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半原创】务虚巴菲特---读信随想 -- 无所不在
個笨問題,為啥不留給子公司發展然後上市退出?
价值投资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河友丁不二问为什么巴菲特不把Scott Fetzer这样的好公司养肥了上市然后赚一笔推出。
这里我们不妨先看看巴菲特自己制定的收购原则:
1。足够大的公司
2。过往连续的盈利能力纪录,他对未来预期或者"turnaround"没什么兴趣。
3。良好的回报率且债务很少。
4。现成的管理队伍,因为他没有替补。
5。他能够理解的生意。
6。现成的报价,因为他不想浪费时间。
他提出的保证:
他不会提出恶意收购;他能够在很短的时间里对offer做出回应,通常在看到公司提供的资料后不超过5分钟;他倾向于用现金收购,但也不反对在价值对等的基础之上发行新股。
此外,他对管理层日常的经营不做任何干预。事实上,有不少他收购的公司他从来没有去“视察”过。而且他也不会干预,因为他自己在信中承认,虽然他很赞赏像GE的CEO --- Immelt,Wells Fargo的CEO -- Dick Kovacevich那样的商界领袖,但是他并不擅长也不喜欢他们的工作,比如开会,发表演说,社交或者跟政府打交道。
至于河友丁不二的问题。试想,从管理层的角度出发,谁愿意三天两头换老板?今天一个Strategic plan,明天又要搞什么Restructure。弄不好还要被大卸八块拆分卖掉,就像华尔街大多数的LBO(leverage buy out)一直在做的那样。
人家之所以找上巴菲特,愿意把公司卖给他,就是相信他跟那些吃人不吐骨头的liquidator不一样。当然,在商言商,巴菲特也不是搞慈善的,但是,起码的商业道德要讲,这就是integrity的魅力所在。
巴菲特曾在信中不无得意地说,从他40多年前开始收购公司至今,他旗下没有一个子公司的CEO在收购之后跳槽。他不希罕一票买卖(IPO),他要的是一辈子的买卖。再说,谁会卖自己的聚宝盆?
稳健经营,没有预期,上市也没有什么活力。老头子说了,要么你不上市我买,你上市了我就不买。先说好的。
从去年11月份开始至今,断断续续写了几个月,再拖下去都快成懒婆娘的裹脚布了。马上年关将至,正好趁此良机把这个“务虚会议”做一个了断。现代社会节奏那么快,还是务实为主,务虚为副。
-------------------------------------
(题目很老土,中学语文不好,想不出更好的了。)
A. 先谈谈我这几个月来到底都说了些什么玩意?
价值投资是一个很大很大的题目,巴菲特的价值投资实际上是其中的一种,并不是说最好的,只不过是最有名的而已。他喜欢重仓几只股票,但这并不是价值投资的唯一标准,我在外二篇中提到的著名投资家Walter Schloss也是价值投资者,但是他管理着上百只股票。巴菲特给他起了个外号---“诺亚”,因为他通常一个行业买两只股票。
此外,巴菲特在信中说的东西很多,有些是务虚的,有些则是实实在在能够立时三刻派上用场的。我讲的大多数都是务虚的,务实的很少提到,不是说不重要,而是怕跑题。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他每封信中对保险行业长篇大论的分析,因为保险业是BH最大的分支机构,巴菲特用保户的钱(float)投资股票债券,进进出出都是从保险公司里面过的。他在这个行业那么多年,经验教训都是非常宝贵的财富,很多看法可以说是一针见血。如果把他30多年来信中关于保险行业的内容总结整理一下,估计可以当作保险行业分析师的圣经了。想价值投资保险公司的朋友,不放在这上面下下功夫,事半功倍。
所以说,我这几个月来说的不过是价值投资中的很小一部分,属于原则性的问题居多,不是那种“十分钟教你成为百万富翁”的速成教材,更多的还是聊天性质的读后感。
********************************
B. 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特点。
既然是总结,免不了要炒炒冷饭。巴菲特的投资特点如下:公司未来5年、10年甚至20年的收益要远远高于现在;管理层要诚实能干;购买的价格要合算。这些其实是废话,谁都知道,但是要做到不容易。这个问题,我觉得和人的性格有关,人要有自知之明。
如果你想建立自己的投资组合,有几点值得注意。智慧投资(intelligent investment)并不复杂,虽然也远远谈不上容易。投资者需要的是能够正确地评价(correctly evaluate)经过挑选的(selected)公司。请注意“经过挑选的selected”这个词:你不必成为每一个行业/公司的专家,你只需评价那些在你能力范围之内的。这个范围的大小并不重要,但是明确这个范围的边界是非常关键的。。。在我们看来,投资者只需掌握两点:如何评价公司(Evaluate a Business)以及如何应对市场价格(Think About Market Prices)。
承认自己不行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很多人在股市上输得血本无归往往是因为他自以为得了真传,到头来还是学艺不精。巴菲特对自己的局限性很清楚。从行业性质来说,他对那些高速成长的行业,比如软件业,网络或者制药公司一点也不在行,因为这些高速发展的行业实在是前途莫测,今天的行业先锋明天就Game Over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一个产品/药品的失利能够立马要了公司的命,要评价其未来的现金流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在信中也老实交待他永远也没本事淘到微软或者谷歌这样的金子。除此之外,他也承认对矿业或者石油公司多少也心里没谱,因为这些公司必须不断地大规模追加资本投入,用于勘探开发新的矿产资源,开出来多少得看老天爷或者土地爷的面子,卖多少又得看市场的行情,公司自身的定价权很弱。从1976年到现在,我记得他大规模的收购只有三家公司:美铝(Alcoa),美孚(ExxonMobil)和中石油,成绩并不算特别出色,不能和Washington Post 或者Coke相比。说实在的,他特别喜欢像Coke这样的公司:(1)20年前你消费可乐的动机和20年后你消费可乐的动机是一样的---行业性质固定(2)二十年前Coke卖多少钱自己说了算,二十年后还是自己说了算---定价权在手(3)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人喝Coke---franchise独一无二。除了Coke,还有吉列剃须刀,Guiness啤酒,迪斯尼等等,只要价钱合适,绝对千金一掷。1988年他一口气购买Coke的股票花了十多亿资金,时间紧迫为此他不惜发行债券融资,也算是难得冒了一回险,这在BH的历史上是破天荒的。
当然,巴菲特并不是一个顽固的老古董。作为一个消费者,他非常欢迎变化,因为这提升了大众的生活质量,创造了物质财富,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作为投资者,保守的价值投资者,他更偏向于性质相对稳定的行业,Coke今天的生产营销方式和100年前完全是两码事,但是Coke还是那个Coke,人们心目中的Coke并没有变化,“Coke恒久远,一瓶永流传”。
***********************************
价值投资的性质决定了其适用范围,如果你在微软、谷歌、阿里巴巴(?really)或者任何可以投资的东西诞生之初就成功地预见到了未来的辉煌,那么价值投资对你来说没用。如果你能准确的预测出股市/各股的波动或者有内幕消息,那么价值投资对你也没用。如果你钱多得可以在股市/期货/外汇市场翻云覆雨,予取予求,那么价值投资对你更没有用,我是上帝我怕谁?如果你这些都做不到,那么,不妨考虑一下价值投资。
You don't have to be extraordinary to achieve extraordinary results. You just need to be good at spots, and you stay around those spots.
“
惊喜:所有在本帖先送花者得【通宝】一枚
恭喜:你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无兄写得到位。老巴的信我草草看过一,两封。难得无兄总结,提髓。龙套看过受益良多。
这么好的贴子平均只收二十几朵花。看来价值投资的概念还未深入人心。也许这是老巴暗地里希望的吧,要不然便宜货就少多了。
还望无兄多多写帖子交流交流。
http://msn.china.ynet.com/view.jsp?oid=27724068
看来还是老巴魅力强啊
希望无所不在兄能不吝赐教。
我的问题是1986年时Scott Fetzer 的管理层基于什么考虑决定卖掉自己的公司,是为了获得发展资金?还是对未来信心不足?瞎猜的。
谢谢。
董事会的大股东想撤了,可以是种种原因(退休,投资别的,遗产继承等等),公司要换东家,又不想被LBO买得去,免得欠一屁股的债,所以想找个好买家,最好是甩手掌柜,所以就找到巴菲特的了,你情我愿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