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天桥把式再论自由选择 -- 胸口碎大石
对于[ 再闻鸡起舞 ]的几点解释(链接出处),有必要再写点东西。
真理,真理,越辩越清,如果讲不清楚就不是真东西,而是伪科学。
1)再闻鸡起舞兄认为合作就是诚实,那你实际上是已经假设了人人都是诚实的和利他的。一旦加入合作社就会诚实劳动,不存在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所以你的模型是合作静态博弈。
这就是林在有退出权时的均衡结果(1958年以前),你在重复他的结果。
2)你的以下观点也是没有依据的:
你假设农民B不合作,又说作为生产工具的土地、农具也是公有的(合作的).
也就是说,农民B只是在劳动投入上不合作,在资本投入上是合作的。
如此走钢丝一般的假设,你不觉得太牵强了吗?
农民B不合作,他就不在合作社中,那他耕种的就是自己的土地,使用自己的工具(至少是有土地和工具的使用权,这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情况是一样的)。
那么,农民A单独一个人如何产生规模经济?
即使农民A可以向农民B以合作的名义借工具和土地,而不愿意合作的农民B还真就借给他了,你认为一个农民+2锄头就一定比一个农民+1锄头效率高吗?
如果真是这样,农民B也可以向农民A借工具和土地,同样产生规模经济。如果A不肯借,这又是一个道德风险问题,下次农民B也不会借给他。
你又回到了林在有退出权时的均衡结果(58年以前),你还是在重复他的结果。
3)你关于土地所有权的看法也缺乏基本常识.
农村土地公有是名义上的,实际上都是分田到户。
土地改革是工农联盟取得中国革命成功的基础之一。分田地是政府对农民的基本承诺和信用,一旦这个变了就会天下大乱。在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之前,中国千百年来就是这样一个自耕农经济体。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都是名义上的,封建,封建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可以参考小虎关于地租的文章(链接出处)
现在还是这样,你只要一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确立的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就会天下大乱。
所以农民B退出公社后他的土地和和工具的使用权收益权都属于他自己。否则,就是变相地剥夺了他的退出权。如果他一退出就什么都没有了,他是没有退出的自由的。
工人就是这样,一退出就没有生产资料了,为了保证就业,工人只能接受低工资。
所以,退出权是带着土地和生产工具的使用权和收益权退出的。这时候,农民A硬要跑到不愿意合作的农民B的土地上来耕种,其收益是属于农民B的。
对农民B而言,是有一个傻呼呼的邻居在免费帮自己种田。
你的假设实在是行不通。
4)关于你的数据
你没有指出出处,所以我也找不到是什么地方的。
还好我的一位同学就在哈佛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作中国农村卫生问题研究的研究员,所以我对费正清的观点不陌生。
我就按他的说法:“1958年—1960年间的大跃进,这场国家的灾难,是直接由毛主席造成的。最后大约2000万到3000万人由于缺乏营养的灾荒而丧生”(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第353页)
要么是你错误地记录或错误地理解了费正清的数据,要么就是他在自相矛盾。
不过这正和费正清摇摆不定的投机主义的个性相吻合。可能你的数据就是他的,只是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搞什么。如果你有出处,我们对比上下文,和他的《伟大的中国革命》比较一下,就知道他的心态变化了。
你在讨论如此严肃的问题时,使用自相矛盾的孤证,是应该检讨一下的。
另外,费正清不是统计学家,他不必为数据负责。
除了ENDO提供的数据来源(链接出处),我再提供一个保守的旁证:“三年困难时期,因粮食大幅度减产,按保守的估计,因营养不足而死亡约1500万人,成为本世纪中国最悲惨的事件之一”。(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生存与发展——关于中国农村长期发展几个问题(人口、资源、环境、粮食)的系统研究》,第39页,科学出版社,1989。)
这个问题可以休矣。
这个问题请您再看林文。
林文认为合作就是像对待自己所有土地一样努力工作,我把它简化为诚实;林文中的不合作就是,不履行自己入社时努力的承诺。
不合作-道德风险-逆向选择,语词不同,本文中指的现象都是一样的。你和我既然都假设了合作-不合作的个人选择集,就不需要再出来一个道德危机-逆向选择了。画蛇添足。
对于这一点需要澄清一下什么叫人民公社:生产资料共有,这是一个约束,无论农民是否选择合作,他不可能改变这个约束。所以当你假设农民不合作时,不能等价于自耕农的情况。那个时候怎么还有你的地呢?
请分清事实和意见的区别。我可以引用费正清的数据而不同意他的观点,数据是关于那些年人均口粮的,用以说明我的无论农民是否干活投入不变的观点。我也说了自己没有更好的数据,如果您能拿出数据来说明我的假设错了,或者从逻辑上行不通那更好,如果不能,那么您用费正清的观点来反驳数据恐怕行不通。
您的旁证也不能说明问题:我没有否认粮食减产饿死人了,这是个事实。我主张的是:林文的观点:此事实的原因是集体化人民公社——错了。
还有,我想再问您一遍:
你文章一开始已经把不合作的投入统一列为5了,为什么在在如上的矩阵里有的投入变为0,有的仍是5呢
其次也不能想象爆亏的情况:每个农民都没有财产,吃的是大锅饭,赚的作为产品的集体粮食额的平均值。你总不能说合作的一方会饿死吧
您的博弈矩阵是不是错了?
农民B合作 (3-0,3-5) (6-5,6-5)
农民B不合作 (6-5,6-5) (6-5,6-5)
把您的错误总结一下:
1,在假设合作-不合作的选择集后又在一个选择集中加入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既有赘述又有遗漏。同样在不平均分配选择中仅仅对一个选择集加以变化。
2,不清楚人民公社下农民的选择集是什么,不掌握选择集的制度约束,错误的假设不合作就是资本要素+劳动力要素同时脱离集体。
社会问题上恐怕就有些书生气。至少是实践理论一半一半,理论上再真理的事儿,通不过实践的检验也是失败。
不过引文有出处,那可是很严谨的科学态度呢。
花一个支持一下。
不在纳什均衡上的制度,是不稳定的,就象你所推崇的无退出权的公社。
经济理论就是要证明均衡的存在性,稳定性和唯一性。
你证明了在你的严格假设下的均衡的存在性---合作社最优。可是,对稳定性和唯一性的证明基本上没有。而我指出的是你的均衡是不稳定的,也不是唯一的。
你在建立理论时,使用了很多严厉的假设条件(诚实,监督,公平分配,可置信威胁,资本合作而劳动不合作等等)来证明集体主义的有效率。
在你的假设条件下,你显然是对的。因为你已经全部都假设完了,结论就是你的假设。
可是,一个普适的原理必须建立在松弛的(SLACK)的假设条件下才可以。你喜欢在你狭小的王国里作王,这没什么。
农村生产资料公有只是名义上的,农民失去对自己土地的控制权是在58年以后。如果一个农民退出公社就会失去土地,这就意味着他/她根本就无法退出。
因为他/她的退出,意味着饿死。
这不叫自由选择的退出权,这叫胁迫的合作。
网上生活是游戏为主,偶尔认真一下。还花一朵。
纳什均衡是说多人博弈存在均衡解,即理性人不会变更的行为选择集。在我的假设下,农民不会改变行为集。
具体到我的假设,其实都是被林文忽略的东西:集体化——生产资料共有;大锅饭——公平分配;我也没有仅仅假设大家都是诚实的——诚实相对不诚实的选择更优,所以理性人会选择合作。
至于您说假设当然导出结论,是认同我的论证了。再提醒您一下一切等价论证都是同义反复
所以关键
任何一篇论文都是片面的,这有什么关系吗?
不过,好的论文是深刻的片面。
你喜欢用同义循环来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这是你自己的选择。不过还需要我来认同你的论证,是不是有点太不自信了?
那我就认同你的论证又如何?其实,你在一开始作假设的时候就已经胜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