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真的要告别平面媒体时代了么? -- 高柳新蝉
已经不记得上次掏钱买一份报纸或杂志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了。也有可能是在国外的缘故,经济拮据当然也是另一个原因。可是不管怎样,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我越来越习惯每天抱着手提电脑,在网络上完成所有的阅读行为。而且,越来越不觉得没有拿着一份报纸阅读是一种缺失。
假定阅读的目的是信息,新闻,知识,乐趣,沟通。那么完全可以在网络上得到这些满足,而且对我个人而言,更有效和节省时间精力。更方便按自己兴趣来检索读物。至于质量,并不比平媒次一等,相反,很多大牛们都更乐意于从事网络写作,在报刊媒体发表之前,都已经现在各自的博客上发出来了。没有时间和命题的压力,纯粹出于兴趣写作,更容易写出好的东西。现在是全民媒体的时代,好的思想和文章更有可能出自平民百姓草根一族。不再会像十年,二十年前那样由于地域,人为或体制的限制,信息不流通而造成各种不平等。
信息的传递自由和跨地域沟通的无障碍如果对当权者和和某部分靠信息不平等谋取利益的人来说,是令人不安和利益受损的话,对所有剩下其他人,特别是,对于有探索求知精神,对有判断和有甄选能力的人来说,这实在是很好,很好的一件事。
所以,一直在想,这样下去,平面媒体还有多少存在的价值和必要呢?
重量不能降到300克以内而工作时间不能达到15小时以上电池充满需要时间不能降到3小时以内,平面媒体仍然万岁...
还有曾几何级增长的电子书?巴掌大小,拿着可以去任何地方,比任何报纸杂志都小和方便。
罢了,其实我抛这篇上来,就是等着各种反对声音和不计其数的砖头砸上门来的。我抱着枕头耐心等。
而且一般也达不到15小时连续使用.
俺说14寸,就是因为14寸大概相当于一般杂志的大小,读起来够舒服.举着看,300克可能都嫌沉.15个小时连续使用+3小时充满大概是保证旅途阅读的较低要求了.三条达不到的话,俺长途出门还是多带两本杂志的好...
有些掌上阅读器已经做得很好了,屏幕亮,字体随意调节大小,和看电脑屏幕差不多。存个百来上千本书不是问题。
不过,要是拗着说那是习惯问题,那我就无话可说了。那么多人仍然坚守着传统阅读,不上网不用电脑,固守着他们的所谓“习惯”。可是趋势是如何,不用明说了。反正能适应接受新生事物的人,自然能知晓体味个中妙处。
我这个外行的严肃问题:对出版业来说,形式和内容,哪一个更重要?
对于只有“转贴”能力的纸面媒体,互联网的普及确实是致命的。但是对于那些有“原创”能力的纸面媒体,互联网到底是危险还是机会?
我一直不明白,对出版业来说,在纸上印刷和在屏幕上显示有那么大的区别么?
从纸面印刷转到屏幕显示对其他行业往往意味着节省成本和时间,为什么对出版业就不是这样呢?照说,出版业花在印刷上的成本和时间更高,转向电子输出应该有更显著的节省才对啊。
另外,现在基于无线通讯和电子墨水显示技术的便携式阅读器日趋成熟,出版业能不能参考移动电话业的经营模式呢?具体来说,出版商低价甚至免费向订阅者提供便携式阅读器,作为交换,订阅者需与出版商签订两到三年的合约。
平面媒体是目前大家为了和电子媒体区别所采用的词,我暂沿用。
其实现在越来越多的平面媒体正在这样做,想要在新的一轮竞争中占领网络市场。只是有多少可以存活,我质疑。很多现在的报纸杂志编辑,每天都在网上蹲点找文章,准确来说,是网络救活了平媒。
你这个关于合同绑定的办法我觉得对出版商来说也许是个办法,但对于用户,我不知道还有多少人愿意接受这种强迫推销,毕竟阅读器的价格也越来越低,而可选择的读物也越来越多。
另外扯一句远的: 越来越多的发现,经常在网上找一样东西,在一个网站上找到,要收钱或者要通过各种关卡,而在更多其他网站上找到,免费!
虽然是网络时代了,总还有人会认为知识的获得不该平等,总还有人试着对资源的管制来谋利。只是这样做,到底有多少效果和能持续多久,我拭目以待。
严肃的说,世界上还有很大一部分人上网时间很短。
我希望有一种功能单一,单色的液晶显示,就像普通计算器那样省电。
用2.4寸屏幕的手机跟mp3看电子书的人都有,习惯了就不觉得了。
我现在是用PDA看电子书,每屏幕能显示汉字15*14,挺方便,还能打电话跟当GPS(貌似这俩才是主要功能),比纯电子书阅读器有意义。
还有GPA和电话功能呢,超爽的感觉。
我在一家报纸工作,能接触到一些报纸的核心数据——真实发行量。我看到的是,从2000年开始,这个城市的多数报纸发行量逐年递减,7年以来多数报纸发行量下跌超过50%,期间虽有新报纸进入市场,但报纸发行总量仍显著下跌。也许国内的报纸因为市场化做得不好,所以发行量在降,但国外呢。以下的话引自陶冬的blog
媒体大亨埃里克·默多克宣布了平面媒体之死亡。在世界各地拥有不少平面媒体的默多克看到,大众媒体向分众媒体的转化势不可挡。随着网络的兴起,信息出现爆炸性增长,信息的传播形式以及读者的阅读习惯正在发生革命性变革,信息传递的主导者逐渐由媒体移向受众。读者不必再接受报章杂志、电视广播的内容拼盘,而可以以自助餐的形式,在自己喜欢的时间择纳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博客的出现,更将信息受体由分众引向小众,作者发表言论的门槛更低,时间、手段更自由、更多元化,作者与读者之间也更易双向交流。
平面媒体的最大威胁,来自广告收入的萎缩。绝大部分平面媒体的发行收入,难以维持其运作支出,因此广告收入乃生存之必须。然而,平面媒体不仅在与电子媒体的竞争中不见优势,其广告收入更受到网络媒体的蚕食。发行没有起色、收入每况愈下、传统领地(例如股价表、天气预报、分类广告)渐次消失、读者群严重老化,是《纽约时报》、《时代》周刊、《泰晤士报》等一流平面媒体面临的共同窘境,也是默多克不看好此行业的主要原因。
等OLED普及了,出门在外就是一张卡片了。现在也已经有电子纸了。
我想随着web 2.0一系列的发展,这几乎已经成为不可逆的必然趋势了。很想读Dan Gillmor这本“we the media", 中文译为“草根媒体”,确实望文生义。
我正研究着,还没头绪。楼上有位已经推荐。不妨借鉴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