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读史的三个境界 -- 同人于野
首先是不知道善恶,我觉得楼主的意思也不是完全不分善恶,而是对影响历史的人物不能用个人私德上的小善恶来要求他,而是要看他对历史的大影响,比如对国家民族是否有利等等,实际上看历史多了的人或多或少都有这种认知,比如李世民杀兄屠弟是“小”恶(当然要是放在普通人身上那简直是弥天大恶),但贞观之治才是大善,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可是还是有些情况让人犯难,比如“忠君爱国”到底是个人小节还是天下大节?尤其实在民族战争的情况下,比如洪承畴洪督师,他投降满清对满清作用很大,如果认为满清一定会占领中原,并带来康乾盛世,则他投降敌人为小恶,而协助统一华夏为大善,但有些人认为如果不是他起恶劣带头作用或者出谋献策,也许满清得天下没那么容易,那他降敌就不是他个人小事了;同时代的人反过来如郑成功和李定国,他们要是顺应时势,早早归降,东南西南还能少几年战乱,反正大清早晚要统一的,则他们为了个人忠君的小节,反而犯了大罪了,可是如果人人轻易投降的话,那我们以后要拿什么来教育后代爱国献身呢,会不会抗日的时候就根本没人奋起抵抗了呢?总之楼主的意思是不评论善恶,然而这条终究只能在历史研究者中通行,而在大众文化的宣传中,还是不得不分一分善恶的。
而第二条不知道对错和第三条不知道真假,用词虽然耸听,可是实际上所论述的正式年鉴学派以来的现代史学的路子。过去研究历史偏重于事件、人物、时间,所用资料偏重于史书和古迹文物等等,现在这些还是很重要,但史学家越来越重视古代人日常生活中所用的例如日历、教材、农书、公文、书信之类研究古代人生活的细节和其中隐含的历史大势,比如从食谱的变化看农作物的引入等等。另外就是对小说、民间故事之类文本的研究,过去认为这些东西非信史,只能当文学研究,但是现在历史学家立足于从一部小说演变、发展的过程中看民间思想方面的变迁,比如福柯的知识考古学。在进行这些研究的时候,确实经典意义上的“对错”和“真假”已经不重要了。
石勒不知书,使人读汉书。闻郦食其劝立六国后,刻印将授之,大惊曰:「此法当
失,云何得遂有天下?」至留侯谏,乃曰:「赖有此耳!」
苏舜钦字子美,豪放不羁,好饮酒。在外舅杜祁公家,每夕读书以饮一斗为率。公使人密觇之,闻子美读《汉书·张良传》,至“良与客徂击秦皇帝,误中副车”,遽抚掌曰:“惜乎!不中!”遂满引一大杯。又读至“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于留,此天以授陛下。”又抚案曰:“君臣相与,其难如此。”复举一大杯。公闻之大笑曰:“有如此下酒物,一斗不足多也。”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hiahia
。。。当朝的民间力量似乎也不是一般的弱。
完整,这种所谓的境界与同人于野所说的境界相差太远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中国人一向喜欢用道德标准去衡量历史人物,然后非得整出一个忠奸善恶来,然而真实历史完全不是这样的。用善恶标准看待历史是非常危险的事情,最大的受害者可能是万历皇帝朱翊钧。当他发现自己原本无比尊敬的张居正先生居然也有奢侈腐败行为,美好形象破灭以后对社会彻底失望,干脆来个几十年不上朝。现在的家长只让孩子看PG -13的电影,培养出来的都是朱翊钧,殊不知R级片才能训练真人才。
——————
曾因为这种价值观而深受其害,因为在这个观念的指引下,无论我怎么冥思苦想,我也没有办法想通,只往牛角尖里越掉越深,而我也恰恰是看PG-13长大的,现在回想起来,只叹息那段被绑架了的青春
受学校教育的时候,是非标准多简单啊。
进入社会,感觉到标准有多少个阿?
这不是逼着提升独立判断力,从简单变复杂么?
Like law. Flower.
深受启发.
同人兄的文章好是好,就是误导人不读史而直接上"境界"
"Every true history," said Benedetto Croce, "is contemporary 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