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地震照亮每个人的灵魂 – 在海外面对中国震灾的反响 -- 萨苏
[平面媒体用稿]
日本媒体采用的中国救灾照片。《每日新闻》刚刚报道了四川绵竹抢救一个幼儿园的情况,救援队员从废墟中扒出一位老师,却发现她用自己的身体紧紧保护着下面的孩子,结果孩子得救了,老师却在几分钟后安然而逝。在电车上看这段报道的一位日本女士倏然泪下,才让我注意到这条新闻。
5月13日清早,刚走进在大阪的办公室,迎面走来的日本工程师就急切地问起来 – 怎么样,家人还好吗?
没有询问的原因,我也丝毫不会奇怪为何会有这样的问候,只是回答 – 还好,都平安。
今天,关于中国的话题只有一个,那就是汶川的震灾。
在前一天地震刚刚发生不久,神户街头的大屏幕上就出现了四川灾区的画面。虽然还没有很多伤亡的报道,但NHK的主持人与大屏幕下驻足观看的普通日本人一样神色凝重。作为地震频发的国度,日本人非常清楚7.8级的地震意味着怎样的灾难。发现笔者是中国人后,不时有日本人来询问受灾当地的情况,间杂着“不会死伤很多人吧?”这样的谈论。直到笔者走后,回身看去,依然可以看到这些普通日本人忧虑的目光。
由于历史问题和现实社会的竞争关系,中日之间有着种种的纠葛。在日多年,深感日本人眼里,中国是怎样复杂的形象,而今天这样单纯的眼神,已经许久没有看到。
日本的新闻事业的确发达,电视画面和报纸上关于震灾的新闻很快增多起来,这里出现最多的一个词是 -- “救助”。在不断上升的死伤数字面前,对华不友好的声音被压缩到了最低的程度。
公司里的华人职员,已经开始募捐的活动,当我们申请在会议室作一个简短的“中国地震灾情介绍”时,网络部负责人上野先生若有所思道:“你们为什么不在公司内部网上做一个网页呢?我想这会有帮助。”
作为一家金融公司,把网络资源用于非业务的目的,是一种颇有忌讳的行为,所以我们最初并没有作这样的奢望。这时候,我们才感到,震灾的影响,在海外已经引发了怎样的关切。
好的。我们说,作为中国工程师,编写一个网页,只需要十五分钟的时间。
募捐网页得到了意外的关注,公司里的各国员工纷纷发来电邮,询问那些在成都街头排队献血,和在都江堰废墟中拼死救人画面背后的详情。我们不得不花了更多的时间,把网页翻译成英,日两种文字,因为最初的设想,募捐的对象只是公司的华人员工。
短短两个小时,已经收到七万多日元的捐款,捐款人不仅有华人,而且有公司的日本,美国,德国,法国,加拿大,伊朗籍员工,不断有人来抱怨 – 中国的捐款网页怎么这么慢?
当我告诉一位加拿大同事网页慢的时候不要连续点击,否则可能造成重复捐款的时候,他耸耸肩膀,推了一下眼镜道:“Never mind, I know smoking a bad thing for a long time.”(不要紧,我知道吸烟有害健康已经好久了,正好把烟钱捐掉好了)
而美国来的财务总监John直接来告诉我可以补充一些材料到网页上去。什么材料呢?我问。《纽约时报》。嗯?这个报纸可是一向对中国不太友好阿。然而John拿来的报纸让我停止了质疑,《纽约时报》的报道,是温家宝总理亲临一线救灾的画面。
“It’s a time for human-being to human-being.”(这个时候的话题是人与人的事情)John说,似乎很怕我拒绝他拿来的报纸。从他的眼睛里,我可以读出一种东西,那就是单纯的人类对于另一些人类的关切。
尽管他们的捐款对于救灾可谓杯水车薪,但面对这份感情,作为华人员工我们依然对他们表达了诚挚的谢意。
对中国的关切在各个地方点燃。
海外目前所能做最多的就是捐款。
大阪《关西华文时报》,是我国大使馆确认最早展开救灾募捐活动的在日华文媒体。主编先生告诉我,在13日凌晨4点,就有捐款电话打进报社。NHK日本国家电视台采访了《关西华文时报》社长黑濑道子女士和最早到该报捐款的三名捐赠人,并在当日晚间黄金时间段播放了这段采访,呼吁日本人民为中国的救灾做出更多帮助。捐款人中第一位的祝洪波先生清晨七点钟就开着车,携带一百万日元的现金,等候在报社的门前。另两位捐款人则是日本战争遗孤的后代,他们的收入都处在日本生活贫困线之下,却带来了总计相当于五个月生活费用的捐款。
祝先生的捐款数让NHK电视台记者颇为惊讶,这也是当时收到的第一笔百万元捐款,超过了日本某个政党的捐赠额。而祝先生根本不是富豪,他开办的一家废品回收小公司刚刚起步,资金极为艰难。祝先生在NHK电视台的采访中说了一段话,被用大字字幕反复播放,他说道:“我虽然穷,但少吃一口饭,少喝一口水,也要挤出钱来救助祖国难中的同胞。”
两名日本战争遗孤的后代,则深切地表示他们的父母都是在善良的中国人养育下才度过二战后的艰难时刻,所以,“中国也是我们的故乡。故乡遭灾了,我们心痛”。
黑濑道子社长在接受NHK电视台采访的时候表示,自从奥运火炬在长野传递以后,在日本的中国人爱国情绪极为高涨,而巨大的灾难也使大量日本人抛弃了成见,并感动于中国方面拼尽全力的救援行动,而回归对于中国人民的朴素友好感情。“报社里分分秒秒都在接到新的要求捐款的电话。”
这一切,发生的如此真切,让人有恍如隔世的感觉。前一阶段,由于西方媒体的歪曲报道,颇有一些外国人用不友善的目光面对中国的一切,在他们眼中,中国带上了妖魔化的色彩。然而,震灾发生之后,却让我们看到了世界不一样的目光。这种目光,让我们想起了那些在北京机场帮助我们建设四机位机库的德国工程师忙碌的身影,也让我们想起了很多海外中国人初到异地时受到的友好相待。其实,海外对中国的一些负面情绪,是可以找到深层原因的。作为一个高速发展的大国,确有一些我们的邻居感到嫉妒甚至威胁,担心强大的中国可能挤占他们的市场,抢夺他们的职位。这种负面情绪,不但存在于西方的媒体和政府机构,而且存在于普遍的民众之中,从而在中国高速发展的阶段,构成了某种程度上对中国防范乃至敌视的氛围。然而,在震灾面前,我们可以看到,政治的考量,价值观的对立被大多数人忘却,他们更加关注和重视的,是与他们流着同样鲜红血液的人类在受苦,在遭到危难。地震的敌人不是中国,不是日本,也不是西方,而是全人类。这种让全人类颤栗的灾难,照亮了每一个人的灵魂。从我们看到的情景,人道主义的光芒压倒了嫉妒的阴暗,不得不说,无论在世界的哪个角落,人民总是最善良的。
中国的普通百姓是善良的,世界的人民也一样,在同样善良的人群之间,就算我们有些分歧,又怎能妨碍我们对未来友好相处的信心呢?
或许,这就是沉痛的震灾,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礼物。
[完]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恭喜:你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昨天关注+揪心一晚上,于是大早上直奔本地银行,可惜发现wire transfer居然需要35刀之多。愤!去实验室,找别的途径。
一进实验室,发现中国同门亦在上网查找捐款途径,旁边一个韩国post,有点惊讶的说:呃,你们都要捐阿
从上午到晚上,碰到的中国同学没有不是已经或是正要捐款的。对我们这里的消费习惯来说,20刀去吃次点菜,很多人都要犹豫的,然而这次,100刀基本上是起点。
鼓舞!
下午搞定红十字基金会的支付,傍晚回家在自己的窗户贴上大大的标语“China, Be Strong!”,一如上周末纽约集会归来时的激动.
祝福中国!
但这种时候还是越少越好, 其他时候这些善意会被利益很大程度上压倒. "作为一个高速发展的大国,确有一些我们的邻居感到嫉妒甚至威胁,担心强大的中国可能挤占他们的市场,抢夺他们的职位。" 这种心态很可能是原因之一, 但无法解释西方为何不妖魔化印度.
相信全世界人民是善良的, 但很多时候人民为上层所操纵. 我坚定地相信, 只要全体中国人团结在一起, 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其他国家的人愿与我们友好,非常欢迎; 不愿与我们友好,中华民族的复兴正需要垫脚石.
至于纽约时报, 这几天里有人类对人类的关切,"Powerful Quake Ravages China, Killing Thousands"
http://www.nytimes.com/2008/05/13/world/asia/13china.html
也有根深蒂固的偏见 "‘No Hope’ for Children Buried in Earthquake " http://www.nytimes.com/2008/05/13/world/asia/13scene.html?partner=rssnyt&emc=rss
http://thelede.blogs.nytimes.com/2008/05/13/in-china-olympic-torch-protests-follow-quake/index.html
我不惮以最大的善意来揣测普通的外国老百姓,我也不惮以最恶毒的心理来揣测外国政府和“主流媒体”。
普通的外国人常常让我感动。但是其他的,嘿嘿,我才跟贴了一个帖子:这个不算恶毒,最恶毒的来自于《纽约时报》。您也是熟悉英文的,自己看吧。
谢谢您一直忘我地为祖国做奉献。
祝福受灾同胞。
我一直都点不进去,今天试了试香港,暂时坏掉了。我考虑是不是最后也要用wire了
该表扬的时候就应该表扬;该批评的时候就该批评。否则,自己都失去了标准,又怎能服人?外国的媒体和政府,他们也是由人组成的,也有分化瓦解的可能。
澳大利亚红十字会已经开通了对中国地震的捐助项目,好处是收据可以用来做tax deduction。。。这样可以把税款一起捐出去,一般都接受credit card。。。但是不知道这些钱什么时候到中国。。。www.redcross.org.au
你要赔我衬衫
哈勃连个屁都没放,更别提1+1的donation.我自己的每一分钱都要直接捐到中国的组织手中,昨天让家人代我跟着他们单位捐了,脸皮“薄”,不是真的爱心还真就不想要。我们自己能行!
我也想在公司里搞募捐,如果可以让同事直接捐献,会省很多麻烦,不过似乎中国红十字会现在很难连上。你们采取的是什么方式呢?
这里有些信息,大家有的向所在国的红十字会捐赠(要注明china earthquake),有的向香港红十会捐赠的:
http://www.talkcc.com/article/1608733
另外,还可以给所在国的中国使馆打电话,询问使馆有无捐款帐号,现在有捐款帐号的有驻英使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