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有一类战犯叫“参谋”(四十六) -- 俞天任

共:💬272 🌺543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9
下页 末页
家园 "转进"还是得老蒋收专利费吧?

老蒋无论在行动上还是宣传上,似乎都更早更积极些

家园 美国怎么会依赖澳大利亚?

美国是一个工业巨人,而这个巨人的养料的补给却强烈的依赖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那些矿藏,美国也不缺吧。

而且日本从太平洋方向切断澳大利亚,

照样可以从印度洋方向进行补给。

家园 非喷气的发动机耗油是很省的。喷气机才是油老虎。

当然二战中的日本飞机航程确实远。尤其是跟它们的盟友德国人的飞机相比。想想毙死埋在不过离岸几百千米的北大西洋被围歼的时候,部署在欧陆沿岸的德国战斗机都因为够不着而不出动,只有远程轰炸机部队出动了一下,只够到了返航的英国舰队,干掉一艘驱逐舰而已。

家园 珍珠港,中途島,瓜島...

老冰的文章極吸引。在河邊看了數年,都被引了下河。

可惜太平洋戰爭這三大戰役,就只不過是這三段而已。希望將來成書時會有所增補。

這三大戰役都可說是太平洋戰役的轉捩點。事實上日本都犯上了錯誤。這應該都是出於他們參謀的訓練所局限。而老冰所說到的不重補給至為關鍵。

珍珠島不是日方大勝了嗎?還有問題?

在事發後六十多年後的今天,事發之前,美方是否真的不知,至今仍是聚訟紛紜。太平洋艦隊司令Admiral Kimmel的後人,至今還為其先人呼冤,要求反案。數年前,美國國會好像已通過此議,但布殊就是不簽而已。這問題是一個大坑,要待詳細整理,才能與各位討論。有趣的是東京要求駐日大使務必在7日(星期天)華盛頓時間下午一時前將回覆呈交美方。各位都知道,由於翻譯延誤,致使遲了半小時。但美方早已攻破了日本的外交密碼。在6日晚上,已知詳情。當天深夜,羅斯福在看到密電後的即時反應是,這是宣戰。看看當時美國領土的時間。

7日華盛頓下午1時,是西岸上午10時,珍珠港上午8時。東京時間8日凌晨2時。菲律賓及星加坡凌晨1時。在當時的科技,是無法在深夜發動戰爭。早上10時攻擊西岸又會太遲。餘下的只有珍珠港了!!

我看到的書是講當時情報主管,即時想到是通知珍珠港。但建議被壓下來。最後是待到7日早上(好像是10時已後),由馬歇爾通知各基地。美國西岸,巴拿馬運河及菲律賓是以軍方電報通告。最後發電報給珍珠港時,「剛巧」電報機壞了。於是轉由私人電報公司發出(真奇怪,竟然不用海軍的電報機或電話)。珍珠港收到時,已事過境遷了!!這是當天眾多奇妙事之一而已!!

在這裏,就依從官方言論,當天美國是被突擊了。

山本五十六在戰前講,他有信心在開戰後一年甚或年半,保持上風。但事實不到半年,中途島一役,聯合艦隊已被大挫。至瓜島後,日方不得已轉為守勢。

問題應該出於日本人的不注重補給。

不少人歸咎於南雲忠一當天不動第三次襲擊,打擊美方的油庫及旱塢。但以當天來說,艦隊已停駐數小時。如果再發動第三次出擊,會多待一至二小時,而美方兩艘航母都不知何處,危險會太大。再者打擊這兩方面,應該不是在偷襲計劃之內。

其實錯處是這兩方最為重要,應該是首要的打擊對象!!跟著就以潛艇封鎖美國西岸及珍珠港的補給。就算當天不毀美方一艦,只要大大打擊這兩方面,美國都沒法可想。太平洋艦隊都不能不回歸聖疊戈!!

珍珠港的作用是美國在太平洋的補給及前進基地。當這作用全失後,太平洋將是日方天下,尼米茲講過,日方錯失這機會,令太平洋戰爭早兩年結朿!!

家园 据说坐镇企业号的哈尔西颇为不服气

心想要不是风暴的耽搁,麾下严阵以待的企业号一定能够及时发现日军,从而挽救珍珠港.不过我到是觉得企业号要是早进港的话,怕也逃脱不了覆灭的命运.区区4个中队队的驱逐机和俯冲轰炸机,而且还很可能不满员,也不过是多了几个靶子而已.焉知非福,最后才成就了一代名舰.

家园 企業號

當天,企業號正返航。預計是6日晚上到達珍珠港。好像是由於天氣或添加汽油之故,延至7日早上。但再有延誤。預算到中午才政達。但7日早上,派了為數不少的飛機偵察,這些偵察飛機部份,預計在艦隊到達前降落珍珠島機場,不用重回母艦。但部份被珍珠島空防錯認為日機擊落。

由於收到珍珠港被襲,企業號即時轉變位置及保持無線靜密。那些偵察機並不是安排降於珍珠港的,由於找不到母艦位置,於是不得已降於海上。損失多少,記不起了!!

家园 文学作品的摘抄.

2日军轰炸珍珠港:阴差阳错,:企业号死里逃生(3)

家园 我这个问题可能有些笨:日本偷袭珍珠港到底是想要达到什么目的

有什么战略目标?还是只是打一下显示一下实力或者是确实的“宣战”就了事。

如果是为了消灭美方太平洋舰队的军事力量,那么偷袭之后,也应该持续攻击达到战略目标才好。

家园 应该说日本原来确实不想打美国。

但是英国人的马来,美国人的菲律宾隔在了日本和印尼中间,日本人拿不到油。这就逼得日本人非的把太平洋舰队打掉,起码要打残才行,但打了半天,就点皮肉外伤,太平洋舰队没伤筋动骨。

家园 目的就是消灭太平洋舰队主力,争取时间夺取建设东南亚

问题在于日本本钱少,不敢下大赌注。南云如果当时在攻击两次,其实是没有危险的;美国的航母不清楚他的位置,自然就不能攻击他。

那么,珍珠港的补给、维修、潜艇损失会大的多。

但是,归根结底美国的实力是日本的几十倍,即使南云能多攻击几次,损失大点,美国也可以承受;而如果再攻击中,美国航母发现攻击了日本舰队,日本一次损失也承受不起。所以,在战术上,南云的决策是正确的。

老冰的文章好就好在可以为现在矛盾中的中美关系作参考。现在的中美差距,看表面不大了,实际上差距和二战前的日美实力差距有一比,不可贸然挑战美国。

中国至少还需要卧薪尝胆10年,才能真有机会挑战美国。

重温二战日本军国主义失败的历史,可以让我们内部一些头脑发热、不清楚、不冷静的同志,看见盲目冲动,妄自尊大的后果。

老冰的文章善莫大矣!一定要坚持写下去,写好他。

愿与老铁一起看见这个系列的成长。

家园 知我者,小鹰子也。
家园 也不纯粹没事找事

简单的说,就是进行了一场“下克上”所引起的冒险战争(对中国)——〉陷入泥潭——〉不得不发动新的冒险寻找资源/切断国际对中国的支援/日本内部政令军令军政不统一各行其是盲目挑起扩大战争,以寻找胜利的希望(对美国)——〉国力更加透支加速崩溃——〉战败over——〉民族毁灭or长期萧条or迅速复兴(看看:日本的命运最后完全掌握在别人的手里)

需要说明的是,对中国发动的这场战争也是无缘无故的,原因在于自日本明治维新以来,日本所有的政治军事经济行动都充满了冒险,在甲午战争/日俄战争冒险胜利以后,它就滑上了这条不归路。成功的起点就注定要滑向失败。所以它的成功,我认为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像日本这样的民族,能摆脱被殖民的命运并取得相当程度的现代化是必然的,但这种现代化成果(甚至是整个民族)没有被彻底毁灭则颇有些偶然。

家园 卧薪尝胆10年对中国来说转眼就过

楼上朋友说得没错。不过你太小看中国了,中国不是日本,卧薪尝胆10年对中国来说小case,20/30年都应该可以做到。何况中国的实力在本质上还是与日本有区别的,特别是再经过20多年的发展以后。

何况胡哥对内提出了“和谐社会”的概念,对外推出了“和平崛起”的概念,我看这都是最高决策层的真心话并会长期坚持。特别需要说明的是,世界近代史上的确还没有“和平崛起”的先例,西方国家的担心/中国内部的冲动也都是包含了一定合理诉求的。

家园 珍珠港

太平洋艦隊在1940年中,從聖疊戈移至珍珠港。就像在日方的側翼放了一匕首。日本南進,都要預防美方在其側翼行動。亦由於珍珠港一擊所犯的錯誤,珍珠港的作用仍在。自Doolittle空襲東京後,為了防避事件重演,所以有攻擊中途島,鞏固東翼的計劃。

見過有說法是打擊珍珠港是從劍道而來。當前後都是敵人時,首先是盡快向面對的敵人出擊,令他暫時喪失戰鬥力。然後轉身全力擊殺後方的敵人。最後才解決那受傷的敵人。這與當時日方的行動相似。不知老冰,可見過這說法?

事實上珍珠港作為美方的維修,加油基地是至為重要的。喪失了這作用,美方對日方的出擊要從美國西岸出動。航程遠了很多及最重要的是沿途油量的補給等等。在這程況下,日方會有多數年來消化東南亞的資源。出入相差極遠。

日方是由於缺乏石油才冒險南進。但同樣的是,珍珠港一個海島,孤懸在外,給養全靠西岸而來。只要封鎖其補給,太平洋艦隊都不得不回歸西岸。但偷襲珍珠港,並沒有打擊其石油儲備,而偷襲後,日方亦並沒有全力封鎖這海島。這對其後太平洋戰役的失利,是致命的。

日方只迷信一擊論,所有的目的是以打擊美方戰艦,消耗美方的作戰能力。不想到,消耗其補給,可同樣達致其目的。這是其戰略眼光狹窄所致。反觀美方,全力以潛艇打擊日方補給艦隊。令其喪失運載能力。以最少的危險,達致最大傷害敵人的目的。高下立見。

見到一說法,由於運輸船並不是主要目標,所以日方潛艇只準用一魚雷打擊運輸船,並要必中。為避免錯失 ,日方潛艇,只好浮上水面,以艦砲打擊美方運輸船。所以成效極低。在珍珠港後,德向美宣戰。同時在大西洋的潛艇全力打擊美方運輸船及油輸。雖然可用的潛艇比日方在太平洋的少很多,但成效極注。令美國東岸的運載能力大降。

德國駐日海軍武官,屢次向日方建議打擊美方的運輸,但老是言者諄諄,聽者藐藐,奈何!!就算美方,都認為如德日聯合打擊美國運輸補給,會是美方最頭痛的。

家园 都是工業革命的後果!!

經濟這無形的手,著著影響世事。只不過經濟的作用,一向為研讀歷史的人所疏忽。

自從英國工業革命的成功,成為世界各國的榜樣。從手工業邁向重工業。如何獲取地表下的資源來加工。再為其產品找市場,影響世界過百年了。英國依賴殖民地來成霸。日本與英國類似。所以走同一樣的路。這自不然與當時先進國家出現沖突。當然當時的金本位制,亦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二戰後,從布列頓森林協議,演化至如今的純依靠信心來維繫貨幣。西方世界再不用以生產這落後方法來獲利,所以勞力密集的工作轉為其他國家。但虛擬的經濟亦有其局限,世事如何演變,只有天曉得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