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家乡的小孩不说家乡话 -- 匪兵乙
也常常只能听懂一半。
俺的一个香港老板,普通话跟电视机学的,在北京完全横行无忌,直到有一天来到一个崇文区西小市的老院子,回来和我讲,听懂得不到二成。。。。。。
应该又能呱唧普通话又能对这老乡喷乡谈。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哈
可以算是自然选择在社会学中的表现吧~
只有保持一定的多样性才能保持生命力,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单一语言对于工作是方便的,但在文化生活领域,留有方言的一席之地是绝对必要的,而且某种程度也是必然的,语言不但有趋同性还有分化性,这点是要注意的。
粤方言和西南方言到今天依然有强大的生命力,很能说明问题。
要是普通话不是以北京话为基准音而是用“东京汴梁话”或是这个温州天书(这个,海南话,还有潮州话,我是1个字都听不懂,客家话还好点儿)话来作基干呢?。
说不定今天面临消亡的就是咱京腔儿了。。。您还能这么大气?
不过可能您说的是对的也不一定。但是想到以后赵本山和刘德华一个口音,我怎么就觉得浑身不自在呢?
粤语的顽强生命力是因为本身的深厚基础。
可有的时候还真是人的客观努力起了作用,例如希伯来语。我们国家的普通话影响越来越大,部分是自然因素,可恐怕人工因素也不少,一个例子,大片中的领袖人物们都开始说普通话了如果说认为是“自然发展”,从而没有必要去刻意挽救某个方言,那么也没有必要去刻意推行普通话吧?
我倒是觉得,从工作等等的交流的需要来说,强势语言应该使其自然发展,而从文化的保存和发扬的需要来说,弱势语言以及其附带的文化则要适度的给予人工保护和相关研究,满语的消亡就是个例子,这个跟物种多样性的意义是类似的,甚至更重,因为文化跟基因不同,没有了就是没有了。
咱们的球语应该也是迟早要大同的。
可是牛哄哄的世界语还不是没人学。。。
如果片面强调语言的趋同性而不去做些什么,那么很难预料我们的子孙后代还会不会说中文。固然语言的强势性跟国力什么都是有关的,可跟人的意识和行动也是很有关系的,宣传和教育都是切实的手段。
更远的说,单一的语言文化是物质文明社会的一大趋势,可语言文化的多样性却是精神文明社会的要求,复杂性才能产生出活力。如果人类社会只有单一的语言文化,那么离灭亡也就不远了。
可如果大家听凭这个趋势发展下去而不做些什么,对大家都没好处,即使对英语国家的人也是如此,很多人不是在那里抱怨英语的“纯洁性”受到玷污么
别扭啊
真正的北京话也不比外地的那些方言好多少,也快消亡了~这也是正常现象~没人觉得有什么奇怪的~
至于北京话在消亡,不知道您家在北京哪儿?反正我知道的地界儿,没看出您说的趋势。什么时候天桥儿剧场的郭德纲说普通话喽,那北京话才真叫玩儿了完哪
已经离开北京小20年了。可这北京话在俺脑门儿上,还且活蹦乱跳呢。
的确是别扭,要真想彻底扳。干脆把天安门那一段也找赵忠祥给对口型算啦。
小孩子都是上学中学说话,自然学得都是标准的普通话,但是很多方言自然就消失了~
俺也在北京上的学啊。
放学了,胡同儿里野一会儿,看两本儿王朔,咗着牙花子听两段儿郭德纲。就全有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