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中国影视圈(5)--大腕儿姜文 -- 温相
“留得青山在, 不怕没材烧”; 往雅里说, 叫:
“卧薪尝胆”。记得读书的时候,恰逢外贸事业蓬勃发展,我们那系的同学走在校园里都觉得牛气。谁知风云变幻,临到毕业,外贸形势已一落千丈,一半以上的同学不得已放弃了献身我国外贸事业的初衷。紫苏刚入这行的时候,但见哀鸿遍野,一片萧索,怎么也没想到日后能够守得云开见月明。
温相说的那位领导想必是大人物,所受之苦类似邓公三上三下,体现的是大人物能屈能伸的美德。 像我们这种无官无职的小老百姓,真的体会不到这种苦,说实话,我觉得县委书记官也不小,一方百姓父母官呀,呵呵。
你所的没错,在国内,姜文的确是属于最上面那一层的!
看了以后有共鸣--不是说那种大院生活,而是会回想起自己年少的时候。很多电影都太假了,看得一点感觉都没有。但是这个,我觉得对那岁数的少年的心理抓得很准。
虽然我和陈道明的关系一直挺好的,但是要是论起功夫来
姜文还是要高一些的,陈道明是靠着电视剧起家的,而姜文电影、话剧都过得硬。
那也是一个土皇帝了,可是我们那位领导那时候就是西北
东北的一些副省长都赶不上他的荣耀,忽然一夜春风来变成了县委副书记,你就想想这人的心里能好受吗?他跟我们说的最有味道的一句话就是:人这一辈子有几个时候最难熬,但是你要熬住了。以后也就好办了。
王朔说的对,姜文东直门那院的,院子太小,六三年的经历差点。虎子始终不明白他全中国找跟自己一模样的为什么?
能琢磨出这里面的道理,但是没品出味。因为不明白“国务院正司局级干部”跟“县委副书记"差几级呀,不好意思,我是“官盲”。:)
那位领导的话叫人颇多感慨,这句话可以当作做座右铭了。可惜我没有生花妙笔,否则也可写点东西出来, 反映出我们那一行里的人生。 温相跟这位领导的关系看来是很近的,领导肯跟下属如此交心, 很难得呢。
对了,话归正题。姜文是我喜欢的为数不多的中国男演员之一。看《芙蓉镇〉的时候,觉得这个人身上蕴含着点累似“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的劲头;<红高粱>,姜文演出了普通民众身上的铮铮铁骨;《阳光灿烂〉时,姜文已经才华横溢;演秦王的时候(电影名记不住了),尽显霸气;《有话好好说〉很奇怪, 虽然很好看,但是姜文身上一贯的“痞”气彻底盖住了其他的特点。
温相的字叫我们看到了姜文生活中的另一面,更属难得。
等着丞相新作问世。
就是那个女主角,以前中央二台《生活》栏目女主持人呀!
太漂亮了!
下次换个她的签名档!
你说你的偶像来着。
对我确实很好,为人也很正直、坦白。不过,手段也是比较利害的。我在他身边工作的几年中受益不浅。
官盲成官迷了。
一个极偶然的机会因为我们大头和东方歌舞团和李谷一有过一次接触。这个人相当实在。使我对文艺圈一度有过很不错的印象。但是随后的一些接触就让人感觉开始起变化了。有部戏叫红色恋人。张国荣演的当时称之为主旋律。我们也出了钱。兄弟替单位跑了跑腿。就感觉那句老话有点道理了,戏子无。。。
而后我们一大头又玩了几把公款票友糟蹋宣传经费那一幕幕看着太。。。
也许我是属于旁观者清。绝大多数戏子们比一般人实际得多得多。而且特别会演。人格人品有点像身外物了。拿到钱翻脸不认人。但是还特别会哄别人,尤其是关键人物。
从私人角度出发我是不太愿意和这帮人多打交道。
补个小片断,有一次图新鲜到拍摄场地看见一帮半大小孩儿在打灯光我觉得有意思。和他们其中一个聊了聊那小孩儿才16岁,父亲是上影厂的灯光。他们一帮都是这种背景人家的子弟。初中都没念完就跑出来子承父业。看着像跑江湖的。
他告诉我其实大部分演员,导演,也都是如此。一帮跑江湖的。
特别是开头你原先觉得不错的人到底是大头还是东方歌舞团或是李谷一。而且在这儿发文没必要支支吾吾的嘛。莫怪,呵呵。
虽然这是在网上。
刘晓庆挺着大肚子的时候,姜文说:
活下去,一定要活下去,象猪象狗一样的活下去.
这话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