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文摘】被玷污的军博被强奸的崇敬 -- 配合配合
大家对它有很高的期望正常呀。
不谈政治、不谈政治。
如果您有兴趣的话,请和他谈:
http://cchere.com/article/112;ID=152707
早就下决心不谈政治,可是今天没忍住。
咱俩想一块去了,要不也搞搞XX俱乐部,来个“西西改制”?
保洁工,农民,知识分子,赌徒,酒鬼都要有专业素质。在每个人的领域里都要成为专家。
打过仗的都死了,没打过仗的都去发财去了...
军博的展品简直是金山~仅目前的不凡,全开发出来的话,再3个军博也展览的下来~
军博不是武器展览管,而是历史博物馆的分支:军事历史博物馆~所以,军博的武器,并不是单纯的武器,其价值,在于其自身所承载的历史!
让一帮外行管,糟尽了!
上小学和初中的时候去军博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是家常便饭,一过队日团日就排排队上军博走一圈.那时候军博是北京十大建筑之一,算是挺牛,地铁专门有一军博站开在门口.建筑水平和大会堂历史博物馆一个标准-大理石地面,黄铜门饰.参观是不要钱的,不过展览用现在的眼光看其实跟纯粹军事关系不大,完全是中国革命史展览.我小时候去的时候最喜欢看的是那些革命圣地沙盘模型,围着转来转去脑子里想象着在那种种地形调兵遣将的样子.楼主说的那个打得烂烂的U-2也是印象很深的
后来到八十年代中军博后面加了一个大厅放飞机,加上主馆里面辟出的一层,开了一个兵器馆,从纯军事的角度比较系统地展出兵器演革变化,还颇有可观之处.我现在印象比较深的就是门口树了一两层楼高的东风导弹.另外主馆前的广场上放了一些战斗机,主要是朝鲜战争时的王牌机和台湾的起义机.
现在想来,军博最落魄的时候是八十年代后期到九十年代中.一方面是当时经济优先军事靠边的总战略,另一方面多数国营单位都开始下海自己创收.那段时间军博除了开始收门票以外,不得不把西翼租出去开家具城,当时最有趣的现象就是每到周末军博前就摩肩接踵,但99%的人进了广场就直接向左拐冲进家具城,很少有人是去主馆看展览的.其实那时候北京几个大博物馆的日子都不好过,民族文化宫差不多每星期都弄个服装纺织品展销会什么的,自然博物馆面向小皇帝们,靠古生物展览卖恐龙玩具再搭个把变形金刚什么的,天安门广场上的历史博物馆算是好的,但也免不了要把馆前面的地皮搭上简易屋租给三产.
"那场风波"期间,军博当然又一次成为历史见证人,只是被堵在军博门前的军车,被"暴徒/义民"打死的军人,被"误伤/牺牲"的平民,在可见的未来,是没有可能在军博里面的展厅里占有一席之地的了.
再后来我就出国了,2002年再回去时,军博周围已经大变样,东邻建了同样风格但块头更大的军委大楼,西侧是设计颇为大气的中华世纪坛,相形之下,军博不但矮了一头,而且甚至显得十分的老旧了.
“想想阿伯丁武器实验场,各种武器顺序排列,虽在室外却铮亮如新,当你看到一辆虎式坦克的前面赫然写着:1945,D日,缴于诺蔓底滩头”
我明白作者的立意。也有同感。
不过作者大概没去过阿伯丁。那里是真大,室外7排还是8排重武器,数百的坦克大炮,可是没一件有说明的,很多坦克和大炮油漆一塌糊涂。“铮亮如新”那是想象的。说明在哪儿呢?上博物馆商店,花$10买张CD,才知道谁是谁。可那个CD也不全,百分之20的武器没说明。
不过,阿伯丁定位跟军博不一样,他们是在武器实验场里,自己单位的博物馆,钱就是军械研究部队的经费里出,管博物馆的也是军人。没有门票,免费的,但是你开车进实验场的时候,那是军事禁区,要搜查车子。一副爱来不来的架势。跟军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定位不同。
记得以前在二战论坛受的教育,阿伯丁的坦克/装甲车量都是重新涂的单一颜色。
单一颜色是真的,不过有绿色,有灰色,不统一,估计是原先的颜色。还有很多德国炮,象几款88炮,把原来的漆刮掉了,就露着泥灰和铁锈的颜色,难看之极(也许是保护漆?还是等待重新涂装?)。
可笑的是,阿伯丁的厕所倒是涂装得很正规,洗手池前还有解说牌,告诉你,这个厕所的色调,是1941年的德国非洲军沙漠迷彩。哈哈。
对了,下周末学校放春假,我专程去美国空军博物馆和巴顿装甲兵博物馆看看。
一无所知 也不感兴趣
当然就拿着金子当瓦砾
我在西柏坡看见 三大战役缴获的武器中 赫然有一挺54高射机枪
要是一棒子军事发烧友 这个博物馆绝对不可能变成垃圾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