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也说“一个山东人发牢骚,突然感觉有点道理” -- 亡命之徒
既然你是中文系毕业的,那我也正好问你一下:好像90%以上的人一辈子也用不到高中和大学里学过的任何语文知识,那么是不是从高中开始起应该取消语文课?
再进一步讲,学好数理化好歹勉强可以跟增长GDP挂上一点勾,人文学科倒是一多半务虚不务实的。照你的意思,大学里的人文学科全都该取消,因为没什么“用”?这个想法怎么跟几十年前的某种做法有点类似呢?
最后说一句:学什么东西先问有什么“用”,看来(你上的那个)中文系里也没教什么“人文精神”,恐怕教的还是功利主义的“工匠精神”更多。
学习数理的目的是培养逻辑而严谨的思维方式。昏天黑地的做题和数理无用论都是流于表面的结论。
第一、初中语文水平能写出你这种回帖?
第二、在基础教育中,语文和数理化所占据的比重是否相等?至少在我读书的时候,语文常常是没有回家作业的。另外请注意,我说的是有深度的数理化,不是说学数理化有什么重要,别断章取义。中国基础教育中理科难度是世界第一,那么难的理科教材是否有必要?
第三、我说的是中学教育,上了大学后很多专业是不用学高等数学的,相应的在大学中也不是所有学校所有专业都要学大学语文。所以就从表面情况来看,大学学的语文没有用并不是一种普遍情况。
最后,我有些不明白的是,学好数理化和GDP的增长怎么就挂上钩了?学人文的务虚?那么请问你是怎么识字的?我很难想象一个文盲能为GDP做出很大的贡献。
我家是河南的,生源大,本省名校少(这一点我只能怪我们的省政府,GDP过万亿都三四年了愣是就一个一本的)。每年那么多财政收入都不知道投到哪里去了。
学数理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问题是学数学要大量练习这个不是我得出的结论,这根本就是一个普遍现象,试问我们哪一个不是这样子过来的?
就这么一段简单的话,到初中毕业还不会写?要不要找两个初中生来写给你看?
请你注意,数理化是三门学科,语文只是一门,凭什么要求跟三门学科占的比重相当?更恰当的比较是数学和语文对比,或者数理化和语文、英语、历史对比。无论你采用这两种比法中的哪一种,都很难得出中国基础教育重理轻文的结论。至于文科的课外作业为什么少,这需要仔细研究才能发现其原因。但我看无论如何原因都不是大家不重视---语文老师会觉得自己的课程没有数理化重要,所以故意少留作业,把时间让给数理化?有这么傻的语文老师吗?即便有,也不会太多。
另外,中国基础教育的理科难度“世界第一”?谁告诉你的?别的国家不讲,能比得上北边的老毛子吗?能比得上东欧?能比得上以色列?就是法国、伊朗、越南、韩国、日本也未必比中国差。某些感情过于丰富的文人到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之类的理科基础教育薄弱的国家转了一圈,就以为自己见识过全世界了,真是可笑之至。
最后教你一招吧:GDP在很多地方还是依赖数理化的。比如中国现在依赖的制造业,所需要解决的大量工程问题,最后往往都可以规约为数学或者物理问题。如果你了解一点工程学科就会知道,很多工学院的教授其实都是靠数学物理吃饭的。当然,他们的研究成果要转化为实际经济效益还需要多个环节的努力。类似的,美国经济支柱之一的制药业,其实依赖于有机化学的合成。就连你去医院看病用的CT机,MRI机等等,也都是建立在大量数学物理研究成果上的。没有数理化,现代世界是无法运转的。请注意,我们不是生活在中世纪。
中国那些数理化教材,常常很难,让人看不懂,可写教材的人自己真的懂那些东西吗?
常言道,真正懂一个东西的标志之一,就是能把难的讲简单,那些教材达到标准的有几个?
说难度,俄国人的教材才叫难,可人家的思维方法是一套一套的,你学的时候会体会到一种思维的美,俄国人给小孩写的科普也是很深邃的,可并没有故作神秘或者拿腔拿调或者干巴巴。小时候看过一本《速度之谜》,就写一个速度造成的视觉现象问题,写得就很好。
说内涵,费曼写物理学教材深不深?但就是没几个公式。
好的数理化教育到底教给人们什么?是一种思想方法,不是这些知识本身。我看我们不是深度的数理化教育太多,而是太少了!
前段时间有位老兄在坛子里问平行四边形法则的问题,遭到很多网友嘲笑,但我觉得他的思维是宝贵的,如果数理化教育之后能够多些这些问题,那就叫成功了,不在乎什么Nature Science或者诺贝尔奖。
数理化发展到深度接近于哲学,语文的内容很多何尝不是,可现在我们是怎么教的?会写点漂亮文章就叫学好语文了吗?
无论是古代思想的发展,还是现代的语言逻辑,语文跟人的思想都非常相关,尤其是“东方”的部分,这点上来说,和物理数学在这方面的教育,应该是配合着来的。可现在我们呢?哪一面占着了?
会用古文写作文就叫语文教育足够了?
理科教材难就叫有深度?不要把难度跟深度混淆起来。
如此而已。
这算成功的教育么,我不知道,也许至少算成功的职业教育吧。
效仿不了,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就业特点
我自己在上大学之前就从来没做过数学作业。偶尔有兴趣做几个难题玩玩,但平均下来每天肯定不到一个题目。我相信中国之大,比我更有天赋的人车载斗量。
重复可以强化记忆,而且是一个简单且相当有效的方法,所以很多数理老师会选择这样的方式,尤其是偷懒或者水平不够的老师。但是,我一定要强调这个但是,这绝对不是最好的方法,因为它不能让学生发展一个适合自我的学习方法。至于你说的这是普遍现象,我觉得你结论下得仓促了,因为你接触的样本应该不够大。
本人中学阶段曾经长期聆听过三个数学特级教师(可能两个,因为还有一个我认为水平相当,但不确定是不是特级教师)的课。他们就不会采取这种大量练习,靠重复来强化记忆的方法。
如果你是高中选择了文科,那么你所能接触到的数学知识和思路,未必需要海量的练习;如果你一定是依靠大量练习才能掌握,那么应该是学习方法出现了问题。
如果你要说是大学里的数学,那么还是先做一做那本著名的吉米多维奇习题集吧,再对比一下国内研究生考试的数学难度和考研辅导书的难度,你会发现,那根本不是一个档次上的东西。
国内的理科教育,具体到本科以前的数学教学和考察上,真还算不上多少有深度的。。。而用处倒是大大的,假如求个二阶、三阶矩阵的逆都得靠MATLAB,那么在理工科上面还能指望做什么事情?
不是那种政治思想课,而是学科思想课。
古代数学(中学的内容基本就是古代数学),理化,语文和历史每门学科其实都含有特有的思想。但现在的中学交易基本把它们沦为背诵课和习题课了。
在上海仅就目前的高中数学来看难度要求的差距是越来越小了,上海高考虽说数学分文理两张卷,其实这两张卷的绝大多数题是一样的,只有填空题的某一两题和问答题某一题的最后一小题注明理科必做,分值差距不超过十分,而且这种差距还在缩小,所以在上海高中阶段没有人忽视数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