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你有我有全都有啊,大杀器咱全都有啊! -- 黄河故人

共:💬28 🌺116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你有我有全都有啊,大杀器咱全都有啊!

根据已有的资料,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使用毒气是在八国联军侵华时期内。在西方洋鬼子看来,第一次实用化学武器是在一战时期德国人放的氯气。二战之后,核武器基本上从化学武器头顶上夺取了大杀器的光环,一直到萨达姆惹恼了GLA,化学武器才刚刚又引起了重视。

其实我们现在广泛使用的化学武器,最好的大部分都是二战时期开发出来的。可是在整个二战时期内,只有日本人在中国使用毒气的记载,德国人和英国人、德国人和苏联人、德国人和美国人都没有互相使用毒气的记录,包括美国人在硫磺岛上被日本人打得血肉横飞,美国大兵也没有得到使用毒气的批准。Why?用脚趾头想想都想得出来,只有中国人没有用化学武器报复别人的能力。

在一战的时候,别说英国人是自卫反击使用毒气的。英国人早就在考虑二氧化硫云团的杀伤力问题,美国人在申请氢氰酸的相关专利,法国人在研究如何把警察用了三年的催泪弹如何用到战壕里,德国人就不用说了。1914年十月,潘多拉的盒子被打开了。

再顺便说几句

化学武器的第一号魔头,哈珀先生,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是个犹太人;德国人第一个尝到了毒气的甜头,也吃到了毒气最大的苦头;芥子气把英国人伤的很惨,可发明芥子气的却是个英国人;德国人芥子气的苦头吃的少一点,但伤员里却有一个叫阿道夫@希特勒的上士;英国人功课做得最足,得利也最多,第一次化学武器反击就准备了150吨氯气,但差一点点伤了自己;俄国是仅有的挨过双方化学武器的国家,这也导致了苏联对于化学武器后来的重视。

二战期间,化学武器的准备工作做得最好的是德国人。1937年1月,一种不成功的杀虫剂-塔崩-面世了,只需要实验台上针尖大的一滴,就让他的发明者施拉德博士瞳孔急剧缩小,呼吸困难,于是一种成功的化学武器诞生了:它无色无味;可以通过呼吸也可以渗透皮肤;挥发性低,作用时间长;毒性大,是光气的三十倍。

沙林也是施拉德发明的,时间是1939年。sarin是以参加这种毒剂研制的4个关键人物名字的开头大写字母组合而成的。他们是:Schrader,Ambros,Rudriger,那一个想不起来了。沙林的毒性高了一些。当时沙林很贵的,因为最后一步的反应容器需要用银内衬。

1944年,另一位德国的诺贝尔奖金得主合成了梭曼,70年代以来,美国曾花了很大的力量去寻找所谓的中等挥发性毒剂,但无数实验结果表明,最好的中等挥发性毒剂还是梭曼。梭曼也是苏联人化学武器的主力军。二战结束以后,对于德国人的库存化学武器,英国人和美国人很不环保的把他们分到的那一份沉到了海底,苏联人则把库存、武器、工厂、人员一股脑拉了回去。

(其实沙林、梭曼、塔崩和咱们现在正热的甲胺磷是一家子)

1943年,在梭曼问世前,德国人的化学武器总量就已经是英美两国的和,还有一支11万人的化学部队。1943年,希特勒认为自己垄断了塔崩,打算使用这个秘密武器了,他咨询了这方面的专家,回答是应该英国人、美国人、苏联人都有这个东西了,所以要小心使用,事实证明这个专家高估了对手,英国人和美国人在这一点上被德国人拉下了太多,以至于德国人自己都不敢相信。过了一年希特勒又想用,可是1944年的德国,已经没有那么多的轰炸机来扔了。

1940年的英国人,也打算用毒气。他们的思路是先发制人,他们认为德国人一定会使用毒气,所以他们一定要抢在德国人前面使用毒气(不知道它们为什么这么想,它们这要用上了估计二战就是另外一个结局了)。好在有丘吉尔这一个明白人,才没捅出大漏子。

实际上丘吉尔也不完全明白,为了防止德国人登陆,他准备了全国所有的450吨的芥子气,预备德国人一登陆就使用,其实这个数字只有德国人的20分之1,质量上更是差了不止一代,而且想法是这一次攻击就要彻底解决德国人,让德国人不能反击(很傻很天真

说个英国人比较好玩的事情,一种化学武器是在坦克上打个洞,然后往里面注入氢氰酸。这主意不错,不过要是能打个洞的话,这坦克也差不多了

人家美国人不一样,德国人的反击打到纽约难度太大了,乐得坐山观虎斗,直到日本人拉着他下水。当时美国舆论要求罗斯福使用化学武器,报纸上也出现了日本人在中国实用化学武器的照片。罗斯福到了43-44年才计划使用化学武器,最不愿意让罗斯福使用化学武器的是其实是丘吉尔,因为他们害怕希特勒的报复。等到不用考虑希特勒的时候,下一代大杀器已经挂在日本人头顶上了。

为什么英国人阻止呢?这要看看V-1、V-2了。V-1、V-2惹恼了英国人,精英纷纷涌动希望采用化学武器对德国人进行报复,可是这群英国精英却忘了要是化学武器坐着V-1、V-2来怎么办,还好有丘吉尔这个稍微明白一点的家伙掌权。

那么是不是英国人和美国人都缚手缚脚不干活呢?才不是呢!

1943年11月28日,“约翰·哈维”号万吨货轮从美国巴尔的摩跨越大西洋、驶向巴里的亚德里亚港,带着2000枚M47Al型化学炸弹,共100吨芥子气。由于是保密行动,这艘船也只能慢慢排队。港内的船太多,“约翰·哈维”号一连等了四天仍没轮到卸货。

1943 年 12 月 2 日这天的傍晚时分,空袭警报骤起。8 点刚过,约翰·哈维号也终于爆炸,开始摇晃着下沉。毒剂箱子同其它货物一起燃烧着,有些则直接沉入海底,更多的是从破裂的船底货仓惨漏出来,在布满残骸的港口内散开,与漂浮在水面的数百吨油料混合在一起,形成粘乎乎的致人于死地的混合物。浓黑的烟雾夹着毒气在海港上空翻滚,渐渐遮盖了巴里城,空气中充满了刺鼻的大蒜味,使漆黑的夜变得更加阴森恐怖
。戴上了防毒面具的人也纷纷死掉,因为杀手是飘在水面上的一层油。现场仅有的三个知情人当时就死掉了。大家都认为是德国人的大杀器来了,好在艾森豪威尔调查出了这是怪自己倒霉,于是千方百计掩饰。

二战后再次使用化学武器到了两伊战争,两伊战争说白了就是小弟代替老大出面对砍,自己受了伤没关系,有老大在后面的,就算被警察带走,老大也有安家费给的。那老大自己干什么不出头呢?废话!老大自己一旦受了伤,谁给老大安家费!地盘更是要被别人给抢了。

大杀器这个东西,没有肯定是不行的,没有就会被人欺负;除了这几大流氓,一般人也不太可能有;有了也不敢用,这属于天地同寿一类的功夫。核武器的最大威力,是在发射架上,此言实乃真谛。

关键词(Tags): #大杀器元宝推荐:MacArthur,
家园

大杀器这个东西……这属于天地同寿一类的功夫。核武器的最大威力,是在发射架上,此言实乃真谛。

家园 送花,惹不起这位,呵呵,毒药毒气毒品,三毒俱全
家园 ??
家园 好看!大伙都有,仗还打的你死我活。

以后打仗看来也免不了。

赶紧挖坑!

深藏!

回音,够不够深啊,够不够深,不够深,。深!!!!!

家园 关于八国联军用毒气的问题

好像河里有老大考证过,似乎是苦味酸炸药更为可靠一些。

花之。

家园 苦味甘的烟浓度要达到杀人的效果,

估计使用量不会少

家园 不是这个意思

是指记录资料的误判,当时把苦味酸爆炸产生的烟雾当成毒气,事实上死者是死于冲击波。

印象中应该是河里某位大虾提到的,一时半会儿找不到了。

家园 有道理,送花。

有了不用可以。

没有可是万万不成。

历史是老师啊。

家园 苏联也用过毒气吧

以前看过材料说苏联在阿富汗用过毒气,好像是塔崩或梭曼一类的,记不清楚出处了。也有可能是抹黑宣传。还有二元化学武器咋回事,有专家介绍一下吗?化学武器够恐怖,但还是核武器来的彻底,几十年的恐怖平衡基本维持了世界大格局的稳定,没有出现几大巨头之间的战争。

家园 德国人放毒气的时候说自己没有违反规定

自己用的是钢瓶,不是炮弹.

美国人说自己在越南没用毒气,用的是刺激性气体.

俄罗斯人用不用在他,不过用塔崩可能性不大.

家园 呵呵,花谢。只有萨达姆没地方去说理了。
家园 二元化学武器就是

由两种材料混合生成有毒物质的化学武器。

两种材料都是无毒的,平时各自分开存放,需要的时候被混合到一起,就变成杀人灭口的必备品了。

家园 蒋介石也曾经试图在洛阳建立一个化学武器工厂

可惜,还没来得及实施就打起来了

家园 【文摘】巩县兵工厂在35就开始生产化学武器了!

1932年4月, 國府派化學工程專家吳欽烈赴歐美攷察, 並訂購化學兵工廠機械及羅致技術專才。 吳於5月赴美, 同年11月完成任務返國。 在美簽訂合同者﹕計有孟遜圖化學工廠設計之硫酸廠, 偉斯華哥公司設計之食鹽電解廠, 伊利湖化學公司設計之淚氣廠、 噴嚏廠、 泡腫氣廠、 煙罐裝填廠、 毒氣砲彈裝填廠。 聘請之外籍技術專家有﹕白偉德、 哈克義、 艾世德、 麥思哥、 思普靈、 過更生等人。 吳返國後, 赴各地查看廠址, 奉令擇定河南孝義為建設新廠地點。 1931年7月, 鞏縣化學廠籌備處在南京成立, 吳欽烈為籌備處長, 並派張輔良為總務主任, 胡霨為工務主任, 孝義工程地點則派化學工程師方志遠負責主持。 美國一切購件與交涉則托華昌公司李國欽先生代辦, 多方進行, 廠務進展迅速。 自九一八以後, 與日本關係緊張, 對中國一舉一動均極注意, 為避免引人矚目, 化學廠番號迭有更改, 1933年7月開始籌備時稱"鞏縣化學廠", 同年10月更名為"石河兵工分廠", 1934年5月更名為"鞏縣兵工分廠", 實質始終為一獨立性之化學兵工廠。 1936年初廠房全部完成, 各廠陸續正式出品, 同時兵工署處長張郁嵐單獨籌備之面具廠, 亦劃歸併於化學廠。 於1936年2月1日正式成立, 以吳欽烈為第一任廠長。
外链出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