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投名状原型刺马案 - 比罗生门更精彩的故事(一) -- 光禄勋
曾国藩任期为3次,是任期最久的两江总督:
1860-1865 咸丰十年至同治四年
1866-1868 同治五年至七年
1870-1872 同治九年至十一年
第一任咸丰十年至同治四年
其实咸丰三年至同治三年是太平军占领江宁(南京),曾国藩实际上是在常州办公,其主要工作就是和太平军对砍。
第二任同治五年至七年
为什么李鸿章在曾的第一任和第二任之间插了一脚,干了两年两江总督呢?原因是曾部在收复江宁后,又北上和太平军余部捻军对砍去了,所以让李来代理。
第三任同治九年至十一年
这比较好解释,原因就是刺马案。由于初审结果举国哗然,太后钦点曾国藩这个前任总督前去会审。审着审着就当了第三任。至于为什么1872年不当了,原因也很简单,因为这年曾剃头PASS AWAY了。
清末佚名笔记《十叶野闻》云,“人所共知”“四大奇案”为:“逆仆包祥弑主李毓昌”、“木工妇杀夫”、“涿州冤狱”和“杨乃武案”。但四案除了杨乃武案牵涉面广,其余情事仍属于平平,随着时光流逝,很快就在人们的记忆中烟消云散。
也有一说认为发生在清末同治年间的通州(即现在的南通市)的“杀子报案”应属于清末四大奇案之一。只是1985年周楞伽教授在将清末四大奇案编著成书时,鉴于“四大奇案”中“杀子报案”内容秽亵残忍,不宜过分渲染,另记述了发生在清朝道光年间的太原奇案取而代之。
以上摘自wiki“清末四大奇案”条目。而“杨三姐告状”是民初的案件,1919年最后宣判的。
1869年,马新贻在江宁练了四营新兵,规定每天操演两次,专习洋枪、抬炮、长矛,每月二十五校阅,主要的是看新兵用洋枪打靶,地点就在新建总督衙门未完工前,暂时借用的江宁府署西面的箭道。他对新兵用洋枪的“准头”如何,看得很认真,好在出了署西一道偏门,就是箭道,走了来,走了去,不费什么事,所以每一次都是亲临校射。 七月二十五又逢校阅之期,因为下雨,延迟一日。第二天一早,依例行事,到了九点多钟看完,马新贻亦同往常一样,步行回署。后面跟着负责警卫的督标中军副将喻吉三和替总督传令的武巡捕叶化龙,还有两三名马弁。走近偏门,只见有个中年人,用马新贻家乡,山东荷泽的口音喊道:“大帅!”接着便跪了下来,双手捧着一封信,高举过顶。
马新贻认识这个人,一见便问:“你还没有回去?”
“回大帅的话,盘缠用完了。今天特为来求大帅。”
“不是给过你两次了吗?”马新贻的神色显得颇不耐烦。“是……。”
正当那人嗫嚅着不知何以为词时,右面又有人高声喊道:“大帅伸冤!”接着也跪了下来。等马新贻回头来看时,那人突然从衣襟下取出一把雪亮的短刀,左手拉住马新贻的手臂,右手往上一递,刀已插入右胸。
“扎着了!”马新贻大喊一声,接着便倒在地上。
于是喻吉三和叶化龙等人,一拥上前抓住了刺客和告帮的那个山东人,同时将马新贻抬回上房,找医生来急救。
这样一件大事,立刻传遍全城,无不惊诧万分。于是将军魁玉、署理藩司孙衣言、臬司梅启照,还有学政殷兆镛,一起赶到督署,只见马新贻奄奄一息,已无法说话。
这班官吏不敢说什么担当的责任的话,只巴望能保得住马新贻一条命。无奈刺中要害,群医束手,延到第二天中午,终于咽气了。(节选结束)
从以后审理过程的蹊跷来看,湘军策划刺马还是有可能的:主审官员几次换人,江宁各级官员噤若寒蝉。似乎背后有强大势力操纵。马是顶替曾国藩担任两江总督的,马被搞掉后,曾国藩成了最大利益获得者,重获两江总督。
其余三案当中杨三姐案确实是错误的,谢谢指正。
三案俺没有查什么资料,干脆删掉,高手们有空请仔细介绍下三案。
1. 清末四大奇案
a. 根据WIKI:
杨乃武与小白菜案(1873年-1877年)、张汶祥刺马案(1869年)、名伶杨月楼案(1873年)、太原奇案(1840年)
b. 又一说:
清末四大奇案则是指名伶杨月楼冤案,张汶祥刺马,杨乃武与小白菜和淮安奇案
2. 晚清四大奇案
赛金花瓦德西公案、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张汶祥刺马案、春阿氏谋夫案
3. 清宫四大奇案
清宫四大奇案是指“太后下嫁”、“顺治出家”、“雍正被刺”和“乾隆身世”,也有一说是“雍正夺嫡”。
还有说清末四大冤案、晚清四大冤案的,四大好多,呵呵。
按照湘军的势力,灭掉满清也不难。只是曾国藩想当贤臣,没有下这个决心。
刺马案与湘军有关,几乎为史家共识。
只不过牵连到哪一步有争论而已。
可参见高拜右的《刺马案与湘军》,高阳也认为是江南水师提督黄翼升干的,黄与曾国藩过从甚密。
倒是别的说法,除了朝廷那份漏洞百出的供词,均系野史闲谈而已。
另,马本来就是钦命的两江总督,朝廷和慈禧就是后台,怎么能说马“一无本钱,而无权力”呢。
不仅在经济上位于经济最富庶的江苏产粮和产盐区一带,而且由于太平天国之乱,政治意义也是相当重要,没有背景的人很难捞到这个肥缺。李鸿章的两江总督就是曾国藩推荐的,马新怡没有很强军事背景能够坐上这个位置,显然是中央在掺沙子,不过没有成功。
首先他的兵尽管良莠不齐,但是中高级军官泰半都还是传统知识分子,有很强的忠君思想,打太平军时这也是一个主要的口号,一旦谋反等于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当时江南久经战乱,人心思定,即使曾国藩有这个野心,也很难在本地获得有效支持,湘军的补给绝大多数都是依赖外省,南京虽破,但是物资不足以用于长期作战所需。有这两个因素,曾国藩即使要谋反,清政权还是有足够实力将其扼杀在萌芽阶段的。
直到最近的四大天王~~
关外是龙兴之地, 不设总督,只有将军.
你应该不是学历史的吧...
官衔为总督东三省等处地方兼管三省将军、奉天巡抚事,在清末总管奉天、吉林和黑龙江三省的军民政务。
前身为康熙元年所置的奉天将军,后改为盛京将军。
光绪二年,加总督、兵部尚书和都察院右都御史的头衔。并且兼任奉天兵、刑二部尚书及奉天府尹。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东北改制,三个将军辖区改建为行省,裁撤吉林将军和黑龙江将军,改盛京将军曰东三省总督,并加授钦差大臣的头衔,驻地分别为三省的省会。
宣统二年,兼任奉天巡抚。
历任总督
徐世昌(1907年6月12日-1909年2月8日)
锡良(1909年2月8日-1911年4月20日)
赵尔巽(1911年4月20日-1912年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