又想起那个著名的“三圈半”故事了),很少考虑自己的行为对整体环境及全部环节的影响上;国内的领导也只是热衷于推出先进个人,但不重视整体工序改造和技术革新的普遍应用,所以个人优秀改变不了最后整体产品的所有质量难以达到高标准,也许我们的革新人才很多,但是产品质量就是上不去,主要就在于此吧;

林先生的想法是值得肯定的,但方式有待探讨。

听这位朋友说,丰田汽车的一线工人胸前有三个标签可以选择佩戴:绿色、黄色、红色,绿色标签是说该同志一切正常;黄色标签表示该同志有状况(比如身体不适或正在闹家庭纠纷),需要他人协助;红色标签表示无法正常进行工作,班组长或车间主任发现后会马上派人接替其工作。

果真如此,说明日本企业的管理也不都是咱们想象的那么冰冷、生硬嘛。

家园 你的计算是正确的,不过8.9R不错开的也是只能打4排孔

老萨的描述是宽度够打4排孔,也就是说>=8r, <10r,并没有说严格=8r。只要材料的宽度>=8.9r,就满足打5排孔的条件了。

所以萨苏的描述应该也不算错,只是文字描述没有数学语言精确而已。

家园 既然有那么好的包子馅,还等什么?您就受累一下?

当时在公司他跟我们吹牛的时候(暴露了很多资本主义的黑暗面,很多比好莱坞电影还忽悠)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