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如何写好科技论文的一些个人建议 -- 不爱吱声
备注:这篇文章大部分内容来源于以前自己的一个帖子,记得当时是为了回答一位网友论文被拒的疑问草草写出,没想到却骗得很多.由于原来的帖子已经被删除,我实在是心疼那70多朵啊啊啊,所以这里重新整理一下思路,对原来的帖子进行了些许改动,再次贴出来,希望我的经验之谈能对大家科技论文写作带来些帮助。
笔者到现在为止在专业期刊中共发表过三十多篇peer review的学术论文,也曾经做过二十次左右的论文审稿人(reviewer)。根据自己的论文写作经验和审核经验,愿意将自己对如何写好科技学术论文的不太成熟的看法及建议写出来与大家分享,也欢迎大家多多讨论以期共同提高科技论文写作水平。
发表peer review的学术论文,首先要过审核关。显然,如果了解审稿人在审稿过程中的侧重点,那么对我们自己文章的写作无疑是有帮助的。所以,不妨先谈谈我个人的一些审稿经历。
在我审核过了文章中,仅仅有非常少量的文章我是认识文章作者的,不得不承认,如果我与文章的某个作者相识,那么我从来没有拒过他们的文章,这更大的原因是因为我了解他们以前的工作,因此对他们的工作比较信任,另外个人感情因素也起一定作用。比如说,曾经审核过一篇文章,那篇文章的最后作者是与我私人关系非常好,学术水平也非常高的教授,但是那篇文章写的质量非常差,甚至还有英文写作的问题,按平时的标准是应该拒的,但是只因为那个作者的名字在上面,(我猜那多半是挂名作者,因为文章的写作风格完全不是那位教授的风格,那位教授既不是通信作者也不是第一二位作者),由于那家期刊(journal)并不是很有名气,影响因子也不是很高,于是我再三考虑过后,决定给文章的整体评价是一般,然后写个非常具体的意见,建议编辑(editor)此文必须进行大幅修改(major modification)以后才可发表,在论文修改建议中,我甚至给出了所需要的进一步分析计算的详细步骤。通过这个例子,我想说确实存在这种可能性:如果你的文章中有比较有名望的教授挂名,你的文章的被接受的机会肯定会相对来说更大一些。
但是对于绝大多数我审核过的文章,我对作者根本就不认识,这时候我的审核标准还是比较统一的。一般说来,审核文章最主要的标准有三个.
1,创新性(originality)
一般说来,编辑在找审稿人的时候(我自己也做过guest editor,所以了解这个过程),都是需要自己先浏览一下文章,然后找对领域比较熟悉的并且在领域内有点学术信誉(academic credit)的人审稿,这样就可以一定程度上保证对文章创新性的判断。越是名气大影响因子高的期刊越是强调文章的创新性这一点.影响因子很高的期刊由于所收稿件比较多,编辑为了提高审核效率会第一时间直接拒绝那些明显质量不高,创新性不够的文章,而根本就不会把文章发给审稿人,省去了费力找合适审稿人的麻烦.比若说,如果你的论文是有关实验的,那么你的文章中是否介绍了新的实验方法?你的文章是否发现了新的现象?还是更多重复或者遵从(follow)前人的成果,仅仅对试验步骤作了些简单的修补?如果是后者的话,而编辑恰好又是同领域的专家,他们就很容易判断出来你的工作的创新性的,那么你的文章被直接据掉也就不奇怪了。
具体到我们的研究或者文章上,为了保证文章的创新性,我们做研究前一定要多做做学术文献检索工作(literature search),一定要搞清楚同领域内有哪些问题已经被解决,哪些问题有待解决;一定要找出那些比较重要的文献细读精读;一定要对领域内的专家最新动向有所了解.而体现在写文章上就是,在写介绍部分(introduction)的时候,索引要写得清楚,全面。千万别小看文章的introduction,内行看门道,如果你的文章introduction写得好,审稿人就马上能够判断出来你对领域的熟悉程度,他们对你的研究工作就会有一个比较好的第一印象,审稿人的审核情绪也会有所提高,自然你的文章顺利通过审核的可能性也就大乐。
从我个人经验来说,我在写文章的时候,总是愿意先写正文介绍自己的工作,最后才写介绍(introduction)部分.而在任何可能情况下,我的文章寄出去前,总喜欢找一位领域内名气大的学术水平高的老教授帮我修改introduction部分。特别是一般自己觉得比较不错的研究文章,在寄给杂志之前,让同领域的“高人”帮你把把关不失为对自己负责对研究负责的好办法。
文章的创新性(originality)当然还体现在文章主体关于研究方法的介绍,不过这里暂时不特别强调这一点。以后有机会单独开贴聊吧.
最后,我刚才提到比较好的期刊(journal)收入的文章,文章创新性(originality)是非常关键的一点.如果你觉得自己研究工作的创新性不够,那么建议不要直接往顶级刊物上投。要知道投稿也是有学问的,因为如果你经常往某个杂志投稿结果经常被拒,你在那个杂志编辑心目中的学术信誉(academic credit)就会很快丢失了.这样你下一次如果再想往同样刊物上发文章就更难了。相反你的文章被某个杂志发表的比较多,那么你也会慢慢也会积累起来你的信誉,有了信誉没准那一天你会被期刊编辑邀请做期刊审稿人了呢.所以我个人主张发文章从选择合适的期刊(jouranl)开始就要慎重。同样的道理,被杂志选为审稿人也是一样的道理,所以不要总听那些抱怨牢骚的话,不要文章一被拒就怀疑审稿人故意刁难,这种情况有但并不是主流,因为每个审稿人也需要考虑自己的信誉.况且每篇文章不是一名审稿人说了算的,某位审稿人如果胡乱评文章,那几次以后他不仅没有机会再做审稿人,很可能他辛辛苦苦积累下来的学术信誉也会丧失的。
2,全面性(completeness)
如果文章有一定的创新性,那么第二个重要的判断指标就是文章的全面性(completeness)。这一点比较tricky。我审核过的文章,还有我自己发表的文章被审核,reviewer多数是在此方面“做文章”。再严谨的研究者也可能会遗漏些自己没考虑到的地方,这时候,reviewer会指出研究的不足之处,给作者建议让他补充新数据或者对某些结论增加些解释等等,最终reviewer给文章的评语多半是major modification,这种情况对试验和计算方面的研究更常见。也有些情况,文章不足的地方太多,甚至由于不够严谨导致结论“错误”,这时候文章多半是要被拒的。
在你从期刊编辑那里收到所投文章的reviewer comments的时候,一定要仔细查验那些建议或者意见。也确实会有些审稿人不负责任,甚至有可能他们都没有读明白你的文章,给出了比较荒唐(ridiculous)的评语或者建议,但不管怎样,还是应该多在自己身上找毛病.仔细想想是不是自己文章本身实在是不够严谨,甚至研究中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uncertainty)?在修改文章时候,一定要认真考虑审稿人的建议并补充新的证明材料.如果文章被拒不要抱怨审稿人吹毛求疵,以我的经验审稿人不大有可能是因为作者名气不足而故意刁难作者。但是倒是有可能审稿人对于他们自己熟悉的作者的文章尽量多挑毛病,避免直接拒掉,这可能是那些有名望的教授发文章过程中能够占到的唯一一点"小便宜"了。
但是另一方面,大多数有名望的教授往往更看重自己的名誉,至少我认识的几位美国著名教授(院士),只要文章中有他的名字,在文章投出去之前,他们都要自己最后亲自审核文章的。他们的审核甚至比通常的审稿人更要严格,而他们修改过的文章,不得不承认文章确实水平高,那么如果你觉得自己的研究确实不错,如果能找有名望的教授愿意帮你把把关是保证你文章质量的不错的办法。
3。写作技巧(writing)
科技论文的写作技巧并不像小说那样要求高。但好的科技论文是可读性很强的,关于科技论文写作技巧,以后有时间会单独开贴于大家探讨.这里有个联结链接出处,大家可以先看看,文章的作者是剑桥大学资深教授,学术水平很高,都是他的宝贵经验,对于我们这种刚开始写科技论文的新手来说借鉴一下绝对有好处。
另外,我们千万不要忽视科技论文的写作技巧.因为文章写作技巧对文章的发表与否,和文章发表后的引用情况都有影响。在文章审核阶段,审稿人在审核文章的时候,如果作者经常出现语法错误,那么几乎是他们最难以忍受的,这表明作者对文章的写作态度就不太端正.给审稿人的印象会非常差,这种情况下审稿人会对文章的审核更吹毛求疵一些也就不足为奇了。另外,写得比较好的文章,可读性强的文章,在文章发表后能够引起更多数人的注意,相对来说影响力(impact)也会更大,文章被索引次数当然就会更高。所以在发表文章前最好多修改几遍文章,哪怕是找别人帮助看看语法对自己文章质量的提高也是有帮助的。
最后,希望大家要正确对待论文被拒.在我个人发表的文章中,就曾经有一篇被拒过.我为了那篇文章前后狠下功夫地做了一年左右的研究工作,当时被拒觉得很不公平,但是过后想想却觉得"因祸得福".我当时是这样做的,那篇文章被拒后我等了半年多才第二次发表出去,期间又进行了大量进一步的研究,并对原文进行了大量的修改。结果那篇修改过的文章现在成了我所有文章中被引用次数最多的一篇,几年时间内已经被引用超过百次.所以说,文章被拒的经历并不见得是坏事,态度端正以后,会把坏事变成好事的,用米卢的帽子上话来说就是“态度决定一切”。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70朵花是保留在账面上的,贴删, 花在,积分在,经验在.
这篇还会有超过70朵花的, 缺少部分我补给你好了, 俺的经验还有好几万, 俺还有马甲
以及有可能给我送的千变娘子等马甲们,哈哈,我还真不知道马JJ有那么多马甲.
我的马甲也不少,可惜大多没有经验了,献不了了.
铁手狡猾着呢, 送花程序查IP, 查ID. 在同一个IP, 两个不同ID不能都对同一贴送花. 同一个ID在不同的IP也只能对某一个贴送花一次.我用学校代理(学校是让我们在家查学校馆藏资料方便设计的)换个马甲才能送花.
没被绕晕吧?
我没有马甲,只能这样了。想我当年本科的那篇论文,整个就是胡说八道啊。我用电子显微镜看到的和我的猜测不一样,我就用PS把图给改了。
总不成变成犀牛?赶紧闪。
may get you 1000 references.
想起了《地道战》里面的一段经典名言
高传宝揪着小鬼子的衣领说:
希望老铁不要对号入座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好,鼓掌。
要不可不得了。
不过,你挺赶猜啊,电子显微镜看到的你都能猜出来,你是什么专业的干活?
我自己看着都觉得狗屁不通。
当时是要做一种复合材料。我的猜的是复合以后纤维的变化。用电镜看出来跟我的猜测完全相反。不过没办法,别的部分已经做好了,没有时间全部重来,只好把电镜图改改了。
fibre reinforced polymer matrix composite?
不过确实是高分子的。
我是化工的。
马七,马八
态度决定一切,太对了。这也是西西河精神
曾经在你主页看过,想建议你重贴来着,不知道为啥被删除,就没敢提
有空接着科普啊
马社长说出了俺知道但没敢说的话啊,咱也有马甲,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