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人物志之九 同学小卢 -- 端娘
终于得到一宝。哈哈。
恭喜:你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小卢本人可能还不大同意呢!呵呵!
有一次聊天说到这辈子最想做什么,她说能找到如意郎君,结婚生子才是人生第一乐事。我们都笑——那是你嘛!?她也笑:奈何红鸾不照我。
或许是比较近的人,可写的有内容。不像前面的,多是印象而已。
听起来不是正宫
偶的网络原因,还不了花,MM见谅。
孝端正敬仁懿哲顺慈僖庄敏辅天协圣文皇后
我还没死哪! 你准备我死了以后加到多少个字?
慈僖 都摞上去了,我我有那命么?!
名字长也不行,短也不行。。。
还是等专业的特种服务人员:小五子来处理8
长相脾气倒跟我老婆酷似...还有身材,嘿嘿....据我老婆说她这种身材在美国很吃香,因为胖子实在太多了!她还经常吹牛说,逛商场的时候竟然有模特公司的大妈给她留地址,极力怂恿她去试镜——好在前不久新浪报道曰模特位列美国十大最烂职业之一,和洗碗工并列,嘿嘿嘿....
是水风道长老乡。
上海爱屋?不明白。
对文学的见识有无高下之别,我觉得还是有的。正好像无论哪个领域都有天才一说,文学也不例外。文学创作是这样,对文学的感受--文学“见识”也是这样。作者传达的情绪,有的人很容易感受到,有回应,有的人就茫然如同木头。看看《红楼梦》里黛玉指点香菱的那一段,很有代表性的。
不过我总觉得大多数时候对于某个作品的感受、见解之所以不同,其实来自于个人的生活经验。举个例子吧。前天带端端看完病回家时比较晚,月牙已经挂在天上了。端端看到了,说:“月亮像香蕉一样。”我大笑,说一定要告诉端姥姥。姥姥也笑。因为想起我小的时候,曾经说过“月亮像蒸饺一样。”我3岁的时候没吃过香蕉呀!而端端到现在也没吃过蒸饺呢!前面说的香菱,对“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特别有感觉,也是因为她见过,会联系到自己当时的心境,她的感受就从文字本身延伸开去,很有回味了。
另外,个人兴趣也有影响。比如某些人可能对叙事性的东西有兴趣,读长篇小说美得不得了;某些人对诗歌那种浓缩表现形式更偏爱,更热衷于琢磨这儿换一个字是不是更好啊。
再举个我自己的例子,还是和小卢聊天时说起来的。她写东西喜欢用形容词,说那样才能表达细微的感受;我比较偏向动词,觉得用得好的话很到位又简洁。这就是个人的趣味了。万一的话,我们俩都成了作家,风格一定是不同的。
至于文学评论。我这些年是不用再读了,个人觉得是一大解放。我有同学搞文艺理论的,对他来说,能系统地自圆其说地分析一个作品,那就是饭碗啊!我现在是不会再说人家搞文论的无聊了。在他们看来,我干的活才叫无聊呢!
不好意思,您这一问搔到痒处了,罗嗦了一大堆,一乐。
下次注意下次注意。
比如,端端娘刻意向细腻的方向发展,会有作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