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怕老婆的戚继光 -- 黄河故人
攻敌所必救,待戚继光回援,全军回援则前后夹击,分兵回救则以逸待劳伏击之,很毒也很高明,可惜碰上了更高的高手.看来戚继光怕老婆怕的很有道理啊!
老袁用的是明朝通过澳门葡萄牙殖民地这个对外窗口卖的,具体来源是洋人从一艘沉船上拆下来的。大明朝也想仿制,也出成果了,但效果不如人家原装的好
就表示是技术引进产品。红夷大炮最后性能有没有超出原装货不知道。郑成功打荷兰人时在火炮上吃亏了吗?
不过明军好像挺喜欢佛郎机,但在欧洲,佛郎机炮好像没怎么发扬光大吧?
跟底下的士兵的战斗力并不必然挂钩。武田骑兵不也是精锐吗?运用不当,一样被低等的火枪手们收拾了。还有宫本武藏,个人武艺应该是日本顶级水准的了,但他加入的那一边照样失败了。
另外,如果来中国抢劫是一项风险不大,收益又丰厚的职业,这些失去宗主关系束缚的武士未必还愿意去老老实实地当武士。看过一个日本电影《武士的一分》,如果描写得不太离谱的话,日本下级武士的待遇也实在是很一般,想发财是不可能的。这种情况下,出来冒险也是有动力的。好比现在美军的特种兵们更喜欢出来当雇佣军挣大钱。
质量好坏就比谁打得远,使用寿命长,炮弹就一个铁球,砸人砸不准,砸墙效率低。宁远大战有说法认为老酋长没被轰死,苟活了八个月,中间还带人和蒙古干了一架。就算被轰死也是他运气太差,中了大奖。还有说法是明朝有开花弹,也有可能,不过欧洲同期的开花弹效果不好,因为操作太不安全,要先点着前面的捻子再开炮,一不小心就连炮带人飞上天了。
后来满清打老毛子时也是火炮是强于敌人的。而且满洲人肯定不轻视火器,他们如果那么短视也不会统治中国三百年,俺在巴黎纪念拿破仑的某个地方参观过一个军事博物馆,里面武器介绍比较详细,满洲人也有个小屋子,除了弓箭刀枪还有明显国产的火枪,因为在相当于现代步枪枪拴附近的部件里有根粗铁丝,欧洲阿拉伯的枪不是这样,俺对枪不是很感兴趣,当时又赶时间没仔细研究,但那肯定是满洲人的东西。而且别忘了,没鸟枪道光怎么上位啊。
满清的问题俺觉得是少交流,明朝可以通过倭寇海盗接触西方新武器,清朝只有正规的东印度公司,人家当然不会给你好武器,而且教廷和康熙闹僵后传教士也没了,火器研发欧洲还是比中国实力强,大清朝闭关锁国三百年肯定被落下了,不过俺估计大明朝当家也好不到哪去
最精锐的神机营,就是以火器为主的部队。其他主力部队里,火枪手也是最重要的兵种,传统的冷兵器兵种已经降到次要地位了。而且从火器兵的比例来看,明军高于欧洲军队,也高于后来的清军。至于国产开花弹的传说,据说是左宗棠在西北刨坑刨出来的,当时他还误以为是进口的,感叹那么早就买过这东西咋就没仿制呢?关于明军开花弹和其他火器,应该还有其它资料的记载。
清军使用火器不代表重视火器。他们初期还算重视火炮,后来一直未遇强敌,也不好说了。但火枪在明军中的地位到了清朝不但没有加强,而且还有所倒退,这就说明问题了。
说到交流,清军与俄军接触过,后来英国人也来演示过他们的火器,但是这些都没有成功地刺激清军去改进。估计,一来当年明有北方的压力,对于新的军事技术很重视,二来明的技术比较发达,所以火器发展得好,但到了清朝,不存在明所面对的北方边患,外蒙贵族叛乱,还有内蒙贵族站在自己这边,蒙古人擅长的也是自己擅长的,不需要特别强化别的兵种来补偿,同时作为少数民族政权,他们往往将先进技术局限于宫廷范围,对民间则有诸多限制,所以,康熙本人科学学得挺明白,但对整个中国的科学发展毫无助益。
说清朝比照明朝样样都倒退是不对的。但火器这一项,没什么长进倒应该是真的。
好象大明朝的火兵对满洲人战绩很差,还不如白杆兵。事实上俺觉得如果明朝坚持用冷兵器可能不会对满洲人不堪一击,因为用火器的人人家冲到跟前心理会比抡大刀的更容易崩溃,而当时的火器根本挡不住骑兵冲锋,明军的战术也很白痴,火枪手在最前面射击,俺猜有可能那些枪实际射程很短,站在几列步兵后面就起不到远程打击的目的了。更何况明朝火器被太监保管,不要说训练,实战都不容易领到手。武器的装备原则当然应该是着眼现实,而不是遥远的未来,所以搞不懂明军怎么想的,也许以前他们的对手不是满洲人的风格,一时反应不过来。
还有在网上见过一个吹嘘神机营装备的帖子,叫什么机械化之类的名字,觉得是胡扯,枪炮总数比人还多。
建议参考朱棣同学对火器的使用。
同样的东西在不同的人手利用起来是不一样的,而且并不是后来就一定比原来更先进,用得更得心应手。
土木堡一战,神机营也是元气大伤,被人打成了歼灭战,没了老兵,从头开始就难多了。
他是打仗的老手,好几样一块上的。
中国那时候甚至不知道火药配方的正确比例,也没有通过倭寇接触到火绳枪,那时火枪能起多少作用?
而且他的几次北伐难度比当年徐达小得多,最后一次就是集体旅游。
朱棣造反时靠得是弓马,他的老本是边防军,包括一大堆蒙古人,可见没火枪照样能成功。
还有这个新手训练难好象不应该发生在火兵身上吧,火枪比弓箭的优势就是训练要求低啊
至少在土木堡之前还没有发明,更别说朱棣了。要是没有这一点,老兵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更何况老兵手脚麻利,同一时间内可能就会比新兵蛋子多打那么一两枪。
朱棣造反的运气实在是太好了,这一点实在没话说。就因为建文一句话,撤退他殿后,冲锋他靠前,反正别人也不敢杀他。换成他老爸做皇帝,打死他也不敢。
其实当时早饭条件和打仗能力宁王比他好,但是宁王一不小心把自己和自己的后代全栽进去了。
火枪的作用还是很大的。早期不行是因为装弹药时间太长,好在朱元璋时代又一个叫沐英的人发明了三段式射击法。
过了若干时间,欧洲也有一个牛人发明了三段式射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