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周末股市观察】中国式富裕 -- 陈经
例如天涯上说哪些哪些行业困难了,用一些个案堆积,说明整个经济形势的问题。
很多人会根据身边的腐败或者贫富不均现象,直接得出一些跳跃性的结论。很多人
一张嘴就是一个感性的数字。我长期对经济数字的逻辑性非常注意,深知常人根本
不知道数字对应的真实物质世界背景是什么,不具备数据分析的能力。这类论点的
逻辑根基非常不稳,我愿意把这类观点当作群众呼声,也有价值。但从分析层次上
来说,明显不够。
我建议两种办法进行深入思考:
1. 要对数字与逻辑认真,千万不能感性地胡推。看看哪些地方是自己的“感觉”,
而实际上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
2. 提出一些预测,让人家可以证伪。语言与逻辑都可以被操纵,有些人显得很有道
理,甚至得到很多赞许。但预测老不对,甚至完全离谱,那就肯定是有问题的。
嗯我也觉得他的危机理论是符合客观事实的。
所谓两个经济学家在一起会有三个理论出来,经济理论要说得圆容易,但是要能指导现实,就很难。
在庸俗经济的指导下,至少30年后的经济波动都被烫得比较平,只见衰退不见危机了。
但是今天还在用马克思主义指导经济的,大概只有古巴一家了。苏联用着用着就倒下了,中国用着用着觉得不顺手就扔掉了。
牛顿定理也有适用的地方,亚当史密斯和大卫李嘉图的理论在今天也有适用的地方,老马的经济理论没有被全盘否定。哲学那块基本上米国这边学校还在教,而阶级斗争那块不见人提了,我倒是觉得很有必要经常提,造反是天赋人权。
可能咱俩的情况很类似。
我觉得中国现在走的路是对的,按照马克思原来的理论,没有资本主义生产力极大增长的阶段,生产力就不足以支持比资本主义更先进的生产关系。哪能直接跳过它搞社会主义?中国现在就在补资本主义生产力极大增长的阶段的课,政府给起了个名字叫“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老妈要买,死活不让。”
哈哈哈,跟我家情况一样哦,01,02年的时候,我家回到上海,也是我老妈力主买房,结果还是没成,要不现在咱也成了上海小地主了~~~
其实想想也正常,参与了房地产盛宴初期的人,回想一下,从风险分析的角度看,当时大家都说会涨,可是看法也保不齐呢,有钱人随便砸点钱出来买,反正当时股市也不好,闲钱放着干嘛呢?可是对于收入较低的人来说,那是一个极其重大的决策,可能是举全家之力,甚至是倾家荡产的买房了,不可不慎重,所以最终很多收入较低(注意我不是说低收入)的家庭,没有参与进来,毕竟对于他们来说,成本太高,风险急剧增加了。
说到底,当时我家要是有哪怕20万的闲钱呢,也肯定买了,家底儿决定了决策,同时也决定了几年后的天壤之别,呵呵。
马太效应不是盖的,有钱人当然会更有钱,而这次的股市盛宴呢,从我周围的人来看吧,也是让有钱人更加有钱了~~~~~
补课论是谁提出的来着?老普的观点是俄国是农业国不是工业国,老托的观点是斯大林是堕落官僚,忘了补课论是不是布哈林提的了。
您在文章中的分析举例,也没有拿宏观经济的数字来进行分析啊,呵呵。比如您说的消费不足,是什么数据来支撑的呢?
当然,我觉得这个也是苛求了,连社科院的报告都被和谐了的话,很多数据,只能看个大概了。
因为经常写,我有时就不太写数据,大段都是逻辑或者解释。但推理基础
一般是公认的结论,或者我认为有足够证据的事实,不怕人质疑。
刘易斯争取工人权利、路德金争取黑人权利的斗争,不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却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精神的。
西方经济学烫平波动的基础,在于工人利益的增长。
纯马克思主义,类似北欧,社会停滞;纯资本主义,类似当年的英国,经济危机不断。真正指导社会前进的,应该是马克思主义和西方经济学的一种调和的思想。
至于北韩、古巴、前苏联,和马克思主义貌似神异,工业化条件下的精英封建主义吧(自己定义的)。
另外,你关于腐败的帖子删掉吧。屁股坐在不同的地方,看到不同的景色。能看到的,不用你说服;看不到的,你说服不了。除了给这个网站找麻烦,没有更大的意义。个人意见,你参考。
陈大的思路是正确的,但是依中国国情是不可行的。
一是因为保密的缘故,许多内部报告,你不到一定级别就看不到。
二是因为统计局是狗屎,三分统计七分估计,偶发改委的处长同学一直就不明白上级统计局把下级数据汇总后再作调整的依据是什么,但是这些数字是朱总温总那份报告的依据。所有依赖这些数字做出来的模型都是狗屎。
三是因为河蟹的要求,所有有可能危及河蟹的行为都被制止。
私人作研究几乎十分有限,只能从金融,进出口,电力这些数字去推,因为这些数字误差小。如果是对具体行业要求商业性的分析,就只能自己去做采样。国内的尼尔森也是在倒浆糊,这块外包也不是很放心。
98年还是97年房改,爹妈大约花了1W多买下了当初单位分的房子,在县城里。00年8W卖掉,花了23W买了市区一套一室一厅。这对当时我们家也算是顷囊而出了。当然后来为了换房这套房又出手了。
但这是关键的一步,当时可是颇有一些人讽刺挖苦加打击我们卖房太便宜的,又有说我们在市区买的房在城乡结合部之类的。后来搬走了,也就和这些人少联系了。结果前两年回去了一次,发现他们基本还住在那80年代初盖的房子里。
一念之差啊。就决定了你是住在县城的旧房子还是在市区(哪怕地段偏一点)的新房子里。
本质上,就我家这个情况而言,家底不是决定因素,都是一个单位的,差别不会太大。关键在于意识。
我感觉,其实最大的问题不是数字不可信,而是人们不知道
这些数字代表什么。一套经济学名词或者经济学体系,从外
国传来的,中国也用这些名词来描述本国经济。但到底说得
是啥意思,一定得重新理解。
真的理解以后,我到觉得有足够多的数字是可信的。例如进
出口贸易、外汇储备、税收、国企利润,我没有发现多年来
系列数字的矛盾之处,就认为是相当可信的。不可信的数字
也不少,但往往是偏空的数据被证明是胡扯,如前些年人们
说一年上千亿美元外逃。
说是中国的GDP计算方式和别人不一样,所以消费看着比较低。
可惜他后来不下河了,是河里一大损失.
特别作行业分析时,报上的数字很多没法用。比如房产的销售单价,去年的降价都是以暗折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现在全国性的房价反转趋势已经确认,销售额大幅减少也已经确认,有效购买力不足也已经确认,放在米国就是衰退预兆了。
不过部分行业还是很有前途的,象环保。中央不知哪根筋搭错了,不许用薄膜袋了,估计其它环保立法也会一堆堆地出来了。
在我看得到的地方,身边的人都在拼命干活,
除了在大学教书的稍微清闲点(就算是大学讲师 还不是代人写书 作节目 拼命干),就冲这个光干活不消费的架势,财富怎么不累计起来?
只要不搞无用功 半拉子工程,经济一定还是增长。
~
抄别人的话
价格是微观,货币是宏观
刺激消费的事情也就政府能作了
老朱想出来个商品房
看这结政府怎么想出来了疼痛感小又有效的办法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