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谚·谣 -- 商略
犯关
犯关是糟糕的意思。
这两个字看上去的情景似乎是这样的:一大群甲士,脸色阴沉、一声不响地从山道上走着,他们已和关隘很近了,站在关上的女墙里侧,可以听到他们的脚步声。
当然挺糟糕的。
可是在我老家的方言中,这两个字并不如此令人惊惧。它的程度是比较轻微的,可能有一种轻微的难过,也可能有一种轻微的悔意,甚至还可能带有一种轻微的戏谑。如果打翻一盆水,削断一根苗,都会说:“啊呀,犯关哉!”
老辈子人有两句顺口溜,现在已没有人说了。这两句话说的是一段旧事:“犯关犯关真犯关,宣统皇帝坐牢监。”皇帝坐牢监,如果要说它“犯关”,那是天大的事情,特别是宣统皇帝,是改朝换代的事情、是几乎要成功地改变社会局面的事情,怎么能说“轻微”呢?
可是,再念一遍这个顺口溜,会读出一种轻快的节奏,根本不是忠于清朝的遗民说得出口的;反对专制的志士说到这个事,当然要庄严肃穆,自然也不可能这样洒脱。所以,它应该出自市井细民之口,有一种惯看风云的圆通和临变不惊的麻木。这种圆通和麻木,如果你愿意,可以说是智慧,也可以说是无奈,或者是锻炼得莫知莫觉的耐受力。
有的时候,犯关两字前面会加一个“侬”字(词典里说,侬是第一人称代词,但在浙东,它是第二人称代词),后面加上“东哉”这个词尾。“东哉”在绍兴方言中,表示状态的存在。“坐东哉”意思是已经坐在那儿了,“好东哉”意思是事情已经办成了。
但“侬犯关东哉”却不是陈述事实,而有另一种含义,它的意思是你已经糟糕了,不过说这句话时,结果并未呈现,只是对人的威胁:哼哼,有一个糟糕的后果已经等待着你了!
当然,这威胁,往往也是轻微的。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例如
[url=/article/1478344]商略:词·谚·谣[/url
[url=/article/1484972]商略:【原创】犯关[/url
[url=/article/1482564]商略:【原创】恨孔恼极[/url
[url=/article/1482561]商略:【原创】清光皎洁[/url
我把每条最后的]去掉了,这样你可以看到。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谢谢:)
谢谢。。。
和白篮摊
说包括事物的全部,上海人称“一塌刮子”,古书上说“一古(股)脑儿”,舟山人说“和白篮摊”,又说“和爹和娘”。
这里的“和”字,应读第四声,与“唱和”的“和”同音,意思是全部。
“和白篮摊”这个词语怎么写,大概没有人想过,因此人们虽知道它的意思,能用,但不知其所以然。我是这样理解的:
白篮,是一种无盖容器,用竹篾编成,上部宽,下底稍狭,高尺许,直径约两米。越地农村这种容器很常见,但每家一般只有一只。旧时我们村一位篾匠姓王,编的白篮,盛水不会渗漏,可见其手艺之高。我小时候母亲每每用白篮盛东西以曝晒或整理,有时也装谷物。我怀疑也许该写作“朴篮”,不过同样没有证据。
其实要说事物的全部,一个“和”字也够了,舟山方言中有一个同义复词就叫“和总”。所有东西都在白篮里摊开,看上去乱糟糟的一片,让人极不舒服,所以,我们说“和白篮摊”时,另有一层意思是“一塌糊涂”,十分糟糕。这层意思现在更常用,如说“这下子和白篮摊了”,意即这下子彻底完蛋了。
也有人说这四个字应是“合拨(和把)烂摊”,合拨就是“梁山好汉全伙在此”的“全伙”之意,和把大概也是这个意思。不过这个说法我不同意。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乌云团眩
团眩是一个常用的词,是“晕眩”的意思,这个词该怎么写,我一直拿不定主意。如果写成“头眩”,也许更接近书面语;如果写成“头旋”,也许更接近方言要表述的意思。我最终写成了“团眩”,因为第一个字在我们方言中读成团而不是头,而第二个字写成“眩”,是对书面语的妥协,好好一个词,就被我弄得南腔北调了。
发高烧时的团眩,全身轻飘飘的如在虚空之中。小时候经常一手攀着毛竹,绕着竹转圈子,转几十圈放手,只觉得地面忽高忽低,嘴里发苦,两眼发花,整个人东倒西歪,一边笑着说:“团眩煞哉!”
听说早时候有一帮人到我们村里来,在一户人家门口高声叫骂,威胁动武。后来,这家的男主人回来了,手里拿着一把稻叉(我老家在山区,有两种叉,一种叫做柴叉,长柄而轻便,一种叫做稻叉,粗短重拙),听明白事情原委,认为应该制止他们的无理取闹,就拿起稻叉,独自舞动。他是有武功的,所以舞动起来风声呼呼,飞沙走石,声势煞是惊人,我母亲形容这种声势的时候,用了一个词:乌云团眩。
这个词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因为一听就仿佛能看到天地为之变色的情景。以后在看书时读到形容舞枪耍棒,蛟龙出水、泼水不入什么的,都没有这个词生动慑人。
事情的结果是,那些人一看之下,不出一声,回去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惊喜:所有在本帖先送花者得【通宝】一枚
恭喜:你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提示:
24小时内给同一个人送花的上限为6!
多老娘钿
在舟山,经常会听到一句骂人话:多老娘钿。
出了什么事情,或者不高兴了,就会说这句话,一般是自言自语性质的。但讲究用词的老人,这四个字大多用在孩子身上。
有的人称自己的妈妈为老娘,有的当妈妈的人也会自称老娘,也有一些泼辣女子自称老娘,想当别人的妈妈。古书中说:“饶你奸似鬼,喝了老娘的洗脚水。”可见这样的老娘喜欢给那些奸滑的人喝洗脚水,令人又敬又怕。
但在“多老娘钿”这句话中,老娘是专门给人家葬死婴,算是半个职业,这与旧时婴儿成活率低有关。老娘钿是付给老娘的工钱,可见是一种伤心的钱。前面加上一个多字,就是说,这笔老娘钿本来不用出,是多出来的。
原来这句话曲里拐弯,是说某个淘气的孩子,本来不应该生出来,结果倒赔了一笔老娘钿(虽然孩子长大了,没赔老娘钿,但这不是比赔老娘钿更吃亏吗);即使生出来了,也不如早早死掉,交给老娘去埋了,也不过多出一笔老娘钿,早早了结,后来也不会有这么多事情了。
这是恶毒的诅咒。
只是这种诅咒在日常对话中,少了那种恶毒气息。一般情况下有人骂出这句话,往往是开玩笑,有时是表示轻微的懊悔,没有任何实指内容,也不会牵涉到某个孩子身上。有的时候,更是一句疼爱孩子的笑骂——这话禁不起细想,一细想,透着点儿古怪,可畏可怖。
这种现象很普遍。在我们老家,经常说某个人是“死尸”,在怒骂的时候固然会说,在表示亲昵的时候也常常说。在舟山,常听到叫人“伟思”,兄弟几个叫大伟思小伟思的很多。听多了,慢慢悟出不是伟思,而是浮尸。舟山处在海中,最忌讳的就是淹死海中,所以调羹要仰天放,象征船没有翻掉。所以,用浮尸称呼人,也是很恶毒的,但你到舟山人家里去,会听见他们“大浮尸”“小浮尸”叫得欢,似乎比叫“老大”“老小”还亲热。
关于“老娘”的解释,还有一种说法比较直接,说是接生婆。那么,用“多老娘钿”这四个字骂孩子,意思就是出了不该出的钱(多的意思是多出来的、不必要的),因而孩子是不该出生的人,如此而已。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葱炒花
小时候常常听到一句话:“葱炒花!”
“葱炒花”不是一个菜,说的是一种人,是指一个孩子受不得半点委屈,动不动就哭。
一个孩子哭的时候,会有很多特权,比如,可以破坏一些东西,砸一下碗啊(不能砸破了,砸破了祸就闯大了),推倒一条长凳啊,用力打人啊,总之,很让人害怕。另外,弄哭了一个孩子,他的父母,尤其是他的奶奶,很可能找上门来,拖长了声音骂上一顿,有韧劲的奶奶,会骂上一个下午,给人一种鸡飞狗跳的感觉。
所以,这句话之后往往跟着另一句话:“别惹他算了。”意思是惹不起还躲不起吗?
一个爱哭的孩子,流的眼泪被称作“葡萄酒”,当然是用一种幸灾乐祸的语气说出来的,比如说:“咦——葡萄酒都流下来了,是苦!是苦!”这个“是”字,读“赛”字第三声,意思就是“真是苦”啊,嘲讽得很辛辣。
我小时候,不但没看见过葡萄酒,连啤酒也没见过,所见的无非是黄酒,客人来了,拿一个盐水瓶去供销社打上一斤半斤,好像是凭票供应的。所以葡萄酒是很神秘的东西,我当时从来没想到过它是一种酒,以为和胖头鱼眼睛边上的肉差不多,因为这一块肉,我们叫它“葡萄肉”,是最好吃的部分。产生这种想法的理由大概是,眼睛可以流泪,葡萄肉在眼睛边上,葡萄酒当然是指代眼泪的了。
顺便插一句——后来看到不少小说里写道,人们看到一个被劫持的女孩,或者一个需要掩饰身份的女人,吃鱼时从鱼眼睛那儿开始下筷,于是识破了她是一个富家小姐。这其实是一个被广泛传播的谎言,因为我家世代贫农,我们村大多数人也是世代贫农,但都知道“葡萄肉”是最好吃的部分。米鱼吃脑髓(音西),带鱼吃肚皮,人人都有舌头,什么东西好吃,哪个不知道?
回头再说那朵花。一个被称作“葱炒花”的人,别的孩子往往不愿意跟他玩,所以比较孤独,所以眼泪更多了。不过这个词,一般是大人说小孩的,孩子们没有这样委婉,总是直接称呼为“噭猫”,或者更直接,想到了后果——“葱炒花”要凑上来玩耍,马上说:“你奶奶要来骂的!”这话一说,“葱炒花”立即讪讪地,说不出话来。
当然,很多时候不能怪“葱炒花”,而是奶奶太宠孩子,孩子还没觉得怎么样,奶奶就已找上门了。这是假的“葱炒花”。
我一直纳闷,怎么会叫“葱炒花”呢?现在想来,可能是葱和花连大太阳也经不起,在锅里一炒,马上干瘪焦黑了,一点都碰不得。
孩子得到这个称呼,往往是在家里,因为到了外面,过于脆弱是不大好意思的。有的妇女也会得到这个称呼,那往往是在外面与人争吵的时候。她们一旦哭闹,声音凄厉骇人,还会伸出手指甲抠人的脸,或者拿着棍棒乱打,令天地变色,惹来一大群人围观,德高望重的人,只好出来劝解。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和白篮摊”的说法在江浙许多地方都有,苏州的读音似乎是hang be lang tang, 据我所知广东话里说“包括事物的全部”是hang bu lang, 所以是否会是从广东传入的?
只是不知道是苏州话,好像我们这里也有,不确定。。。
是不是广东传过来的,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