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经济学读书心得 -- 科大胡不归
不过从o的人事任命上来说还看不出他有戈二的潜质吧 希望美国也不要一下子内乱了 呵呵
契尔年科1985年3月10日去世,当年晚上11点举行政治局会议,组成治丧委员会,包括全体政治局委员,并决定第二天下午2点再次举行政治局会议,第二天下午5点召开中央全会。连夜动用交通部和民航的力量把中央委员们运到莫斯科。总书记的人选是在第二次政治局会议上确定的。戈尔巴乔夫的说法是,葛罗米柯立刻起立提议小戈为候选人,也就是没有别的候选人被提出过。
他没有提到别的候选人,有可能是真的没有,也可能他认为没必要拿出来说。
莫斯科书记格里申作为切尔年科遗嘱中“交付重大工作”的人,是锅巴当时的主要竞争对手,应该是可以确定的。
据早慢熊斯基的说法,当时有三个候选人,一个是贝利亚亲家,一个姓罗曼洛夫,,小戈不战而胜啊。
贝利亚亲家能当上莫斯科市委书记? 当勃列日涅夫,苏斯洛夫是死人吗?
不过不能一棍子打死, 他还是个好同志,路还长着呐
大概是说格里申儿子看上了个姑娘,要结婚才知道是贝利亚的私生女。格里申很紧张,跑去和老勃汇报,老勃觉得无所谓,就结了。
但是我相信对于前苏联来讲,走到最后的解体是有必然性的。
只不过最后宣布解散的人是戈尔巴乔夫而已。
普京那个时候还是小年轻吧,三十几岁,有这么大的能量?
1990年回国后,普京先后担任列宁格勒大学校长外事助理、圣彼得堡市市长顾问、圣彼得堡市对外联络委员会主席。1994年任圣彼得堡市第一副市长。
觉得中国的农业部即使什么也不做,粮食产量也不会这么大起大落吧。
这几年苏联的天气如何呢?
建国70周年,也就是10年以后,才可以大致换算到戈尔巴乔夫的时代。历史会不会有一定程度的重复,那时候才知道。
现在看戈尔巴乔夫的更多地看到了他软弱的一面。也许将来会看到一些不得已的方面。最让人惊叹的是苏联人民对自己命运的接受,这一点是个人原因不足以解释的。
就拿美国来说吧,当年克林顿能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大学生到美国经济管的最好的一个总统除了自身才华和努力之外,当时的民主党中有人对他的提拔与赏识是密不可分的。这个人就是当时的华盛顿邮报的老板帕米拉。这个帕米拉既是民主党的元老,而华盛顿邮报又堪称民主党的党报,克林顿的成功离不开这些看不见的影响。也正因于此,克林顿当选后,美国米高梅电影公司拍摄了历史上单集制作费用最高的电视剧《战争与回忆》(当时也是制作总费用最高的电视剧,后来被《战火兄弟连》超过,不过这次制作差点再次导致米高梅破产并最后被日本人买下。不过日本人愿意继承米高梅破财的传统,恐怕在今天要有不菲的回报了。)而这个剧中的女主人公就是帕米拉。而他们夫妇与小罗斯福总统的关系,还是自己有时间去看看沃克将军的《战争与回忆》或同名电视剧吧。
各国无不如此,和美苏英法德日比起来,中国的折腾不算多。
苏联面临的问题好多是中国大概十年以后才会碰到 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