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熊市来了 -- 上古神兵
可能比真诚信仰共产主义的人还多。
人们在其中摸爬的时候教育了自己。从长远来看,调整有利于股市健康的成长,不调整更有日本泡沫的嫌疑。
现在中国的股市,有点象二十几的青年,开始成熟了,却还不够。说开始成熟,是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价值投资的观念,特别是较多机构;说不够,就是接受的人还是一部分,较多散户认识还模糊。或者碰到一些危机时底气就不足。
奥运更多的是个噱头,奥运对整个国家经济的推动作用现在还不明显,或者说有限。论股市,更重要的要看国家的基本经济面。
现在经济的主要问题是:1。顺利完成国家的再重工业化进程。2。完善和构建国内新的经济体系 3。巩固和发展轻工业的现有成果。
再重工业化:实际包含自主创新等内容。在吸取苏联经验的基础上,我们一直注意民生问题,现在在引进外资、学习经验、为全球生产的基础上,我们的消费品的生产基本上是很好了,可能一些核心还在别人手里,但问题不大,比如,洗发水,或许还是P&G的好,但是土产的用起来也还行。要再发展,就需要再重工业化了。比如:装备生产,就是生产线设备、研发设备,机床仪器什么的,要自己来,因为好的别人不卖。还有就是基础材料,别人的贵。这些就需要发展化工、机械、自动化等,以及背后的能源、钢铁、矿产等,还有后面的研发及研发体系等。一个庞大的体系,宏伟并充满挑战。这一步走好了。。。
完善和构建国内新经济体系:太祖时代,我们以拥有一个“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而自豪。开发后,因出口因素总体偏轻工业,甚至因一些外资并购,原有体系被削弱,甚至有缺损。再重工化,将在更高水平上重建和发展一个总体结构完整和坚实的新的工业体系和新的经济体系,一个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两个资源的体系。以上还是接着第一点的,其实新经济体系更重要的在于实现了经济由外向型主导向内需为核心、充分开放的模式转变。。。。
从股市上看,前一段的股市高企和新的发展目标和任务的明确有关,是看到了“希望”,现在的调整,看来和现实的清醒有关--毕竟道路是曲折的。
以为,股市将在一段调整后,重新逐渐爬升。至于速率,哦,额的神哪。不过因此说长期熊市来了,感觉有点悲观。
论库存现金、石油储量、技术能力、金融通道、生产效率,在几乎每个方面中石油都落后于埃克森石油,其市值却是后者的两倍有余。做为一个价值投资者,我无法认为这是合理的现象。
在每轮泡沫制造运动之中,都伴随着多余资金对有限资产的追逐,以及合理化此种追逐的各种理论。但事实真相是,资本在逐利得过程当中是会考虑风险的。建立在博傻、而不是经济回报之上的短期暴利,迎来的从来都是惩罚。目前发生在中国股市的事情,将会作为另一个经典进入不久之后的教科书。
实际上,现在国内一些资金密集型大企业开始依赖证券市场筹集资金了。比如,今年许多上市的大房地产公司通过增发或公司债券(比如万科)获得资金用于高价获得土地。
我的看法是,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热衷于通过股市筹集资金进行经营,因为这明显比从银行贷款的成本和风险要低的多。而对于政府而言,可以大大降低国有银行的风险,是应该被鼓励的。
经济发展应该尽可能的利用正反馈。“每一次中国经济的景气启动都是从中国政府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来作为一个开端的”没错。但经济的景气启动能走多远,取决于后续资金和技术。
我们的股市和债市确实比欧美差很多,所以它们还需要在正确的方向继续大发展。
不知道会怎么发展...
http://www.singtaonet.com/singtao_ed/200711/t20071109_665437.html
del
从技术上说,现在还不算熊市。华尔街的定义,熊市应该是高点下跌至少20%。所以现在还未必是熊市。
假如这次最终成为熊市。我认为管理层最大的失误是在七八月份5000点左右时没有坚决地再次提高交易印花税率。5/30管理层做得很对,可惜没有坚持下去。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常常大跌一次也是健康股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股市就是不应该平稳上涨的。因为在一个总是平稳上涨的股市中,最疯狂地使用leverage(资金杠杆)的人必然是最后的赢家。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明明发债对于股东来说是有益的,可以提高财务的杠杆,同时债券的固定受益特性,使得融资的双方可以比较确定的明确自己未来的现金流,从而更加高效的组织资金的周转。同时债券也是适合于金融机构交易的品种,现在却是一股脑都冲去炒股。
增发股票,如果筹集的资金不幸被亏了的话,只要不分红的话就可以赖掉。而债券到期还是要还的。
因为5。30提高印花税,效果要在几个月后慢慢显示出来。现在每天交易量这么大,印花税放血效应会体现出来。
tg每年从印花税上可以收千亿级的税收。
想想国内全部存款17万亿,怎么托得起30万亿的股市?所以热钱的作用是很大的。现在开始下跌同热钱的出走有关系,而热钱又主要是美元(90%)。
这个还是差好多好多的。
我想说的是单凭国内资金,想把股市推高到6000点是不可能的。想想熊市6-7年,那些资金到那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