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请不要以外行的目光指责英雄——谈崔评《集结号》 -- 票姚校尉

共:💬114 🌺258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请不要以外行的目光指责英雄——谈崔评《集结号》

从第一次收到关于《集结号》的评论至今,看来看去,发现如果抛去对影片军事细节的争论不谈,所有诟病它的评论基本上都是在继续崔卫平的观点而已。可以说,要论批判《集结号》的力量,崔卫平堪称旗手级的人物。真要说起来,这位北京电影学院基础部的女教授水平真是比我高多了,你看那论文数量,那专著数量,那职称,没有一样我比得过(都在基础部干,人和人的差距咋就那么大呢)。但是,我三十多年的实践告诉我,这个世上我见过的女人中(不管是直接见还是见接见的)挑不出几个能谈军事问题的,别看有的信心十足滔滔不绝,其实不过是以骄娇之心度壮士之志,徒增呕吐而已。显然崔教授也没例外,尽管她一文再文的评论《集结号》,只让我这个有着十四年军龄的老兵觉得女人还是离刀枪远一点好,特别是从来没摸过刀枪的,否则那架式怎么看怎么别扭,尽管人家自己可是认认真真的。

我看了崔教授的博客,找到三篇关于《集结号》的评论:《〈集结号〉:别拿炮灰不当炮灰》、《〈集结号〉的叙事》、《小资也是靠不住的——〈集结号〉的美学》。统而言之,其中最主要的评价已经体现了第一篇中,这也是崔评《集结号》中最有名的一篇,在此篇中,崔氏大大地替所谓的“炮灰”们控诉了一场,让不明就里者看着真是情真意切,只可惜对于真正的军人来说,这种控诉真是太过矫情。还是来看看其高见再说吧:

“这样一来,主人公谷子地与他的战友们已经不再是为理想而战。他们不再是为了“解放新中国”,不再是为穷苦人不再受苦及当家作主,他们出生入死的行为,不再是任何自愿的牺牲和献身。他们变得没有行为动机。影片中唯一有人提到地主讹了他们家“二亩半地”,但是看不出来这与他当兵打仗有什么联系。称之为“理想”的东西,统统被看作“意识形态”,从这些人身上拿走了。甚至没有战友情谊,没有战友之间表达出来的那种令人感动的关系”。—— 《〈集结号〉:别拿炮灰不当炮灰》

这是崔评中最基础、最核心的价值论断——因为没有提到谷子地们的理想信念,所以他们就不再是为理想而战了。从逻辑上讲这真的是非常混乱的——一个人或者说是一群人的理想信念是体现在什么上的?是喊出来的吗?当董存瑞手举炸药包拉着导火索时,是否因为他喊了一句“为了新中国”才成为了“为了‘解放新中国’”而牺牲的人民英雄,如果他没喊就是炮灰呢?我不知道崔教授是不是已经习惯了过去那种脸谱式的表现手法,英雄人物一出场必须要高喊几句口号验明正身才行,反正我看《集结号》丝毫看不出这些军人有什么地方失去了理想——解放军不是国民军,是共产党不是国民党的武装,其官兵是自愿入伍不是抓壮丁抓来的,他们身上的军装就已经说明了他们是在为什么而战,这还要再安排人喊出来吗?从这一点来看,崔教授首先根本就不懂什么叫人民军队,什么叫共产党的武装。所以在她的眼中,人民子弟兵其实和蒋军士兵一样,需要有个证件一类的东西标示一下,否则就没人知道他们是为什么而战的。

其二,从她的那句“影片中唯一有人提到地主讹了他们家‘二亩半地’,但是看不出来这与他当兵打仗有什么联系”可以看出,这位1984年毕业的大学生对于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可能根本就没什么概念。稍有常识的人都应该知道,在那个时代,穷人受了统治阶级的欺负是无门申诉的,唯一的解决之道是拿起枪来推翻旧的政权建立属于自己的政权,这也是很多人投身革命队伍的现实原因。可是崔教授显然不知道,所以在她看来,地主讹了二亩半地就讹了呗,想不通就去法院告呗,当兵打仗干什么呀?所以在她看来,若是没有人出来喊个什么口号,表明一下身份什么的,这还真是不容易闹清楚这帮兵打个什么劲。

至于战友情谊——也不能怪崔教授,她可能一天兵也没当过,所以对什么是战友情谊没什么概念,在她看来可能战友情谊和她们文人情谊是差不多的,聚聚会,搞搞Party,以文会友什么的,而这一切显然在《集结号》中是见不到的。她并不明白,傻根和他的战友为什么会去捡死人的手表——因为在她眼中,战场和公园没什么不同,在敌人眼皮底下的匍匐和儿孙在公园草坪上的玩耍是一回事,纯属个人爱好而已。当然她也就不明白为什么谷子地会让手下给自己在焦排长身边留个位置——应该是挤着暖和吧?至于傻根在自己的战友牺牲后,舍身炸坦克的行为,更看不出有什么战友情谊了,反而是明显的战术动作不过关嘛。

“他们因此也多出来一些东西:近距离枪杀俘虏、将俘虏的大衣靴子穿到自己身上、翻捡死人手臂上的手表、指望早点回家、乃至胆小怯懦,粗鲁暴躁,声嘶力竭没有一次是从容镇定的。不是说这些人不可能有这样一些人性弱点,而是在拿掉了理想这个维度之后,再加上这些东西,让人看不出来那是一支共产党的队伍。谷子地给自己找的指导员是一个在战场上尿裤子的人。战场上尿裤子的人有的是,但是他未必能够当上共产党连队的指导员。这恐怕是实情”。 —— 《〈集结号〉:别拿炮灰不当炮灰》

我真的不知道对解放战争和人民军队一无所知的崔教授是如何断定“这恐怕是实情”的,但是从很多将军的自传中看,别说是政治干部,后来的一代战将在初上战场时也许都有过紧张害怕,照崔教授的理论,我们得损失不少将军呢。至于看不看得出是共产党的队伍,这又得问崔教授了,你知道什么是共产党的队伍?你对共产党的队伍又有多少了解?共产党的军队是为人民服务的没错,但共产党的军队也不是活神仙,人可能犯的错误它也会犯,只不过是犯了能及时纠正。去查查我军自己的历史资料,枪杀俘虏的事有过,私分战利品的事也不少,但好象并没有因此我们的部队就不是共产党的队伍了。事实上谷子地下令杀俘不是也照样受处分了嘛,要搁国民党他能受这处分么?这处分是不是共产党军队的特点?作者后来还说道:“将‘九连’看作一支国民党的队伍似乎也说得过去”。我真想给我们的崔大教授说一句:不懂的事不要瞎说,你要评论九连象共产党还是国民党,你总要先知道共产党和国民党军队是什么样才行吧?

“那些既没有价值观也不注重自身品德的人,他们仍然从事着凡人不可能完成的艰苦沉重的工作。但是经过二战之后人们苦苦思索而得知,仅仅是“勇气”与“服从”是十分危险的。笔者极为不情愿用这个词,但是一个没有行为动机又在从事惊天动地事业的人,只能用“神经错乱”来形容;一群缺乏价值观及品德而持续扫射的人,是一群举止古怪的战争机器。”—— 《〈集结号〉:别拿炮灰不当炮灰》

在崔教授眼中,我们的战士就因为少喊了几句高大全的口号,就成了“一群缺乏价值观及品德而持续扫射”的“战争机器”。我且不去说由于其无知而产生的误解,仅就“战争机器”一词我觉得未必是贬义——对于军人来说。军队本身高就是国家和政党的机器,这没什么不好意思承认,对于军人来说“勇气”与“服从”远比政治价值观要重要,这也没什么不敢承认——如果一支军队允许其成员用自己的价值观先对命令进行一番判别,然后再决定是否服从,那军队也就不成为军队了。直到今天,我军的条令上仍明文写着:认为上级命令不对可以提出意见,但只要上级不更改命令则必须坚决执行。不知崔教授是否会因此认为我军的条令要把全军塑造成为“一群缺乏价值观及品德而持续扫射的人,是一群举止古怪的战争机器”。抛却这些对军人、军队基本性质的无知,单从电影本身来看,在战斗之前,团长已经明确了九连这一战的意义,九连官兵完全可以做出判断,怎么就成了缺乏价值观呢?而且就算价值观缺乏了,和品德又有什么关系呢?四十多名官兵为为坚决执行上级命令不惜流血牺牲居然成了缺乏品德了?我真不明白崔教授心目中的品德是什么。

“实际上即使是掩护大部队撤退,也有一个完成任务之后自己撤退的余地。这个团长显然没有给九连留下这个空间。这就不是一般所说的为集体牺牲个人的问题,而是另外一个要不要对个人生命负责的问题。不能说团长要这些人去死,但仅仅将一条死路放在他们面前,这是彻底不负责任和完全忽视生命的。团长这样一种态度,使得这部影片在令英雄走下神坛之后,并没有落实到一个人的位置上,拍摄一部有关战争中人的或人性的影片,而是从人的立场再往下降——它是一部关于炮灰的影片。受憋屈的不是英雄,而是炮灰。这是这部影片最不能令人接受的。 ”—— 《〈集结号〉:别拿炮灰不当炮灰》

崔教授一直是有着这样一个观点:让九连为全团垫后可以,那全团走了应该下令让九连撤退呀,怎么还让他打下去呢,这不是把他们当炮灰么?没办法呀,崔教授一天兵也没当过,就更不可能受过指挥训练了,因而问出这种无知的问题也真不能怪她——全团安全撤走的时候还有九连吗?别忘了,九连只有四十多人,说是一个连,实际不过是一个加强排,在一个“两个连守着都费劲”的阵地上死守那么久,还有人剩下吗?还有必要吹集结号吗?身经百战的团长正是因为知道这个道理,所以也不会再安排司号员再冒险前出去吹号了——要吹号就得前出到离阵地很近才能听得到,搞不好又损失一个号兵。当然,崔教授肯定又要问了,你怎么知道九连已经没人了?——废话,有人自然就有枪响,打到后半九连阵地上已经是寂静一片了,还用问是什么情况么?这也是真正的人民战士的本色——只要有一个人活着,就会战斗不止。至于崔教授坚信的借口——当年在朝鲜战场,志愿军三十八军曹玉海营在阻击战中打得只剩下两个人,仍然没有得到撤退的命令,他们的余地在哪里?上甘岭上,多少连队打得只剩下一两个人仍要坚守阵地,他们的余地又在哪里?崔教授倒真是很人性,可惜这种妇人之仁在战场上什么意义也没有。

“前一场战斗已经表明这位连长是一位经验丰富的人,他试图阻止那位鲁莽指导员的冒失举动。他入伍多年,战斗打成那样,他不会不起疑心,他自己也急切盼望号声响起,觉得那是合乎清理的。而如果是因为临阵逃脱要军法从处,难道这样打下去就有一个活头吗?”—— 《〈集结号〉:别拿炮灰不当炮灰》

这一句尤其能体现崔教授在军事上的无知。首先,指导员鲁莽吗?其实初中课本里就已经写着“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在当时的战场上,九连已经一鼓作气冲近了敌人的工事,突遭敌火打击,连长要喘口气,指导员不同意,谁对呢?其实各有各的道理,连长想喘口气,好趁机调整部署,这样的好处是可以避免进一步的混乱,但是敌人也一样喘了气;指导员认为应该继续进攻,好处是可以避免“再衰三竭”,缺点是部队可能在混乱中遭到更大的损失。应该说,双方都有道理,很难讲谁对谁错。就算指导员不如连长高明,也完全谈不上鲁莽。试想,要想调整部署,就得后撤,因为在当时那么狭小的空间,就靠几堵断墙的掩护根本不可能调整,而且指导员的牺牲也证明敌人的火炮可以轻而易举地摧毁这些断墙,想靠它们的掩护喘气是不可能的。那么撤下去调整,就意味着付出那么大的代价夺占的街区又要还给敌人,敌人可能利用它们重新部署,仗又得重头打。而且从剧情发展来看,虽然指导员牺牲了,但是进攻显然没有停止,而且进攻的最终成功是靠傻根成功地掩护爆破手获得的。而傻根和爆破手又是进攻一开始时连长就派出去的,要是全连撤下去调整,谁掩护他们,让他们再冒着敌人的近距离火力撤回来?所以,指导员坚持继续进攻并不为过,甚至是很正确的,战斗的发展证明了这一点。崔教授说指导员鲁莽,纯属不懂装懂。

其次,临阵脱逃被军法从事和在战场上战死能一样吗?当然,这一点仍然不能怨崔教授,不是军人,不懂军事嘛,所以对于军人的荣誉也没什么概念,因此就只能象一个泛人道主义分子一样在死活问题上悲天悯人了。即使是从现实利益角度讲,战死家人可以得700小米,军法从事给多少?

其三,军法处置是必死,而坚持战斗却有可能胜利,从而活下来,这点道理已经不是军事问题了,而是逻辑问题。

“影片本身也没有做到它自己的意识形态所宣传的那样:“每一个牺牲都是永垂不朽的”,如果是这样,那么影片中那位被枪杀的国军俘虏,不也是同样的烈士需要加以表现令人不能忘怀?而谷子地率九连“歼敌无数”,同时也是将无数人变成了烈士,对于这些死去的憋屈的冤魂,影片是否已经想到或做到要站在他们立场上说话呢?“意识形态”这个东西不是好玩的,稍不小心就变成引火烧身。伴随着“否定”之后,会出现“否定之否定”,但那应该是更上一层楼的东西。 ”—— 《〈集结号〉:别拿炮灰不当炮灰》

最让人受不了的就是这段话了——不讲军事问题,不讲政治问题,光是语文问题也不成呃。啥叫“牺牲”?牺牲是不是就是死?是不是每一个死者都可以叫“牺牲”?没法评论了,崔教授先去查词典吧,把“牺牲”这个词的意思弄清楚了再来为那些为腐朽政权丧命的国民党兵感叹吧。

“表面上这部影片将那个关于战争的正义与否的问题放下了,不去讨论牺牲的有没有价值,但是这种转移目标的处理方式仍然表明一种态度:对于炮灰来说,如何去生去活、不顾一切获得生命是不重要的,关键是如何去死,是死后的说法和名分。只要他们去死,并能够证明他们的确是死了,他们作为炮灰的意义,就全都实现了。”—— 《〈集结号〉:别拿炮灰不当炮灰》

这是“炮灰”的问题吗?其实崔教授没有弄懂,每一个军人都要面对这样的问题,履行积责就意味着可能死,一味求生则可能要放弃职责。作为军人如何取舍,这个不用我讲,这辈子都不会有机会上战场的崔教授当然会希望所有的军人都不畏牺牲地选择自己的职责,否则谁来保卫她呀?所以她无法理解谷子地后来所做的那些事。我只能直白地告诉她——谷子地所做的不是证明那四十多人的死,而是要证明那四十多人的“牺牲”。当然你不懂“牺牲”和死的区别,所以你眼里只有炮灰而没有英雄。这些为了新中国的解放事业而献出生命的“炮灰”的意义并不在于他们都死了,而是在于他们牺牲在自己的岗位上,他们直到死也没有放弃自己的职责,这就是他们作为一个军人的品德——他们不是没有品德,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尊敬的教授,别再用您无知的目光去评价军人了,他们在地下要受土地公的欺负,要地上还要被你污辱,太可怜了。您是个电影学家,您尽可以去评您的专业,不懂军事不怪你,但别这么理直气壮好吗?

关键词(Tags): #集结号(landlord)元宝推荐:夏翁, 通宝推:梓童,
家园 不错,花了。不过说句公道话

除了少数圣贤大佬级的人物(也得是他们的经典才行),很少有人能禁得起逐字逐句地被考证和反驳。

但,俺也bs楼主批评的那些个文章

家园 新兵原创,照例送花:)

欢迎下河

家园 花老兵

不过唱唱反调。

解放军不是国民军,是共产党不是国民党的武装,其官兵是自愿入伍不是抓壮丁抓来的,他们身上的军装就已经说明了他们是在为什么而战

这个没错。可是,如果我不是对这个十分有信心的话,看完《集结号》,恐怕我第一个怀疑的就是这句话。没有谁会为了看电影再去先做些背景准备,解放军的官兵是自愿入伍不是抓壮丁抓来的,他们是在为什么而战,在影片中完全没有反映出来。好吧,战士们在战场上是没有工夫讲这些的,为了“真实”起见,咱就不让他们在战斗中反映出这些了。

那他们在不战斗时候的言行应该能反映出这些吧?可是没有。好吧,也许战斗太紧张了,九连的战士们在战斗间隙的那几天确实也都没有说过这话,咱是“写实”的片子,战士那几天确实没说嘛,那咱就绝不能拍上反映出来。

可是,您这儿也反映不出来,那儿也不反映,观众怎么知道解放军的官兵是不是自愿入伍来的,他们是在为什么而战?好吧,也许战士们那几天的生活真的是这样的,冯导就是拍了一个关于九连战斗的记实片,说实话真要是这样,我不会在意在片子中,战斗着的解放军战士和一支国民党的队伍毫无差别,因为这就是真实的战场,而我们看记实片,背景知识,前因后果是真的需要在底下作功课的。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我会为这个片子大声喝彩!

好吧,咱原谅冯导忘了告诉大家这是九连的战斗记实。可是,最后一根稻草来了,一个我实在无法解释的情况出现了,团长,一个欺骗部下死战,一个让九连打光之后却上报“全员失踪”的团长让我出离愤怒了!这是解放军的干部吗?是的,为了大局,你可以把九连放在一个死地去换取更多的“生”,可是命令九连“严守阵地不得后退一步,直到坚持XX小时”这样的命令不是比“让九连无限期的打下去,哪怕是全团已经安全转移而九连毫发无损也要呆着,在那个阵地上打的全军覆没”要好的多?如果是那样的话,即使九连没有坚持够时间就打光了,和现在的结局一样,我也是可以理解的,也丝毫不影响他们的英雄形象。对了,您是老兵,向您打听一句,我军战斗中给断后/阻击部队的命令一般是“坚持XX小时”还是“打下去,没有命令不许撤”?

好吧,假设团长真的下了这么个命令,那个战后的“全员失踪”是怎么回事?有一个连成建制的“失踪”吗?要么牺牲,要么投敌。说一个连成建制的失踪,怎么失踪的?遇见UFO了?好吧,咱不否认解放军中也有败类,假设真的有这种无良团长,就是这么报,报上去上面信不信?师长、纵队首长是傻子还是一样无良?战士知道后是不是会兔死狐悲?只听说过已经认成烈士结果又回来的,还没听说过有一个整建制的单位牺牲了给弄成“失踪”的!

以上种种,我实在无法再解释下去了。按照这个片子的观感,我丝毫感觉不出

解放军不是国民军,是共产党不是国民党的武装,其官兵是自愿入伍不是抓壮丁抓来的,他们身上的军装就已经说明了他们是在为什么而战
反而只能认为
“将‘九连’看作一支国民党的队伍似乎也说得过去”
被欺骗而死战,战死后也不被承认,
受憋屈的不是英雄,而是炮灰

最后说一句,您能够坚定您心中的信念,不断的在影片中填入其缺失的背景和事实,而丝毫没有受到片子中那股消极信息的影响,在下敬佩您!经您填完整的影片,才真正是个经典的好影片。

[FLY]向老兵致敬![/FLY]

家园 感谢关住

非常感谢三楼的关注,关于你提出的问题,我的看法是这样的:

1、一部叙事的而非科教的电影,只有在不影响整体结构的情况下尽可能把一些知识给大家解释清楚,以便于大家理解,但不可能象科教片一样把什么背景知识都介绍的一清二楚。象解放军不抓壮丁、解放军为什么而战,这都是小学政治课上教的内容,如果要求电影把这些都说清楚,恐怕没有哪个导演能做到。

2、军人为什么而战?根据不同的层次有不同的答案。从政治层面上讲是为各自的政治信仰而战,从纪律角度讲是为职责而战,从利益角度讲是为实现某种个人利益而战,在片中对后两者有交待,对政治层面的目的的确没有直接交待,我觉得这很容易理解,因为作为一个中国人,要是连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为了什么政治信仰而战都不知道,也实在是可怜了点。况且,《拯救大兵瑞恩》也没有讲到美国兵是为什么政治信仰而战,《莉莉·玛莲》也没讲德国兵是在为什么政治信仰而战,我们并不认为这是这两部电影的问题,那么为什么要苛求《集结号》呢?更何况,作为最基层的官兵,又有几个人是在为某种政治理念打仗的呢?要求在一场反映分队战斗的电影中体现出战争的政治意义,说实话也的确比较困难,我直到现在也不确认崔大教授能够做到这一点。

3、崔大教授一直认为九连是被团长“骗”去牺牲的。作为一个军人,我不这样认为。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团长让九连上阵地时就已经打算不要九连了。从电影交待的情况来看,也是后来团长发现部队可能被“咬死”,这才匆匆组织部队撤退,并决定把九连扔下的。退一步讲,就算是一开始就打算牺牲九连,也无可厚非,战争就是要死人的,指挥员只能是尽可能以小的牺牲保存大的力量,换取大的胜利。至于为什么不告诉九连,这很简单,两千年前的《孙子兵法》就已经讲的很清楚了:“犯之以利,勿告以害”。说白了,大家都是人,都不想死,如果事先就知道我们是被放弃的那部分,能保证人人都视死如归吗?很可能打不了两下就都跑了——再是人民军队,人也是会怕死的。而崔大教授在这里犯的根本错误就是用普通人的道德去规范战争这一特殊事物,然后又因其对军事的无知而想当然的认为一个四十多人的连(其实只是一个加强排而已)能够为全团的转移赢得足够的时间,所以让其坚持到最后是不人道的,不道德的。这一点我在文章里已经讲了,不再罗嗦。

4、关于部队对战斗时间的规定,两种情况都是有的。既可以要求你坚持到某一时间,也可以要求你坚持战斗直到有新的命令为止。这一点倒是电影的一个硬伤——团长是没有必要既命令九连守到中午,又命令他要听集结号的。

5、关于失踪,这就更谈不上道德问题了。没有证据证明死亡就只能是报失踪,这是一个关于死者认定的制度问题,和道德无关。不要说师长、纵队司令,团长自己也知道九连恐怕都牺牲了,但是在没有证实的情况下就只能报失踪,这也无可厚非,按制度办事而已。当然,这里要有后续工作,如组织力量尽快认定失踪人员的下落,是死是活最终弄清楚等等。但要知道,战争年代的我军,各种保障工作是极差的,所以才会有你听过的认成烈士又回来的,所以由于战斗任务重,一直没能组织烈士的认定工作也完全可能,何况片子给出了很合理的理由——部队整编了。这种因为部队整编弄的很多活人都没人管的事且不少,更别说死人了。这也是我认为《集结号》不错的一个理由——敢讲真话,而不是一味地表扬。这种战死后得不到承认的情况很多,当然整建制一般没有。这里也要注意,九连这四十多人的“失踪”和九连整建制失踪是两回事,九连原有一百多人,有牺牲的,有受伤后送的,这四十多个是没死没伤的,所以不能叫九连的全部,因此也就不能叫九连整建制失踪。

6、从底层讲,看不出国民党兵和共产党兵的区别也是正常的。因为大家都是中国人,军装又经常混着穿(主要是共产党因为补给不好,所以老是需要穿国民党的军装),用的又都是万国牌的武器,而且和国民党的一些王牌部队相比,反而是解放军显得比较散漫(游击队出身嘛)。并不是象过去的电影那样,我军就是一色整洁的黄军装,蒋军就是一色窝窝囊囊的美式军装,这种脸谱化的形象并不是历史的原貌。至于双方因政治信仰和政治信念的不同而形成的差异,在分队级的战场上也的确很难表现出来。如果是平时,你可以让解放军去给老大娘挑挑水,让国民党兵打老大爷两个耳光,这区别就出来了,但电影里没有这样的空间。最重要的是,国共军队的最大区别在于其政治信仰而不是外形,你非要从外形上给二者打上标签,那就只能去追求“脸谱化”了。

家园 崔教授的确对人民军队对于那场内战过于陌生了

不过可以理解,那场战争实在离我们太遥远了

家园 这样的言论也能当教授?估计这样的教授拍出来的就是08版恒源祥
家园 新兵原创,献花!
家园 好些人都忽视了一个细节

其实好些人都忽视了一个细节,9连的任务是以集结号为令坚守阵地,团长也说了-听不见号声,就是打到最后一个人也得打下去,谷连长也是点了头的。最后的情况正是没听见号声,9连也打到了最后一个人。

俺觉的还是您说的对,从军人角度或者逻辑角度谷连长最后要证明的是他的弟兄们的牺牲,不是恨团长害了弟兄们。在团长坟头大吵大闹那段戏有点假了。

家园 24小时内给同一个人送花的上限为6!

致一分敬意.

家园 呵呵,会拍片也不会从副教授岗位开始职业生涯了

郭君德纲引据说是姜文的话说:评论家都是太监——天天看皇上睡觉,自己啥都不会。这句话我没仔细查出处,就说这个意思,很有理。

家园 写的好,花
家园 [转]转贴一篇内行的吧<父亲眼中的《集结号》以及衍生出的上甘岭>

父亲眼中的《集结号》以及衍生出的上甘岭、朝鲜

作者:一地鸡毛 发表日期:2008-03-02,23:20:26

今天回家看望父亲,谈起早前给他刻的《集结号》,父亲讲了一些部队战时的情况,很多还是第一次知晓,类如我军战时的冲锋号运用之类,朝鲜打美军一直只能运用近战,真正的刺刀见红,甚至很长时间我志愿军没一丝办法,只有靠大无畏的意志战胜敌人。

文章以记录父亲的说法为主,叙事有些凌乱,望兄弟们见谅!

父亲嘴里的集结号和上甘岭、朝鲜战争

今天回到父亲那里,父亲正在观看老战友寄给他的一张碟片,手上握着一张塑封的淡蓝色的卡片,仔细一看,这是一张印有010编号的《朱德警卫团老战士重走太行山》代表证。

由于身体的原因,80多岁的老父亲再也出不了远门,也极其遗憾的没有参加今年五月老战友们的这次活动,老战友们没有忘了父亲,把这次活动刻成的光碟寄给父亲看。

我进家门的时候,画面里正在播放着父亲的老团长李基中将军在一个院子里的发言,后来才知道那是原八路军总部,画面现场不知道是哪位老叔轻声唱响了《在太行山上》,逐渐汇成了现场老战士们的合唱,父亲也跟着轻声的唱了起来,画面里,那没有伴奏、夹杂着各种地方口音的苍老的歌声,和着父亲的呢喃,却是那样的整齐划一,使我感受到的是一种震慑,我看见父亲已经浑浊的眼球,骤然发出的那丝清亮,重病后深陷的眼眶,噙满的那一窝泪水,在悄然的流淌。

下午,和父亲聊天,父亲说到了上次我刻好带给他的那张碟,就是前一段时间大家热议的《集结号》,其实他不说我也知道结局,在父辈们战斗的生涯里,根本不可能是冯某某之类的痞子们、还有那些坐享着先辈们流血牺牲,现在却在大谈人民军队也有“人性的弱点”的“精英分子们”所能够感受到的那种革命的意志与钢铁的精神。

父亲嘴里的《集结号》以及衍射出在朝鲜的岁月:

现在的人根本不懂我们打仗那时候情况,抗日战争后期我们部队打仗的时候就不再吹号,号声都是在后方休整的时候才用,打阻击都是以预先约定的信号弹做指示,几组信号弹,什么颜色代表什么意思,战场上吹号不仅我们自己人听的到,敌人也听的到,如果有什么“集结号”的话,你一吹,敌人咬上来,阻击部队想撤都撤不下来,还有预先设定阻击多长时间、到什么时候打阻击的队伍可以撤退,那是抗战最开始阶段,部队和阻击队伍无法联系,只能如此约定,打阻击的撤下来,还必须避开大部队的撤退路线。到了抗战一段时间后,打阻击的部队以约定的信号弹为准,只要达到掩护的目的就是完成了任务,信号弹起来,部队就可以视请准备撤,完全没必要打到约定时间以造成不应有的牺牲,而阻击目的还没达到的话,什么时候你都不能撤,所谓到了大致约定的时间没命令也不能撤,你管自己一撤那不乱套了,仗还怎么打。只有看见约定的信号弹起来了,说明可以组织撤退,或者信号弹通知是换防、或者通知是支援阻击的部队马上到了,你打阻击的才能准备撤退,或者做好移交阵地和重新布防的准备,革命的军队没有铁的纪律,和散兵游勇有什么不同,况且如果没有命令私自撤退,象你(不是我,是冯小刚)电影里那什么战士告诉那个连长好象听见“集结号”了,连长几个人都可以撤了,那是帮他们连长吗,那是害他们连长,不要说没有这种狗屁的“集结号”,就是没有命令私自撤下来的话,那连长肯定就被执行战场纪律,这是打过仗的人都知道的铁的规定,我们的军队执行战场纪律的情况也存在,这就是战争。

你刚才看见李叔叔了吧(指那张《朱德警卫团老战士重走太行山》的光碟),我们团在打上甘岭时,三天里伤亡三分之二,是我们团历史上所从来没有的,伤亡那么大,没有看见撤退的信号弹,你李叔叔(注:当时的93团李基中团长、后以中将军衔离休)自己拎着把冲锋枪就直接上阵地了,哪还有什么狗屁的考虑伤亡,考虑应该不应该撤退,当然,你李叔叔每一次打仗激烈时,身为团长的他都是喜欢拎着冲锋枪在前沿晃悠的。

打上甘岭的时候我们团人员伤亡太大了,连平时被部队护卫的最严的我们团卫生队的都上了阵地打阻击(战时战场上的团卫生队就是和死神抢伤员生命的角斗士,采取一切措施尽力稳住伤势,再往后面抬,抬不下来的时候,战场就是临时医院,战时团的卫生队出事的话,伤员得不到第一手救治,部队的死亡率会大幅度上升, 79年就出过这样的事,结果那支部队战伤和战死比率大大高于其他部队),一箱一箱的扔手榴弹,扔手雷,扔爆破筒。还有,在上甘岭打阻击、打坑道战时,除了机枪,我们其他枪械开枪的时机基本没有,敌人上来都得放近到了几十米,然后我们猛扔手雷、手榴弹和爆破筒,敌人稍一退下去,马上得转移机枪位置和躲进战壕背面或者坑道的防炮洞,留几个人隐蔽的观察阵地情况,在朝鲜打仗只有和美国人近战、夜战、肉搏战,阻击的时候,不把敌人放近,离的远的话,你这才开没几枪,攻击的敌人就卧倒或者退下去,紧接着敌人的重机枪、炮弹铺天盖地向你响枪的地方砸过来,很多时候他的飞机马上就飞过来贴着你头顶扔重磅炸弹、汽油弹,而且他的重机枪口径大的,射程远,装备的又比我们多的多,我们的重机枪射程没他远,很吃亏,枪也少、又缺少完整的重机枪工事,因为只要你打响过重机枪,工事肯定会即刻被敌人的炮火摧毁,这时敌人的重机枪就对着你响枪的位置扫射,压的你根本就不能抬头,你还没有还手的机会。

在朝鲜和美国人打仗,打阻击的话,只有将他们放到很近,猛的狂扔手榴弹、手雷,来阻止敌人,在上甘岭的时候,因为是从上往下打的阻击,我们还用爆破筒甚至迫击炮弹把他们砸下去,这两样东西威力远远大过手榴弹、手雷,留着用机枪对冲的最近、没炸到的敌人打,真的等敌人冲到了10米左右就得跳出战壕迎上去拼刺刀,否则,对方逼到战壕边居高临下的就被动,这时敌人的炮和重机枪都不敢打了,怕伤了自己人,但是美国人极少有冲到我们面前10来米的,只要我们一砸手榴弹,他们就没命的往后跑,等到距离一拉开,他的炮和重机枪就响,所以,只要他一跑,我们就得马上防炮和转移机枪位置,在朝鲜开枪的机会不多,这也是最初上级不许阵地上打狙击的原因,后来的狙击手,也没有在我们自己的阵地上开枪的,都是离阵地远远的找个位置隐蔽,打一枪就马上把枪口插到雪里,动作稍一慢,枪口烟一出来,位置被敌人发现,基本上狙击手生还的概率很小,敌人的炮火反应非常快,而且围着你的位置打,先隔断你回来的道路,你跑都跑不出来,可以说,我们在朝鲜取得的所有胜利,都是我们用手榴弹和刺刀获得的,阻击敌人打的就是近战、肉搏战,进攻打的是夜战(还是近战)、肉搏战,一定得和敌人绕在一起,用手榴弹、手雷开路、用冲锋枪和刺刀护身,让他无法获得炮火支援,这样才能胜利,所以,在朝鲜打仗的时候,我们除了机枪,其他枪支基本很少有开枪的机会。

可以说,朝鲜战争在100米的距离内,美国人根本就不是我们的对手,连对手的资格都谈不上,他们只要发现我们的阵地还有战士在战斗,就会拼命的往后跑,拉开距离,然后一次一次的用飞机炸,大炮轰、重机枪扫射,我们团有一个阵地,整个阵地只剩一个副连长、一个炊事员和一个战士三个人,就是用手榴弹、手雷这些东西往下砸,整整打退敌人十七次的冲锋,最后等来换防部队,也是因为美国兵缺少战斗精神,发现还有人,就退下去,等炮火支援,所以,100米之内美国人根本不是我们的对手,他的所有的联合国军都不是,要说近战还有一点点血性的敌人,仅仅可能只有一个土耳其旅,这也是我们前一批入朝的部队公认的,但是,遗憾的是我们入朝后,他们已经被前面的兄弟部队消灭了,没有和我们交过手。

在朝鲜,可以说,敌人靠的就是钢铁,我们靠的就是大无畏的革命意志,我们打过的所有的战争没有比朝鲜战场更残酷的,只要我们的军队里,有你的电影(我冤枉啊)里的这种连长、战士,无论在任何一个战场,这支部队不是死的最快也一定是垮的最快的。

有关号声几个问题:

问:那冲锋号不是有吗

答:是有冲锋号,抗战初期就不再在战场用了,以前战场面积大,不好协调,我们的弹药也少,一打枪基本就得冲锋,而且必须得全面冲击,所以就用冲锋号。抗战开始,弹药情况好点了,也有信号弹,冲锋的时候就闷声不响的就上去,否则,号一响,提醒敌人,伤亡更大。冲锋号音是一直存在,但是,打仗不用。

问:不是说我们部队有上百种号声吗?

答:以前是有的,那是通讯没法子。后来就是常用几个日常活动的号声,集合都是吹哨子了。我当兵的时候,就已经没有什么其他军号,除了日常营区的活动外。

问:你们在朝鲜,美军不是说过最怕也最烦共军的军号吗?

答:那不是军号,是哨子和小喇叭。和美军打仗最多的是夜战、近战,不好分清,所以,都是前线部队用哨子,没哨子就用得的到的小喇叭,用自己约定一长两短或者什么音,代表攻击、要支援、撤退等意思。夜战、近战的时候哪还给你时间吹什么军号。

--------------------

以上

通宝推:摇曳凡尘,加楠,迷途笨狼,空格,我爱我家fh,天狼星,
家园 我实在看不出《集结号》中的连长、战士少了哪点大无畏的革命意志
家园 没看懂你这个

教授评的是集结号不是军人吧?

您评的是军人不是集结号吧?

咋感觉你跟教授应该是一条战线的呢?

说实话,换俺领导这样的非军迷非历史迷看集结号,确实看不出集结号里的共军和国军有啥区别...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