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关于儒家的一些看法 -- 老兵帅客

共:💬38 🌺3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代号「斩首行动」

 

  古代史不多谈近代吧!

 

  罗马尼亚因政变而易主,又不是因军队腐败而打败仗,苏联也瓦解,但是军队也未腐败到不能作战,冷战之后,仍是美国的心头大患。罗马尼亚至今仍在,但是秦朝非因政变而败,而是战争失败亡国。

 

  三国蜀兵仍有战力,但蜀汉仍然亡国。

 

  以下引自《三国战争评议──代号「斩首行动」》

 

  前略

 

  此时钟会开始头痛担忧,昔日孙权虽以十万大军进攻合肥,一但坚城难攻,孙权撤退之时,就是守将张辽追杀之时,张辽还差一点在逍遥津猎捕孙权。蒙古挟西征欧亚非四十余国的武威,又是三路南征,结果却受阻于「弱宋」的坚城抗守,攻至合州钓鱼城时,蒙古非但围城不利,而且蒙哥大汗还被宋兵击伤,后来逝世于温泉寺,钓鱼城曾因此被欧洲人誉为「上帝折鞭处」。

 

  钟会叩关难破,眼看大军粮尽乏食,远征入侵碰壁受阻,坚防守卫固若金汤,守将姜维就要突围追杀。

 

  眼看剑阁正由姜维浴血作战,就在前线奋勇抵抗时,传来中央政府皇帝刘禅敕令,下旨前线全体官兵:放下武器、解开护甲、就地投降。

 

  当时蜀汉守军的反应是:「将士咸怒,拔刀砍石」。

 

  皇帝有权能投降,孤臣无力可回天,悲恸无奈又如何,徒然赤血满江红。

 

  后删

同意
家园 一点商榷

记得史书上是这么说的,宣帝见太子(后来的元帝)好儒,说道“汉家内用黄老,外示儒术,兼以霸、王道杂之”。说明直到宣帝时汉朝的思想是内用黄老以便与民休息,外示儒术作为招牌以便安定官僚队伍和读书人,以仁和(王道)和强硬(霸道)来进行平衡。

从这里看,王道并不等同于儒术,而是仁和之意。

另外,这里简单说一下黄老思想和儒家思想的区别。

黄老思想主张无为而治,也就是尽可能地不干涉社会事务,只要把大事管好,小的事情就随它去了。这个思想,很类似于现代的小政府、大社会,但是在当时的实施上有很多的问题,例如如何掌握大事、小事的度和如何控制和指导国家的发展方向,还有就是如何选择和培训这样的一支官僚队伍以管理国家。这些问题理论上不难解决,但是现实中则难以把握,因为它很多都只是定性,而没有定量,但是现实运作的很多事情都必须是定量的,因此运作起来比较难以控制。它作为统治阶层的指导思想是不错的,但是彻底地在管理机构中使用则有相当的难度。

儒家思想讲求的是循规蹈矩,什么事情都规定得明明白白,因此很容易量化。但是它的缺点就是僵化和没有活力,以及无条件服从。因为什么都以先代圣人的名义确定了也就不好改变了。因此用它来培训官僚队伍是不错的,但是用来指导国家的管理思想则是成问题的,任何思想,僵化而不知变通都会出问题。

这有点像是现代的西方政府和公务员队伍。现代的西方政府的高层都是政治人物,用自己的想法学说(诸子百家)来试着治理国家,效果好坏则由大选来决定。但是公务员队伍的选拔和晋升(儒家)则有自己的一套办法,他们只是上层的想法学说的执行者,和上层的想法学说没有任何的关系。

汉代到宣帝为止明白这个道理,但是宣帝以后直到清亡反而不明白这个道理,以至于国家逐步走向了僵化和衰落。核心问题就在于儒家先后控制了朝廷的各种机构,先是博士机构,后来则是皇帝皇子教育班子(太傅,少傅,太子太傅,太子少傅),这样其它诸家思想根本就难于为皇家所了解,更谈不是使用了。

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还只是个想法,并没有真的彻底执行,那是因为朝廷内部还有各家学说的代表在起平衡作用。但是到了后代,儒家益尊,百家衰微则越来越明显。以至于开科取士,如果士子不用当权者喜欢的儒家学派的学说则无望中选,僵化和保守愈演愈烈,终至于危害中国的发展。

家园 回复

罗马尼亚和苏联的问题在于内部矛盾积累超过了危险线而当局不知,否则策反谈何容易。

举个冒犯的例子,国共在大陆相争的时候,是共产党在国民党内的间谍多呢?还是国民党在共产党内的间谍多呢?是哪方的间谍起的作用大呢?民国在大陆末年,“国民党不亡,是无天理”已经成为了普通百姓的共识,连当时的美国政府也认定,除非国民党政府进行彻底的改革,否则再多的美援也没有用。

一句话,人心向背才是决定性的力量,没有人心的普遍背叛,外部策反难以成事。

家园 老帅应改名为一针见血,说什么都这么透彻
家园 可别这样

一针见血?不好,我是和平主义者,不喜欢见血。

还是叫我老兵好了。

当个老资格的小兵多好,躲开人踩人的世界,过着安安静静的日子。

自由自在,海阔天空。

我活来着。

家园 不好意思,回答得太晚了,告罪

不好意思,本人对王阳明不太感冒。从格物致知到主观唯心,不切实际。一生所做是只有平宁王之乱可以圈点,其它不过如此。

儒家后期的发展基本上不出个人修养的范畴,与治理国家毫无关系。儒家作为国家管理的主要学说,应该将精力放在如何更有效地管理整个国家上,而不是搞什么个人修养,更不应该总是强调什么气节、君子小人划分之类的,激化党争。

明末,党争不已,直至南明亡。东林党人自视甚高,一旦有了机会,却也没有什么表现。强调了半天气节,事到临头,钱谦益之辈所为令人齿冷。

儒家至此,已然没落,不谈也罢。

不好意思,答非所谓,得罪了。

家园 这更清楚

 

  王霸之论,法先王论之甚详,这也是儒家的主张,因此管仲使齐桓称霸,孟子则欲求「王天下」之理想。

 

  儒家思想有个「专有名词」来形容循规蹈矩,就是「礼」,但是诸儒各派对礼的看法都不一样,因此很难三言两语讲清楚。故应没有僵化与活化疑问,请参考以下对话:

 

  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孟子曰:「礼也。」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

 

  儒家即为思想,就不能作为政策的背书,比方说成儒家控制朝廷,好像是篡夺权位,但实际上的贪官污吏,又岂是儒家思想。儒家讲「选贤与能」,但是昏君暴君老是「亲小人,远贤臣」,这应是统治者的政治问题,而非儒家思想有缺陷。博士本为鼓励文明,即通儒书五经之一即可,也就是低标准为识字、能阅读及书写等,就算换成通黄老之书,同样政策成行,因此这不是儒老有别,而是选材的方法。再说皇太教育,那是最差的示范,这从历代多少昏君、暴君辈出,不难了解教出什么样不学无术的皇帝。

 

  至于独尊儒术是否为危及中国的发展,从汉武帝开始,就是很好的反证,汉人崇儒,所以对匈奴征伐因儒而失利吗?曹操与孔明都是熟悉儒经的治国者,曹魏及蜀汉因此而国弱民贫吗?北魏孝武帝汉化,尊重儒经,所以不小心就以儒横扫天下吗?唐朝明经进士,所以借由儒家的关系,唐朝居然有贞观及开元两大盛世?宋朝还有半部《论语》治天下,所以很不可思议以儒家思想,结束五代十国的纷争?至于明清也不算什么衰败朝代,几乎都是鼎盛一时的帝国,这也要怪儒家?

 

  明明是贪官污吏所造成的政治腐败,却要怪罪儒家思想有错,当明朝士兵在边疆杀敌时,中央不但扣饷缺粮,还有监军要红包索贿,皇帝十年不上朝,地方河水泛滥成灾,这时的士兵不腐败也会没有战力。因此明末的士兵战力衰退到打不过闯贼流民,早已不复朱元璋时打败蒙古的骁勇,这就是腐败,如果还可以怪儒家的话。

回复
家园 很好的解释,正合秦亡下场

 

  现在不是谈秦吗?请试以战国七雄作论。

 

  秦亡于内部矛盾吗?秦人有内应迎合六国吗?所谓暴政必亡,是指秦人反秦,还是六国反秦呢?

 

  这就是最大的历史疑问,秦国如果真行暴政,首先应该是秦人先反,六国若不满暴政,秦人当时也有半壁江山,六国攻秦,不过是回当年合纵连横,秦国并没有人心向背的普遍背叛,但是秦国最后亡国。

 

  阶级矛盾、民心向背还是既得利益云云,包括儒家思想等等,都可以拿来解释秦亡的原因,但是消失的军团真正被长眠的原因,还是在战力的腐败。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