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集体领导--争权还是分权? -- 问天
十七大尘埃落定,新九大常委各就各位,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自然是习李的闪亮登场。但是就对未来整个中国政治格局的影响而言,个人觉得更加重要的是这次所强调的“集体领导”。而同样重要的是,在之前的省级党委改革中就很鲜明地体现了加强常委会功能提倡集体领导的同样趋势。
那么这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网上很多人(或者机构)估计在今后几年内又要开始热炒习李之争这样的话题。不可否认,竞争肯定存在,权力之争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更感兴趣的是,集体领导会不会在不久的将来形成党内分权的格局,从而事实上实现中国政治格局的历史性跨越呢?
首先要明确一点:争权和分权是不同的。争权好比古代皇子夺位,赢者通吃,权力始终是一元化集中制的。而分权是类似三权分立那样的权力多元化和相互制衡。
中国如何实行分权制衡?这个问题无数人讨论过,而现实中最大的问题莫过于如何处理坚持党的领导和分权制衡之间的关系。党内分权是一个可能的现实途径。而现在十六十七两届常委人数和分工都体现了很强的连续性(其实还可以再向上追溯),从中我们能否看到一些这样的迹象呢?让我们直接从十七届说起(我对具体分工不是很了解,有些可能说得不准确,人和分工的对应也只是想当然,但是大致格局应该如此)。胡抓总和兼军委,这个不用说。吴人大,立法;温总理,行政;贾政协,这个我觉得更象一个在一党领导前提下团结其他力量的监督机构(对其他所有方面包括立法行政司法),以后向这个方向发展比较好;李意识形态,党务;(习李二人显然是为下一代领导人做准备的,这里不提)贺纪委,党内司法;周政法委,党外司法。是不是一个中国特色的分权格局已经有点模样了?如果能够就这样一直分工下去并且制度化,再提倡集体领导,建立立法和司法部门的垂直领导机制,加强各权力部门互相之间的监督,那么这样的分权机制也许是比较适合中国国情的一个解决方案呢。当然具体分工模式以及和党外各机构的衔接等问题就需要专家来研究了。
胡说一通,抛砖引玉。:)
如果把教科文卫妇和其他社会管理部门转入政协,中宣部通过政协来运作
中组部通过人大发挥作用
政法委书记兼任法院院长
中纪委书记兼任最高检察长
这样在宪法体制上就理顺了,不会出现最高院院长向公安部长汇报工作的情况
这样分工似乎有一些问题。中组部和人大挂钩就有立法和行政交叉之嫌了,现在由贺兼管中组部和纪委(不知道会不会再有变动)从党内监督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周的公安部长应该会交出去吧。
如果把教科文卫妇和其他社会管理部门转入政协,中宣部通过政协来运作
中组部通过人大发挥作用
政法委书记兼任法院院长
中纪委书记兼任最高检察长
这样在宪法体制上就理顺了,不会出现最高院院长向公安部长汇报工作的情况
这里说的党内分权和日本自民党的党内分派是不同的。自民党还是有点不同象美国选举似的,执政党(派)和在野党(派)轮流坐庄掌握一届政府的全盘大权,和这种党内按照不同职能分权互相制衡是不同的。要说比较,和孙中山的国民党执政但是实行立法司法行政监察考试五院分立的格局倒是很有点相像。
而是和高法高检负责人一样只是政法委委员,就没这方面问题。我看下一步就是朝这方向走。
神仙驴出马,一个顶俩,呵呵。刚看了您的书记处分工一帖,对这层意思有了比较深的领悟。不过完全从分权制衡角度来看,则是直接由周通过政法委统领公检法,政法委不再设同时兼职于其他部门的副书记(不管是行政方面的国务委员还是立法方面的人大副委员长),或者直接由高法高检和公安部一把手兼任政法委副书记,才是真正把司法方面的层级提升了一个档次。当然这样公安部和国务院的关系需要重新定位,非同小可,恐怕不是近期能够看到的情况。另外一个问题是纪委的角色,也需要协调安排。
谢谢夸奖。
关于政法委这块,早先曾有帖涉及:
另外,从政府角度出发,高层中(副总理或国务委员)必须有人分管政法。原先是一位国务委员,十六届后政法委升格,国务委员下兼公安部部长。从政法委委员组成看,两高、公安部、安全部、司法部部长以及主管军队纪检政法工作的总政治部副主任是当然委员。而与政法委有关的另一个组织中央综治委中,还会有一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本质上讲,最高权力归人大,公检负责人及分管政法工作的国务院领导都需经人大批准任命。人大层级抬高也不算意外。当然,只是我的理解。从历史上,政法委副书记可设可不设,设则只设一个。因而,假如仍只设一位副书记,专职的现任政治局委员当然可以,能兼任的公职也只有人大这块了。另外,现实中国社会,党政不可能真正分开,对社会上的事情,党务部门通过政务部门处理工作,是常见的。纪委与监察部其实是一个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