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出口转内销】从黄克诚说起. -- 金口玉言
小弟上网看文章有喜欢收藏文章的习惯,今天整理文章的时候,又读了一遍此文深感佩服。历史读成这样也真算是有些水平了。特别是文章结尾处对毛泽东的评价,和田家英几十年后对毛泽东的评价“能治天下,不能治左右”是一致的,可人家是在30年代就已经看出来了!西西河还是厉害,虽然愤青们也有一些(有人曾经暗指我被霉菌洗过脑,此回复还得了10朵花),但综合水平是我见过最高的,希望以后各位兄弟继续多多指教,非常感谢!
从黄克诚说起.
[闯江湖 于:2006-09-07 07:25:24
在大革命前期的1925年,黄已经是共产党员了,北伐战争中,黄是唐生智军队中的团党代表。湘南起义后,是井冈山上的团党代表。到彭德怀部队后,长期担任主力师的政委,在长征时期,是先锋部队的政委,惜乎,为人耿直,一直不被中央所重用,多年在师级岗位打转转,长征后期,因为发表不同意见,差点儿被整肃。不过其为人公正,看问题比较现实,工作能力突出,尽管多次被打压,最后还是得起用他,贺昌、彭德怀、林彪、刘少奇、彭雪枫等人对其工作能力都比较认同。
从军事水平看,从红军到八路军,政治委员在战场有最终的决定权,可见黄的战术水平不低,与其搭档的多为比较优秀的大将(彭遨、张锡林、洪超、徐海东)。
红军时期,杨勇、王平在他的第四师担任团级干部。在八路军三四四旅政委期间,把红25军那帮骄兵悍将管理得很是服帖。25军部队从鄂豫皖到陕北,历经险恶,每次都是军长、政委挥着大刀冲锋在前。吴焕先战死疆场,徐海东、程子华伤痕累累,落下残疾,这样的主官带出来的部队必然是骁勇异常,譬如田守尧、韩先楚、刘震这些人都是一等一的猛将。黄克诚作为这支部队的最高领导,打仗没有点水平,哪能震得住这些桀骜不逊的战将?黄的第三师和粟裕的第一师为新四军头等主力,黄部长期据守盐阜地区,是新四军的大本营所在。其第三师属下出了张爱萍、洪学智两位十大上将。ccheree.com http://www.cchere.com/alist/749069
进军东北,黄师齐装满员,所部3万5千人,占民主联军兵员的33%。初战东北,林彪手下可用之兵也只有黄部以及山东部队;先入东北的晋察冀部队作战水平低下,官长已经开始沉迷于抗战胜利的温柔乡中,部队扩充愈多,倒戈国民党的就愈盛,基本上没有什么战斗力。黄的部队历经解放战争、朝鲜战争,演化为刘震、吴信泉的三十九军,黄在红军时期任职的老部队就是梁兴初的三十八军。
黄长期担任部队的高级主官,只要其长期任职的军队都能成长为我军的主力部队,从三四四旅、到八路军第二纵队,一直到新四军三师,黄对所部长期经营,给我军在后来的战争中带来了重大回报。在十大将中,黄排名在陈赓之前,不是没有道理的,论及对干部的培养,陈赓不及黄,陈部手下也就是个军长,在黄的手下打工,可以成长为兵团司令。谈到战略眼光,黄在抗战后发出进军东北的电文,堪称超一流,其建国后的历程,后人知之甚多,此处不谈也罢。
很多人把黄列为彭的亲信,其实不然,彭德怀其人不惯拉帮结派,很少把三军团作为其政治资本,对中央下达的人事安排绝对服从。红三军团被撤销番号并入一军团,事实上,很多三军团的老人不以为然,譬如彭雪枫与一军团的人始终合不来,抗战后,做了个有名无实的参谋处长,后来干脆带了张震和几十个干部,跑到豫皖苏拉杆子去了,2年不到,人马扩充到1万七千之众,可就是从八路军那里得不到番号,还是叶挺给了一个纵队名号,以后彭部改编为新四军第四师。彭德怀手下的那帮团长抗战中七零八落,王平跑到阜平,建立了华北第一个党的抗日根据地,姚喆到了大青山,杨勇一直在晋察冀打转转。建国后,有些反围剿时期担任团职的三军团干部也就授个少将军衔。按照现代人的观点,老彭解散了三军团,自己上去了,团队却没了,三军团的人散落于各处,混得好的,都是靠自己打拼上去的,比一军团的待遇相差太远。彭在政治上不搞小团体,在党内,不可能有太大的野心。ccheree.com http://www.cchere.com/alist/749069
黄在抗日战争中,渐渐成为三军团的代表人物,他率部路过豫皖苏,彭雪枫拉住不放,黄也心有戚戚,希望帮助彭部在津浦路西站住脚,直到刘少奇发电,令其快速进入路东,黄才把刘震部拨给彭雪枫,然后率9000人开赴苏北。李先念部的钟伟听说黄打开局面了,带着老婆、警卫员一口气从湖北跑到苏北,这家伙到了苏北就老实了,打仗工作表现很好。看来黄克诚对付刺儿头还是有些办法的。
黄的政治工作水平比较高,经营苏北多年,很少发生极左事件。山东八路军“湖西肃托”事件中死了那么多人,与罗荣桓用人不当,有直接关系,肃托事件中的核心人物曾经做过罗荣桓多年的警卫员,没人敢动他,到最后也只有罗出面,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在山东,领导人走马灯一样换个不停,从陈光、徐向前、朱瑞、罗荣桓到地方干部黎玉、郭洪涛,矛盾重重,八路军在山东的作战能力一直不高,抗日后期,上万人都打不下沂蒙山区中日军占据的县城。
反观苏北,黄不仅内部纷争极少,与友邻部队,二师、四师关系都非常好,稳定的苏北,有力支撑了江淮地区的抗日,黄部主力从9000人扩大到50000人,而且调出不少部队援助地方。黄部一个普通连队82人和鬼子1000多人打了一天,全连阵亡,其作战意志甚为顽强。抗战结束后,黄部短短27天,将淮阴、淮安上万伪军全部消灭,而后横扫苏北各个伪顽据点,其部队不愧为精锐之师。ccheree.com http://www.cchere.com/alist/749069
不过黄本人也承认在军事指挥上有不足,一旦部队伤亡过大,对战役的决心有可能动摇。所以,在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后,黄一到东北,就把军队的指挥权交给林彪,自己去西满,开辟根据地,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外篇:从一、三军团干部的演进看待用人问题ccheree.com http://www.cchere.com/alist/749069
红一军团、红三军团是一方面军的两大主力部队,一军团是老毛的嫡系部队,林彪虽为军团长,真正的核心还是老毛。三军团则不然,是彭德怀一手带出来的,在老彭的言传身教下,三军团的官兵很能吃苦,打的多为恶仗,伤亡远远大于一军团。不过打仗嘛,总有人吃肉,有人喝汤,三军团喝汤的时候多一些。然而一军团的干部感觉良好,娇骄二气与日剧增,很多军事主官在解放战争中能力低下,不能称其为合格的军事干部,特别是华北聂荣臻部、贺龙部以及从承德、热河一带开赴东北的八路军部,大多战斗力下降,远不是开战初期国军的对手。
可是三军团、四方面军、新四军出身的旁系将领却在后来的国共战场、朝鲜战场上大显身手。ccheree.com http://www.cchere.com/alist/749069
毛刘二人在解放战争初期派出的方面军大员很多,例如聂荣臻、贺龙、陈云,彭真、陈毅等人,但是这些在延安整风之后,成为党内核心领导力量的人物,却不适合军事指挥作战,到了地方后,尽管军政大权在握,但是很难打开局面。
那个时候,林彪在东北,手上无兵可调,上面还有陈云、彭真等若干政治局大员。在华东,粟裕还不过是一个师长,山东老八路与华东新四军的矛盾很大。东北、华东形势不容乐观,只有刘邓所部在中原战场屡屡得胜,成为在当时我军比较强的战略部队。然而,按照中央指令,进军大别山后,这支最强的主力部队沦为一支二流军队,2年不到,12万人大军已经不足10万人,到底实际效果如何,有待商榷。ccheree.com http://www.cchere.com/alist/749069
华东、东北战场上,陈毅、黄克诚两个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两淮保卫战中,陈毅指挥失利,退往山东,但是他支持粟裕主军,整合了八路军、新四军,组编为华东野战军,粟裕才能得以充分施展。ccheree.com http://www.cchere.com/alist/749069
黄克诚一到东北,立马把数万精锐部队交给林彪,而且发电给中央“林彪来了就好,有他在,东北就是我们的了”。正在此时,先入东北的华北部队正为地盘、装备闹腾得不可开交,两下鲜明的对比,由不得林彪不喜欢那些华北八路了。一旦手上有了部队,林彪一马当先,顶住了国军的进攻,让中央意识到唯有此人才能指挥东北的千军万马。
老毛在解放战争初期的布局正确,用人却有问题,他信用刘少奇,刘本人并不擅长军事,尽管有一定的战略眼光,但是其军事才能上的天生不足,注定内战初期,几个战略方向用人有误,导致开局不利。ccheree.com http://www.cchere.com/alist/749069
当年黄克诚、何笃才红军时期曾经对老毛的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有过讨论,何笃才评老毛:“本事很大,政治路线正确,党内没有人能超过他”,“但是组织路线有问题,过于信用听话的人”!这个评价一语中的。从江西开创根据地开始,但凡领导者不能容人,搞极左政策,军事、政治上总要受到大的失败,一旦用人范围缩小到自己的小团体内,也会造成不小的挫折,再往后,绝对的服从、盲目地崇拜,必然会招致严重的后果。
赶明儿,咱也弄个老毛光屁股洗澡数汗毛的帖子给大家看看.看看到底此人该骂,该杀,还是该捧?
不过我有个先入为主的看法:那就是历史的事实就在那,最好不要分析主观动机,看看结果,推理下不那样作的结果,答案就不那么模糊了.
历史事实当然要读。但这只是基础。读好的评论才是如饮醇酒,回味无穷~~~ 不是人人都有这样的评论水平,也不是人人都有机会看到高水平的评论的。
不仅是战斗队,还是工作队和宣传队。单纯以军事能力评论将领,这本身就不是共军的作风。别的不说抗战时期一一五师平型关后就被抽走一个三四四旅,实际上只剩下一个三四三旅的情况下又一分为三,都能打出一片天地。聂荣臻六个连就能在五台山开辟出根据地,罗荣桓带到山东的部队恐怕也就这么多,也能开辟出一片天地。要说一军团的干部不行,那谁行?
我并没有贬低三军团的意思。红军时期一三军团各有特点,一军团擅长奔袭,三军团擅打硬仗,两军团配合基本上战无不胜,分开后经常两个都打不好。第五次反围剿的反思中林彭都认为不应该把两军团分开使用。而且两军团在战斗中长期配合,经常不自觉地出现你指挥我,我指挥你的局面。后来三军团被编入一军团,彭德怀上调军委,又统一编入一一五师。到解放战争时期还把一三军团分得这么清楚,不知道谁能有这个本事。大别山的事情,毛选中说得很清楚,吸引了南线国军一百四十多个旅其中的七十个,为北线胜利创造了条件。刘伯承也说过我们在敌人心口中插了一刀,还能不被人扒层皮。中野最苦的时候东野三下江南四保临江后东北攻守逆转,杜聿明深感威胁,预计共军如果从某五个方向同时进攻,国军将危在旦夕,派遣郑洞国前往南京要求至少增援两个军。蒋介石表示无兵可调。不久后东野从杜聿明预计的五个方向发起进攻,国军溃败。经常看到有人以中野削弱了为理由指责跃进大别山,南线国军被大量牵制的功劳怎么就看不见了。毛泽东蒋介石的眼睛里可不会只有一个中野的,邓小平自己不也说只要消灭了南线国军主力,就是“中野拼光了别的解放军照样解放全中国”。
日本人对抗战时的八路军就有过评论,薄弱的兵力还要分散,这在一般的军事观点为疯狂荒谬的做法。可就是这个“疯狂荒谬”,硬是能在日军最为重视的华北扎根,40年还搞了个百团大战出来。拿一般的军事观点去评论当时的共军,恐怕是得不到正确结论的。
军事说白了要从整个战略上考虑,否则单单从某一个部队损失来说战略对不对,而不是从整个战局得失的角度来看,有失偏颇。
不是刘邓和陈赓跳到外线作战,各解放区从战略上来看就是消极防守,压力会大的不得了
部队损失了可以补充,解放区没了要再恢复可就没那么简单了,再来一个长征谁受得了
真是不可取啊~~
CCP十万大军闯关东,前期进入的华北部队盲目扩编,结果自己被拖垮,其他部队中,黄克诚3师来了3.2万人,罗荣桓从山东带来了6万人,到47年9月东北部队二次大整编,27个主力师中的7个头等主力师沿革如下:
解放战争 抗战 红军
1师 <- 山东军区1师 <- 红3军团4师
2师 <- 山东军区2师
5师 <- N4A 3D 10B<-344B<- 陕北红26军
7师 <- 山东军区3师
10师<- 山东军区6师两个团
16师<- N3A3D7B <- 红一军团2师
17师<- 山东7师<-山东军区渤海地方部队
这7个主力师,抗战时出自新四军3师的有两个,出自山东部队的有五个,这五个里还有四个是没有明确的红军传统的。山东部队的战斗力,以及带出这样部队的罗荣桓的功绩可见一斑。山东军区山头复杂是没错,但从罗荣桓统一领导后,力量迅速提升,到抗战结束已经有正规部队15万,为解放战争中的东北和华东两个战场提供了骨干,该文如此猛踩罗荣桓,真不知道是干啥。
1、3军团之分更是无聊。还是看东北那3个有红军传统的头等主力师,刚好是1军团、3军团、26军各一~~
至于说刘少奇在解放战争初期用人不当,还说刘军事水平不高,更是大笑话。解放战争初期,各地部队从以前分散的团以下规模游击战转换为大规模部队集结正规战,很大一批抗战中的高级指挥官出现不适应,要靠解放战争本身不断选拔出新的合格指挥官,不适应的就在指挥上靠边了,刘少奇又不是神仙,他怎么就能在那个时期知道谁能适应新的作战方式? 刘本人的能力,那是从上到下都承认的,抗战中,到哪里哪里的局面就能打开,解放战争初期,太祖去重庆谈判,刘很好地在后方主持完成了向南收缩向北展开的战略布局。
本文作者为了捧黄克诚,拼命踩一军团、罗荣桓、
刘少奇,可惜说越多错越多~~
捧一个人就把他吹上天,隐瞒其他人的功绩,夸大他们的缺点,用七真三假的手法来误导那些脑袋简单的人:) 非常恶劣的手法呢
老一辈不是说尽信书不如无书来着吗,多思考一下才行
惊喜:所有在本帖先送花者得【通宝】一枚
恭喜:你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返回] [关闭
有道理!评论一场战争中同一方的贡献大小是很难有客观标准的。好比一盘象棋下赢了,非要分辨出左边的炮贡献大还是右边的炮贡献大几乎是不可能的。当头炮也许一个子都没吃,整盘棋也没动过几步,但是谁能否认它的重要性?
恭喜:你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惊喜:所有在本帖先送花者得【通宝】一枚
恭喜:你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返回]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