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经济学读书心得 -- 科大胡不归
真正能令别人害怕的东西,远甚于核武器的威力.
有一个梦想,叫罗马。
shit,原来罗马是这个鸟样子的。
贾主席可不是草包。第一任有包袱,这第二任可是做的很不错。台湾能打开局面和贾主席分不开的。小李现在做常务做得挺好。爱滋,矿难没办法,但基本能力是有的。起码是实务历练过。小李没更上层楼,也不好说和爱滋,矿难没关系吧。所以说土共这个体系还是很牛的。关键是能确保上去的人能务实不折腾。其实历任core里,胡还是最没有行政经验的。
蒙古搞过,日本鬼子也搞过
默想了一下印象中实行包税制的地方:亚述帝国(貌似)、波斯帝国、罗马帝国、早期的蒙古帝国(元代除外),都是由一小邦起家征服广大领土的政权。因为本土地小人少,军力虽然能压服反抗者,却无法实行深入切实的控制,因此只能与征服地区原有统治阶层(当然死硬的反对派要清除)妥协,利用这些阶层进行统治,包税制,说白了就是交够皇上的,剩下全是自己的。如果是委托当地统治阶层进行,就不典型,因为毕竟有兔子不吃窝边草的忌讳;如果象蒙古帝国一样,用外来人包税,那么结果就多半是竭泽而渔。
中国其实在三代也是如此,但是后来秦废封建立郡县,让统治权力直接深入基层。但是由于中央政府和被征服地区的统治阶层的关系没有处理好,二世而亡。直到汉武帝时期,一面加强对地方豪强的打击,一面推广儒学,让中央政权和地方势力在意识形态上达成一致,才把这种人类历史上独一份的中央集权的官僚帝国制度稳定下来。
毛泽东和柯庆施电话后,一个人看了毛泽东的读书笔记纪要写了《论资产阶级法权》
中国人受儒家传统影响深远,往往不能从商业成本与经济成本的角度考虑国家经济问题。罗马帝国及其之前的地中海各国文明,一直以来都是商业发达,很多甚至是以商业为中心的文明(比如爱琴海文明)。落在罗马帝国,罗马帝国在今天之所以在西方有如此崇高的评价,都在罗马时代创造的万民法,对我们今天的法律制度尤其是民法与商法上的法律制度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甚至不夸张的说,罗马时代的很多法律观点与基础在今天的法律制度里都是直接引用的。而建立这个法律制度的关键,不仅是一个庞大的发达的地中海商品市场。而且在于,在当时包税制度给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与长期发达中成本可以预期的环境。
把中国和罗马在古代社会,商人的竭泽而渔的行为等同视之我认为很不妥当。中国在儒家文明确立统治地位后,商人始终被排斥在国家统治集团之外,而罗马上至恺撒下之贵族与百姓都与商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商业与商人用自己不断延伸的地中海商业利益网络,不但给罗马帝国带来了繁荣,而且成为了罗马帝国维系庞大统治的纽带。
对于第二段,想想建国的三十年如何?
一,关于商业利益。秦汉帝国和罗马帝国,虽然都由军事征服而形成,但内在结构却迥异。秦汉帝国国家建构的意识形态(或其等价物)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罗马帝国则是诸多自治城邦的联合(我以为帝国代替共和国,只是权力由元老院转交皇帝,这点和中国由列国并立转入帝国一统不能等量齐观)。因此,罗马帝国的治理风格和自治城邦更接近,而和中国的统一帝国相距甚远,表现之一就是注重商业利益,并以法律制度予以保证。罗马国家,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联系十分紧密;而秦汉帝国,上层建筑更多是与意识形态相结合。
二,关于包税制,所知甚少,不能尽言。不过罗马既然保留了各城邦的自治,则所谓包税,当以当地人为主,不至于竭泽而渔。帝国的崩溃,更多与土地所有制变更后公民军队瓦解和职业军队的蛮族化有关,和包税制度关系应该不大。
因为中央政府允许地方官员多收一些,“以备资耗”,换句话说,中央政府不负担税收的成本,要求地方上交的税收是中央要求的一个“固定值”,这不是包税制是啥?
同时,如果你吧满族的入侵看做“是由一小邦起家征服广大领土的政权”,那就和你所说的更合拍了。
清朝的永不加赋,是让朝廷官员上交一个固定的数值,一没有多家竞标者,二没有在竞标者中取一个目标税收的最大值,显然不是包税制。
淋斛踢尖,加收火耗,都是明清两朝的弊政,因为明清两朝官员正式俸禄非常低,甚至无法维持官员的日常生活和政府运转。
雍正建立养廉银制度,把制度合理化了。
说的正是切中要害。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