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李成梁-一个看似清晰却又扭曲的身影 -- 黄河故人
我对李成梁这个人物及其家族很感兴趣,幸亏楼主开始写关于他的生平事迹了。
期待第二集。
说了大话。“五年平辽”这话说得太大了,就是老李全盛时候都不一定敢说这种大话,要知道那不是平时搞文宣鼓士气,是平台召对在最高国防会议上他作为前方最高统帅的方针啊!从皇太极敢如此长途突袭北京而一点都不担心后方被袭击来看,在整体上袁完全没有进攻能力,谈何“五年平辽”?如果他搞一个五年练兵,五年相持,十五年后进攻之类的也许还能慢慢拖一阵。
说这些不是要否定袁的功绩和皇帝的昏聩。他是当时最合适的辽事人选了,他的悲剧几百年之后还是让我们动容。我想说的是,如果他政治上能成熟一些,他成功的机会会大一点,他运气不好没有碰见一个张居正啊!
虽然我对李成梁也很钦佩,是个人物。
袁也不是想说大话,怪只怪崇祯太心急,不给他个安慰只怕他不给帅印。我认为这事只能怪皇帝。
惊喜,因此大家都只谈袁的冤枉了。
说实在的,这些都只是我们后人的YY而已。从领袖人物来说,满清前三代(努,皇,多)都是不世出的高手,明朝这边从张李戚铁三角垮台后根本就没有水平对应的对手,到袁手上其实局面只是小有反弹,大局其实已经不可收拾。
老袁宁远的炮火还是不够猛,要是一下把努皇多三人都轰掉了也许还有点戏。还有就是曹变蛟那次突击不够狠,要是捉了老皇可就发达了:)
曹变蛟被俘后好像死前还是见过皇太极的,估计普天下的墨水写不完曹那几个小时的后悔和感慨!我一直奇怪咋没人来拍这个戏剧性的镜头。
提示:
24小时内给同一个人送花的上限为6!
努尔哈赤什么的都有传。
另外,其实《大汉龙腾》也是正面描写皇太极了——虽然是把他当第一大反派来写的……
袁崇焕的防区是辽东,皇太极从山西过来,而且有人领路,他有什么办法?山西又不归他管。要袁崇焕把部队拉到山西去顶住皇太极,他要是这么做了,那他才真的死定了。想想要是济南军区的127师边向中央军委请示,边往38军的保定奔袭,那估计是个什么场景?
再说了,大明朝被敌人打到北京城下这都第三回了。真是在一在二不在三。
第一,袁的职务就是督师,管的可不仅仅是辽东。
崇祯给他的这个职位就是为了平定后金,恢复辽东,
结果人家反攻倒算,打到北京城下,这不算失职哪
算?要是他只是宁锦的总兵,没有人怪他。
第2,这是后金第一次打到北京城下。要是算土木堡
之变?那太远了,和这次有嘛关系? 开脱辩护
也不要这么明显吧。
作为皇太极的对手,让“从皇太极敢如此长途突袭北京而一点都不担心后方被袭击来看,在整体上袁完全没有进攻能力,”,这不是能力欠缺吗?
袁被酷杀固然是悲剧,但是不能够让悲剧因素强烈左右
对历史人物的客观评价。
我不认为袁是当时最合适的辽事人选,一个在战略
讨论上放空言的人怎么就是“最合适的人选”?
明末的能臣干吏还是有的。袁的继任着面对的形势
比袁接任的时候差多了。如果洪承畴能够在他那样的
形势接手辽东,我认为干的比他会好。
袁已经是督师。
那时候明军不是开花弹,铁蛋砸一下,努尔哈赤
还能够东征西讨数月? 砸哪里哪里粉碎吧。
还不如黄石的三天之后飞剑杀人。:)
如果守到了坐视盟友和牵制力量被绞杀毫无办法,那
叫守还不如说是坐以待毙。
要是非问你该怎么办,然后算钱算粮食算人马不够,
呵呵,这个时候来说这个了,“5年平辽”就这个平
法? 要求网友给出具体的对策是不合道理的,强人
所难。就算你给出建议,讨论起来不还是空对空?
考评一个人的业绩,不能够找总找客观细节的原因。
你考不及格,就说“哎呀,这已经是我能够考的
最好的了”,或者说“我昨天没有睡好”那都是
废话嘛。 忘记当初拍胸脯说肯定考一百分的话了?
熊廷弼还可说自己因为被架空,没有办法阻止王化
贞无能导致的溃败,袁几乎得到崇祯皇帝的完全支持,
还有什么话说?
宁锦大捷之前是个什么局面?你认为洪承畴在这个局面下会比袁更好?
我不认为洪承畴是个中流砥柱式的人物,此人胆气、韬略比起袁蛮子还是差得太远、太远。
皇太极敢长途奔袭北京而不担心后方被袭击不是袁的过错。如果袁倾力奔袭皇太极的老窝,正中其下怀。属于以己之短击敌之长。当时清兵也有根据地,虽然精兵跟随皇太极出征,高大的沈阳城怕也不是明军轻易能攻下来的。顿兵坚城之下绝非上策,若皇太极再及时回兵(清兵多是骑兵,速度快),估计明朝灭亡轮不到李自成什么事了。
袁成功的地方就在于他的基本战略正确:凭辽人、守辽土;守坚城、用大炮。
回师北京勤王本非得以,其实祖大寿的意见在当时更正确一些。即使如此,袁军在北京城下的血战也只是惨胜,远未取得绝对优势。这还是背城借一的结果。
而您却要求袁崇焕长途奔袭沈阳的坚城,呵呵。
我从写完这第一部分以后就一多半的时间在出差,所以没时间填坑。
蓟他是管不了的。
嘉靖时期人家蒙古也来过通州。
等到花儿也谢了。
看样子第二锹土就要搂下来了,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