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从灵渠乱弹征服南越 -- 萨苏
《王者之师》谈到的灵渠,应该是秦对于中国非常巨大的一项贡献,无论军事上,政治上都可以这样说。对于这条运河,还可以多说几句。
开灵渠支援南征的作战目标,是百越。
其实这个百越并不是所有中国南方少数民族的含义。它主要指的是当年活动于长江中下游流域的南越民族。这个民族曾经相当强大,而且野蛮善战,但是它的文化程度比较落后,所以一直遭到华夏族的压制,-- 看出西西河的重要了吧,文化是一个非常要命的因素呢。
南越,从人种上看,在中国人中占有怎样的地位呢?如果以黄帝为圆心,画同心圆,南越在第二个同心圆里面。
从人种上看,炎帝黄帝分别代表着汉族直系祖先的南北两个分支,蚩尤代表的是苗族 -- 想不到吧,古代苗族可是汉族祖先的一部分呢,-- 他们共同构成华夏族祖先的主要基干,或者说第一个同心圆,并不包括另外四个重要的民族:北方游牧民族(犬戎等),南越族,西南夷和东夷。
北方游牧民族和中原民族的融合是一个长期过程,双方基本平等,甚至北方稍微占有优势的一直格斗,融合了数千年,这个话题,我们暂且抛开。
炎黄所据,不过黄河中游,长江流域之一部,那时的“中国”能够管理的国土比河南省稍大而已。把版图扩大到中国的主要各地区,则是通过兼并南越,西南夷和东夷三大族群的主干完成的。这三大族群先后被华夏族所同化,只在边远地区留下了直系后代,可谓香火不断。
这三个民族,都有和华夏族一争高下的能力,为了将这三个强大族系纳入自己的系统,华夏族进行了长期的民族兼并战争。
东夷,分布在现在华北黄河下游,征服它的王朝,主要是商,几乎每代商王都有征伐东夷的记载。并最终将其纳入自己的版图。但是,商也付出了重大的代价。历史上的商纣王其恶行多有夸大,武王能够灭商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商朝的军队主力当时正在东夷进行征服作战。
东夷是三大次华夏民族体系中第一个溃灭的。它曾经和商朝余孽进行过合作,试图恢复东方霸主的地位,但是由于周朝的强大而彻底失败。对于它的直系子孙下落,有东渡美国,东渡日本,和退入朝鲜三种说法。现在朝鲜的历史书中,明确声称自己是东夷后代,并据此提出高丽(朝鲜)的版图曾经包括华北平原直到江苏北部,其真实与否,就不在我们讨论范围了。
西南夷,在三大族系中力量最弱,分布地区从甘肃到四川,直到云贵高原。对西南夷的征服和融合,经过了秦,汉,三国几代的努力。秦,主要是通过征服西南夷哀牢系的巴,蜀两国,将西南夷势力赶到云贵高原,楚国也曾经征服云贵,但是庄矫率领的楚军反而被当地人同化,成为后来的“滇”国。尔后,汉朝将其征服并建立行政体系,三国蜀国的怀柔政策,最终使西南夷在保留民族特色的前提下融入中华民族。西南各族,依然保留了当年西南夷的许多文化特色。而按照东南亚各国的说法,今天泰国,缅甸,老挝各国,都是当年西南夷的后代。
而南越族是抵抗最顽强的一个族系,它曾经广泛盘踞华南和华东。周朝以后,一部分南越族系被就地同化,比如春秋的越国,从“断发纹身”不穿鞋,到学会车战,勾践称王,就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但是,大部分南越部落,在竞争失利后,放弃长江流域,退入岭南,在那里,南越的文明得到一定发展,并具备相当强大的实力。
而秦始皇的南征,给了南越致命一击,从此以后,南越一蹶不振,当地的南越人逐渐纳入中华民族体系,剩余比较顽固的南越人被分成南北两个部分,一个是福建,浙江地区的山越,一部分继续南退,直到中南半岛的荒蛮之地。
山越长期处于山区,文化比较落后,在三国时期被吴国的殖民体制彻底摧毁,民族消亡。
南方一支的南越一度被中国政府统辖,编为“象林县”,又称“象林夷”,这一支南越人比较顽强,后独立并发展成为现在的越南。因此越南人有说法:有木棉树的地方都属于越南。这就是指的南越占据岭南时代的版图。
前面很多文章已经说到,没有灵渠,就没有秦南征的胜利。由此看来,灵渠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历史上灵渠的修筑颇有传奇性质。史禄在试图开掘越城岭的时候,因为当地多为石山,简陋的工具无法很好开掘,工程进展非常缓慢,灵渠的修筑几乎被放弃。
这时,史禄在当地的岩石上看到有烧蚀的痕迹,得知当地有一种特殊的开采石料的方法,由此制定了新的开河方案,才修成灵渠。
史禄的方法是在需要开掘的石壁处焚烧,升温后加以冷水。由于热胀冷缩的原理,石壁崩塌,工人只要清理现场,就可以轻易完成工程了。
这种做法,到解放前炸药普及为止,一直是中国特色的开山方法。
传说中修灵渠秦朝曾杀掉两名负责的将军,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出秦法的苛酷。
话说远了,看来,灵渠的开掘,对于中国版图的维系,还起了不少作用呢。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文章把汉朝比作西方的罗马,两者分别是东西方的文化源泉。但书中汉朝的地图里并不包括百越,在现在浙江,福建,江西所在地区一个椭圆形的地区从汉朝疆域中分了出来,上面标着"baiyue"。
我喜欢看国家地理杂志一个原因就是她比较尊重各国文化,比如常把中国意译成中央帝国而不是称作"china"(我不知英语版是否也这样),那篇文章似乎作者也阅读了不少文献,还知道"wusun"国及汉武帝进口"天马"的事。作者还认为"china"源于秦。
从地图上看现在朝鲜包括汉城,越南包括北部,还有新疆往西很远都是汉朝疆域,但西藏汉朝没占,估计地方太差了,汉朝形状看起来象个戈。
不过我的感觉西域更像一片汉朝的殖民地,确切的说是保护国,因为那些国家的君主还都挺独立的,西域都护好像一位大总督。。。
据说殷墟出土的人头骨有的还带有白人与黑人的特征呢
有人考证 山东半岛一带历史上曾经有过白种人
苗族 羌族 华夏族 应该是汉族的主体(羌族好像是殷墟奴隶的主要来源)
还有那些鬼方 严允之类的最后都融合了 不过 按照人种来说 这些人可能没什么区别
至于消息来源 好像是我原来下载的超星 上那个研究专著说的
您给介绍介绍?
唐朝是还设立了上千个羁縻州呢。给个国内汉朝历史地图对比一下。
从保存较好的春秋时代的古墓中挖出来的山东人,和现在中国人群进行基因比较,和现代中亚人及新疆人最近.
针对媒体对山东古代人群分子遗传学研究成果曲解报道不断升级的情况,作为直接参与此项研究的科研人员,我们特请王沥博士撰文向读者介绍一下关于分子考古学与古DNA的研究,以及如何正确理解这项研究成果。
古DNA研究能解决哪些问题
古DNA是指从地下埋藏的、或以其它形式保存下来的石化、半石化和干化生物学材料中提取的基因片断。在考古学中古DNA研究可解决的关键问题包括,通过确定同一墓穴中的不同个体的性别及血缘关系,以期能够回答人们关注的古人类家族结构、文明和氏族状态等问题;通过对古代及现代人DNA序列的群体比较,以期描述及复原古代人群体结构、进化过程及迁移模式;此外古代动植物标本的分析能够定性地揭示古人类生活环境和动物驯化、植物人工培育的历史年代等。事实上,古DNA的研究成果已在不断地将动物驯化和农业耕种的年代向前推移。
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及日本东京大学的支持下,中科院遗传所和中国社科院考古所通力合作,建立了我国自己的古生物分子遗传学研究室。通过实验技术的革新,摸索出了较为系统的实验方法,还建立了防止环境、实验设备及用具、样本等污染的特殊技术措施和手段,使古DNA提取的成功率高达60%至70%,这在古人类群体遗传学研究中成功率可以说居世界之首。
是人类的迁徙不是“基因突变”更不是“酷似欧洲人”
近年来,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山东省考古研究所及日本东京大学人类学系分子进化研究室合作,对山东省临淄地区的两个不同历史年代古墓群中的古人类DNA进行了分析研究。成功地从2500年前、2000年前的古人骨和现代人样本中提取和纯化了DNA,并用PCR(链式聚合酶法)成功地分析了线粒体DNA中人类族群差异比较明显的D环区域。比较了不同历史时期山东半岛两个不同古墓群中人群的分布及遗传结构与现代人的异同性。我们将获得的结果与目前国际上有关数据库进行了比较,并且绘制了表示人群可能关系的聚类图。遗传关系聚类图是人类群体迁移、进化研究中最常用的方式,它所提供的可比较信息能帮助我们了解不同人群间的可能关系。这种关系在本研究中提示了古代临淄地区不同历史时期的特定地点墓葬群中埋藏着与现代人的某些遗传标记差异较大的人群,古墓群出土的古尸在母系遗传特征上与当今西亚和中亚人群相似。根本不是“酷似欧洲人”。这些差异及原因必须通过各个综合学科研究的结果来定论。如果现在的进化树系图上表现出的结果是定论的话,人类学及考古学研究还有什么必要去证明人类起源在亚洲还是非洲呢?
尽管对所获得的分子考古学数据与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人群进行了大量的比较,目前尚缺乏现代及古代中亚和西亚的人群数据,同时也缺乏我国西部和西北部可比较数据,进一步的研究还在继续。但可以肯定的是,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人类的迁徙和混血,而不是所谓的“基因突变”引起的。
我认为,这一科研成果对于我国的考古学和历史学研究会有参考价值。过去不断有人提出过中国的古人类研究中,甚至在我国的中部地区“出土的人骨资料来看,就远不是纯一人种”的说法。我们的研究首次用分子遗传学的方法证明,不同历史时空的某些墓葬群中有着不同遗传结构的人。这一古人类遗传学研究成果在考古学界发表,就是希望各个方面的专家学者关注这一事实,研究和解明古代不同历史时期的人群和种族在我国的分布,以及不同民族和人群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文明形成的贡献。这一结果可能的解释有很多,比如古代楼兰人东迁、类似丝绸之路上的外国商队,史籍上没有记载过的战争等。
关于人种关于人群
人类是已知的生物群中有思维的最高级的灵长类动物,人类的起源、迁移、进化和适应的模式远比其它任何生物种群都复杂得多。在生物分类学上,人类只有一个种。换句话说人类没有种间所存在的生殖隔离,甚至黄种人、白种人和黑种人之间连亚种都不存在,因而可以说,人类在历史上向地球的任何一处迁移的可能性都是合理的。常说的“人种” 充其量不过是大的族群。人类虽然在形态上有很大差别,但分子水平上并没有特别大的不同。但是某些特定的DNA片段在不同族群明显不同,这些差异正是我们用来区别不同地区、跨越不同时代的人群的主要研究指标。其结论是客观的,但这些结果需要更多的社会科学研究去证实。我们特别希望今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研究将有更多的交叉点,也希望有
更多的考古学和历史学界的学者参与我们的研究讨论,早日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个完整的科学结论。
分子考古学的介入,将对我们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文明历史、社会构成及古人类遗传结构提供重要的依据。同时对于考证中华民族的演化过程、我国多民族大家庭的历史变迁、人文考古学等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价值。
背景资料
对于现代人、特别是蒙古人种的起源、进化及形成已在很多方面进行了研究,但至今绝大部分论据都是通过比较现代人的遗传特性获得的。这种用现代人的遗传数据进行对比来推论古代人类遗传结构、进化过程的研究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时代变迁,即人类群体迁徙、基因的随机突变等的影响。因此如何跨越“时代的鸿沟”,直接探索人类及动物过去的遗传特性,是科学家们长久以来热切关注和急于解决的难题。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以古生物遗骸中直接提取并分析古DNA分子已成为现实,并可从中获得有关古人类及古生物的遗传信息。
2000 Copyright by newsboy LTD., all rights revered
版权所有.北京报童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中国新闻网
中科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穆西南研究员最新披露,经20多位专家研究初步确认,南京猿人年龄有50万年,是在古代长江冰期,从北方来到南方,与“北京人”不同的是,“南京猿人”的鼻梁高耸,预计和西方人有过基因交流。
据南京晨报报道,南京猿人化石的发现是在1993年3月13日,但早在1992年开始有关部门就介入了汤山葫芦洞的开发,当地老百姓在开山时发现了这个洞,南京古生物研究所帮助开发,发现这里的动物群和北京周口店情况相似,因此注意保留了人的头骨和牙齿,将化石保存在南京博物馆。研究发现“南京人”的性状和“北京人”差不多,但不同的是,“南京人”鼻梁高耸,可能和西方人有杂交现象,这为现代人的演化提供了可靠的化石依据。在古人类研究上有很重要的意义。但当时“南京人”和西方人是怎么达到交流的,他们是不是全球流动的这些仍有待研究。
“有病的成年女性”对目前复原的南京猿人1号头骨,专家认为,这是一个有病的成年女性的个体,代表一个21―35岁的壮年女性,其生前可能患有骨膜炎,属于直立的人。1号头骨的时代距今58―62万年。此次考古还发现了一个代表壮年男性个体的2号头骨,他不同于中国直立人,而与欧洲和非洲直立人及早期智人相似,这可能是基因交流的结果,但也不排除是继承最终迁来东亚的人群不占优势基因的结果。
天然地质博物馆正遭破坏,据穆所长介绍,随着《南京直立人》的出版,南京汤山葫芦洞的知名度会越来越高,这里有大量沉积物,有大量化石,现在都还没有动,目前的研究还是很初步的。葫芦洞是一个条件很好的天然地质博物馆,但目前这个难得的博物馆正遭到破坏。原来,汤山已承包给浙江一家旅游公司,该公司竟在洞内建了11根假钟乳石柱子,这是非常贻笑大方的事情,降低了汤山溶洞的品位,因为葫芦洞有了自己的特点,完全不需要靠这些假柱子招徕游客。
[ 2003年2月25日 ]
我国学者质疑南京猿人“西方血统”假说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24日 13:36 科学网
权威专家披露:“南京猿人”初步确认有西方血统
去年年初,国内多家媒体相继发布了这样一则消息,宣称南京猿人具有“西方血统”,原因是南京猿人具有高高耸起的鼻梁,很像“欧洲人”,因此判断南京猿人可能与“西方人”有杂交过程,进行过基因交流。如果这种假说成立,将为现代人的起源研究提供翔实的化石资料,对于古人类的演化研究亦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随着对南京猿人研究的逐渐深入
用UC每月免费发短信 新浪搜索联盟 不一样
让眼镜成为历史 户外用品全场1元拍
,我国学者最近提出,南京猿人“西方血统”假说缺乏可靠证据。那么南京猿人到底是不是“混血儿”?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日前走访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张银运。
南京猿人
“50万到30万年前的南京猿人不可能拥有西方血统”。这是张银运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刘武等,将南京猿人与欧洲、非洲和亚洲的远古人类头骨化石进行对比调查后得出的结论。
张银运向记者介绍,1993年3月在南京汤山葫芦洞内发现了两具猿人头骨化石。这一重大发现立即引起了学术界的强烈关注。其中在葫芦洞南面小洞内发现的南京猿人一号头骨为一成年女性,距今约50万年,该化石保存较好,除了头盖骨外,还有很难保存的眼眶骨、鼻骨、颧骨和部分上颌骨。南京猿人二号为一男性,此头骨具有猿人和智人共有的一些特征。专家认为,南京猿人的发现对于研究人类进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古人类工作者在研究中发现,南京猿人一号头骨虽然与“北京猿人”相近,但也有一些差别,如鼻梁较高,上颌额突有丘状膨隆,而这些特征与欧洲人较为接近。
然而尽管南京猿人拥有高耸的鼻梁,但这是否就能证明南京猿人具有“西方血统”呢?学术界对于欧洲人类的基因流入中国的时间一直有不同的理解。张银运告诉记者,南京猿人生活在大约50万至30万年前,在那么久远的年代,交通十分不便,“中西”相隔千山万水,“欧亚”两洲人类之间的“婚配”绝非易事。曾有专家指出,西方人群向亚洲大陆运动,他们的基因最可能通过西伯利亚地区流向中国北方,而最有可能流入西方基因的地区则是紧邻中亚的西北地区,特别是新疆地区。但是,根据有关的古代人骨的研究资料,尚没有任何可靠证据证明具有欧洲人种形态特征的古代人群越过了贝加尔湖地区走向远东地区。根据中国的人类学资料,在秦汉以前的中国西北地区,具有欧洲人种形态的人群向东扩展的地理界限大致在新疆东部和甘肃西部之间。在黄河流域的古代人骨中也没有发现西方人群大规模向东迁移的人类学和考古学证据。由此看来,无论从地理位置或时代因素上考虑,数十万年前的南京猿人似乎都不可能具有西方血统。张银运表示,很难想像,当时的南京地区会出现东西方人群之间的“混血”现象。因此,南京猿人的“西方血统”一直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高耸的鼻梁
现代人类鼻梁的高低,即鼻梁的外突程度,通常被作为判断种族的依据之一。黄色人种的鼻梁一般要比白色人种低。现代人类中的种族混杂已经是一个屡见不鲜的现象,因此在非高鼻梁的人群中出现具有高鼻梁特征的成员,常被视为可能有种族混杂现象存在。不少人类学家认为在中国的猿人化石材料上已经表现出黄色人种的若干形态特征,南京猿人亦然。这就意味着,这些猿人和现代黄色人种的人群之间有着一定程度的祖裔关系。那么,南京猿人的高鼻梁是否真的提示我们,早在50万年前,黄色人种的祖辈就已经与西方人类“混血”了呢?
为了解开这一谜团,研究人员对欧洲、非洲和亚洲的远古人类头骨化石做了一番详细的调查对比。张银运告诉记者,如果从南京猿人一号头骨的右侧向中矢面平视,则可看出鼻梁轮廓线呈一近似“S”形的弯曲,即所谓的“S”形曲线。现有的化石证据表明,在距今约20万年至180万年前,非洲尚未有高鼻梁远古人类存在的化石证据,也未发现鼻梁侧面轮廓呈真正的“S”形曲线的古人类化石;而在距今20万年前的相当长的时期内,在欧洲尚无可靠的化石证据证明有高耸鼻梁的远古人类存在。鼻梁侧面轮廓线呈真正的“S”形曲线的欧洲最早记录,当属西班牙的Atapuerca头骨,但其年代晚于南京猿人一号头骨。张银运指出,在南京猿人生存的年代,西方还没有出现鼻梁高耸的人类。所以,南京猿人的高耸鼻梁不可能是与西方人“混血”的结果。
张银运同时指出,在中国湖北郧县发现的一具100万年前的古人类头骨就显现出高耸的鼻梁。在河北涞水发现的一具头骨也具有高耸的鼻梁,但其年代较晚,距今约6万年。在3000多年前的殷墟人类头骨中,也发现了高鼻梁的个体。可见,高鼻梁的古人类在中国远古时代和上古时代都曾出现,从郧县古人类到南京猿人,再到涞水古人类,以至殷墟时代的人类,高鼻梁的“中国人”源远流长,延续的年代相当久远。同时,在具有典型的“S”形弯曲鼻梁侧面轮廓线这一特征的人类化石中,南京猿人是年代最古老的。因此,也不能将此特征作为南京猿人的“混血”证据。
适应环境的结果
长期以来,许多人认为在中国发现的远古人类是不应该具有高鼻梁特征的,由于这些古人类是包括现代中国绝大多数人群在内的黄色人种的远祖,所以应该理所当然地具有黄色人种的“非高鼻梁”特征。那么,包括南京猿人在内的某些古人类为何会演化出高鼻梁呢?张银运告诉记者,东方远古人类的高耸鼻梁不一定反映了与西方远古人类的“混血”,而有可能反映了各自都有过适应某种气候或环境的历史。
人类远祖的鼻梁最初并不高,是在后来的世代中逐渐增高的。人鼻具有多种功能,其中有两个重要功能:一是对吸入空气的湿度和温度进行调节,二是从呼出的气体中截留水分。鼻梁高耸,意味着鼻腔的扩大,有利于对吸入空气的增温和增湿,是对寒冷和干燥气候的适应。为使肺维持正常的机能,终末细支气管和肺泡中的空气必须保持在100%的相对湿度和相当于躯体中心部位的温度,或非常接近于这样的湿度和温度。维持这样湿度的水分有两个来源:一是来自大气,二是来自鼻咽膜。这两个来源在分量上的比例是与气候条件有关的。在炎热、潮湿的气候中,到达肺部的水分约有0.43升来自大气,约有0.14升来自鼻咽膜。在炎热而干燥的气候中,供给肺部的水分约只有0.15升来自大气,而约有0.41升来自鼻咽膜。鼻梁较高,有较大的鼻腔,除有利于对吸入的空气温度和湿度进行调节外,也有利于从呼出的气体中凝集水分。这就使鼻梁较高的远古人类能够适应干旱环境中的生活,并能进行较为持久的日间活动。
张银运认为,从人鼻的功能来看,远古人类高鼻梁的形成是与适应寒冷或干旱环境有关,是经过许多世代才形成的。由此可见,高耸的鼻梁可能类似于同功特征;具有这一形态特征的东方人群与西方人群不一定有亲密的血缘关系,可以是血缘上不相近,但在各自谱系上都有过对某种气候的适应历史。
张银运最后指出,虽然南京猿人具有高耸的鼻梁,然而就目前所知的化石证据而言,尚不能证明南京猿人一定具有“西方血统”。(本报记者 赵路)
镇压孙恩起义。这支骑兵是白种鲜卑!白虏。估计白的和突厥那个水平差不多。
不光山东,也不光五胡乱华。中国人种在源头上就有白种人基因的可疑!看不出的主要原因白种人的基因最不稳定。所以现在全世界金发碧眼可是越来越少了!其实这也没什么去多讨论的。
该怎么样怎么样好了!再补充点!这是瞎猜阿!我觉得远古人类的生存和气候有关系适合的地区一定互相窜来窜去的那时候有什么国界阿
那种基因研究发现同一种群内部基因差异反而比较大,和异族中的人反而更接近一些。和现代中亚人以及维吾尔族相似不奇怪。你要是研究中亚人之间的差异也很大,反而和中国人比较相似,这说明中亚人是中国人迁过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