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股价的成分分析 -- pattern
是不是这样说比较恰当?
[SIZE=3]个人看来是理性的“选择”,从整体来看却未必是理性的。[/SIZE]
这一说法来源于博弈论中囚徒困境。因为,个体理性是基于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而集体是众多个体组成的,当集体利益不能包容个体利益时,尤其是个体成员多到无法协调而导致获取信息的成本太大,那么,个体的理性往往很可能导致集体的非理性。[SIZE=3]例如在8月份的行情就是一个具有说服力的事例,A基金公司不买,那么B基金公司买,市场上涨,A就吃亏,于是A也跟着大买。结果就是基金公司集体发疯,股价高得离谱。[/SIZE]
解决的方法就是打破博弈中的非合作性,采用合作的方式,或者提供足够多的信息,或者加强外部的监管。
曼瑟尔.奥尔森写了一本书叫做《集体行动的逻辑》。他认为集体利益具有公共物品性质,这使得理性的个体愿意享受集体利益而不愿承担相应的成本,从而导致集体行动的困境,有“选择性”的激励、多中心与自主治理等途径有助于克服集体行动的逻辑。
别人问:“我的股票为什么涨得这么好?”的时候一定是2种心理:
a)上涨是不是到顶了,我很担心
b)是不是不够好,存在什么相比较类似股票不足的地方?业绩不好?其他人不赞同我的预期?市场情绪不高?
仔细分析原因还是很有指导意义的。
我说的“很多时候一群人比单独一个人更加不理性,更加情绪化”是指单个人的时候,能够独立地,理性地思考和判断,而一群人的时候却很难做到。
比如纳粹时期,一个德国人独自在家的时候,他可能会深深怀疑“希特勒代表了德国?”,可是如果在万人体育场齐声喊“希特勒万岁”的时候,通常他会放弃思考,坚定认为“希特勒代表了德国”。
这种群体比个体更加非理性的另外一个显著例子就是文革了。
和这两个例子相比,在股票市场上显示的群体非理性就是小巫见大巫而已了。
我是开个玩笑。我自认为这个股价公式可以解释很多现象,当然还有更多的东西无法用这个公式来解释。比如如何度量情绪高低?情绪高低导致的股价波动在整个价格中幅度占多少?这些问题都很有意思,对判断“是不是涨到顶了”有很大的帮助。
理性的人应该如何决策。
在个人和纳粹的博弈过程中,个体不知道其他人的倾向性,在这样的情况下,个人作出“随大流”的次优决策就是最好的决策了。
在股市中,纯粹的指数化被动投资我看来也是同样的道理。指数投资就是跟随大流,这个大流就是沪深300指数。
而是一群人中的很多人放弃了思考,或害怕思考,所作的决定依靠的是情绪化的东西。从众心理也是其中之一。这些人自己也放弃了获得更多信息的努力。
人都不傻,特别是涉及个人的生命安全的时候。
河里现在最主要的股票就是【中信证券】了,老拙的分析扎实地道。但是也有河友表示怀疑,因为通常认为券商股波动比大盘要大,一旦大盘转熊而不能及时作出反应的话,那么收益就会大幅减少。
那么券商股的波动真比大盘波动大吗?从股价公式我们可以得到一些结论。
从股价公式可以看出,对于普通股票来说,市场的波动并不会改变股价的前两部分-业绩和预期业绩,只是第三部分发生了变化。而对对券商股来说,牛市意味着证券活动(交易量,IPO等等)的活跃,也就意味着预期业绩会大大好转。相反,当牛转熊时,证券活动大大减少,投资者对券商的业绩预期会大幅降低。因此对券商股来说,股价的第二,三部分同时会受到市场情绪的影响,而且受影响的方向是相同的。
所以从股价公式可以看出,券商股的波动一般来看的确要比大盘的波动要大。
不妨看看【中信证券】的例子,以2003年1月7日开始,到2005年7月15日为盘整市,股价涨幅为18.9%,波动幅度为163.7%。期间上证指数涨幅为-22.9%,波动幅度为78.6%.从2005年7月15开始,到2007年12月7日,中信涨幅为1488.8%,波动幅度为2754.2%。期间上证指数涨幅为389.8%,波动幅度为509.6%。
拙见,拙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