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关于基尼指数 -- pseudo
我是搞统计的,闲来无事,花了点时间了解了一下关于基尼指数(gini coefficient)这个东东。也跟大家分享一下。
基尼系数(gini index)是一个用于衡量收入分布不平衡度的量。它是意大利统计学家基尼在他1912年的一篇文章中提出来的。这个量是如此定义的。首先把人们的收入排序,然后画出排好序的叠加收入分布线(又叫洛伦兹曲线):这个线是递增地从0到1的。基尼系数就是定义为这个洛伦兹曲线于对角线之间的面积于整个三角形之间的比例。见图: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en/5/5b/Economics_Gini_coefficient.svg
这个想法是:如果穷人多,那么这条线会开始很平因为穷人多,但加起来的收入却少。到富人那里,这条线就会上升很快,所以这个图中的面积就可以用于衡量收入分布的不平衡度。一个理想中的完全公平社会(人人收入相同),那么洛伦兹曲线就会于图中的对角线重合,因此基尼系数为0。这个基尼指数呢是在基尼系数的基础上乘以100:所以我们常见的基尼指数是一个在0到100之间的量。当然在我看来,这是脱了裤子放屁,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1。其实我想看看这个基尼指数的初始原因是有许多文章说中国的基尼指数超过了40这个国际公认的警戒线,所以想做做研究。不过好玩的是我发现如果你在google里面搜索
"gini coefficient" "alarm level"
不用加任何关于中国的关键词,所有的文章都指向中国。你觉得奇怪不奇怪?这个可以与“地震预测”媲美的:一大堆于中国相关的帖子从科学的人文的角度阐述了地震的可预测性,但都被邪恶土共扼杀在摇篮中。还有,如果有人发现任何联合国的正式文件说这个基尼指数的警戒线是40的话,请一定告诉我。跪谢了。
2。和谐公平的美国已经在警戒线上几十年了,但还是稳如磐石。当然,民主柿油党是绝口不提的。我想引用一段forbes杂志2003年的一篇文章关于这个不平等的问题:
瞧瞧说的多好。看了后,我较的我的斗争技巧实在是浅薄。
3。呵呵,我可不是给这个不平等张目,说中国的高基尼指数好。不过对中国这样的一个发展不平衡国家,一个较高的指数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我们是把北京上海这样的发达地区和云南西藏这样的不发达地区一块在比。我觉得中国的东西发展的不平衡是这个高基尼指数的更本原因。当然区域内部的贫富分化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总的来说,这是一个发展中的结构问题,而发展本身是克服这个问题的最佳方法。
相反,我觉得美国的高基尼指数更是一个较危险的信号:别的发达国家一般基尼指数都要低许多。当然另一方面也可能是老美从别的国家沾的便宜较大,这一块肯定分配非常不公平,而别的发达国家没有这个条件。
4。基尼指数是一个衡量总体内不平衡的量。如果两个完全均贫富的国家合并了:一穷一富,那么和并后的国家可能是非常不平衡的。相反,如果把一个不平衡的国家分成几块,那么每块可能都很平衡。所以李登辉早就给我们指出了一条康庄大道:七块论。尽管我不知道他打算如何分,不过那一定是七个不患均的幸福国家。
5。联合国的基尼指数是基于收入(income)计算的。不过谈到收入,有必要提到这个美国富人的收入一般是比较低的:有钱人都靠股票,没钱人才靠工资。股票那个叫资产升值(capital gain),不叫收入的。所以,巴菲特在计算基尼指数的时候是个标准的赤贫,因为他的工资只有象征性的一美元。
至于为什么联合国不计算基于财富的基尼指数,这个不要问我。
造成指数偏高。
因此,似乎应该在指数上加一个系数,平衡掉这类影响,才更合理。
另外,图挂了。
像中、美这样的大国,地区差异太大,这个系数意义不大。
有时候,比基尼系数可能比基尼系数管用。
一般而言,某个地方的姑娘们普遍比较漂亮,说明这个地方比较发达。反之,如果一个地方的姑娘们穿得土里吧唧的,一定好不到哪里去。
漂亮,是靠钱堆的。
帮楼主补图,再说两句。
基尼系数分为收入基尼系数和财富基尼系数,后者更能反映社会贫富差距。
基尼系数=A/(A+B),黄色面积为A,白色面积为B。
关键是洛伦兹曲线是怎么画出来的,我们拿C点来举例一种最简单的画法:
C点的横坐标表示持有社会总财富的百分比c,纵坐标表示持有这些财富的人口百分比c。比如全社会总财富为10亿,马云、马化腾二人占了1亿,即0.1;马云马化腾只占人口的2/14亿。那么这个C点的坐标为(0.1 0.000000000142667)。
如果中国在美国世界第一的位置上坐了那么久,基尼指数还那么高,共产党肯定下台了。
炙手可热的牛,很多都不是漂亮的,而是会来事儿的。这一点,哎,年轻的时候都不懂啊。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看一个地方的消费,看人均化妆品销售额,可能比其他指标管用。