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禁书 -- 雨楼
金圣叹谓“雪夜闭门读禁书”,乃人生一大快事。窗外风停雪霁,长睡醒来,虽已是日上三竿,却也不妨,读些禁书,体验体验这人生一大快事。。。
禁书之所以被禁,十之八九归于政治(包括宗教在内),剩下的大概就是因为色情了。
先说《雪白血红》,盖因写了太多实事,描述了太多残酷,也发了不少牢骚,又赶上了风头,导致被禁,作者也锒铛入狱,后及当时的No.1 杨尚昆一言方脱困。
第一次看此书时,装帧粗劣,排版印刷错误极多。当时还国内还没有网络可用,不过比起文革时期的老学哥学姐们是幸福多了,起码不用手抄《少女之心》了:),一口气读下来之后又读了一遍,至此,对战争有了更深认识。相比之下,如果《雪白血红》是一篇现实主义作品的话,《谁是最可爱的人》只能算浪漫主义诗歌了。
--自序
一篇报告文学,当然不仅要客观地记录下已经发生的事情。但它首先应该做到
这一点。
做到这一点很难,特别是对于几十年前发生的事情。当事者视野有限的挂一漏
万的回忆,各种各样只鳞片甲的传闻,显然不无偏见,甚至有意隐讳了事实的文字
资料。后人只能在这样的基础上缀合历史,充满主观意识地缀合历史。你可能接近
了它,但休想复原它。
http://www.cchere.net/alist/433986
我当时是在伦敦的唐人街买的。
我买的禁书,还有“中南海牌局”和“黄祸”,现在看来都是胡扯八道的东西。还买过叶永烈的“王洪文传”。这些书都不便宜啊,十几年前就要约30美元一本。
“血红雪白”这本书,再过20年看,还是有意义的。
另外,这个帖子我看还是转到青史版比较好,抱歉了。
2004年8月17日初稿毕,11月8日改定,
删节本发表于《花城》2005年第一期
发表后不久即遭禁。
其实这本书的内容并不太离经叛道,只不过作者将故事凡在了比较敏感的环境-军队,还用了个更敏感的引子-"那块印有为人民服务五个大红字样的木牌"。
如果将环境设置为某市长家,木牌替换为一古董花瓶的话,也就不至于会被禁了。
但这并不等于没有类似的事情发生过,如同《集合号》里面的团长悄然撤退一样。
其实团长当时如果把作战意图交代清楚的话,我相信九连就是只有一个人也一样会打下去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到死团长心头都被压着一块硬硬的石头了。。。
第一本是刘统的《东北人民解放战争纪实》;第二本是唐洪森的《国共征战大东北》。看完以后你对《血红雪白》的评价估计就没有这么高了。
第一本的可读性比较强,建议先看;第二本专业性比较强,比较枯燥。
看得我心惊肉跳
为啥东北人民拥护国军,书中也讲了原因,但心理不那么接受。
比如什么“北佬儿”啊,南北分裂啊,福建独立啊,没有进入编制的核潜艇啊...
挺有点耸人听闻的意思。
不过自焚那个的确剽悍,我当时也佩服了一把来着。
还有那个什么递进选举,我读到了都要跳过去
王力雄应该是位忧国忧民人士,前几年去新疆调查,被当作特务抓了起来...
原因有三:
一、共军在东北发展的新部队成份复杂、大量兵痞和流氓无产者掺杂其中,军纪不好,引起老百姓反感——这些基础很差的新部队,在国民党军的大举进攻阶段几乎全部垮掉甚至成建制叛变投敌,实际上没发挥什么积极作用。
二、东北老百姓正统观念较强,总觉得国军是政府军、是中央的部队、是正牌,因此对国军抱有好感。而对于共军武装,东北老百姓印像中抗联那样的“红胡子”形象一时间还没有消除,所以并不认为共军是正规军。
三、东北的政权建设还没有启动,缺乏强有力的政权作为基础、群众没有组织和发动起来。
一年以后,随着大“劫收”损害了东北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国军(特别是各种游杂武装)军纪败坏对群众利益的侵犯,东北老百姓对国军的观感急转直下。而共军方面,前述三个问题逐渐得到克服,情况最终实现了逆转。
《东北人民解放战争纪实》的电子版在网上搜得到。
《国共征战大东北》可能比较难找,总印数只有两千册,真正投放市场的估计也就500册上下……我搞到的那一套还是复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